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沉和浮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第一单元沉和浮姓名: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必定的标准。
2、同一种资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己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会沉,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在水中会沉。
5、一块橡皮在水中会沉,把这块橡皮切成本来的1/8 ,橡皮会沉。
6、胡萝卜在水中会浮,把他切成一半大小会浮。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要素有关1、 1、不一样样资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相同,重的物体简单沉,轻的物体简单浮 ; 假如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简单沉,体积大的物体简单浮。
2、相同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经过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经过改变它的体积大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靠改变自己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潜水艇在水中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个很大的压载舱,往压载舱里注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沉;将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会上调。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将一块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沉。
4、将橡皮泥捏成船或碗(空心)样的形状就简单浮起来。
5、为何铁块在水中会沉,而钢铁造的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铁块的体积小,在水中的排水量小,因此简单沉。
而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由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第四课:造一艘小船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简单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第五课: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遇到水的浮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遇到的浮力等于它遇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遇到的浮力就越大。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五年级科学下册精华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第二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我们首先观察到的变化是种子膨胀。
2.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阳光,保持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水分、多粒大小的相同的种子。
第三课《绿豆苗的生长》1.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3.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放在干土和湿土中间的蚯蚓会向湿土方向爬,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第五课《当环境改变了》1.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
2.动物越冬时,丹顶鹤、燕子、大雁等会迁秽,青蛙、刺猬、熊等会冬眠。
第六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由许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⒉.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第七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1.对于每种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温度、水、空气、阳光、土壤等。
⒉.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3.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所以在做生态瓶时,要注意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四年级我们曾经学过《种植凤仙花》,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阳光、营养(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没有阳光、营养(土壤)种子照样萌发。
这一课主要就是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明这个结论,认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环境因素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等)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以绿豆种子为例,它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举例1 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吗?预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相同的条件:分成两组,两组的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种子的个数和大小都相同(两组种子各3粒,种子越多实验越有说服力,一般选奇数粒。
)如果只放一颗,假如这颗绿豆是坏的,实验就不能成功。
不同的条件:1号组有土壤,2号组没有土壤实验方法:1号组种子一半埋在土壤里,保持湿润。
2号组种子不提供土壤,种子一半埋在纸巾上,也保持湿润。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这组实验种子除了土壤以外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例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
实验结果:两组种子都萌发了,实验说明种子萌发与是否有土壤没有关系。
结果和预测的一致实验中只能改变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化,这样的实验方法叫做对比实验。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吗?预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相同的条件:分成两组,两组的阳光空气水分种子的个数和大小都相同(两组种子各3粒,种子越多实验越有说服力,一般选奇数粒。
)如果只放一颗,假如这颗绿豆是坏的,实验就不能成功。
不同的条件:1号组放常温下,2号组放在冰箱冷藏柜中实验方法:1号组种子放在纸巾上,保持湿润,放在常温下。
2号组种子放在纸巾上,也保持湿润,放在冰箱冷藏柜中。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1.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拥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1.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2. 火的产生和燃烧
2.1 火的产生条件
- 可燃物: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 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火源:引发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如火柴、打火机等。
2.2 燃烧的过程
- 点燃:将火源接触到可燃物上,使其开始燃烧。
- 进一步燃烧:燃烧物质与氧气进行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 消失:当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过程终止。
- 灭火: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灭火器等。
3. 地球运动和太阳系
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天。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
3.2 太阳系的组成
-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
-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火星等。
-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复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加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繁殖方法。
二、知识点概述1.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
- 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乳提供营养,胚芽发育成植株。
2. 种子的萌发条件- 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 内部条件:完整的胚、活的胚和种子不在休眠期。
3. 植物的生长过程- 从胚芽发展出根、茎和叶。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4. 植物的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 无性繁殖:通过分株、扦插、压条等方法进行繁殖。
5. 植物的生命周期- 从种子开始,经过幼苗、成熟植株,到最后结出种子,完成生命周期。
6. 植物的分类- 根据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进行分类,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7.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氧气和生活材料。
- 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如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三、实验活动建议1. 观察种子的结构- 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形和细节。
2. 种子萌发实验- 准备透明容器,填充湿润的棉花或纸巾,放入种子,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 植物生长记录- 种植一种植物,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变化。
4. 植物繁殖实验- 尝试通过扦插或分株的方式繁殖植物,观察新植株的生长情况。
四、思考与讨论1. 为什么植物的种子需要在特定的季节播种?2.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各有什么优缺点?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和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的生长,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六、参考资料1. 《五年级科学教材》2. 相关植物学科普书籍3. 网络资源,如植物学相关的教育网站和视频请注意,本文档是为了满足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述而编写的,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教材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探索生物是如何适应和影响它们所处的环境的。
首先,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种子的发芽离不开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比如说,在寒冷的冬天,种子往往不会发芽,因为温度太低了;如果把种子放在水里泡着,却没有足够的空气,它也难以发芽。
接着,绿豆芽的生长对环境是有要求的。
绿豆芽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如果受到阳光直射,它可能会长得不好。
同时,土壤的湿度、肥力等也会影响它的生长。
然后,我们来看看蚯蚓的生活环境。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如果土壤太干燥或者太硬,蚯蚓就会很难生存。
动物的生存也依赖于环境。
比如,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迁徙,夏天在北方,冬天就会飞到南方,这是因为它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和食物条件。
生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比如蜜蜂为花朵传粉,花朵为蜜蜂提供花蜜;有些小鸟会在大树上筑巢,大树为小鸟提供了栖息之所。
植物的生长会改变土壤的性质。
比如,种植豆类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因为豆类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船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从古至今,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独木舟。
独木舟简单轻便,但稳定性不太好,载重量也有限。
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竹筏。
竹筏的面积比独木舟大,稳定性有所提高,能承载更多的物品。
后来,又有了帆船。
帆船依靠风力前行,但是受风向的影响较大。
再往后,蒸汽机的发明让轮船出现了。
轮船使用燃料驱动,不再完全依赖自然力量,航行速度和可控性都大大提高。
现代的船种类繁多,有货船、客船、军舰等。
货船用于运输大量的货物;客船则是专门运送乘客;军舰用于保卫国家的海域。
在设计船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船的形状要能减少水的阻力,让船行驶得更快更稳。
材料要坚固耐用,还要能防水。
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和动力系统也是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小船来探究船的一些原理。
一、第一章生命起源的探究1.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和人类学2.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受3.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肺(人类),鳃(鱼类),气管(昆虫)4.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细胞分裂,花粉传播5.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根,茎,叶,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第二章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分,光照,温度,土壤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触角,爪和牙齿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根的形状,茎的高度,叶的形状和颜色4.植物的有性繁殖:花,花粉,花蜜,载粉者5.动物的有性繁殖: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三、第三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性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温度,压力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温度,溶质的类型4.物质的分子理论:分子的结构和运动5.物质的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四、第四章电能与磁能1.物体的带电情况:正电荷,负电荷,中性2.电能的实验和应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3.磁铁的有关知识:磁性物质,磁场,磁力4.电能的输送:电线,变压器,电能的节约五、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镜子的使用和不同的反射特点:平面镜,凹镜,凸镜3.折射与颜色的关系:折光,三原色的合成4.纸和水的折射: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率六、第六章机械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2.升降机的工作原理:重力,摩擦力3.物体的重力和弹力:物体的重量,弹簧的弹力4.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5.斜面和滑轮的应用:斜坡、滑道、滑轮组七、第七章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2.水的供应和净化:自来水、水库、净水厂3.水的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海洋,水污染4.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八、第八章空气和天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空气的运动和大气压强:风的形成原因,气压计3.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4.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温度计,四季和气候九、第九章星球和月球1.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太阳,八大行星,行星运动2.月球的形状和运动:月相,日食,月食3.星座和它们的使用:星座的形状,星座图谱4.卫星和人造卫星: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目录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五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梳理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0、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4、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5、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9、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沉浮的。
20、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第一单元单元划重点思维导图温度水分空气温度水分阳光空气向光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春:繁殖夏:捕食秋:挖洞冬:冬眠冬眠迁徒换毛储食生长叶植物青蛙动物越冬环境变化动物蚯蚓其他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瓶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箭头指向捕食者多条食物链交叉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阴暗潮湿天鹅:水域青蛙:淤泥、水域蜥蜴:沙漠企鹅:低温、水域狼:森林生态关系知识要点一、植物与环境1、绿色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5、绿豆苗的叶会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
6、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叶子非常阔大,可以利用叶子散发体内多余的水分,带走多余的热量。
②松树一般生长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地方,叶子细长呈针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自身温度。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叶子退化成了叶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二、动物与环境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1、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4.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
第4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附思维导图问答题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单元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独子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阳光和土壤。
3.采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只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在每个玻璃皿中放置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提升实验准确性。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f氧气+养料。
5.松树的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太多水分,生长在阳光充足,降水较少的山地中。
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生长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芭蕉叶片巨大, 蒸腾旺盛,生长在炎热多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6.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血生。
7.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蜥蜴生活在炎热少雨的亚热带或热带、沙漠地区。
企鹅身体圆大,生长在常年寒冷、植物稀少的南极。
天鹅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沼泽。
青蛙生长在有水且有大量植物和昆虫的稻田、池塘等。
8.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青蛙冬眠的原因是气候寒冷。
每年春季,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 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
冬季,从东北迁往南方是为了温暖。
9.春天,青蛙从卵孵化成蝌蚪,夏天由蝌蚪长成青蛙,秋天挖洞,冬天冬眠。
10.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生物吃掉。
1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差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12.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1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网”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网。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
2、
3、
4、
5、一块橡皮在水中会沉,把这块橡皮切成原来的1/8
6、
浮。
4、潜水艇在水中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个很大的压载舱,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
2、
3、
4、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而钢铁造的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铁块的体积小,在水中的排水量小,所以容易沉。
而钢铁制造的船能够
第四课:造一艘小船
1、
第五课:浮力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
2、它
3、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是不一样的,那么,它
5、
6、
7、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
小。
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我们能够感受到浮力的存有,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
4
5
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
2、
3、
4、马铃薯在清水里会下沉,在浓盐水里会上浮,这说明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
物体的沉浮状态。
5、将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取一滴滴在铁片上加热后,我们发现变干后出现
6、“死海”能使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里含有大量的盐。
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