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木工程测量第2章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16
教学设计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第二章水准测量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授课时间2-2 课型理论课教学目标学习水准测量原理和仪器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1、清楚水准测量原理2、认识水准仪与水准尺3、清楚水准仪的操作技术规范教学难点1、水准仪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课堂、电子教案、导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组织与方法时间引入新课:测量的基本工作有: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
本章节所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高程测量的问题。
公路工程中,高程的水准测量目的:就是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通过一个已知的高程推算出另一个未知点的高程。
课前测试:如何做到两点高差的测量?§2.1 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基本测法是: h AB,H B-H A=h AB(2-1)测因为A点为提问PPT演示重点讲解学生思考绘5分钟40分钟水准测量原理示意图已知高程的点,通常称为后视点,其读数a为后视读数,而B点称为前视点,其读数为前视读数。
实际上高差h AB有正有负。
也就是说h AB是表示由已知高程的后视点A推算至未知高程的前视点B的高差。
有时安置一次仪器须测算出较多点的高程,为了方便起见,可先求出水准仪的视线高程,然后再分别计算各点高程,可以看出:视线高H i=H A+aB点高程H B=H i-b综上所述要测算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或点的高程,所依据的就是一条水平视线,如果视线不水平,上述公式不成立,测算将发生错误。
因此,视线必须水平,是水准测量中要牢牢记住的操作要领。
课后测试:如何用水准仪实现高差测量。
小结:水准测量原理制水准测量原理图305分钟课后作业绘制水准测量原理图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学生画出水准测量原理图时不能完全正确,理解需加强。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第二节DS3水准仪第三节 DS3水准仪的技术操作授课时间2-3 课型理论课教学目标水准仪的认识与操作方法、步骤教学重点1.水准仪仪器构造;2.配套工具,水准尺;仪器的技术操作教学难点仪器的粗平和精平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课堂、电子教案、导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组织与方法时间课程导入:学习了水准测量原理,就要用仪器实现高差的测量,水准仪的使用和前景。
土木工程测量技术教案一、引言1.1土木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1.1.1古代土木工程测量技术1.1.1.1古埃及的金字塔建设1.1.1.2古罗马的道路和桥梁建设1.1.2近现代土木工程测量技术1.1.2.116世纪欧洲的地图绘制1.1.2.220世纪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1.2土木工程测量技术的重要性1.2.1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1.2.1.1确定工程位置和尺寸1.2.1.2评估地形和地貌1.2.2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1.2.2.1施工放样和定位1.2.2.2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1.3土木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1.3.1建筑工程测量1.3.1.1建筑物的定位和布局1.3.1.2建筑物的高度和角度测量1.3.2道路工程测量1.3.2.1道路线形的设计和施工1.3.2.2道路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测量二、知识点讲解2.1测量基本概念2.1.1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点2.1.1.1测量基准面的定义和作用2.1.1.2测量基准点的建立和标定2.1.2测量单位和坐标系2.1.2.1国际单位制在测量中的应用2.1.2.2常用坐标系的类型和转换2.2测量仪器和工具2.2.1水准仪和经纬仪2.2.1.1水准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1.2经纬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2全站仪和GPS接收机2.2.2.1全站仪的测量原理和应用2.2.2.2GPS接收机的定位原理和应用2.3测量数据处理2.3.1测量误差理论2.3.1.1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2.3.1.2测量误差的处理和评定2.3.2测量数据平差2.3.2.1测量数据平差的方法和原理2.3.2.2测量数据平差软件的应用三、教学内容3.1测量基本技能训练3.1.1水准仪的使用和校准3.1.1.1水准仪的组装和调整3.1.1.2水准仪的测量和记录3.1.2经纬仪的使用和校准3.1.2.1经纬仪的组装和调整3.1.2.2经纬仪的测量和记录3.2测量综合技能训练3.2.1控制测量3.2.1.1控制网的布设和测量3.2.1.2控制点的高程和坐标计算3.2.2施工测量3.2.2.1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步骤3.2.2.2施工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3.3测量新技术应用3.3.1激光扫描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3.3.1.1激光扫描仪的原理和结构3.3.1.2激光扫描数据的处理和应用3.3.2卫星导航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3.3.2.1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原理3.3.2.2卫星导航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案例四、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4.1.1掌握测量基本概念和原理4.1.1.1理解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点的概念4.1.1.2掌握测量单位和坐标系的转换方法4.1.2熟悉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4.1.2.1了解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1.2.2掌握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水准仪和经纬仪6.1.1.1准备不同型号的水准仪和经纬仪,以便展示其结构和操作方法6.1.1.2准备教学用模拟水准仪和经纬仪,供学生实际操作练习6.1.2全站仪和GPS接收机6.1.2.1准备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用于演示测量原理和实际应用6.1.2.2准备教学用模拟全站仪和GPS接收机,供学生实际操作练习6.2学具准备6.2.1测量工具和仪器6.2.1.1准备卷尺、测距仪等基本测量工具,供学生进行实地测量6.2.1.2准备测量记录表格和计算器,供学生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6.2.2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6.2.2.1提供测量技术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学习和查阅6.2.2.2准备测量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学习6.3实验与实习准备6.3.1实验室设备准备6.3.1.1准备实验室内的测量设备和仪器,如激光扫描仪、卫星导航系统等6.3.1.2准备实验用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点,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6.3.2实习场地准备6.3.2.1选择合适的实习场地,如建筑工地或道路施工现场6.3.2.2准备实习所需的测量工具和仪器,供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实习操作七、教学过程7.1引入和导入7.1.1引入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7.1.1.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和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7.1.1.2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7.1.2导入本次课程的主题和目标7.1.2.1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7.1.2.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7.2知识讲解和示范7.2.1讲解测量基本概念和原理7.2.1.1通过图表和示例讲解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点的概念7.2.1.2通过示范和实验演示测量单位和坐标系的转换方法7.2.2讲解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7.2.2.1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讲解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7.2.2.2通过示范和实验演示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7.3实践和练习7.3.1进行测量基本技能训练7.3.1.1组织学生进行水准仪和经纬仪的使用和校准练习7.3.1.2引导学生进行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的实践操作7.3.2进行测量综合技能训练7.3.2.1组织学生进行激光扫描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实践7.3.2.2引导学生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练习八、板书设计8.1板书和目录8.1.1板书土木工程测量技术8.1.1.1使用大号字体和醒目的颜色书写8.1.1.2在下方列出本次课程的目录和教学内容8.1.2板书目录:测量基本概念、测量仪器和工具、测量数据处理8.1.2.1使用中等号字体和清晰的字体书写目录8.1.2.2在目录下方留出空白区域,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步骤8.2板书内容和图表8.2.1测量基本概念8.2.1.1使用图表和示例讲解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点的概念8.2.1.2使用图表和示例讲解测量单位和坐标系的转换方法8.2.2测量仪器和工具8.2.2.1使用实物图片和示意图展示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2.2.2使用实物图片和示意图展示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土木工程测量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环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包括测量基本概念的讲解、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测量数据处理以及实践和练习环节。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课程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原理、测量仪器与工具、测量方法与技巧、测量数据处理等。
3. 适用对象: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技术人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2)熟悉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3)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常规工程测量;(2)能够分析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能够运用测量知识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测量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2. 演示:展示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安排实地测量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 讨论:分组讨论测量数据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概述(1)测量定义及作用;(2)测量学的发展简史;(3)测量基准与坐标系统。
2. 第二章:测量基本原理(1)角度测量;(2)距离测量;(3)高差测量。
3. 第三章:测量仪器与工具(1)水准仪;(2)经纬仪;(3)全站仪;(4)GNSS测量设备。
4. 第四章:测量方法与技巧(1)平面控制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3)地形测量;(4)建筑施工测量。
5. 第五章:测量数据处理(1)观测数据整理;(2)误差分析;(3)平差计算;(4)成果表达与输出。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 实践教学:安排2次实地测量实习,每次4课时;4.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实时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测量理论和实践的掌握。
3. 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测量实习中的表现,包括测量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论述题,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第一章:工程测量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1.2 工程测量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工程测量的概念阐述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1.3 工程测量的发展历程介绍工程测量的历史发展概述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4 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和方法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掌握常见的工程测量方法第二章:测量学基础2.1 测量学基本概念解释测量的定义和原理了解测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测量单位2.2 测量仪器和工具介绍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测量误差和精度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测量精度的表示方法和评定标准2.4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技巧第三章:平面控制测量3.1 平面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平面控制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平面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3.2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平面控制测量技术3.3 平面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平面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平面控制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平面控制测量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平面控制测量过程和成果讨论平面控制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四章:高程控制测量4.1 高程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高程控制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高程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4.2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高程控制测量技术4.3 高程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高程控制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4.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高程控制测量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高程控制测量过程和成果讨论高程控制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五章:地形图测绘5.1 地形图测绘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地形图测绘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5.2 地形图测绘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地形图测绘技术5.3 地形图测绘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地形图测绘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5.4 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地形图测绘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的地形图测绘过程和成果讨论地形图测绘在该项目中《工程测量课程教案》第六章:建筑施工测量6.1 建筑施工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建筑施工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建筑施工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6.2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建筑施工测量技术6.3 建筑施工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建筑施工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建筑施工测量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6.4 案例分析: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例分析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建筑施工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七章:道路工程测量7.1 道路工程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道路工程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道路工程测量在道路建设中的重要性7.2 道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道路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道路工程测量技术7.3 道路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道路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道路工程测量成果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7.4 案例分析:某道路工程测量实例分析某道路工程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道路工程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八章:水利工程测量8.1 水利工程测量的概念和作用解释水利工程测量的定义和意义阐述水利工程测量在水工建设中的重要性8.2 水利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水利工程测量技术8.3 水利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和应用了解水利工程测量的成果处理方法学习水利工程测量成果在水工建设中的应用8.4 案例分析:某水利工程测量实例分析某水利工程测量的过程和成果讨论水利工程测量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九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应用9.1 概述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介绍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现代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2 GNSS 测量技术及应用学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基本原理掌握GNSS 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3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及应用介绍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9.4 无人机测量技术及应用了解无人机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无人机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第十章:工程测量实习与实践10.1 实习目的和意义解释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实习在巩固工程测量知识和技能中的重要性10.2 实习内容和步骤制定实习内容和步骤确保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10.3 实习成果的提交和评价规定实习成果的提交要求评价实习成果和学生的表现10.4 实习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测量实习实例分析某工程项目测量实习的过程和成果讨论实习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和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测量学基本概念:理解测量的定义、原理以及测量学的分类和常用测量单位。
《土木匠程测量》教课方案课程名称土木匠程测量课程内容第 9章第二节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总学分: 3学分总学时: 48 学时此中:本节内容 1 课时必修课(√ )选修课()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课(√ )讲课教师教师简介讲课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土木匠程专业大二学生勘察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主假如测绘各样比率尺的地形图,为设计人员供给必需的地形资料。
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则是依照设计人员的企图,将建筑物的平面地点和高程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照,并在施工过程中,指导各工序间的连接,监测施工质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及点的平面地点常用测设方法。
知识目标:熟习施工测量的目的、特色、精度及组织原则;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点的平面地点常用测设方法。
能力目标:经过理论学习,培育学生具备建筑施工测量的组织设计能力。
德育目标:经过建筑施工测量基本方法及现状的认识,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投身我国基础设备建设的热忱。
本节课教课方法在传统解说法的基础上,联合仪器操作实训,培育起学生对土木匠程测量的学习兴趣,确实感觉专业基础课的适用价值,培育学生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设计教材、参照书多媒体教课、仪器操作实训教课要点:点的平面地点的放样;极坐标法放样平面点位。
教课难点:多测回角度放样依据教材剖析及教课对象、教课目的、教课要点、难点剖析,在教课中应重申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任务的驱动下启迪、指引学生主动思虑,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总结指导,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以鼓舞为主,激发其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课方案建筑施工测量知识与工程实质联系密切,为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理论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应在课程开始及过程中插入丰富的工程现场照片或现场施工短片,创造丰富传神的现场感。
同时,在理论解说过程中可穿插仪器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仪器操作实训经过仪器操作实训,稳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及就业竞争力。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测量仪器;掌握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方法;熟悉工程测量的步骤和流程。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角度、距离、高程的测量;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点位坐标和图形尺寸;能够阅读和分析测量图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测量学基本概念:测量概述、测量原理、测量坐标系等。
2.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仪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3.角度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等。
4.距离测量:钢尺测量、光电测距、全站仪测距等。
5.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全站仪高程测量等。
6.工程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等。
7.测量数据处理:误差理论、数据平差、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理论基础。
2.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测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测量学知识和实例。
5.实际工程案例:收集和整理实际工程测量案例,用于案例分析教学。
湖南城市学院教师备课纸 第 2 次 课 题 第2章 水准测量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水准测量的原理、仪器的基本操作、观测、读数,数据记录、计算。
教学难点:水准测量的原理 教学课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内容和步骤 2.1 水准测量原理一、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B 两点间高差hAB 为: A 点为后视点,A 点尺上的读数a 称为后视读数;B 点为前视点,B 点尺上的读数b 称为前视读数。
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二、计算未知点高程 1)高差法b a h AB -=2)视线高法B 点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 来计算,即2.2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有水准尺和尺垫。
国产水准仪按其精度分,有DS0.5 , DS1,DS3及DS10等几种型号。
05、1、3和10表示水准仪精度等级。
如果已知A 点的高程HA ,则B 点的高程HB 为: AB A B hH H +=⎭⎬⎫-=+=b H H a H H iB A iAB A B hH H +=一、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DS3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组成。
1)望远镜望远镜是用来精确瞄准远处目标并对水准尺进行读数的。
它主要由物镜、目镜、对光透镜和十字丝分划板组成。
(1)十字丝分划板十字丝分划板是为了瞄准目标和读数用的。
(2)物镜和目镜物镜和目镜多采用复合透镜组;目标AB 经过物镜成像后形成一个倒立而缩小的实像ab ;上丝下丝中丝竖丝十字丝分划板移动对光透镜,可使不同距离的目标均能清晰地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再通过目镜的作用,便可看清同时放大了的十字丝和目标影象a′b′。
(3)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