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考试考研政治复习题6285
- 格式:docx
- 大小:19.08 KB
- 文档页数:10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28单项选择题第1题: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工业化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三大改造是两翼。
B选项正确。
第2题:“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A.文化领域内的社会主义大革命B.反对资产阶级复辟的尖锐斗争C.从文化领域开始的政治大革命D.“左”倾错误导致的大内乱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大革命”的实质,属于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
前三项的错误显而易见。
毛泽东在政治上犯了“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就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选项D正确。
第3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最根本的一点是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属于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表述不准。
B项不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是属于政策的具体做法。
C项是核心提法,D项是从属于C项的。
选项C正确。
第4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C.《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D.《南方谈话》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5题:20世纪70年代末,在农村土地经济体制改革中,在土地经营上实行( )A.合作社制度B.产业化经营制度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D.机械化耕作制度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6题:在_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2019考研政治最新题库含答案考研政治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一门重要但又颇具挑战的科目。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 2019 考研政治最新题库,并附上了详细的答案解析。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
这部分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考试的重点。
我们的题库中包含了这样一道题目:“请结合实际,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再来看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
这部分内容与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紧密相关。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答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也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D.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出现了“夸克不可再分”的认识。
1994年,美国科学家曼尼·雷焚和戴维·格罗斯却证实了在适当条件下夸克可以转化为涟场物质。
这突出体现了A.真理的客观性B.真理的具体性C.真理的绝对性D.真理的相对性3.下列关于真理与谬误的判断,正确的是 _____ 。
”A. 真理与谬误是绝对对立的B. 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立的C.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转化的D. 真理与谬误是并行不悖的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标志性成果是_____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形成B.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转变C.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确立D. 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应范畴的概括和总结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以人民为中心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民族复兴的本质要求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指的“伟大复兴”是指:A.实现经济富裕B.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实现强军梦D.实现国家富强、民族伟大复兴7.下列对立的观点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认识是()。
A. 难易B. 难易之移人也C. 难易之分也D. 难易相成也8.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已投资入股的证书与索取股息的凭票,以下关于股票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所有股票都能上市流通B. 购买股票是一项无回报的投资C. 股票能作为抵押的一种财产证明D. 股票有价格、能买卖,可以作金融投资的一种形式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政治考研一直是文科考研中的重要科目,对于考生的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以下将为您呈现部分政治考研真题,并提供相应的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17 世纪英国哲学D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意识的本质是()A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答案:B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些表述都没有准确地概括意识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 物质生产方式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社会心理答案:ABC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
社会心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2、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答案:AC解析: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三、简答题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经验材料、实验设备和科学技术手段等。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定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2023研究生必考政治题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政治是必考科目之一。
必考政治题指的是考生必须参加的政治科目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多种题型。
以下是2023研究生必考政治题示例:
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B.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D.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一转型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特点包括()
A.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B.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
D. 我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5、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构成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只包括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两个方面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62(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因为(分数:2.00)A.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B.它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C.它力求全面地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它能够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C.人依赖于自然界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4.下列各项体现因果关系的有(分数:2.00)A.热胀冷缩,摩擦生热B.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C.冬去春来,昼夜交替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分数:2.00)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有(分数:2.00)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考研政治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真题是备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资料,通过对真题的研究和练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考试的重点、难点和命题规律,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将为您呈现部分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并进行相应的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一直是唯心史观占据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A 选项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选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选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 59%。
90 分看似一个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 肯定中包含否定B 量变引起质变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答案:B解析:在这道题中,每个环节都打 90%的折扣,多次积累后最终得出约 59%的结果,这体现了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选项肯定中包含否定强调事物的辩证否定;C 选项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题干中并未涉及;D 选项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在本题中未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623政治学考研题库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社会科学。
考研政治学题库通常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政治思想史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623政治学考研题库中的问题和答案示例:一、政治理论1. 问题:简述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答案:政治权力通常来源于社会成员的共识或强制力量。
其基础可以是法律、传统、文化、经济实力或军事力量等。
2. 问题:什么是政治参与?其形式有哪些?答案: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治决策和政治生活的行为。
形式包括投票、示威、参与政治讨论、加入政党等。
二、政治制度1. 问题:比较总统制和议会制的主要特点。
答案:总统制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通常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拥有行政权力。
议会制下,政府首脑(通常是总理)由议会多数党或联盟选出,对议会负责。
2. 问题:联邦制和单一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联邦制是一种政治体制,其中权力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分配,地方政府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单一制则是中央集权的体制,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
三、国际政治1. 问题: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有哪些影响?答案:全球化增加了跨国交流与合作,但同时也对国家主权构成挑战,如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国家经济政策的自主性受限,国际法和国际组织也可能限制国家行为。
2. 问题:何为地缘政治?其重要性何在?答案:地缘政治是研究国家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政治关系来制定外交政策和战略的学科。
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国家理解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潜在的战略利益。
四、政治思想史1. 问题:启蒙时代政治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答案:启蒙时代政治思想强调理性、自由、平等和人权,主张通过教育和改革来实现社会进步和政治参与。
2. 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除阶级差异。
结语政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考研题库的准备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关注时事政治,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5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填空题 4. 名词解释 5. 分析题6. 选做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物质结构和功能C.主客体之间的关系D.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生产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价值评价是指价值评价主体对价值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评价或判断。
因此仅仅考察一下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或者价值客体的物质结构和功能是无法作出价值评价的,必须对价值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
因此,正确选项为C。
知识模块:认识的本质和过程2.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存在的两种类型的经济形式是()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C.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D.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正确答案:A解析:有史以来人类社会所存在的两种类型的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产品经济则是要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的经济形式。
因此,正确选项为A。
知识模块: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3.在党的历史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时间是()A.1927年八七会议B.1927年三湾改编C.1929年古田会议D.1927年南昌起义正确答案:B解析:1927年的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境内三湾村进行的一次整编。
三湾改编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正确选项为B。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4.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段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和领导者D.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正确答案:D解析: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认识中国社会。
考研政治的高频考题整理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研科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考生的综合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高频考题是提高复习效率和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中一些高频考题的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这是一个经常被考查的知识点。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个知识点常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运用原理分析具体的现象。
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4、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在实践中,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思维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等。
考生需要清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三大法宝等都是高频考点。
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问题。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等内容经常被考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要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复习题
多选题
1、“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上述观点所蕴含的哲理有()。
A.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
D.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答案:A,B,C,D
[解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社会,故A项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等,故13项正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科学的认识,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一科学的认识,故C项正确;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体现了实践是人的能动性活动,故D项正确。
故选ABCD。
单选题
2、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________人,以正确的舆论________人,以高尚的精神________人,以优秀的作品________人,不断培养和适就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A.武装开导塑造感染
B.指导武装造就鼓舞
C.武装引导塑造鼓舞
D.引导武装造就感染
答案:C
本题考查对政治理论的掌握,侧重常识范畴。
“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摘取自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
日)
单选题
3、马克思:唯物史观
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
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
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
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
答案:C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单选题
4、公司新近任命原经营经理出任首席审计执行官。
新任的审计执行官既不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也不是ⅡA的成员。
内部审计活动的工作是严格按照审计执行官的要求开展的,而非ⅡA的标准。
4名助理内部审计人员都是ⅡA的会员,但都不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依据ⅡA的道德规范,助理审计人员的最佳行动方案是:
A.鉴于他们都不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因此不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B.应遵守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
C.必须尊重组织的法律地位和道德目标,可忽视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
D.必须辞去他们的工作以避免不恰当的活动。
答案:B
[解析] A.不正确,ⅡA的会员、ⅡA职业资格的接受者或报考者以及那些在内部审计定义范围内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人员要遵守ⅡA的《职业道德规范》。
单选题
5、下列哪项不属于欧洲古代经典的城市()
A.希腊的米列都城
B.罗马的营在城
C.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
D.法国的“协和村”
答案:D
[解析] 法国的“协和村”是工业革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社会改良理论和实践活动。
单选题
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B.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D
[解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为D选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单选题
7、马克思:唯物史观
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
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
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
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
答案:C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单选题
8、药品生产中的职业道德要求不包括
A.保证生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B.质量第一,自觉遵守规范
C.保护环境,保护药品生产者的健康
D.规范包装,如实宣传
E.指导用药,做好药学服务
答案:E
暂无解析
简答题
9、材料: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
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
”周永康要求,“密切关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更多理论上的真知灼见,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中央领导同志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请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谈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繁荣法学事业的要求。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3.不少于400字。
答案:(1)根据材料,周永康同志在讲话中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可以
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要讲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重实践,努力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实践,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解析] 繁荣法学事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特征
单选题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______。
A.科学发展
B.自主创新
C.社会和谐
D.繁荣昌盛
答案:C
[解析] 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素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单选题
1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
A.科学发现能力
B.技术发明能力
C.模仿创新能力
D.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D
[解析]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