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群体和小商业者群体网名的语言风格考察
- 格式:pdf
- 大小:421.61 KB
- 文档页数:6
当代小学生命名特征的社会语言学考察作者:李盈盈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代小学生的名字特征以及影响其命名方式的诸类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在总结出的8种命名方式中,喻指性格和品行优秀的命名方式最为普遍;而对命名方式的影响因素中既有传统因素,又有时代因素。
【关键词】小学生命名方式影响因素一、引言人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与人类的语言、社会、历史、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名系统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信仰、价值观、社会心理、时代风貌等丰富的内涵,而对人名的研究也涉及了语言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各个学科。
当代小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00年以后,他们姓名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13年来我国汉语人名的整体命名特点。
本文试图在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当代中国小学生的命名特征是什么?影响这些命名方式的因素有哪些?二、理论背景我国对汉语人名的研究历史悠久,而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则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
萧遥天的《中国人名的研究》(1987)是较早面世的姓名文化著作之一,对人名做了细致探讨。
王建华将人名置于文化框架下进行研究,在其作品《文化的镜像——人名》(1990)中讨论了人名文化的表层结构与深层内涵,并且对人名进行了跨文化对比。
潘文国在其《实用命名艺术手册》(1994)一书中从命名技巧及其艺术性的角度讨论了古今中外的命名方式。
此外,纳日碧力戈、陈建民、王均、王泉根等人也都从不同角度对姓名问题进行研究,丰富了我国人名研究的成果。
上述研究对后来的人名研究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不可否认,在语言学界对汉语人名研究的数量还不够、研究范式仍有限,尤其缺少对当代小学生名字特征的研究,而当代小学生的名字特征反映了近13年来我国新增人名的整体情况。
除此之外,基于社会语言学角度的实证研究更待加强。
有鉴于此,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调查了分别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和河南省开封市两所小学学生的名字特征,试图丰富我国人名特征实证研究的领域。
关于大学生QQ昵称选取的心理意义的调研报告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摘要:为了调查大学生对网络昵称的选取心理,现以QQ昵称的选取为切入点,通过口头言语报告法收集资料,将QQ昵称根据其选取意义分为“情感表达”“生活态度”“自我警醒”“自我评价”“追求潮流”“纯属代号”六大类,并参考已有研究文献从心理学、社会文化和网络交友三个视角进行思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3%的大学生在QQ昵称中寄予了各种期望,投射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自我意识等心理状态。
关键词:QQ昵称网络心理状况一、前言QQ昵称是一种人们在虚拟网络上进行交往活动时给自己命名的身份说明物,是网络时代以电脑为媒介的人际交往的产物,广泛存在于网络虚拟社区中。
从日常生活及自身上网经历出发,QQ昵称的选取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可能与个人心理变化、社会交往有关,也可能和方便使用有关,但这都体现了“一千个昵称背后会有一千种心理”。
本文以赣南师范学院7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口头言语报告法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QQ昵称的选取及其选取的意义。
结果表明被试中83%的大学生QQ昵称的选取都赋予了其意义,只有17%的被试认为QQ昵称只是一个网络交友的代号。
现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QQ昵称的结构与形式QQ昵称的结构可以分为词语、短语、短句等类型。
词语类型的昵称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短语类的呢称包括了规范性的短语结构,也有不少是随意性的词语组合;短句类的呢称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内容丰富,所表达的意义也比较丰富。
QQ昵称在形式上比较多样,从语言类型的特点来看,既有单独的中文、英文、数字或者标点符号等,也有多种文字或者符号形式之间的组合。
三、QQ昵称的类型QQ昵称属于网络昵称的一种,它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创新性等特点,因此人们在选择昵称时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思想及个性特点,从一定层度上投射出自身的心理状态,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及个性特征等。
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其中蕴含了自己的意义并且大学生QQ昵称的内容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了动物、植物、人物,小说、漫画、影视广告、吃穿住用、自然景观、科学探索等等,可以说生活中的种种事物, 都是大学生创造昵称的信息源泉。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所使用的语言有其独特之处。
在语言风格上,它具备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1.先锋性和创新性先锋性源自年轻人特有的激情。
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它根植于人们表达自我,追求个性独立的需要。
强烈的创新意识,表现在对传统格式的反叛和颠覆,常常使用重叠、谐音、转意等手法。
例1:“钱途无量”。
这里利用了“前”与“钱”的谐音。
类似的还有“衰哥”“霉女”等。
例2:“你有事就Q我”。
这个例子采取了中英文混合的形式。
“Q”指一款网络聊天工具。
夹用英语单词是时下青春期青少年的主要语言特点之一。
2.口语化和生动性青少年时期的行文带有很强的口语化特征。
它追求轻松自由的表达方式,避免沉静和呆板的文风,不讲究语法和词汇的工整严谨.而以活泼亲切、富有时代气息为主要特色,例如:例3:“有木有”“让丫跑”“酱紫”。
3. 形象性和简洁性青少年会使用一些符号来代替自己的情绪与肢体动作,突破汉字的拘束,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例4:“^-^”表示笑脸;“:-p”表示吐舌头例5:“GG/MM”“GX”。
例6:“886”“521”。
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词上。
例7:“驴友”,它指的是爱好旅游,特色是徒步旅游的人,这类人身背行囊,跋山涉水,坚韧执着,就像吃苦耐劳的毛驴。
例8:“恐龙”“青蛙”外形较为奇特,常来指相貌丑陋的女生男生4. 幽默性与随意性青少年群体用词较为随意,名词可以做动词,形容词可以做动词等,同时还会有较多的与此次如“嗯”“啊”“哦”等的运用;在表达时往往会用夸张、拟人等手法,让人忍俊不禁例9:“很男人”“我被你黑了”例10: “东东”来指东西,“偶”指我等在具体语言使用方面的表现:1.多用语气词“哦、耶、哇、啦、呢、吧、哎、喔、哇塞”等语气词使用频率很高。
语气词的基本话语功能为信息凸现功能和话语结构标记功能2.多用网络词语网络语言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软件、硬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虫、网吧、博客、黑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或是BBS上的常用语,也就是“口头语”,如斑竹、筒子、酱子、沙发、大虾等。
“00后”网络言语社团观察作为数字原住民的“00后”,在网络时代中,他们积极参与各类社交平台和网站,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网络言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网络社团。
本文将介绍“00后”网络言语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所组成的网络社团的类型和特点。
1. 简洁、口语化。
与传统汉语相比,网络言语更加简洁、口语化,常常使用缩略词、符号和表情符号等。
2. 大量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融入了大量的网络用语,如“发图”“点赞”“评论”“粉丝”“秒删”等等。
3. 极具个性化。
网络言语带有浓厚的“00后”个性化色彩,表现出他们偏爱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
4. 特定意义的语言表达。
网络言语在一些词汇的意义上与传统汉语不同,往往具有特定的语言表达。
二、“00后”网络社团的类型和特点1. 游戏社团。
游戏社团是“00后”比较喜爱的一种网络社团类型。
这类社团通常会聚集一批对特定游戏情有独钟的玩家,在社团中分享游戏心得和技巧,一起完成游戏任务和挑战。
游戏社团的特点是成员之间联系紧密,游戏情感高度一致。
2. 爱好者社团。
这种社团的成员都有相同的爱好,比如动漫迷、cosplay爱好者、手工制作爱好者等等。
在这些社团中,成员会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一起探讨相关话题。
爱好者社团以共同的爱好为核心,社团成员之间往往相互认可和支持。
3. 线上交友社团。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线上交友社团也越来越流行。
这些社团的成员常常来自各地,他们可以通过社团了解彼此,分享生活和经验等。
在线上交友社团通常是一个非正式的聚会场所,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后,还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朋友。
三、结语“00后”是数字原住民,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有着比其他任何一代人更深入的了解和参与度。
同时,“00后”创造的网络言语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评价这个群体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在网络时代中,“00后”以其独有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不断地开拓出新的网络社团和交友模式,为数字时代的社交行为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TO:新世纪的今天, 是一个变化莫测, 风起云涌的舞台。
处在新世纪开端的我们, 也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 也更加追求独立, 自主创新等等。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 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
我们在接受外界的思维文化时, 也避免不了接受到一些文化垃圾。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 还不能很好的去选择,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
而语言, 作为人类交流的最基本手段, 作为文化交流的窗户, 在中学生的生活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它在中学生的生活中会变得如何呢?为了让人们了解中学生的心理, 以协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们选择了《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作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目录一.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二.制定的研究方法――――――――――――――――――三.关于校园流行语使用的调查问卷―――――――――四.分析调查问卷―――――――――――――――――――五.采访老师同学的记录――――――――――――――――六.小组成员的讨论与指导老师的点评――――――――――七.总结―――――――――――――――――――――附录: 调查问卷――――――――――――――――――校园流行语调查小组成员名单:实验中学高一三班:丁萍如施晓瑜张迎颍曾曦琳林莹芃(组长)指导老师: 黄钢强时间: 2006年11月——2007年1月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 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 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也是同学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校园流行语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语言研究界的应有关注, 是因为对流行语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流行语混为一谈, 于是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或者过狭, 把流行语局限于某个地域范围, 等同于某种社会方言, 将校园流行语研究纳入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的研究, 比如青少年的流行语等等, 使得校园流行语的研究实际上与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研究重叠, 失去了独立性。
QQ名的社会语言学探析在互联网时代,聊天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如何展示自己的身份?QQ名,这个看似简单的用户标识,实际上是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构建身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QQ名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探析。
QQ名,即腾讯QQ聊天软件的注册用户名,是一种具有辨识度的网络身份。
通常,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昵称、英文名字、数字等来作为自己的QQ名。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QQ名成为人们展示个性、兴趣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
代表个性:很多用户在选择QQ名时会选择能够代表自己个性的名字,如“快乐小子”、“音乐女孩”等。
这些名字往往能反映出用户的性格特点或兴趣爱好。
简短易记:为了方便记忆和交流,大部分QQ名都采用简单易记的字符组合,如“心雨”、“阳光”等。
表现情感:很多用户会用QQ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如“幸福宝贝”、“孤独的狼”等。
这些名字既体现了用户的情感世界,也与现实生活中的情绪相对应。
年轻化趋势:为了追求个性和新潮,很多年轻人会选择独特、前卫的QQ名,如“火星文”、“非主流”等。
这与传统文化中追求稳重、端庄的价值观有所不同。
文化地域性:不同地域的用户在选择QQ名时也会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例如,南方地区的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温婉、柔美的名字,而北方地区的用户则更喜欢直接、豪放的名字。
QQ名作为网络身份的象征,是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表达自我、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不同的QQ名,人们不仅可以传达个性、情感和兴趣,还可以展示所属的社会文化群体和价值观。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QQ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人们对于自我表达方式的探索。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QQ名在不同年龄段、文化背景和社交场合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它在人们的网络社交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研究QQ名的演变过程,以及它如何反映社会观念和文化的变迁。
对于QQ名的深入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社交环境中的语言现象和社会文化。
女大学生的网络语言风格探析摘要:本文以山东女子学院的QQ群交流信息为主要研究语料,研究女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交流现状;了解女性在语言交流中的角色变化;对女大学生的网络交流中语言风格特点进行分析;探析形成女大学生网络语言风格的影响因素;预测网络语言风格发展趋势。
关键词:女大学生网络语言风格发展趋势一、引言当今时代,网络的发展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随之而来的是新兴的网络语言。
在社会人相互进行交往的大需求下,网络语言得到了广泛传播。
由于网络的便利性、自由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语言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色彩。
语言变体、社会热点、个体百态、网络共生在网络互通这个环境下都汇成了一个主题,一件事物。
1.研究的意义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程度高,文化水平较高,受社会关注高,以女大学生为代表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语言风格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法国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西蒙?波娃曾说:“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造就的。
”她明确地表达了女性性别角色的产生不是天赋的而是由社会后期的培育形成的,它是社会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女性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受女权主义社会观的影响,在社会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现代网络的发展影响着社会进步,女大学生的女性特殊表现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的变迁,因此,研究女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的表现十分重要。
通过研究女大学生的网络语言风格探视女性发展的新态势,激发女性网络语言交流的活力,促进女性个性更加自由地发展。
2.研究的现状从网络语言交流的主动性来看,女大学生的表现和传统意义上有些不同。
在传统认知里,女性在交流中一直属于从属地位,在公共群体交流中,女性一直扮演着倾听和委婉附和的角色。
近十年来,张哲《大学生网络聊天会话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王宇波《基于网络媒体监测语料库(汉语)的性别语言差异实证研究》和邓婷《网络中性别差异的削弱》等文章中的调查都可以看到女性会话方式从被动反应变为主动的地位转化。
第4卷第06期一线视点新疆高校学生微信昵称虚拟语言表达探析马嘉豪(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虚拟空间为主体的网络语言文化日益成为语言生活的重要部分。
本文在 前人网络语言研究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疆高校学生微信昵称的虚拟语言现象,从微信昵称的语义表达及组 合形式探析新时代新疆高校学生的社会语言心理及语言表达特点,为国家通用语推广和网络语言规范提供 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疆高校学生;微信昵称;虚拟语言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5079 ( 2021 ) 06-0158-03随着互联网与我国经济社会关系不断密切,虚拟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刻。
至2020年3月,《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①显示我国人均每周上网量达30. 8小时,即时通信类软件用户使 用率占99. 2%,学生这一群体在我国网民群体中位居首位,20-29岁网民在网络用户中占比最高。
微信作为一款当下“爆火”的即时通讯软件“吸粉”了无数高校大学生。
基于新疆的地域性与当今的时代性,本文以新疆高校学生微信昵称为研究对象,收集895余份调查问卷、988余名新疆高校学生微信昵称、开展98余次人物访谈作为语料库,从昵称虚拟语言语义表达和组合形式的角度探析新疆高校学生微信昵称的语言特点,为推广国家通用语、高校学生网络语言的规范和虚拟网 络语言治理提出建议。
一、微信昵称的语义表达微信昵称具有传统网络昵称的共性一一不必遵从他人特定的意愿,也无需拘束于传统命名的条条框框, 使用者可以用各类符号元素的组合作为虚拟空间中标 识自我的“名片”。
丁道群(2005)认为网名起到了标签作用,使人们在交流时会表现出符合该昵称的形象或 互动。
种一凡(2005)认为网名是虚拟世界中人们标注 自己的名称,即昵称的使用并非毫无任何意义,而是一定意义象征与角色象征的重要体现。
本文与前人观点—致,认为微信昵称作为网名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微 信的使用者有意或无意,微信昵称总会表现出特定的语言规律及文化心理。
2021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社会心理学及建议范文 网络语言指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语言和词汇。
随着网络普及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优良成果。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方式,还是文化与社会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语言文化川。
青少年群体中,网络语言使用十分普遍。
这是由青少年群体的特定心理因素和生活用语习惯决定的。
鉴于此,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进行探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概况 (一)使用目的据笔者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群体接触过网络,比例较高。
其中,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青少年仅有9.60k,获取相关信息的只占10.8%,而进行娱乐活动(看电影、聊天、听音乐或者玩网络游戏等)却占79.6%.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接触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体闲和娱乐。
在体闲和娱乐方式中,虚拟交友聊天比例最高。
而网络交友聊天是使用网络用语的重要途径二(二)使用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3.40%的学生对使用网络语言持接受态度。
部分青少年认同使用网络语言,认为在恰当范围内使用网络语言是可行的,并没有达到所谓的盲目推崇程度。
部分青少年不认同使用网络语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网络语言比较低俗,与文明社会建设不符;二是网络语言中有不易识别和理解的文字符号,同时书写难度也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语言。
(三)使用范围除基本网络媒介外,手机短信成为进行网络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手机短信中插入一些网络用语,如表情符号、行为符号等较为生动的形象,广受追求新鲜的青少年群体推崇。
但总体来说,网络语言使用范围不大,大部分青少年表示不会在作文中使用。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再三强调书写作文时要注意语言规范。
可见,青少年虽喜爱使用网络语言,但往往能够合理控制使用范围。
二、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混杂地方方言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对当地方言具有特殊情感,喜欢在平时的网络语言中掺入方言。
浅析大学生网名的特点本文将从形态、语义和语法三方面对大学生网名进行研究,总结其基本特点,并通过问卷方式,对大学生最喜爱的网名进行了调查。
标签:大学生网名特点一、引言在时下日渐普及的网络交际中,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网络游戏、博客等的出现使得虚拟世界的互动交流成为可能。
为了有效地参与其中,网民花样百出地为自己设计网名。
由于许多网站对于用户网名的条件异常宽泛,这为网名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近些年,网名的研究多关注网名的构成方式(王小溪,2008),社会文化内涵(黄广芳,2007),其背后的社会心理特点(郯根会,2007)以及社会语用研究(毛延生,2010)。
相对而言,从微观角度探寻某一社会群体的网名特点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将从形态、语义和语法三方面对大学生网名进行研究,总结其基本特点,并试图找出其独特的语用特点。
网名作为一个人在网络上的称谓语,从广义上讲,网名是指个体在网络上使用的所有名字;从狭义上讲,网名指个体在网络聊天中所使用的名字。
出于可行性考虑,本文取网名的狭义定义。
本文讨论所用的网名基于2011年5月4个周末烟台大学BBS用户网名列表。
笔者从中随机选取了500个网名,如果遇到同一网名,则顺延取替。
二、大学生网名的特点(一)基本特点首先,网名的共性特点。
从形态构成层面来看,大学生网名的构成无外乎汉语、英语、数字、符号、火星文等五种元素,这与前人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从语义层面上讲,大学生网名的语义内容大部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排除少量的偏离性;就语法层面来看,大学生网名大多数还是囿于词组的范畴里。
其次,网名的个性特点。
1.形态不仅由汉语、英语、数字、符号、火星文等五种元素组合或叠加构成,而且更多的表现出跨组别的强组合、高产出能力。
从表一可见,大学生网名的构成突出表现为构成元素的杂合性。
除了单纯使用五种元素构建网名外,笔者还发现为数不少的跨元素网名组合。
这种网名构成的多元化无疑为网名构建的可能性开拓了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