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技术总复
- 格式:pdf
- 大小:6.41 MB
- 文档页数:49
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
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及种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是指某作物既可以自花授粉又能异花授粉。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缺乏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
无性系: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
纯系学说:在一个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基因频率:某个等位基因占该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在某一群体中,某个特定基因占该群体所有基因型总数的比例。
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全体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时代间保持不变。
常规品种:除了一代杂交品种及亲本和无性系品种以外的品种。
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低温贮藏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
品种混杂: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其他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代发生天然杂交到最后后代类型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
品种退化: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劣变的现象,如:生活力降低,抗逆性下将,产量和品质下降。
循环选择繁殖法:从某一品种的原始群体中或其它繁殖田中选择单株,通过个体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生产原种种子的方法。
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聚集在杂种中引起的互补作用。
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互作。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亲和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
品种: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作物,并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质量上良种: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种子生产工作总结
种子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近年来,
我国种子生产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种子生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在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自主选育,我们成功培育出了一批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种子选择,也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其次,在种子生产技术方面,我们加大了科技投入,推广了新的种植技术和管
理方法。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我们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种子资源。
然而,种子生产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种
子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假冒伪劣种子问题依然存在,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其次,一些地方种子产量低、质量差,导致了种子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再次,种子生产中的环保问题也亟待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着过度施肥、过度用药等现象,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综上所述,种子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品种选育和生产管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加强环保意识,努力提高种子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种子资源和保障。
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
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及种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是指某作物既可以自花授粉又能异花授粉。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缺乏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
无性系: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
纯系学说:在一个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基因频率:某个等位基因占该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在某一群体中,某个特定基因占该群体所有基因型总数的比例。
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全体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时代间保持不变。
常规品种:除了一代杂交品种及亲本和无性系品种以外的品种。
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低温贮藏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
品种混杂: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其他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代发生天然杂交到最后后代类型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
品种退化: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劣变的现象,如:生活力降低,抗逆性下将,产量和品质下降。
循环选择繁殖法:从某一品种的原始群体中或其它繁殖田中选择单株,通过个体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生产原种种子的方法。
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聚集在杂种中引起的互补作用。
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互作。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亲和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
品种: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作物,并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质量上良种: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___选育____和___繁殖_____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从进化角度来看,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_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有性繁殖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棉花)三种常见的方法。
此外,还包括自交不亲和性____和___雄性不育性__两种特殊方式。
4、育种实践中,作物的高产育种主要涉及_矮杆育种、理想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三个方面。
5、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可分为___种植保存__、_贮藏保存_、__离体保存_和基因文库技术四大类。
6、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类型主要有__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__、__自然变异_和新育成的品种群体的变异。
7、杂交育种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累加和基因互作三种遗传机制方式来选育新品种。
8、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中,S(rr)代表是不育系,N(rr)代表保持系。
今有水稻雄性不育系甲,用乙品种授粉后,发现乙对甲无恢复力。
现要用甲转育成新不育系乙”,应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进行杂交,在F1代用乙为父本给F代授粉回交,回交若干代以后,就可以得到性状与乙相近的不育系,多次回交亲本就是它的保持系。
9、与品种间杂交相比,其远缘杂种分离特点有分离规律不强、分离类型丰富且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和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10、测定作物的自交系配合力有两种,即顶交法、双列式轮交、侧配结合法。
测试种选用自交系、单交种11、作物辐射育种实践中,通常用致死剂量、半致死剂量或_临界剂量_来表示辐射敏感性。
12、作物杂种优势要在生产上加以利用,必须满足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异交结实率高和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3个基本条件。
13、多倍体诱导的化学方法中,以化学试剂秋水仙碱诱变效果最好。
15、作物群体改良中,选择和重组是群体进化主要助力14、分子标记SSR指一类由1~6个碱基组成的基序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SNP指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1、农作物的品种,一般都有3个基本特性,即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绪论1.农业种子的类型,种子生产的意义和任务。
答:凡可以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植物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都称其为种子。
可分为三类:(1)真正的种子(2)类似种子的果实(3)营养器官种子生产的意义: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可替代。
种子生产是育种工作的延续,是育种成果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转化的重要技术措施。
种子生产的任务:对新育成、新引进的品种,加速繁殖,以替代原有的老品种,实行品种更换;对生产上大量应用推广品种,要有计划地用原种繁殖生产出高纯度种子加以代替,实现品种更新;要预测市场的需求量,生产出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优质种子,满足农业生产播种需要,又要防止生产过剩压库或市场营销失败压库。
2.种子生产先进国家的主要经验及对推进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借鉴作用。
3.比较国内外种子生产程序的异同。
4.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种子产业。
5.名词解释:农业种子:凡是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种子生产:依据植物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方式,按照科学的技术方法,生产出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种子。
它包括从良种繁育开始,经过种子加工、检验、包装等环节直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质量好、数量足、成本低的商品种子的全过程。
第一章种子生产基本理论1.作物的繁殖方式类型遗传特点,不同繁殖方式的种子生产的特点。
答:(一)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1).自花授粉作物同质结合,基因纯合,基因型表现型一致,遗传稳定。
在种子生产中,保持品种纯度的首要措施是防止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田间去杂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其次是防止生物学混杂,但对隔离条件的要求不严,可适当采取隔离措施。
(2.)异花授粉作物异质结合,基因杂合,自交分离最容易利用杂种优势,除防止机械混杂外,还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和控制授粉,同时要注意及时拔除杂劣株,以防止发生不同类型间杂交。
林木种苗总复习种子的采收1.结实周期不是自然客观规律,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可以改变,既可以消除结实周期,使其间隔期为0年,也就是年年丰产、稳产。
2.促进园林植物结实的措施:(1)加强水肥管理;(2)合理配置授粉树授粉受精情况;(3)正确采收;(4)加强修剪,合理负载;(5)选择合适位置建立种子园;(6)加强病虫鸟兽防治。
3.种实的采收:(1)确定采种母树:在壮年期的植株树冠外围中上部采收优质种实(2)以形态成熟为准采充分成熟的种子①生理成熟: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具有发芽能力②形态成熟: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已经结束,外部形态呈现出特有的成熟特征③生理后熟:在种子达到形态成熟时,种胚不具备发芽能力,只有采收后经过一个后熟阶段,种胚才发育完全,具有正常发芽能力的现象。
(3)采收前的准备:资金、工具、场地、种子标签、员工技术培训、一签两证(4)采种技术:①人工采摘法:果实商品价值高、怕摔坏②地面收集法:果实不怕摔坏且易脱落③工具剪采法:果实不易脱落④地面人工采摘法:植株低矮(5)采收后及时调制种子的调制1.概念:是指种实采收后,对其进行的如脱粒、净种、干燥、分级等一系列工序2.脱粒:将种子与果肉及其他附属物分离(1)堆沤法:适用于种粒较大的肉质果类或种子外有其他肉质附属物(2)搓揉法:适用于种粒较小的肉质果类(3)击打法:适用于果实(或类果实)是干果的3.净种:将种子与杂质分离的方法(1)风选:分离与种子相比质量差别显著的杂质(2)筛选:分离与种子相比体积差别显著的杂质(3)水选:分离溶于水且与种子比重差别显著的杂质(4)粒选:分离与种子体积相当且不溶于水的杂质4.干燥:将种子中多余的水分去除的措施(1)晒干法:日光下暴晒(2)阴干法:将种子置于散射光下逐渐降低其所含水分的方法种子贮藏1.休眠:种子在完成其生理成熟后就转入到休眠状态,直至播种前的催芽才打破休眠,转入到生长状态。
是种子在贮藏期间最主要的生命活动,正是因为这种休眠状态使种子能维持其较长的寿命。
种子繁育工作总结
种子繁育工作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种子繁育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种子繁育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在种子选择和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种子
进行精心挑选和培育,我们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批优质的种子。
这些种子在田间试种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在种子生产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严格按照种子生产
的标准和流程进行管理,保证了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种子的储存和保管工作,确保种子的保存期限和品质。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了一些合作研究项目。
通过与其他单位的合作,我们获得了一些新的种子资源和技术支持,为我们的种子繁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路。
总的来说,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对种子繁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提高种子的品质和产量,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种子繁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相信在
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种子繁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种子产业化的实施第一节 种子与良种• 农业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叶、芽、苗等。
良种-指从优良品种中繁殖出来的优良种子的简称优良品种:优良种子:第二节 种子商品的特殊性1、种子的开发周期较长;2、种子的寿命较短3、种子具有自身再生产能力4、种子生产严格的区域性与季节性5、种子商品技术的复杂性6、种子是容量巨大的科技载体7、良种在农业生产资料中具有主导作用8、种子生产、经销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第三节 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 ;能改进和提高农产品品质 ;能增强抗性,保持产量与品质的稳定 ;有利于耕作栽培制度改革和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 ;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
第四节 我国种子工作的发展四自一辅: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的调剂三有三统一:公社或生产大队有种子基地、有种子队伍、有种子仓库,统一繁殖、统一保管、统一供种。
四化一供: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种子质量标准化是四化一供的核心。
包括5项内容:农作物优良品种标准; 农作物种子分级标准;主要农作物种子原种生产方法标准;种子检验方法标准;种子储藏、包装、运输标准。
种子产业化工程:是以农作物种子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商品化种子为目的,通过利用生物学科技成果、农业工程手段及农业经济管理学原理,按照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全过程所形成的规模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产业整体。
• 种子产业化工程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包括良种引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推广销售、宏观管理5大系统,以及种质资源收集、育种、区试、审定、原种(亲本)繁殖、良种生产、种子收购、贮藏、精选 、包衣、包装、标牌、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精量播种)等15个环节。
种子产业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促进我国种子工作迅速实现4个根本转变: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现代化的大生产转变;由行政区域封闭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销一体化转变。
种子管理工作总结6篇第1篇示例:种子管理工作总结一、引言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管理工作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种子的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成败,对于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于种子管理工作的总结和梳理,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1. 种子采购:种子的采购是种子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种子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种子的来源和质量。
首先需要选择正规合法的种子供应商进行采购,以保证种子的品质和合格性。
还需要对种子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种子的品种、数量、含水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和确认,以确保采购到的种子符合种植的需要。
2. 种子储存:种子的储存工作直接关系着种子的保存和后续利用。
在种子的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种子的保存环境和条件符合要求。
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通风和温度适宜,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对种子造成损害。
需要定期对种子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种子的完整和干燥,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期限。
3. 种子检测: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对种子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确认,以确保种子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在种子检测过程中,需要对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含水率等指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种子的品质和可用性。
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种子的质量和适用性,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提供保障。
4. 种子分配:种子的分配工作是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种植生产的关键环节。
在种子分配过程中,需要根据种子的品种、数量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分配,确保不同地区和农户的种子需求得到满足。
还需要对种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和指导,提高种子的利用效率和推广效果。
5. 种子推广:种子的推广工作是种子管理工作的延伸和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种子使用率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种子推广过程中,需要充分宣传和推广优质种子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推动农户和种植者对优质种子的认可和采用。
种子种植工作总结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种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种子的选择、种植方式和管理都将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对种子种植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首先,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良种是高产高效的基础,因此农民在种子选择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作物品种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种子,确保品质和品种的真实性。
其次,种植方式也是关键。
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式,包括直播、穴播、插秧等。
农民要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确保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对种植过程中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及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这些管理措施将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农民要及时、科学地进行管理,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总的来说,种子种植工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农民要在种子选择、种植方式和管理上做好工作,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
希望通过对种子种植工作的总结和分析,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提高作物产量,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绪论1.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需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的或无性的)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作物品种的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3.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4.良种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一章:育种目标与对象1.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
(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2.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2)品质(3)成熟期(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3.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1)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
(2)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1.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
又称自交植物。
(异交率<5%)。
自花授粉植物有:豆科、菊科、茄科等大多数蔬菜花卉植物。
自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雌雄同在的完全花,花瓣没有色彩、缺少香味(2)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进入(3)花瓣多无鲜艳色彩和特殊芳香,多在清晨或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4)雌雄蕊长度相仿或雄蕊较长、雌蕊较短,花药开裂部位仅靠柱头,有利于自花受粉(5)花粉不多,不利于风媒传粉(6)雌雄蕊同期成熟,甚至开花前已授粉(闭花授粉)两种形式:①花冠隔离型,如小麦、燕麦,豌豆、豇豆等;②粉药分离型,如番茄、莴苣等2、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叫异交植物。
第四章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第一节水稻种子生产技术一、水稻的花器构造与开花习性1、水稻的花器构造:水稻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稻穗着生在茎的顶端,属圆锥花序。
穗的中轴为主梗,即穗轴。
轴上有节,由节着生枝梗,称第一次枝梗。
由此再分出的小枝,称第二次枝梗。
由第一次枝梗和第二次枝梗分生出小枝梗的末端着生颖花。
每个颖花由两个护颖、一个内颖、一个外颖、两个浆片、1个雌蕊(子房、花柱、柱头)和6个雄蕊(花丝、花药)构成。
外颖较大,顶端尖锐,称为颖尖或伸长为芒,芒的长短因品种而异。
2、开花结实特性稻穗伸出剑叶叶鞘时称抽穗。
稻穗抽出的当天或次日开花,抽穗2—3天进入盛花期。
始穗、盛穗和齐穗期的划分标准分别是10%、50%、80%植株的稻穗抽出剑叶叶鞘。
每朵小花自内外颖张开到闭合称为开花。
水稻的开花顺序是,先主穗后分蘖。
从一个稻穗来说,上部枝梗的颖花先开,然后依次向下开放。
同一枝梗开花顺序是,最顶端的颖花先开,其次是枝梗基部的颖花开放,然后由下向上依次开放,顶部第二朵颖花最后开放。
每一稻穗从顶端颖花露出剑叶叶鞘到全部抽出需3—4天,一个稻穗的花期为5—7天。
水稻开花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
水稻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70%—80%,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条件下有利于开花,而在阴雨连绵、气温偏低的条件下则延迟开花或不开花。
水稻一天中开花时间为上午8时至下午4时,以10—12时开花最盛,籼稻开花早于粳稻,早稻早于晚稻,如早稻的盛花期是10—11时。
花粉落在柱头上称授粉,授粉后8—12小时,完成双受精过程。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花粉散出后3分生活力下降一半,5分后绝大多数死亡。
水稻开花授精3天后,子房达全长的1/2以上,5—7天达成熟子粒同等长度。
水稻种子成熟按子粒形态特征分成三个时期,乳熟期受精后5—7天,幼嫩子粒的内含物为白色液体,外观呈绿色。
蜡熟期受精后10—20天,子粒的白色液体渐渐失水固化转为软质,后进一步失水成为较硬的蜡质。
1、简述杂交制种的技术环节有哪些?①安全隔离②规范播种③精细管理④去杂去劣⑤去雄授粉⑥分收分藏2、三系杂交稻制种关键技术:①适时播种②父母本群体结构的建立及栽培③花期预测和调节④提高异交结实率⑤严格防杂保纯3、种子生产的任务(1)生产新选育或新引进的优良品种种子,以替换原有的老品种,实行品种更换。
(2)生产已在推广或大量应用的优良品种种子,有计划地采用原原种生产出遗传纯度变异最小的生产用种,进行品种更换。
4、种子生产的意义(1)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2)科学技术载体;(3)高繁殖系数与附加值;(4)种子理化与物理性状可通过加工、包衣等种子加工技术而改变;(5)具有生命力和时效性的特殊商品;(6)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生产的源头。
5、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的比较(1)人工种子:①繁殖速度较快;②固定杂种优势;③难结实或昂贵种子的繁殖;④不受自然限制。
(2)天然种子:①繁殖速度较慢;②除无性繁殖外,其他种子不能固定杂种优势;③易结实易繁殖;④受气候限制、发生天然杂交和分离现象6、品种特点:群体中每一个体具有相对整齐一致的、稳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而不同品种间的各种特征、特性,彼此不完全相同因而能互相区别。
(1)品种具有地区适应性: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因此品种利用要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同一生态地区,由于不同的肥力,地势,土壤条件,需要不同的品种;(2)品种的利用有时间性:每个地区,随着经济条件,自然和生产条件的变化,需要不断更新品种。
7、品种根据其来源于自然变异与人工变异,可将其分为:(1)农家品种;(2)现代品种;(3)传统品种(4)高产品种8、育种家种子的种子生产(1)育种家种子生产:在育种者亲自掌握和指导下进行的原原种或原种的高纯度的种子生产。
(2)育种家种子:指由育种者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
(3)育种家种子标准:性状典型一致、生长整齐一致、种子纯度极高、播种品质优异9、基础种子的生产(1)指由育种者或其授权的种子专业生产者所进行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