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实验论文设计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1篇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项趣味物理实验——利用空气压力制作简易喷泉,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压力与水流喷射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将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关键词:趣味物理实验;空气压力;喷泉;科学思维一、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现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设计了一项趣味物理实验——利用空气压力制作简易喷泉。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空气压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空气压力与水流喷射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实验原理喷泉的制作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力将水从喷泉口喷出。
当喷泉口被水填满时,大气压力作用于水面,将水压入喷泉管内。
当喷泉管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从喷泉口喷出,形成喷泉。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空塑料瓶(容量约500ml)2. 针或尖锐物3. 热熔胶枪4. 水泵(可选)5. 热水6. 透明胶带五、实验步骤1. 将空塑料瓶的底部用针或尖锐物扎一个小孔,孔径约为1cm。
2. 将扎孔的塑料瓶装满水,用透明胶带封住瓶口。
3. 将塑料瓶倒置,使孔口朝下,将瓶口放在一个接水容器上。
4. 用热水加热塑料瓶,使其变软。
5. 将加热后的塑料瓶迅速倒置,用热熔胶枪将瓶口与接水容器粘合。
6. 关闭热水,等待塑料瓶冷却,形成密封的喷泉。
7. 当塑料瓶内的水被抽空后,大气压力将水从喷泉口喷出,形成喷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塑料瓶内的水被抽空后,大气压力将水从喷泉口喷出,形成喷泉。
这表明空气压力对水流喷射有显著影响。
七、实验总结与反思本次实验利用空气压力制作简易喷泉,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空气压力的概念,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用塑料圆珠笔做的十八个物理实验一、测金属丝直径将金属丝绕n圈于笔杆上,圈与圈紧靠不留空隙,用刻度尺量出总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l/n。
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嘴吹笔套边缘内侧,会听到清脆的声音,这声音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三、固体可以传声将笔一端紧靠耳朵,一端用手指轻敲发声,体验一下与笔不紧靠耳朵时发声的区别,可知固体(笔杆)可以传声,且传声能力比气体强。
四、光沿直线传播旋下笔杆下半节两端相通的部分,通过一端的孔看前方的景物,会发现观察的范围很小,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如同青蛙坐井观天。
五、光的折射将圆珠笔斜插入水中,发现水中部分向上弯折,说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
六、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手推平放在桌上的圆珠笔,圆珠笔由静到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惯性用手推圆珠笔使之运动后,水平方向不再受推力,但笔仍会向前运动,因笔具有惯性。
八、静摩擦用手捏住圆珠笔,笔与手保持相对静止,且有向下运动趋势,有静摩擦。
九、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圆珠笔写字时的手抓部位,往往凹凸不平,这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有益摩擦,抓稳笔,写稳字。
十、区别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用圆珠笔,钢笔,铅笔写字,圆珠笔芯球在纸表面滚动是滚动摩擦,而钢笔尖和铅笔尖在纸表面滑动是滑动摩擦。
十一、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先用弹簧秤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再在几支圆珠笔上匀速拉动此木块,会发现后者弹簧秤示数小,说明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十二、导热性能将笔一端插入热水中,一端时间后手不会感到热,说明塑料为热的不良导体。
十三、导电性能将笔杆连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说明塑料为绝缘体。
十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纸在下面,笔在上面,可连续书写;而纸在上面,笔在下倒着写,只能书写片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笔油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而不能接上来的缘故。
十五、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用两手顶住圆珠笔的粗细两端,感觉与细端接触的手疼,说明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初二物理实验小论文初二物理实验小论文物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科学,物理基础教学更要注重技能的训练。
以下是初二物理实验小论文,欢迎阅读。
初二物理实验小论文1永磁体是在外加磁场去掉后,仍能保留一定剩余磁化强度的物体。
要使这样的物体剩余磁化强度为零,磁性完全消除,必须加反向磁场。
使铁磁质完全退磁所需要的反向磁场的大小,叫铁磁质的矫顽力。
钢与铁都是铁磁质,但它们的矫顿力不同,钢具有较大的矫顿力,而铁的矫顽力较小。
这是因为在炼钢过程中,在铁中加了碳、钨、铬等元素,炼成了碳钢、钨钢、铬钢等。
碳、钨、铬等元素的加入,使钢在常温条件下,内部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如晶体结构的不均匀、内应力的不均匀、磁性强弱的不均匀等。
这些物理性质的不均匀,都使钢的矫顿力增加。
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不均匀程度愈大,矫顽力愈大。
但这些不均匀性并不是钢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的或已达到的最好状态,为使钢的内部不均匀性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进行恰当的热处理或机械加工。
例如,碳钢在熔炼状态下,磁性和普通铁差不多;它从高温淬炼后,不均匀才迅速增长,才能成为永磁材料。
若把钢从高温度慢慢冷却下来,或把已淬炼的钢在六、七百摄氏度熔炼一下,其内部原子有充分时间排列成一种稳定的结构,各种不均匀性减小,于是矫顽力就随之减小,它就不再成为永磁材料了。
钢或其他材料能成为永磁体,就是因为它们经过恰当地处理、加工后,内部存在的不均匀性处于最佳状态,矫顽力最大。
铁的晶体结构、内应力等不均匀性很小,矫顽力自然很小,使它磁化或去磁都不需要很强的磁场,因此,它就不能变成永磁体。
通常把磁化和去磁都很容易的材料,称为“软”磁性材料。
“软”磁性材料不能作永磁体,铁就属于这种材料。
初二物理实验小论文21前言一个成功的学术研究绝对不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努力之上得来的,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量。
”物理科学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无数的实验基础上的。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物理前沿知识教学实践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出现各种前沿知识,只拘泥于课本知识的教学早已不再符合教学需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不断研究初中物理前沿知识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与时代接轨的物理型人才。
本文就初中物理前沿知识教学中应当秉持的一些原则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作一些探讨。
1.择优性原则。
物理前沿知识涉及许多领域,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前沿知识都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
在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学会对物理前沿知识进行选择,通过不断地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教材,从中选出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物理前沿知识,有效运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去,这遵从的就是初中物理前沿知识教学中的择优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引用这些前沿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推敲。
否则,不仅不会帮到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还会误导学生们对相关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的正确认知。
所以,教师在初中物理前沿知识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物理前沿知识科学性的原则。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初中物理前沿知识的教学中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学生的物理课堂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以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开放。
物理包含了许多内容,并且随时都有新的物理相关知识和现象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紧紧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学生的物理思维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这就是在物理前沿知识的教学中,应当遵守的开放性原则。
4.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初中物理前沿知识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应重视这一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的物理知识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视频插入法。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插播相关的物理前沿科技视频是物理前沿知识教学实践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它直接带动学生来了解和学习物理前沿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初中生“机械和功”这一章中“滑轮”的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事先在网上找一些最新的滑轮知识在建筑和生产中运用的视频,加深学生们对滑轮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了解。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10篇)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10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小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小论文篇1事实上,我是一个物理白痴。
只是一直没承认而已。
物理课上,当老师正在唾沫横飞地解说着牛顿三大定律的时候,我趴在桌子上,将头仰到45度时,发现黑板上的粉笔灰正以每秒1CM的速度往下掉,根据公式着这个粉笔颗粒在自由落体运动后做了多少功,恩,是W=8.9J。
可是当时还是不会做这道题。
这是一次期中考试,下午考物理。
考场上,我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再次证实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是一个物理白痴。
后来物理白痴决定认真学习物理。
于是,物理白痴坐在了万恶的物理课堂里。
班级的生活是快乐的,我坐在第二排,每当上物理老师的课时,物理白痴都会极其认真的听讲,极其认真的做笔记,极其认真的摆弄着左右手,只不过他找电流我看手表。
所以,我崭新的物理生活还是值得歌颂的,除了卷子上那片如太阳般耀眼的红色海洋。
然而,没有一个物理老师会欣赏或注意一个物理白痴,即使那物理白痴也很想学好物理,我用语文安慰物理,然而我的语文最好也只不过85分。
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桌子上厚厚一摞卷子。
我用最快的速度把物理试卷压在最下面,这时,我前面的同学泪流满面地问我:“怎么办,我无力只考了90分。
”在那一瞬间,我听到心里那片“哗啦哗啦”的声音,我知道,那叫“心碎了”,很痛很痛。
直到后来,我想我也许逃不开物理了。
因为网上的朋友告诉我,她们也学物理的,因为她们在海关工作的时候,是需要算每个集装箱的重力,对地面的支持力,及风雨的阻力等,要保证不会砸死人也不会摔坏,这也是竞争的条件嘛。
之前,无力白纸还在嘲笑正在学习物理的男男女女们,因为物理在将来有什么用,我不能再看见前方有帅哥时,计算他的速度,以及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也不能将沙滩上金灿灿的沙子变成金灿灿的黄金;更不能幻想,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将可爱的玻璃变成永恒的钻石。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篇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如引入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实践,这些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3.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教学法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6.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7.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使物理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8.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改革》摘要:本文研究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9.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10.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3篇物理教学论文是用来进行物理教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它在写作目的、内容、对象和手段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我们应将一般写作原理、方法和要求与教学论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起来。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篇一1物理实验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可加以改进、创新,让实验更科学,误差更小。
比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运动时,难以控制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且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处于运动状态,给读数带来困难。
学生既然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老师这时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此实验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原实验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就可克服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当拉动长木板时,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木块都能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摩擦力大小就是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这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再如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小木块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进行探究,在物理学中,光滑表示不计摩擦力,但实际实验中不可能找到表面绝对光滑的物体,因而在此实验中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学生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木块受摩擦力影响,松手后木块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实验失败,同样此装置也难以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又对此实验加以改进,学生已经学习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上边实验木块既受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可从减轻木块质量或增大木块所受拉力克服摩擦力大的影响。
物理科技小论文优秀5篇文档初三物理科技小论文篇一暑假中学校布置要做一个叫“塑料瓶潜水艇”的小制作,我做了一个,效果还不错。
这个“潜水艇”制作起来很容易:先准备一个塑料瓶,两根塑料管,橡皮泥和卡纸少量。
需要的工具也很常见:剪刀、刀片和小锥子。
对了,还有必不可少的塑料绝缘防水胶带(橡皮胶布)。
用刀片将塑料瓶的瓶底整齐地切下来,在瓶内放一小块橡皮泥并用塑料绝缘胶带(橡皮胶布)固定,作为压舱物。
再在瓶盖上分别钻两个孔,将一长一短的两根塑料管插入,胶布固定。
然后用胶布把刚才切下的瓶底固定在原处(注意密封)。
之后用卡纸做一个“指挥塔”,并用蜡笔在两面涂上颜色(防水)。
最后装饰下就好啦!我找来一个长些的盆子,盛了大半盆水,手拿“潜水艇”慢慢放入水面,水从下面的塑料管流入瓶内,当瓶内装满水后,潜水艇就沉在水底。
这时,嘴从上面的塑料管中慢而均匀地吹气,就会发现浸在水中的下面的塑料管口会往外冒一长串的水泡,然后开始往外出水。
潜水艇慢慢地前进,一边航行一边上浮。
停止吹气的话,水又会流入瓶内,潜水艇又下沉了。
而当你在吹气的过程中用手指堵住另一根漫在水里的塑料管管口,水就会从你吹气的管中流出呢。
如果拿出灌满水的潜水艇,倒过来,让两根塑料管管口都朝下,你又会发现,只有一根管往外出水,另一根管却在往瓶里送空气。
堵上出水管,另一根管就改为出水管了,而原来的出水管又变为出气管。
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后,你一定有许多疑惑吧。
第一,潜水艇为什么在吹气的过程中会一边向前航行一边上浮呢?因为空气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水受到空气的压力会从另一根管中流出,瓶里的水排出了,潜水艇自然会上浮,至于航行,是因为排出的水有一股反作用力,会推动它慢慢前进。
第二,为什么堵住漫在水中的塑料管管口,水会从吹气的管中流出?因为瓶内的水由于空气的压力必须通过塑料管这惟一可以出水的通道排出,如果堵上了,水失去出去的通道,自然会选择吹气管往外排出,压力大就可促进水向气体进入的地方流。
科技小论文
物理知识趣味无穷,我学了光学知识后的一点介解。
简单照相机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像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像在感光材料上。
下面将粗略地介绍摄影光学成像原理: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光线的传播及透镜成像原理。
下面叙述几何光学的几个基本定律——光线的传播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即在均匀介质中光线为一直线。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如物体被光照射而成影,小孔成像等。
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了光线这个概念。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当不同光线从不同方向通过介质某一点时,彼此互不影响。
当两支光线会聚于空间某一点时,它的作用为简单的叠加。
光线的这一性质,使被拍摄物体各点的光互不影响地进入照相镜头,在成像面上成像。
照相机就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初二物理小论文1. 《力与运动的关系》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同时,作者还讨论了摩擦力、重力等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本文以实例为载体,介绍了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能守恒、热能守恒等。
通过分析这些实例,作者加深了同学们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 《光学现象解析》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以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为切入点,如折射、反射、透镜成像等,对光学现象进行了详细解析。
作者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
4. 《电学基础》电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础,本文从电荷、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电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电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路、电磁感应等。
5. 《热学探究》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学科,本文从热传递、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热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散热等。
6. 《力学中的压强与浮力》压强和浮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压强和浮力的关系。
作者以实例为载体,让同学们了解了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气球等。
7. 《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是物理学中的一种波动现象,本文从声音的传播、特性等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声音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乐器、通信等。
8. 《磁学初步》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从磁场的概念、磁力线的分布等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磁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实例,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铁、电磁感应等。
9. 《物理与生活》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如物理在科技、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实验,作者让同学们了解了物理在提高生活质量、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初探1. 初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和“小验”三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其“小实验”指的是那些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一些内容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容易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中的初中物理课本中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以教版教材课本为例课文中就出现了30多个物理小实验;2. 初中物理小实验的特点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小实验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下而就对这些小实验的特点进行归纳。
1. 1内容紧密配合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初中物理的小实验都是伴随着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在进行,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
其内容都紧密配合了新课标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题材大都取自于日常生活。
例如:九年级课本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等。
1.2实验材料取自日常生活容易实现这些物理小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非常容易得到。
例如:硬币、筷子、尺子、鸡蛋、玻璃球、易拉罐和包装盒等。
这就保证了学生在课后或回家也有条件制作、设计和研究这些物理小实验。
1.3实验形式灵活多样便于操作初中教材中的物理小实验主要有3种类型:制作型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研究测量型(如:测量自己的步行速度、探讨真空不能传声等)、应用思考型(如:找重心、纸锅烧水、筷子提米等)。
这些都是很容易操作、设训和完成的小实验内容。
2课程设计中安排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意义2.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实验大都是内容贴近生活的,用的材料是学生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操作起来又简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所以学生做起来会具有亲切感。
小实验的效果也都较显著的,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初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相对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占优势。
学习的内容要通过形象的实验才能更好的理解。
小实验都是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所谓“所闻不如所见”学生通过小实验能形象生动的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亲自操作小实验能够更生动的理解所学的内容。
另外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有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巩固。
2.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实验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
初中课本中的物理小实验都是比较适合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的,这对调动学生的双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鼓励学生多对课本上给出的小实验进行改进,在自己生活中发现替代物品或自己设训一实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好机会。
2. 4有助于养成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小实验的内容和所需要的器材都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学问。
在进行小实验的教学时,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题材,寻找替代材料进行实验,这使学生养成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这一习惯一旦家庭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上的实验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因此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然而课堂实验中,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材料也是有限的,很多实验在课堂上无法很好地演示和操作,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寻找生活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家庭实验,在家庭实验中操作,感受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那么初中物理家庭实验何特点,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呢?一、初中物理家庭实验的特点1.材料易得,实验方便物理实验很多都是源自生活的,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即使是课堂实验,也会有很多生活中的材料,更不要说家庭实验了。
家庭实验中的材料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用到的,学生只需要随意在家中找一些实验材料,便可以开始实验。
比如“光的折射”这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回家以后找一根筷子放到盛有水的玻璃杯里,观察现象。
在这个家庭小实验中,无论是筷子还是水,抑或是杯子,都是家中常备的,取材十分简单,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步骤,实验十分方便。
2.步骤简单,清晰明了在课堂实验中,大多是有着很多的步骤,一步步严格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去做,还有可能会实验失败。
而家庭实验则不同于课堂实验的复杂性,家庭实验大多数都是简单的几步,所做出的实验又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使学生清晰明了实验结果。
比如在讲“惯性”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回家煮一个鸡蛋,将煮熟的鸡蛋与生鸡蛋依次旋转,观察二者的旋转状态。
这个小实验简单易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又能清晰明了地让学生感知到惯性的特点。
3.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减轻课业负担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物理而言,这个“宗”就是物理知识和概念,而物理知识和概念又包含在课本中,所以一切的实验都是为了课本而服务的,无论是课堂实验还是家庭实验,都要依据课本内容设计,不能偏离主题。
如“自制彩虹”,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是光的色散原理。
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个家庭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既运用了所学,又减轻了课业负担。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家庭实验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物理是与生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物理现象和原理、规律,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件件的生活小事都可以算作是家庭实验的范畴。
比如,学习完力的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回家以后联系生活实际来观察,洗衣服需要用力,切菜需要用力,上楼需要用力,锻炼需要用力,跑步需要用力……力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家庭实验室。
又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时,扁担挑起东西是杠杆,指甲刀是杠杆,鱼竿是杠杆,圆规是杠杆,火钳是杠杆等等。
这些都是源于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物理在生活中得到深化,学习在生活中得到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去自主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就在生活中。
2.加以辅导,提升效果很多时候,学生做家庭实验都会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和条理性,也不会去反思,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家庭实验之前对其加以辅导,让学生心里有数,知道如何去做实验,如何去反思,如何去提升实验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对下列问题做出指导: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用品的选择;③实验的原理;④实验操作中的要点;⑤安全注意事项;⑥观察的重点;⑦实验现象的记录;⑧实验总结、实验报告的填写及实验小论文的写法等。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小实验,实验的成功率才大,效果才好,学生才能从家庭小实验中获取知识,才能发挥家庭小实验应有的功效。
3.加强监督,时刻提醒家庭实验是个很好的巩固知识的途径,所以很多教师都热衷于为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去完成。
然而,很多学生回到家就把实验忘得一干二净,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当教师询问实验结果,他们则说出自己想当然认为的结果。
其实,这样是毫无意义的,也会使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敷衍的习惯。
所以教师既然布置了家庭实验作业,就要加强监督,真正地把这份作业当成强制性的作业去布置,去检查,去提醒,去监督。
检查的方式可以是课堂随机提问与家庭小实验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等。
一则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实验任务;二是可以检查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质量。
对按时完成实验任务,而且完成实验任务的质量较好的,要加以表扬,对没有按时完成实验任务或完成实验任务但质量不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教育、指正。
4.课堂实验布置为家庭实验物理是一门处处充满实验的课程,每一个物理原理都会对应着一些实验,所以在课堂上需要操作的实验有很多。
然而,有些实验是课堂上不具备条件去做,只能改为多媒体演示,虽然直观,可是学生没有动手操作,印象自然不会深刻;也有些实验比较小、杂、繁琐,在课堂上做这些实验会打破教师课堂所授知识的连贯性。
所以可以适当地将课堂实验布置为家庭实验,让学生课下回家自己做实验,得结论。
比如,在教学“浮力”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去做。
让他们选择一个稍大一些的容器,如洗菜盆,然后将生鸡蛋放入水中,观察鸡蛋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到水底。
如果鸡蛋沉到水底,如何才能让它浮出水面?之后再选择青菜叶、易拉罐、玻璃瓶等常见的东西一一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家庭实验的习惯家庭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学习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身边常见的物品,组建自己的微型实验室。
如利用废旧饮料瓶,其中装入水可研究光学中的折射,还可用来研究惯性现象,也可用来做液体压强的有关实验等。
即使是小小的泡沫颗粒,也可用来完成声学中的声音的产生、电学中的摩擦起电现象等。
因此,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收集,精心设计,就会使学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不断地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了解知识的探索、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应用过程,使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拿来做物理小实验。
家庭实验取材简洁,实验效果清晰明了,不仅可以解决课堂上缺乏实验材料的问题,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
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将来物理教学的趋势。
希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实验的优势,培养各方面能力,发展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来说,实验为他们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这对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使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的功能一、物理小实验的特点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重大,它具有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及探索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等作用。
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小实验,尽量创造条件及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多做实验,为学生提供思考、观察及动手的机会,发挥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1.简单易操作物理教学中大多数的小实验,内容较简单,采用的实验器材是同学们随手可取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矿泉水瓶、刻度尺、乒乓球、玻璃杯等等,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步骤较少2.与教材贴合教学中的一些小实验的选择是和教材紧密贴合的,为学生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物理不能死记硬背一而是要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得出有关的物理知识3.有趣又实用笔者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对物理感兴趣,原因在于学生能自己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小实验恰恰满足了学生的要求二、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实验是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基础,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是学生理解及认识物理规律的手段。
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每章都安排有小实验,利用小实验形象而具体地展示物理知识的发展历程,并且为初中学生提供感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