爱管闲事的人_哲理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8.19 KB
- 文档页数:2
多管闲事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干涉或担忧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这个成语的背后有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故事。
1. 苏格拉底的故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他痛得无法站立,但很快又若无其事地站起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还手,他微笑着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这个故事表现了苏格拉底对于无理取闹的人采取宽容的态度,不与他人争执。
2. 萧伯纳的故事: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年轻时喜欢骑单车,有一次跌断腿骨,他的女同学照顾他。
萧伯纳担心自己意志不坚,会向女同学求婚,于是他故意刁难她,说:“你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萧伯纳对于他人关心和照顾的感激之情。
3. 成语“狗拿耗子”:这个成语来源于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
小说中,一个角色批评另一个角色多管闲事,说:“你这孩子,才叫他娘的‘狗拿耗子’呢!”狗拿耗子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狗去捉老鼠,本来是猫的职责,狗插手这件事就是多管闲事。
这些典故和故事告诉我们,多管闲事有时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要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不要过多干涉别人的事情。
意林幽默有哲理故事有关意林幽默有哲理故事(精选12篇)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意林幽默有哲理故事(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意林幽默有哲理故事篇1南方的小城。
将军退居二线,门前冷落鞍马稀,日影陡然增长许多。
哥从老家打来电话,说娘近些日子,拿东西使筷子都不方便了。
于是,对娘的思念越来越执拗地浮上来,如丝如缕,扯不断理还乱,好多个梦也压向他,几乎每个梦里都有娘的影子,老家的风景。
娘在梦里还是年轻时俏生生的模样,斜襟棉袄蓝底白色碎花,头发用水拭过,梳得光溜溜的,在脑后面绾了髻,团上黑色的发网,一根银簪一把簪住。
娘站在满山满坡的杏树底下,笑盈盈的。
那山他认得,就在老家的村子后面,儿时他没少往山上跑。
他还在梦里看到了自己,五六岁的样子,捡柴割草,在娘身边跑前跑后。
他小时候很踢腾,像只调皮狗,只有娘能降住他。
娘不打他也不骂他,只在他乖的时候,给他讲故事。
娘认识字。
娘的爹是一位私塾先生,她跟着她爹识了不少字,《三字经》《龙纹鞭影》都溜溜熟,知晓不少故事。
娘说:“有孝才有德,有德才无敌。
”他被那些故事吸引着。
60年后仍然记得一个叫黄香的男孩,冬天的夜晚,给他爹爹暖冰凉的被窝。
那时,他听了这个故事,就坚持着天天给娘暖被窝。
五六岁的他,把光溜溜的身子蜷在冷硬的被子底下,像搁在石板上一样,冻得上下牙齿打战,身子好半天伸展不开。
娘说:“俺孩儿懂事理,将来一定干大事!”果然被娘说中!十三岁那年,他悄悄离开家,跟着征兵的队伍走了。
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等他再见到娘时,娘鬓发已苍,岁纹丛生,他则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官,英姿飒爽,在南方的一个城市娶妻生子,呼风唤雨,落地生根。
娘看他的眼神,客客气气小心翼翼,像看一个大人物,跟他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后来,他又回过老家两三次,电话打了无数遍,想把娘带出去,可是,娘都婉言拒绝了。
爱管闲事的人作文300字作文一:《那个爱管闲事的老李头》老李头是我们小区里的一号人物,不管大事小情,他都能插上一手。
每天早晨,老李头准时出现在小区的花园里,不是修剪花木,就是跟遛狗的大爷大妈们唠嗑。
有一次,他看到两个小孩在草坪上踢足球,马上跑过去,一边挥着手里的扫帚,一边喊:“哎呀,你们这些小家伙,别把草都踩坏了,快给我到沙坑那边去玩!”孩子们被吓得一愣,但还是乖乖地照做了。
老李头不仅管小区里的事,连街坊邻居的家庭琐事他也爱操心。
张阿姨家的小猫走丢了,老李头就带着自己的老花镜,拿着手电筒,在小区里找了整整一个晚上。
最后,还真让他在一辆停着的车下面找到了那只瑟瑟发抖的小猫咪。
张阿姨感激得不行,直夸老李头心地好。
不过,有时候老李头的好心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比如那次,他听说王叔叔和李阿姨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就自告奋勇地跑去调解,结果反而让两人更加尴尬。
尽管如此,大家心里都知道,老李头的心意是好的,他的存在就像小区里的一股暖流,给这里带来了不少温馨和乐趣。
作文二:《社区里的热心肠》我们社区里有个出了名的热心肠,大家都叫她小芳姐。
小芳姐是个乐天派,每天笑眯眯的,好像没什么事情能让她愁眉苦脸。
她特别喜欢管闲事,不过,她管的都是些能让人心头一暖的好事。
有一次,社区里组织了一个清理环境的活动,小芳姐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挨家挨户敲门邀请大家参加。
她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个人,那天,整个社区的人都出来帮忙,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连平时很少出门的老人也加入了进来。
活动结束后,社区的环境焕然一新,居民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小芳姐还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社区里有一位独居的老奶奶,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小芳姐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奶奶的责任,每周都会去看望她几次,帮她买菜做饭,陪她聊天解闷。
老奶奶每次见到小芳姐,总是笑得合不拢嘴,说她是自己的亲闺女。
小芳姐的爱管闲事,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
在她的影响下,社区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社区的氛围也因此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多管闲事的典故
多管闲事的典故有许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
1. 孟母三迁:古代圣贤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专心读书,迁居了三次,离开繁华的市区到郊外清静地方,以避免诱惑和干扰。
这个典故形容一个人过于多管闲事,干涉别人的事务。
2. 纸上谈兵:比喻只懂理论而不具备实际经验或能力的人在论述或批评某个领域的问题时,常常只限于书本知识,没有实际应对能力。
3. 杞人忧天:古代杞国有个人特别忧虑,对天上会掉下来的大事担忧,无法正常生活。
这个典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无事生非,过分担心不切实际的事情。
4. 弄巧成拙:原指本意是为了爱好而精心设计的东西,结果却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后来普遍用来形容本来想要取得好结果,却反而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5. 自相矛盾:指一个说法和另一个说法相互矛盾,无法共存或统一。
比喻言行不一,自相矛盾。
上述典故在生活中经常用来形容不自量力、干涉他人事务、没有实际经验等多管闲事的行为。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朱元璋爱管闲事的故事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要做的事很多,⽐如剿灭元朝的残余势⼒,改善战⽕摧残的民⽣,增加财政收⼊等,但他却花费⼤量时间,制订出了⼀系列繁⽂缛节,包括了⽣活的⽅⽅⾯⾯,其细致⼊微,可谓空前绝后。
下⾯⼩编给⼤家带来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朱元璋爱管闲事的故事,请⼤家阅读欣赏。
朱元璋爱管闲事 他⾸先规定了全国⼈民怎么穿⾐,天⼦、亲王、⼤⾂、⽼百姓的⾐服样式,⾐服颜⾊,⾐服长度,⾐服⽤料全都做了规定,甚⾄连袖长、开衩的⾼度,都规定得⼀清⼆楚,⾐服上绣的图案也做了明确规定。
除皇族外,⽼百姓不能穿绫罗绸缎,⾐服上不能绣⼤鹏、狮⼦和云朵等图案,不许使⽤⿊紫绿黄等颜⾊。
每个阶层佩戴的⾸饰也完全不同,⽼百姓⽆论多有钱,⾸饰上都不能出现黄⾦、⽩⽟、珍珠、翠⽟等珍稀物品,只能⽤银⼦。
朱元璋还亲⾃发明了束发⽤的头⼱,是⼀种⽹状的,四四⽅⽅的东西,还取了个很吉祥的名字,叫“四⽅平定⼱”,坐在⾦銮殿⾥,想到⾃⼰的⼦民把四⽅平定带到祖国的四⾯⼋⽅,朱元璋⼼⾥⼀定特别爽吧。
朱元璋崇尚简朴,他希望⽼百姓也勤俭节约,所以规定⽼百姓的靴⼦上不能有任何装饰。
有⼈为了漂亮,在靴⼦上绣了⼀些⼩花纹,朱元璋发现后,勃然⼤怒,好,既然你们不听话,那我就下令让你们从此以后不许穿靴⼦。
官员们的靴⼦发出的声⾳太⼤,朱元璋也不满意,让他们都带上软底⽪鞋,进宫后就套在靴⼦外,出宫了再脱下来。
朱元璋⼤概特别看不惯⼥⼈们的打扮,居然专门下旨,严格规定⼥⼈的发型和⾐饰。
没出嫁的姑娘,扎三个⼩髻,戴⾦钗,丫环们在头顶上扎髻,穿绢布狭领长袄,下⾝着长裙。
⽽乐妓不能穿华丽的⾐服,只能穿皂⾊,头上还得戴⾓冠,这样⼀来,本来应该花枝招展的乐妓们就想美也美不起来了。
除了穿着打扮,⾏动举⽌也是朱元璋关注的焦点,对于⼤⾂们,皇帝让你坐你就坐,不许假装客⽓,皇帝问话,第⼀次站起来回答,第⼆次就不⽤站了。
多⼈说话时按顺序,⼀个说完了,另外⼀个接着说,不许随便插话。
喜欢多管闲事的牛人作文“哎呀,你这人怎么这样啊!”这是我们班的牛牛经常会说的一句话。
牛牛啊,那可真是个喜欢多管闲事的牛人。
记得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正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我的漫画书呢。
突然,教室的一角传来了争吵声。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小明和小刚因为一支铅笔吵起来了。
“不就是一支铅笔嘛,至于嘛!”小刚气呼呼地说。
“那是我的铅笔,你干嘛拿!”小明也不甘示弱。
就在这时,牛牛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过去,“吵什么吵呀,就为这么点小事!”他站在两人中间,双手叉腰,那模样像极了一个小大人。
“小明,你也真是的,不就一支铅笔嘛,给他用一下又怎么啦!”牛牛对着小明说道。
“可是他都不经过我同意就拿!”小明委屈地说。
“小刚,你也是,拿别人东西要先打招呼呀!”牛牛又转过头去数落小刚。
小刚和小明被牛牛说得哑口无言。
牛牛接着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别老是为这些小事吵架,多不好呀!”说完,他还不忘冲两人扮个鬼脸。
我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牛牛这家伙,还真是爱管闲事呢,不过他说得也有道理呀。
还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们正在跑步。
突然,一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
牛牛看到了,马上飞奔过去,“哎呀,你没事吧?”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那个同学扶了起来。
“我没事,就是擦破了点皮。
”那个同学说。
“那也不行,得去医务室看看。
”牛牛不由分说地拉着那个同学就往医务室走。
看着牛牛那认真的样子,我心里想:这家伙,对别人可真上心呀!牛牛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多管闲事的人,他的存在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有活力。
虽然有时候他的多管闲事会让人觉得有点烦,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心是好的。
他就像我们班级里的一个小太阳,总是在温暖着大家。
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喜欢多管闲事的牛人在身边,还挺有意思的呢!。
八大处世哲理故事故事一:学会宽容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宽容的品质。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摩擦和矛盾,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故事二:懂得感恩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
男孩含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
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
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
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
当我们得到他人的帮助时,要懂得感恩,并在有能力的时候回报他人。
故事三:保持乐观有两个推销员被派到非洲去推销皮鞋。
第一个推销员到了非洲,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他感到非常失望,认为这里根本没有市场,于是就打道回府了。
第二个推销员到了非洲,看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他却兴奋不已,觉得这里的市场潜力巨大。
他开始想方设法地向当地人宣传穿鞋子的好处,最终成功地打开了市场。
同样的情况,不同的心态,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保持乐观的心态,能够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机会。
多管闲事的典故多管闲事是指一个人过分插手别人的事情,干涉他人的事务,操心过多,无事生非。
下面将介绍一些多管闲事的典故。
典故一:管中窥豹这个典故源自于《庄子·庚桑楚》。
相传管仲是春秋时期的齐国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精通各种策略和治理之道。
一次管仲前去参观养马的地方,马主人将所有的马都藏在马槽后面,让管仲用管子探出一点,称其为"管中窥豹"。
管仲只看到了马的尾巴,却主观地预设了整个马的形象。
结果,管仲误解了整个养马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马的真实情况与需要。
这个典故寓意着不应该凭借零星的、片断的信息就对事物做出全面的评判。
多管闲事的人常常揣测别人的动机和目的,而忽略了事情的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尽量收集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
典故二:掩耳盗铃这个典故源自于《列子·汤问》。
相传有个人小偷心虚,怕别人听见铃声,于是他掩上自己的耳朵,然后偷取铃铛。
结果,他被主人发现了。
盗铃的人虽然掩起耳朵,但他并不能真正地把铃声屏蔽掉,只能让自己听不见,而别人却可以听见。
这个典故比喻自欺欺人,掩盖真相,以为自己能够瞒过别人。
多管闲事的人经常自作聪明,以为能够默默地插手他人的事务而不被察觉,然而往往最终还是会被人抓个正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私密和自主权,不要过度干涉别人的事情,避免多管闲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典故三:次车厢里的盲人这个典故源自于中国的民间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盲人进入了火车上,由于他盲目地前进,误以为前方是他的座位。
然而,他搞错了车厢,误入了别的车厢。
他路过每一节车厢的时候,都猜测这是否是他的目的地,去寻找他自己的座位。
他在每一节车厢停留的时间都很长,因为他不放心错过目的地。
最后,他发现自己一直都在错误的车厢,并且无法返回到正确的车厢。
这个典故比喻一个人过分干涉别人的事务,却没有掌握全局,毫无意义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给别人带来了困惑和麻烦。
曾国藩:为人处世,帮助他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少管闲事为妙!看过一个寓言小故事:有一户人家,家里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
每天早上,猫见主人一走,便呼呼大睡起来。
这时,老鼠们看见猫在睡觉,就出来找食物吃,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
这一天,狗劝猫抓老鼠,猫让它别管闲事。
老鼠实在是闹腾的厉害,狗就上前咬死了全部的老鼠。
狗欢呼着,但又因太累,睡着了。
主人回来,看见精神十足的猫把老鼠尸体堆在一起,高兴极了,他再回头看狗,却踢了狗一脚,狗嗷嗷地叫着。
主人拿了条鱼给猫,还用手摸了摸猫的头,夸赞猫有用。
这时,狗才明白,原来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
这则故事让人很气愤,想为狗打抱不平,但一想又觉得狗多事。
明明抓老鼠是猫的天职,狗却插嘴进来,活该被猫戏弄。
生活中,像狗这样的人也不少,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心,越俎代庖,只能是自讨苦吃。
正如民谚所说:“管闲事,落不是”。
不多操闲心,不多管闲事,这是对每个生命最大的尊重。
有一种修养,叫少管闲事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这个世界是多样的,人各有喜好,要懂得不去“干涉”别人。
不拿自己的标准去丈量别人,这是每一个成熟之人的修养。
纵观古今,有大智慧的人,从来都不多管闲事。
曾国藩被后世尊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他在家书里体现了一种中国式的智慧。
曾国藩的父亲好管闲事,有时爱替人出头。
在家书中曾国藩这样劝父亲:“我家既为乡绅,万不可入署说公事,致为官长所鄙薄。
即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令官长疑为以势凌人”。
同年十月,曾国藩听说父亲不顾劝阻又在延揽他人之事,不好直接批评其父,写信给叔父,希望叔父加以劝阻。
大弟曾国潢好讥人短,曾国藩也写信批评教育他少管闲事。
在曾国藩的劝诫下,曾家人人不管闲事,家族的名誉一直很好。
王阳明有一句话说得好:“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精力都用在修炼自己,哪有闲工夫来多管闲事呢?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需要的是先管好自己,而不是管别人的闲事。
多管闲事的例子作文多管闲事的例子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多管闲事”。
所谓多管闲事,指的是过多地干涉他人的事务,或者无事生非,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不便。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见到一些多管闲事的例子,下面我将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希望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警醒。
一、亲戚邻居的多管闲事亲戚邻居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有些亲戚邻居却常常多管闲事。
比如,某个亲戚突然闯入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婚姻、工作、理财等方面提出种种指导意见,完全无视我们的真实需求和意愿。
或者,某个邻居总是在我们装修房子的时候指手画脚,不断提出看法和建议,使得本来简单的装修过程变得复杂起来。
这些多管闲事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我们的隐私,也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社交媒体上的多管闲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交流观点的重要平台。
然而,一些人却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多管闲事。
他们在别人的发言下留言,对他人的观点表达不满或者提出批评意见,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多管闲事的行为不仅仅损害了他人的自尊和尊严,也给社交媒体平台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之失去了交流的真正意义。
三、工作场所的多管闲事在工作场所,许多人都经历过同事的多管闲事行为。
比如,某位同事总喜欢对他人的工作进行指手画脚,不断干涉别人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或者,某位同事喜欢八卦和传播他人的隐私,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尴尬。
这样的多管闲事行为不仅破坏了工作氛围,还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四、社会公共事务的多管闲事除了个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多管闲事,我们在社会公共事务中也能够见到一些多管闲事的例子。
比如,一些人对他人的政治倾向和信仰进行指责和排斥,不容许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
又比如,一些人对社会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揣测和猜测,无事生非,导致社会不安定。
爱管闲事的人
出租车上,从镜子里看那年轻的司机先生,面无表情。
于是我找话题说:“最近凉爽多了。
”嗯!他还是不吭声,一副酷酷的样子。
这时一辆小轿车飞快的超车,因为挨得太近,把出租车的后照镜撞破了。
看着小轿车自顾自的向前开,司机先生也踩下油门追上去……
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赶紧告诉他:“等会儿你要好好跟他谈,千万别冲动。
”司机先生不理我,加足马力去追他。
追上了,两人下车谈了一下;不久又分别上车,往前开去。
我想他们一定想开到路边停下来再谈吧?
咦?小轿车居然飞快的逃掉了。
出租车司机咒骂了一声,也狠狠的再往前追。
“我知道你很生气,但请你一定要沉住气。
”我说:“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司机先生从镜子里看了我一眼。
我继续“管闲事”的说道:“我希望你能好好跟他谈,让他赔你钱就好,不要跟他吵架。
情绪失控的人,往往会吃大亏……”
司机先生仍然没理会我。
追了许久,总算把那辆肇事的车子拦了下来。
两个年轻人比手画脚说了一会儿,只见对方从口袋掏出钱来给计程车司机,然后各自上车,没事了。
到了家,我拿出五十元付车资,没想到司机先生不肯收。
“对不起,我耽误了你的时间。
”他腼腆的说:“而且,如果不是你刚才劝我不要冲动,我可能会跟他打一架。
”“喔!千万不要,否则那损失可就大啰。
”
“就是嘛!浪费时间,可能还要上派出所,做笔录;打伤了,还要送医院……”司机先生还是酷酷的,不过话多了起来:“你说,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这句话真好。
谢谢你。
”
我手里拿着钱,看着他酷酷的走了,觉得很开心。
人,有时候爱“管闲事”一点,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