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报表—现金流量表
- 格式:xlsx
- 大小:12.11 KB
- 文档页数:1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解读要点一、引言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在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着重探讨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解读的要点,帮助读者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资产负债表1. 重点关注资产项目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个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表格。
在解读时,应重点关注资产项目,以了解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和规模。
常见的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读资产项目时要重点关注其变动情况,比如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等。
2. 了解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除了关注资产项目,还需了解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负债项目主要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而所有者权益则是指归属于事业单位所有者或管理者的利益。
三、利润表1. 查看收入和支出项目利润表是反映一个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情况的表格。
解读利润表时,应重点关注收入和支出项目,以了解事业单位的经营业绩。
常见的收入项目包括经营收入、投资收入等,而支出项目则包括经营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
2. 分析盈亏情况利润表中的盈亏情况是事业单位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解读利润表,可以了解到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关注净利润外,还应关注净利润的增长率,以了解事业单位的发展态势。
四、现金流量表1. 重点审视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个事业单位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表格。
解读现金流量表时,应重点审视现金流量情况,以了解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动性。
关注现金流入项目,比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等,同时也要关注现金流出项目,比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等。
2. 分析现金流量状况通过解读现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状况。
关注现金流量净额,了解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差额;同时,关注现金流量比率,即现金流入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以评估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性。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讲解————————————————————————————————作者:————————————————————————————————日期:2《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讲解--------------------------------------------------------------------------------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352 更新时间:2004-12-14《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已于1998年3月20日颁布,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它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应提供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推动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三年来的执行情况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对原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仍称为《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本准则)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旅行。
一、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和作用(一)现金流量表的目的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现金充裕,就可以及时购入必要的材料物资和固定资产、及时支付工资、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利息;反之,轻则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记录和反映的重要工具。
其格式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报表的格式进行介绍。
资产负债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的一种重要报表,主要反映事业单位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状况。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部分:1.资产类:- 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2.负债类:-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其他负债3.净资产:- 基本建设资金- 专项建设资金- 经营结余- 捐赠收入- 政府拨款收入收入支出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反映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的报表,主要用于分析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收入类:- 经营收入- 政府拨款收入- 捐赠收入- 其他收入2.支出类:- 经营支出- 政府拨款支出- 捐赠支出- 其他支出现金流量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反映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主要用于分析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状况。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经营活动支付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上就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格式,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些报表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政府会计准则第9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财会〔2018〕3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财务报表是对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至少包括下列组成部分:(一)资产负债表;(二)收入费用表;(三)附注。
政府会计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政府会计主体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规定;其他政府会计主体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其他相关会计制度。
其他政府会计准则有特殊列报要求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持续运行为前提,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相关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政府会计主体不应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也不能通过充分披露相关会计政策而纠正不恰当的确认和计量。
如果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特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对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的影响时,政府会计主体还应当披露其他必要的相关信息。
第五条除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外,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第六条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和财政部发布的其他有关规定(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要求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除外。
第七条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某些项目的重要性程度不足以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中单独列示,但对理解报表具有重要性的,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第八条财务报表某些项目的省略、错报等,能够合理预期将影响报表主要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
什么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组成内容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是指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
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用现金购买短期到期的国库券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不属于现金流量。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等。
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
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
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三大类: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事项。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工资和交纳税款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构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构建固定资产、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负债规模或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偿还债务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偿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应付款项属于经营活动,不属于筹资活动。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之现金流量表会政财04表现金流量表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它属于动态报表,年报,分为日常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9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如果能不编自然不编哦!因为你要逐笔对涉及的现金流动进行对号入座,这会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它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简化了不少项目,而且只采取直接法编制,大大减少了编制难度。
以财政拨款为收入来源的单位编制此表实用性也不大,毕竟非营利单位只管花钱并不考虑经济效益,但经营活动和筹资、投资活动较为频繁的单位应进行编制,现金流量是否正常决定了单位短期的偿付能力和财务资产的含金量,企业每月网上报税时,现金流量表是月报,使报表使用者能更直观了解现金流向和经营管理的质量。
现金流量表编制说明一、本表所指的现金,是指单位的库存现金以及其他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款项,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以及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的款项。
二、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日常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别反映。
本表所指的现金流量,是指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三、“本年金额”栏反映各项目的本年实际发生数。
“上年金额”栏反映各项目的上年实际发生数,应当根据上年现金流量表中“本年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四、单位应当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直接法指直接确定每笔涉及现金收支业务的属性,归入按现金流动属性分类形成日常活动、投资、筹资三部分的现金收支项目。
)五、具体填列方法日常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财政基本支出拨款收到的现金:反映单位本年接受财政基本支出拨款取得的现金。
本项目应当根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收入”、“银行存款”等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会计制度现金流量表一、总则1.1 为规范公司现金流量表编制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会计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审查、分析和披露。
1.3 编制现金流量表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应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2)及时性:现金流量表应及时反映公司现金流量变化,便于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作出决策;(3)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反映公司现金流量实际情况;(4)一致性: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和程序应保持一致,便于比较分析。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2.1 现金流量表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2.2 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列出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主要项目;(2)计算各项目的现金流量;(3)汇总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4)补充现金等价物的变动情况。
2.3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损失和利得;(2)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3)计算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4)计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5)汇总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
三、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3.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
3.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包括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投资支付的现金等。
3.3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包括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等。
3.4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反映公司外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现金流量。
四、现金流量表的审查与分析4.1 财务部门应定期审查现金流量表,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
1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2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3可变现净值是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一预计售价减去预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费用。
4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5财务会计规范是制约财务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的总称,它既是约束财务会计行为的标准,也是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依据。
6借款费用是企业发生的与借入资金有关的利息及其他费用,包括因介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与外币借款有关的汇兑损益。
7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是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再价值上的损失。
8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而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9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10完工百分比法是按照提供交易的完工进度去人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11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单位文件。
1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企业没有划分为一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货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13职工薪酬为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与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14利得是有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或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五官的经济利益流入。
15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实际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16实际利率是将融资产或者经融负债在于去存续期间或者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这纤维该金融在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17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单摊销期现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政府会计准则第9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政府会计准则第9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附件: 政府会计准则第9号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财务报表是对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至少包括下列组成部分:(一)资产负债表;(二)收入费用表;(三)附注。
政府会计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政府会计主体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规定;其他政府会计主体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还应遵循其他相关会计制度。
其他政府会计准则有特殊列报要求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持续运行为前提,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相关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政府会计主体不应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也不能通过充分披露相关会计政策而纠正不恰当的确认和计量。
如果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披露的信息不足以让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特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对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的影响时,政府会计主体还应当披露其他必要的相关信息。
第五条除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外,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第六条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和财政部发布的其他有关规定(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要求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除外。
第七条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某些项目的重要性程度不足以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中单独列示,但对理解报表具有重要性的,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