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用短信情谊更长远_关于春节期间短信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484.24 KB
- 文档页数:3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__年2月16日调查地点:__调查人:__调查问题:春节习俗中的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压岁钱。
被调查者:家长、老前辈、有关资料调查结果:1、贴对联春联是从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汇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
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吃,也可以在长辈家吃。
对于年夜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当地,年夜饭至少要炒六个菜,然后再煮上一大盆大锅饭,焖一盆大米,在午夜12点还要吃饺子,第二天就不用再吃太多饭了,都忙着到处去拜年。
3、拜年及收压岁钱正月初一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受到许多压岁钱。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小孩的妖怪,有一对夫妇用红纸包了几个铜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妖怪来了以后,这个小孩身上冒出红光,妖怪吓得赶紧跑了,其他人也学者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妖怪果然不敢来了。
所以,现在长辈们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以祈求孩子们来年平平安安。
4、调查体会: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篇1】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__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短信拜年使人际关系更亲密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简单、方便、快捷的短信拜年方式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通过这样一种快捷的方式,送祝福的成本降低了,相应地,祝福送达的人群也就更广了,即使一些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也能够收到你的牵挂。
只要自己花心思去书写短信,收短信的人自然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关怀。
人际关系怎能不更加亲密?技术进步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使得感情的传递变成了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
一到春节,短信成灾,且彼此祝福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一次性群发来的祝福短信,内容也多是互相“克隆”,短信拜年冲淡了年味,甚至使祝福都显得虚伪。
“廉价”的祝福带来的将是真情危机,深层感情交流趋于淡化,人际关系更加疏远。
现在过节短信都是固定化,书上找得或台子发得,话很漂亮但让人感觉不是肺腑之言,流于形式,有时候接连几次受到来自不同得人同一条短信,很让人心烦,也会对社会感情得冷淡有所思考,其实,感情得交流不在话多么婉转,字多少,要发自真心得问候,你一声真诚的节日祝福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在过节时,我经常自己编短信内容,表示是我自己对你得祝福,是我心声得传达短信拜年使人际关系更疏远2007年春节临近之时,广州一位网友发起了一场“抵制短信拜年运动”。
他发帖列出了短信拜年的“七宗罪”网友“小小飞猪”细数短信拜年“七宗罪”:一、短信内容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大都是转发的,正在冲淡年味。
二、有的短信转发忘记留下姓名,造成该说的话说了,却没达到拜年的效果,因为对方不知你是谁。
三、帮运营商赚钱。
2006年,仅从除夕到大年初七8天,两大运营商8天的短信收入就超过12亿元人民币。
四、网络堵塞。
有时短信居然“跑”了几个小时才到对方手机,更离谱的是还有些短信不断被打回,只好重新发送。
五:引起审美疲劳。
祝福短信,都长一个样,都成了“公式化的短信”,典型“拷贝的祝福”,给收短信的人带来了审美疲劳,有些甚至涉及“小蜜”题材,让人看后很不舒服。
六:容易受骗。
比如“您的朋友134××××××××通过语音短信给您拜年了,请拨打12345听取,您也可以直接转发给亲朋好友。
短信拜年使人际关系更亲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1,短信发的多了,那联系多了,关系就密切了么?答;难道说,没有联系,人们的关系就会更密切么?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人们因为有了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工具,反而会使人们的联系减少,难道说我们一定要倒退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之间才不会疏远吗?大家不要忘了,原始社会的部落之间可是战争不断啊!所以说,短信作为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2,过年了,本来应该欢欢喜喜,可我却收到了N条相同的短信,难道这不会产生抵触感么?答:我们可以允许在现实中见面鹦鹉学舌,那为什么就不能接受短信拜年中的转发送祝福么?过年时给每个朋友一句新年好,你会感到烦么?要知道,拜年短信传递的是一种祝愿。
3,过年了,我收到一条祝福短信,我很开心,但后面却说,你如果不转发10个人,倒霉一年,你怎么做?答:他说倒霉十年你就信呐?我会转发,因为毕竟那是一种祝福。
得到好的祝福就应该大家共享,但我会将最后不转发就倒霉的字去掉。
再者说,朋友之间会因为这样的小事使关系疏远么?4,据有关数据显示,如今短信拜年这种方式已经大大代替了传统的拜年方式,短信拜年的兹长,使得传统的拜年方式消减,少了登门拜访这些方式,年味会浓么?人际关系会密切么?答:请对方辩友不要忘记短信拜年数量在整张,而过年回家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啊!预计2011春运40天中,全社会的旅客运量将达到28.5亿人,全社会的旅客运量将达到28.5亿人,比去年实际完成的运量增加3亿人,增长11.6%。
也就是说全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这40天里会在路上。
5,转发短信泛滥成灾,根本就没有真情实意在里面,在这个社会,怎么可能能用相同的短信表达对不同人之间的感情?这种感情机械,达不到效果。
答;按照对方的逻辑,那同样一句我爱你怎么能使成千上万的恋人在一起呢?那同样一句新年快乐人们也不会得到祝福么?6,现在很多老人不喜欢冷冰冰的短信,甚至有些老人都不识字,你觉得你的短信会使人际关系更亲密么?答:对方辩友,你们在哲学上犯了这样一个错误:短信拜年是为人们提供选择,而不是剥夺选择比如,你给你女朋友送了一朵玫瑰花,你在发短信说我爱你,就会使你们的关系恶化么没人不让你其他方式拜年而且如今有语音短信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得到祝福7,如果不发拜年短信是不是就觉得和朋友距离拉远了呢?请正面回答答:如果我每次逢年过节,我的朋友都不会给我送来一点点祝福,我的心里不可能没有一点点不舒服,我会想,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我的朋友还会记得我么8,梭罗说“文明改善了房屋,可并没有同时改变居住在房屋里的人类”,短信拜年虽然方便但不能增进人际关系?按对方所说,那短信拜年就能拉远人际关系么?短信拜年拉远了人际关系是没有改变人,请问那是短信拜年的错误吗,是人的错误啊!请不要把人类的不是都归咎于短信拜年本身啊1,望前看!我们看的是发展。
拜年短信简短一、背景介绍拜年短信是一种传统的新年祝福方式,透过手机短信发送节日问候和祝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拜年短信似乎渐渐被其他形式的祝福取代。
本文将探讨拜年短信的简短性以及亲友对其评价的情况。
二、简短的拜年短信的优点1. 快捷方便拜年短信由于其简短的形式,可以快速填写并发送给多个亲友,省去了书写纸质贺卡或长篇祝福的时间和功夫。
同时,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更为便捷,收到祝福的人可以即时回复,增进了互动性和沟通效率。
2. 温馨贴心虽然拜年短信篇幅有限,但通过短短几句话,可以表达温馨和真挚的祝福。
由于字数的限制,人们往往会在拜年短信中表达最真挚的祝福和善意,让接收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3. 节省时间和金钱相较于传统的拜年方式,如电话拜年或亲自拜访,拜年短信更加节省时间和金钱。
特别是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拜年事务的人来说,拜年短信无疑是一种高效的选择。
三、拜年短信亲友评价情况为了了解拜年短信在亲友间的评价情况,我进行了一份简短拜年短信的评价调查。
以下是我所收集到的一些回馈信息:•积极回应:大部分接收者表示理解并接受了简短的拜年短信,并回复了对祝福的感谢和祝福。
他们认为收到短信本身已经代表了对自己的关心和祝福,不在意字数的多少。
•感激礼貌:少数亲友表示虽然短信字数较少,但仍然感激对方的祝福和关怀。
他们认为拜年短信的精简形式也正符合快捷现代化的社交节奏。
•有所质疑:极少数人对简短拜年短信表示不满意,认为这种形式简陋、不尽人意。
他们期待更加详尽的祝福和问候,并认为拜年祝福应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节行为。
四、总结与展望简短的拜年短信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优点,节省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同时,也能有效传达祝福和关怀。
尽管个别人对简短形式表示不满,但大部分人接受并赞赏这种方式。
随着科技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未来简短拜年短信可能会进一步与其他形式的祝福方式融合,呈现出更多样的形态和创新。
注:以上是对拜年短信简短形式的一些讨论和亲友评价的概览,希望能在理解简短拜年短信的同时也体现出亲友们对不同祝福方式的理解和接受度。
短息拜年会使人际关系更疏远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简单、方便、快捷的短信拜年方式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但是随之种种弊端也凸显出来,就短信拜年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问题,我方认为,短信拜年会使人际关系更加疏远,其理由有:第一:不真诚性,因为短信廉价,一条短信只需1毛钱,由经济学原理可知如此廉价的祝福必然导致短信拜年的批量生产,如此的大量也必将降低短信编辑者在编辑大量短信时的感情投入,怎能使短信拜年显得真诚?由于短信可复制,文字的可复制性降低了人们认真编辑短信的可能,到了春节,短信成灾,而且彼此祝福的内容也是大同小异,内容也多是互相“克隆”,以至于很少有人真心编辑,一键转发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以至于即便是你认真想去的精彩段落也会被认为是抄袭而来的。
如此这般,怎能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还有跟风效应。
如今短信拜年的流行,也使很多人盲目跟风,认为它是时尚,从而忽视的此举的真正意义,在盲目跟风的背后,淡化的是春节的年味,淡化的是拜年的意义,淡化的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发短信拜年成为应付,短信的群发也使得许多发短信者感到苦恼,让他们疲于应付各种短信拜年,有些人更是在过年期间要花上很多时间来编辑短信,要知道,在心理学上,重复同一样简单的工作会导致人的怠慢,也正是因此,许多人编辑短信更趋于应付,要么转发,要么几个字了事,可见这样的短信怎能真诚?第二:短信拜年替代了原先最真诚的登门拜年。
众多拜年方式中,登门拜年是最传统,最能让人感受到“年味”的一种方式。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一番,出门走亲访友,互贺新年。
然而自从短信拜年的流行,登门拜年便受到冷落,有相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超过70%人会选择短信拜年这一方式,而只有20%左右的人会选择登门拜年,可见,短信拜年给登门拜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短信拜年不用张嘴,拇指按几下,给满世界熟悉的人统统拜年。
可是这样,人与人之间少了很多交流,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了许多,怎能拉近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学家杨建华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省调研:中国网民的春节网络消费力报告从拱手作揖拜年,到短信微信拜年,有人说科技消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有人说,空间的距离没了,心里的距离还在;从糖果红包,到现金红包,再到手机上的电子红包,很多网友感慨这一变化来得太晚妈妈再也没办法没收我的压岁钱了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春节里的年味,一直都是中国人心头不变的情结。
但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人过年的方式,也真的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企鹅智酷与微信团队联合推出手机上的年味,中国人的春节全面调查,共汇聚来自个省份(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精准问卷反馈。
调研样本来自企鹅智酷调查和微信平台,样本背景与中国网民分布近似。
这样的广泛均衡调研背景,让我们期望的,用数据绘制网络时代中国人的新年过节图谱这一目标成为可能。
手机上年味渐浓,生活服务类渗透率可观在对比了来自个省份的调研数据后,我们发现和春节有关的活动中,手机正在扮演着重要角色。
手机渗透率和参与度较高的领域包括拜年祝福、手机订票、餐饮消费、购买年货、买电影票等领域。
这些领域存在一个共同点,即相关服务的互联网化程度较高,网民可以便捷地在网上找到对应的使用入口。
我们以的渗透率为判断门槛,主要因为调研样本与中国网民分布接近,根据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亿,因此的比例也即意味着万的用户人群。
长辈向手机迁移,这才是真正的全民化对于网络用户的调查,存在一个可能的盲区是,调查样本对中老年用户的覆盖度不足。
因此,我们在此次调研中,特别设置了关于中老年用户春节期间使用手机行为的相关问卷。
调查显示,约有半数中老年人群并没有使用手机参与春节活动的习惯()。
但这一比例并不令人意外,甚至比通常我们印象中的长辈人群要呈现得更为乐观。
身边长辈中有少部分使用手机参与春节活动的用户,占比。
而发觉身边很多长辈都开始手机春节的用户,占比。
综上所计,有的网民反馈,身边的中老年亲友开始尝试用手机参与一些春节活动。
考虑到其中还有部分网民反馈中老年亲友中存在较多手机族,因此这部分调查的实际的情况应该更为乐观。
短信调研报告根据短信调研结果报告,以下是我们对短信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和分析:1. 用户群体:调查结果显示,短信在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群体中普遍被使用。
其中,年轻人群体中,短信用于与朋友、家人、同事等的日常沟通和交流;而中老年人群体中,短信更多用于接收和发送重要信息,如银行、保险等机构的通知及提醒。
2. 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用户每天接收和发送的短信数量在10条以下。
短信对于个人和工作通信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但并不是用户首选的沟通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的普及,短信的使用频率已经逐渐下降。
3. 短信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短信中主要包括问候、祝福、通知、邀请等信息。
此外,也有用户通过短信发送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短信作为一种简短的通信方式,用户更倾向于发送简单明了的文字信息。
4. 用户态度: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用户对短信持积极态度。
用户认为短信可以快速传递信息,不受网络限制,更容易被接收方注意到。
同时,短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5. 问题和建议:从调查中收集到的用户反馈中发现,短信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一些用户反映短信过于简洁,无法传达更丰富的情感和信息;一些用户则提到频繁的广告短信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干扰。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建议短信服务提供商和相关机构:- 提供更多个性化的短信模板,使用户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和信息;- 加强对垃圾短信和骚扰短信的过滤和管理,减少用户受到广告短信的干扰;- 推动短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的整合,提供更全面的沟通渠道。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用户反馈,我们得出结论:短信作为一种实时、便捷的通信方式,仍然在用户中保持较高的使用率和满意度。
尽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信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社交工具。
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短信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短信调研报告短信调研报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短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对短信的使用情况,我对一百名用户进行了调研,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短信的主要用途是进行个人交流。
调研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用户使用短信进行与亲朋好友的交流。
其中,约四分之三的用户每天发送和接收的短信数量在10条以下,仅有约五分之一的用户每天发送和接收的短信数量在10至30条之间。
这说明短信在个人交流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大多数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短信与亲朋好友进行重要的交流,如传达祝福、询问近况等。
其次,短信在商务沟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约三分之一的用户称他们会使用短信来与同事、客户等进行商务沟通。
这主要是因为短信快捷方便,能够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
而且,与其他通讯工具相比,短信更加稳定,不受网络信号强弱的影响。
因此,短信在商务沟通中有着相对稳定和广泛的应用。
此外,短信也被广泛用于各种服务提醒。
调研结果显示,约四分之一的用户会接收到各类服务提醒,例如银行卡取款提醒、快递配送提醒等。
这些短信提醒可以让用户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方便用户安排时间和处理事务。
因此,短信在提醒服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最后,调研结果还发现一些用户对短信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用户反映他们经常会收到垃圾短信或诈骗短信,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
此外,由于短信容量有限,有些用户会遭遇信息发送不全的问题,特别是接收到长篇消息时。
这些问题需要短信服务提供商和相关部门加强对短信安全和信息容量的管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有效通讯。
总体来说,短信作为一种传统的通讯工具,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有了诸多替代品,但仍然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短信在个人交流、商务沟通和服务提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垃圾短信和信息容量不足等。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短信服务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春节期间调查报告范文春节期间调查报告范文1(3298字)一、调查目的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春节期间三、调查方式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时尚信息消费。
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
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
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1、除尘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
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爷爷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
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
“哈哈……”“哈哈……”“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
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体现。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电子商务44
2003.2
www.21echina.comEC数据E C D A T E
拜年用短信 情谊更长远
随
着短信的普及,人们生活中的许多交流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
现在就连拜年
这一中国人民传统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离不开短信的参与。
以前拜年大多采取电话联系、当面问候等方式,但现在,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手机短信。
可以说,2003年春节,手机短信拜年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拜年
方式。
2002年世界杯,短信使用量猛增,人们使用短信接收新闻、参与互动节目等。
为了预测春节期间短信市场的预期增长量,了解短信息用户在春节期间的使用行为和心理,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在全国范围内对1041名在春节期间有使用短信息意向的移动手机用户(以下简称短信用户)进行了问卷研究。
一、短信拜年成时尚
研究发现:春节期间采用手机短信息拜年的占被研究者总数的35.1%,成为短信用户的首选拜年方式,选择电话拜年和当面拜年作为拜年的最主要方式分别有31.2%和28.4%,而传统的书信和贺卡拜年已经逐渐降到非常次要的地位(见图1)。
短信拜年只所以日益成为时尚,主要得益于它沟通方便、费用低(见图2)。
■供稿/计世资讯
—
关于春节期间短信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但由于短信息沟通的深度有限,短信拜年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拜年方式,有近八成的被研究者表示,对于比较重要的拜年对象,如父母等,还是要通过电话或者见面的方式拜年。
本次研究还发现,短信拜年已经成为各年龄层次的短信用户的普遍选择。
是否选择手机短信作为拜年最主要方式与年龄大小没有明显的关系。
各年龄段都有三成左右的被研究者选择短信作为拜年的主要方式(见图3)。
二、短信发送量将再创新高
研究结果还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预计人均短信发送量将超过40条。
发送11-20条的用户比例最高,占总数的21.9%,预期发送量在100条以上的用户占总数的14.3%(见图4)。
各地区用户预期发送量相差很大。
人均预期发送短信最多的是南京,在70条以上,人均发送短信最少的是沈阳,不到30条(见图5)。
研究同时还显示,发送短信量与用户所在的地区经济发达与否关联程度不大。
短信息拜年的火爆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和巨大的商机和丰厚的利润。
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2003年春节七天假日期间(含除夕夜),预计中国移动将发送超过48亿条短信。
是2002年同期发送量的6倍。
中国联通短信发送量将达到8亿条,约为2002年同期发送量的8倍。
2003年春节七天假日期间(含除夕夜),全国手机短信息的发送量将达56亿条。
是2002年同期发送量的6倍多(见图6)。
经过测算,春节期间,全国短信的营业收入将超过8亿元,其中中国移动(含中国移动的SP)
的短信收入将超
2003.2电子商务45
www.21echina.com
电子商务46
2003.2
www.21echina.comEC数据E C D A T E
过7亿元,而中国联通(含SP)的短信收入超过1亿元。
三、彩信:小荷才露尖尖角
春节期间,文字信息的发送仍然绝大多数,为93.9%。
彩信虽然推出时间不久,但随着电信运营商市场运作水平的成熟,其增长速度很快,1.9%的短信用户将以发送彩信为主。
预计春节七天假期其间中国移动将发送超过30万条彩信。
四、网络方式发送短信息方兴未艾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Internet发送手机短信息。
一方面网络上发送输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信息丰富,发送内容多样,此外,一些网站的短信发送设置了预发送功能(可以选择发送时间),大大方便了用户。
春节期间,虽然点对点发送短信息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但是选择网络发送短信的用户明显增加,通过网络发送(含部分通过网络发送)的短信用户已经占到了24.5%,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2003年春节七天假日期间(含除夕夜),预计通过互联网将发送量超过16.8亿条短信,占短信发送总量的30%(见图7)。
在对使用Internet网络发送短信的人群的分析中发现,18~25岁的年轻人是主要的使用人群,占总数的65.4%。
其次是26~30岁年龄段用户,占总数的17.3%。
五、前景广阔,问题仍在
虽然短信业务蒸蒸日上,但是问题仍然不少。
在研究中,用户对于网络堵塞,信号不好,信息丢失等问题反映非常强烈。
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字体太小,输入麻烦等问题也值得关注(见图8)。
(数据来源:
CCW Research 20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