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2.53 M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3、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其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片及视频欣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及作者简介1、自然科学小论文文体简介。
2、《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思成,对这个名字,我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和他相关的两个人我们就比较熟悉了,这位(PPT),他的父亲梁启超,他参与过“公车上书"发起并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
这位(PPT),他的妻子,民国时期著名才女,林徽因,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
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造型就是有这对夫妇参与设计的。
(PPT梁思成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同学们观看看白板上这四幅图(PPT),一眼便能看出哪个建筑是欧美建筑(右上),哪个是印度建筑(左下),哪个是俄罗斯建筑(右下),哪个是中国建筑。
我们之所以能快速看出这些,是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的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那中国建筑具体都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分析课文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后半部分讲中国建筑的文法。
特征一:三部分:台基、房屋、屋顶(PPT五门背景和景阳宫)特征二:一所房子由若干建筑构成(PPT四合院图)讨论:根据书下注释,找出“回廊”“正屋"“厢房”“耳房"“天井”“游廊"等。
(参考课本中图和讲台上四合院模型)左右均齐对称,四合院是这样,中国其他建筑也讲究对称,甚至城市规划也这样。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2)使学生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材料;(3)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2)运用比较法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实地考察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1)介绍中国建筑的总体风格,如对称、和谐、层次分明等;(2)分析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如木结构、砖石结构等;(3)讲解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等。
2. 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材料(1)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如柱梁枋檩、斗拱等;(2)讲解中国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如木材、砖石、琉璃等;(3)分析不同材料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中国建筑的美;(2)提问:“你们对中国建筑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例分析:(1)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特点;(2)教师讲解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4. 课堂讨论:(1)提出问题:“中国建筑与其他国家的建筑有哪些不同?”;(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座中国传统建筑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其结构和特点;2.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建筑的示意图,展示其结构和装饰艺术;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表达准确等;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操作规范、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2. 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建筑的重要性和特点。
2. 阐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中国建筑的魅力。
2. 介绍中国建筑的定义和特点。
3. 阐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4. 学生提问和讨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讨论意见。
第二章: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
2. 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时期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
2. 阐述中国建筑的主要时期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
2. 分析中国建筑的主要时期和特点。
3. 学生展示和讨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意见。
第三章: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2. 掌握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和构造。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2. 阐述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和构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2. 分析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和构造。
3. 学生展示和讨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意见。
第四章: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特点。
2. 掌握中国建筑装饰的主要元素和风格。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特点。
2. 阐述中国建筑装饰的主要元素和风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特点。
2. 分析中国建筑装饰的主要元素和风格。
3. 学生展示和讨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意见。
第五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中国建筑的典型案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建筑的典型案例。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领会科普文章语言特色,并加以借鉴和运用。
2.用心探究和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情。
3.理清作者说明线索。
【教学模式】读写结合式模式就是学生在反复吟咏成诵,充分感悟文本基础上,并以此为素材而进行的文本再创造,以读悟写,以写促读的一种双向互进教学共赢的教学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透过学生质疑、探究、归纳、整合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愉悦的方法。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激情导课请同学跟老师一齐重温下面的名句,大声朗读,看看它们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一个是滕王阁,一个是阿房宫。
一楼是点,一宫是面,一点一面构成了中国的建筑群,那么中国的建筑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跟随着我国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一齐去探究。
自主探究整体把握快速阅读全文,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哪些是属于结构特征?哪些是属于装饰特征?它们是按什么顺序一一展开的呢学生自主探究预设生成:中国建筑总体特征(12)(1)立体构成:台基房屋屋顶(2)平面布局:建筑群组成左右对称坐北朝南有主有次户外空间中国建筑结构特征(35)(3)结构方法框架结构(4)斗拱作用(5)举折举架作用中国建筑外部特征(外观、颜色、装饰等)(69)(6)介绍屋顶(7)着色特点(8)装饰特征(9)用材特点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出中国建筑的特征,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又有理论层面的解释,从总体到结构到外部的说明顺序一一展开,其中(3)(4)(5)属于结构特征,(6)(7)(8)(9)属于装饰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说明线索。
2、掌握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的文化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和房屋建筑有关的成语。
(学生七嘴八舌、脱口而出)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这两个成语需要特别注意字:“碧”“轮”)鳞次栉比、登堂入室(鳞次栉比,是形容房屋很多的。
登堂入室,后来的意思成了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2、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生总体把握课文:学会怎样把长文章读短。
导引:可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指导学生如何快速阅读课文,探究文本的内容,以把握课文核心信息。
“特征”的限定范畴: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
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三、以图片感知中国建筑的一些特征导引:我们就从黑板上这10个成语入手来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1)从颜色上,我们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 师:(老师边勾画成语中有关颜色的词语)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中国四大名楼和四合院的图片,并根据图片了解一些中国建筑的特征。
①第一幅:岳阳楼。
(师解说:黄色琉璃瓦、红色木质主体;上还点缀吉祥兽雕塑;房檐是典型的钩心斗角!)请学生仿照教师解说来叙述下面一幅图片,②第二幅:滕王阁。
件2023-11-04•引言•中国建筑概述•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目录•中国建筑的风格演变•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结语01引言主题与背景介绍背景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与艺术背景目的介绍中国建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主题中国建筑的特征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历史沿革、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装饰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鉴赏能力。
学习成果学生能够准确地阐述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建筑的风格、功能和艺术价值。
课程目标与学习成果02中国建筑概述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古代建筑01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
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艺,如斗拱、悬山、飞檐等。
近代建筑02近代建筑主要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建筑。
这个时期,中国建筑开始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03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以后的建筑。
这个时期,中国建筑开始走向现代化,吸收了西方现代建筑的元素,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华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为代表,注重庭院和空间的利用。
华北地区江南地区西南地区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苏州园林和杭州古街为代表,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西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云南丽江古城和四川藏族民居为代表,注重防御和民族特色。
030201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地域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民族文化03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利用木材的强度和可塑性进行构建。
建筑材料与结构木材为主要材料中国建筑独特的结构特点是使用斗拱和榫卯连接各个部分,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