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篇一: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受控状态:受控号:持有人:编写人:李爱春审核人:周敬文批准人:张济版号:第一版编写、修改记录编写日期:201X年11月28日审核日期:201X年12月25日批准日期:201X年12月28日修订:第0次修订修改处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1. 目的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工作场所噪声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质量,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噪声测量。
3. 职责现场监测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设点和测试。
4. 术语4.1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 dB的噪声。
4.2 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和间歇噪声的总称。
4.2.1 起伏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大于3 dB的噪声。
4.2.2 间歇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声级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声级在不同于环境声级的常值的时间为1s或1s以上。
4.3 倍频程:两个基频比为2的声音或其他信号间的频程。
4.4 频谱:把时间函数的分量按幅值或相位表示为频率的分布图形。
4.5 中心频率:倍频程中最高与最低频率的几何平均频率。
即f中心=(f上限·f下限)1/24.6 等效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A[计权的声压,具有与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间变化噪声的等效声级。
5. 程序5.1 连续噪声5.1.1 测量仪器: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
5.1.2 测试点选择原则5.1.2.1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WORK INSTRUCTION 标题: 噪声监测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沓M 口刼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噪声的监测,其中包括区域环境噪声、企业场界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道路施工噪声。
本标准和具体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具体对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一GB12348 —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 设备与器材噪声监测的准备设备和材料有相应的噪声监测仪器、气象参数测定仪器、测距仪等,还有相应的辅助材料和记录的材料。
(1)(3)记录材料4. 采样步骤现场采样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卞样的准备现场采样出具数据报告4.1采样任务单的接受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确定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目的后,从样品室领取噪声测定的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采样前也相应的关注采样地区的天气情况,保证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 以下进行。
风速风向仪使用前登记正常,使用后登记正常。
4.3 现场采样(1)现场资料的调查到达采样的现场后,了解该区域地理位置,根据噪声功能区划图,得到该区域所处功能区类别。
如果该区域面向交通干线,则利用测距仪和米尺量出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确定敏感点所执行的功能区标准类别。
(2)噪声种类的确认及布点的原则了解噪声污染源的种类,选择《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还是《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敏感点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点位的布设,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择在边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厂界噪声监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准确测定企业厂界噪声,防止企业噪声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噪声治理和评价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厂界噪声的项目的测定。
3 管理职责监测人员负责监测仪器的调试、保养和日常维护;负责计算填报监测原始记录、分析结果。
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标准分析监测,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后由站长报出。
4 工作程序按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对噪声进行监测,凡是超标数据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作好《信息交流台帐》的记录。
4.1 噪声监测4.1.1 测量仪器精度为II级以上的声级计,其性能符合GB3875《声级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之规定,定期校验。
每次测量前后,对传声器采用精度优于±0.3dB(GB/T15173规定的1级精度声级)校准器进行校准,灵敏度相差不得大于0.5dB(A),测量时传声器加风罩,否则测量无效。
4.1.2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气候中进行,风力在5.5m/s以上时停止测量。
4.1.3 测量应在单位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
4.1.4 用声级计测量时,仪器动态特性为“慢”响应,测量时间间隔为5s。
4.1.5 测量值为稳态噪声测量1min的瞬时的A声级。
周期性噪声测量一个周期的A声级,非周期性非稳定噪声测量整个正常工作时间的A级声级。
4.1.6 测点应选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
如厂界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应避免交通要道区,扣除交通噪声。
4.1.7 测量记录:围绕厂界东西南北四方向布点,在每一测量点测量,计算正常工作时间内瞬时A声级,填入厂界噪声监测记录。
5引用标准、文件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教材GB12349-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DXC/D56·05-2005 《环境监测站管理职责》6 记录。
噪声监测作业指导噪声监测作业指导书WORK INSTRUCTION 标题: 噪声监测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噪声监测作业指导书修订记录噪声监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噪声的监测,其中包括区域环境噪声、企业场界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道路施工噪声。
本标准和具体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具体对待。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设备与器材噪声监测的准备设备和材料有相应的噪声监测仪器、气象参数测定仪器、测距仪等,还有相应的辅助材料和记录的材料。
(1)噪声监测仪器噪声监测作业指导书(2) 辅助材料(3)记录材料4. 采样步骤现场采样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采样的准备现场采样出具数据报告4.1采样任务单的接受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 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确定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目的后,从样品室领取噪声测定的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噪声监测作业指导书采样前也相应的关注采样地区的天气情况,保证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进行。
风速风向仪使用前登记正常,使用后登记正常。
4.3 现场采样(1)现场资料的调查到达采样的现场后,了解该区域地理位置,根据噪声功能区划图,得到该区域所处功能区类别。
如果该区域面向交通干线,则利用测距仪和米尺量出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确定敏感点所执行的功能区标准类别。
(2)噪声种类的确认及布点的原则了解噪声污染源的种类,选择《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还是《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敏感点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点位的布设,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序言:噪声是指任何不需要或不想要的声音,它可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噪声测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学习噪声测量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指导,以正确地进行噪声测量。
一、背景知识噪声是一种可以感知的空气振动,是由于物体运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声波传播。
噪声通常由于工业设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活动等引起。
噪声测量是通过使用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来评估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二、噪声测量的目的噪声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环境中的噪声水平是否超出法定限制,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噪声测量也可以用于评估某些设备或机器的噪声水平,以评价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噪声测量的步骤1. 确定测量位置: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噪声测量,通常应选择离噪声源最近的位置测量。
同时要考虑环境中其他噪声源和干扰因素。
2. 计划测量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噪声测量,通常应选择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段,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准备测量仪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噪声测量仪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校准仪器以保证准确性。
4. 进行测量: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按照测量要求进行实际测量。
通常应测量稳定时间段内的噪声水平,并记录测量结果。
5. 分析和评估: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比较测量结果与法定限值,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6. 输出报告:根据测量结果撰写噪声测量报告,包括测量位置、时间、仪器型号、测量结果等信息,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四、常见噪声测量仪器1. 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的声压级(dB)和声音频谱信息。
2. 振动计:用于测量噪声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
3. 噪声分析仪:用于对复杂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和数据处理。
4. 噪声监测器:用于长期连续监测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五、噪声测量的注意事项1. 测量环境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其他噪声源和干扰因素。
2. 测量仪器应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噪声作业指导书1. 引言噪声是指超过人类正常听觉范围的声音,它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制定本噪声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有关噪声控制和管理的准则和建议。
2. 背景噪声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产生或受到噪声影响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办公室等。
本指导书的目标是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要求,并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3. 目标本噪声作业指导书的目标是:- 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要求。
- 提供员工个体防护设备,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 提供员工噪声暴露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 提供噪声暴露培训,增加员工对噪声危害的认识,以及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的知识。
4. 噪声评估4.1 噪声测量在每个工作区域进行噪声测量,以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超过国家和地方法规的限值。
测量应由经过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进行,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噪声测量设备。
4.2 噪声评估报告根据噪声测量结果,制作噪声评估报告,并将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
报告应包括噪声水平的详细数据、评估结果以及建议的控制措施。
5. 噪声控制5.1 工程控制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是减少噪声暴露的首选方法。
例如,安装隔音设备、使用低噪声设备、调整机器设备的工作方式等。
管理层应确保工程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2 行政控制在工程控制无法完全消除噪声时,应采取行政控制措施来减少员工的噪声暴露。
例如,调整工作时间表,减少噪声暴露时间;提供安静的休息区域等。
5.3 个体防护为员工提供个体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管理层应定期检查个体防护设备的状况,并提供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6. 噪声暴露监测定期进行噪声暴露监测,以评估员工的噪声暴露情况。
监测应由经过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进行,并记录监测结果。
1.目的规范声级计对工作场所噪声进行测量,使其符合认可要求,保证检测数据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并符合统计学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承担的一切工作场所物理因素一一噪声的测量工作。
3.职责1.1市场部负责签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合同。
3.2职业卫生评价室负责制定现场测量方案。
4.3现场检测室负责实施工作场所噪声测量及声级计的保管、现场使用、日常校准和维护工作。
4.工作程序4.1测量仪器4.1.1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
5.1.2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和“Peak(峰值)”档。
4.2现场调查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4.2.1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
4.2.2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
4.2.3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4.2.4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
4.3测量仪器的准备4.3.1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多功能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声级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多功能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
4.3.2测量前应用声级校准器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
4.3.3多功能声级计或声级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声级1pA或等效声级1Aeq;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
4.4测点选择4.4.1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4.4.2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3dB(A)o4.4.3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4.4.4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参见附录Ao4.5测量4.5.1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为1.50m,坐姿为1.IOmo4.5.2传声器的指向为声源的方向。
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篇一: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受控状态:受控号:持有人:编写人:李爱春审核人:周敬文批准人:张济版号:第一版编写、修改记录编写日期:2006年11月28日审核日期:2006年12月25日批准日期:2006年12月28日修订:第0次修订修改处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1. 目的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工作场所噪声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质量,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噪声测量。
3. 职责现场监测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设点和测试。
4. 术语4.1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 dB的噪声。
4.2 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和间歇噪声的总称。
4.2.1 起伏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大于3 dB的噪声。
4.2.2 间歇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声级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声级在不同于环境声级的常值的时间为1s 或1s以上。
4.3 倍频程:两个基频比为2的声音或其他信号间的频程。
4.4 频谱:把时间函数的分量按幅值或相位表示为频率的分布图形。
4.5 中心频率:倍频程中最高与最低频率的几何平均频率。
即f中心=(f上限·f下限)1/24.6 等效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A[计权的声压,具有与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间变化噪声的等效声级。
5. 程序5.1 连续噪声5.1.1 测量仪器: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
5.1.2 测试点选择原则5.1.2.1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5.1.2.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3个测点。
WORK INSTRUCTION 标题: 噪声监测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修订记录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噪声的监测,其中包括区域环境噪声、企业场界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道路施工噪声。
本标准和具体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具体对待。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设备与器材噪声监测的准备设备和材料有相应的噪声监测仪器、气象参数测定仪器、测距仪等,还有相应的辅助材料和记录的材料。
(1)噪声监测仪器(2) 辅助材料(3)记录材料4. 采样步骤现场采样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采样的准备现场采样出具数据报告4.1采样任务单的接受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 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确定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目的后,从样品室领取噪声测定的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采样前也相应的关注采样地区的天气情况,保证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进行。
风速风向仪使用前登记正常,使用后登记正常。
4.3 现场采样(1)现场资料的调查到达采样的现场后,了解该区域地理位置,根据噪声功能区划图,得到该区域所处功能区类别。
如果该区域面向交通干线,则利用测距仪和米尺量出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确定敏感点所执行的功能区标准类别。
(2)噪声种类的确认及布点的原则了解噪声污染源的种类,选择《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还是《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敏感点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点位的布设,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择在边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WORK INSTRUCTION标题: 噪声监测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修订记录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噪声的监测,其中包括区域环境噪声、企业场界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道路施工噪声。
本标准和具体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具体对待。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设备与器材噪声监测的准备设备和材料有相应的噪声监测仪器、气象参数测定仪器、测距仪等,还有相应的辅助材料和记录的材料。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采样的准备现场采样出具数据报告4.1采样任务单的接受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 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确定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目的后,从样品室领取噪声测定的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采样前也相应的关注采样地区的天气情况,保证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 以下进行。
风速风向仪使用前登记正常,使用后登记正常。
4.3 现场采样(1)现场资料的调查到达采样的现场后,了解该区域地理位置,根据噪声功能区划图,得到该区域所处功能区类别。
如果该区域面向交通干线,则利用测距仪和米尺量出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确定敏感点所执行的功能区标准类别。
(2)噪声种类的确认及布点的原则了解噪声污染源的种类,选择《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还是《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敏感点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点位的布设,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择在边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当厂界有围墙且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点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噪声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声音,它不仅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制定一份噪声作业指导书对噪声作业进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噪声作业,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三、适合范围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噪声作业的场所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造工地、办公室等。
四、责任与义务4.1 部门经理负责噪声作业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确保噪声作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指导书的要求。
4.2 噪声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指导书的要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配合监测和评估工作。
4.3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对噪声作业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定期向部门经理汇报。
五、噪声作业管理措施5.1 噪声监测与评估5.1.1 安全环保部门应定期对噪声作业场所进行监测,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5.1.2 噪声作业人员应配合安全环保部门的监测工作,如实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5.1.3 根据监测结果,安全环保部门应及时评估噪声对员工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5.2 噪声控制5.2.1 噪声源管理:在选购设备时,应优先选择低噪声设备;对于已有的噪声源,应采取隔音、减振等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5.2.2 噪声隔离:通过隔音墙、隔音门窗等措施,将噪声源与工作区域有效隔离开来,减少噪声对员工的影响。
5.2.3 噪声防护设备:为噪声作业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确保其听力健康。
5.3 噪声作业培训5.3.1 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噪声作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噪声的危害、防护措施的正确使用等。
5.3.2 定期组织噪声作业培训,提高员工的噪声意识和防护能力。
5.3.3 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噪声的危害、噪声防护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噪声作业的管理要求等。
六、应急处理措施6.1 当噪声作业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即将住手噪声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噪声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水平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系列的操作指导,包括噪声测量、噪声控制措施和员工个人防护。
二、噪声测量1. 测量目的噪声测量的目的是评估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确定是否存在超标噪声源,并为制定噪声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测量方法(1)选择适当的噪声测量仪器,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按照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包括设置测量参数和位置。
(3)在不同工作岗位进行噪声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测量结果分析(1)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超过国家或者地方的法规和标准。
(2)分析噪声源的特点和产生原因,确定可能的噪声控制措施。
三、噪声控制措施1. 设备和工艺控制(1)选择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避免使用高噪声设备。
(2)对于已有的高噪声设备,考虑采取隔声罩、隔声板等措施进行控制。
2. 工作场所布局(1)合理规划工作场所布局,将噪声源远离员工工作区域。
(2)合理设置隔音墙、隔音门等隔离措施,减少噪声传播。
3. 维护和保养(1)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噪声产生。
(2)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部件,避免噪声增加。
4. 噪声防护设施(1)为噪声暴露较高的工作岗位提供个体防护设施,如耳塞、耳罩等。
(2)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四、员工培训与宣传1. 噪声危害知识培训(1)向员工提供噪声危害知识培训,包括噪声对听力健康的影响、噪声相关法规和标准等内容。
(2)培训内容应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2. 使用个体防护设施的培训(1)向员工提供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设施的培训。
(2)培训内容应包括个体防护设施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3. 宣传活动(1)定期组织噪声防护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噪声防护意识。
(2)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单页等形式,向员工传递噪声防护知识和相关政策。
五、监测与改进1. 定期监测(1)制定噪声监测计划,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进行监测。
噪音控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次C0 噪音控制作业指导书页次2/2 1.目的:为使本厂噪音、震动设备能安全有效运作,及预防噪音以防影响员工安全。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噪声源设备之运作及维护。
3.权责:3.1 品管部负责本厂所有噪声源之定期监测与记录,并将监测结果汇整到总办存查。
3.2 查验噪音污染排放之合法性,如不合法则督导相关单位限期改善。
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 噪音产生源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城市区域职业健康安全噪音标准】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之规定,总办必须定期每月一次实施本厂噪音之监测,并登录于【绩效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之《噪声、空气质量抽查记录》。
噪音之监测可委外专业机构进行监测。
5.2 基于对本厂员工和地区居民之考虑,将噪音监测时间法规要求标准规定如下表:注:A.“工厂集中区”系指在一个城市或区域内规划明确确定的工业区。
B. 本标准值为户外允许噪音级,测量点设在厂界外1米。
5.3 如果工作职业健康安全的噪音级超过80dB(A),须适当地减少工作时数或配备适当的防护耳塞,其规定如下表:5.4 当法令出增修订手续后,于《噪声、空气质量抽查记录》登录。
同时依职业健康安全考量面评估办法之规定予以重新评估,增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及查核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之符合性。
5.5 噪音污染源有污染防治设施之制程,其制程在操作前应确认防治设施可正常操作才可开始制程作业。
5.6 对可能成为噪声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工程等,严格规划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责任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管理方法按各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设备对应的设备操作规程进行。
5.7 尽量避免公司可能出现噪声超标的活动,对法律规定申报的设施要调查预测,事前评价,需要时采取预防污染对策。
6.相关文件:6.1【文件控制程序】(OS-POH-01)7.表格:7.1《噪声、空气质量抽查记录》(OS-QF-039)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监测时间法规要求基准适应区域昼时间(06:00~22:00)65LepdB(A) 夜时间(22:00~06:00) 55LepdB(A) 工厂集中区监测时间法规要求基准适应区域日工作时间(H) 噪音级dB(A) 现有企业。
环境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EW-01-01-05-03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版本 A 第 1 页/共 1 页修改0流程说明1. 说明1.1本公司生间稳定,在测量时间内,声级变化无明显的周期性噪声,所以本公司的噪声为稳态噪声。
1.2本厂采用的测量仪器为:精度Ⅱ级的噪声声级计,其性能符合GB 387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之规定。
1.3本公司的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2348-1990中三级标准。
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2. 测点选择2.1东面:厂区大门外马路边。
2.2南面:公司办公大楼侧面。
2.3西面:瓷砖厂煤气站围墙外。
2.4北面:瓷砖厂一号主车间靠围墙路边。
2.5监测原则:以上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如厂界有围墙的,测点应高于围墙。
3. 测量时间3.1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检测时间为:昼间:下午14:00-16:00之间夜间:晚上8:00-9:00之间。
3.2在正常气象条件下每周检测一次,每逢刮风下雨天气时应停止检测,并推延时间检测(风力为5.5m/s以上时停止测量)。
4. 检测方法4.1用声级计采样时,仪器动态特性为“慢“响应,采样时间应间隔5秒,每个点测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数值。
4.2测量时应注意对测声仪的传声器加风罩,防止因外界风力对仪器的干扰。
4.3“声级计”操作方法见“声级计”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并进行维护保养。
5. 监测结果处理监测人员应如实填写监测结果,并将结果填写于《噪声监测记录表》中,当监测数值超标准时,应过两小时再对该测点进行复检,若该点连续两周不达标,则应通知相关部门责任人进行整改。
6. 记录监测人员每次测得的数值应填写于《噪声监测记录表》中,并将此表于每月底交行政办保存。
制定审核批准。
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篇一: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受控状态:受控号:持有人:编写人:李爱春审核人:周敬文批准人:张济版号:第一版编写、修改记录编写日期:2006年11月28日审核日期:2006年12月25日批准日期:2006年12月28日修订:第0次修订修改处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1. 目的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工作场所噪声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质量,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噪声测量。
3. 职责现场监测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设点和测试。
4. 术语4.1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 dB的噪声。
4.2 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和间歇噪声的总称。
4.2.1 起伏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大于3 dB的噪声。
4.2.2 间歇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声级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声级在不同于环境声级的常值的时间为1s 或1s以上。
4.3 倍频程:两个基频比为2的声音或其他信号间的频程。
4.4 频谱:把时间函数的分量按幅值或相位表示为频率的分布图形。
4.5 中心频率:倍频程中最高与最低频率的几何平均频率。
即f中心=(f上限·f下限)1/24.6 等效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A[计权的声压,具有与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间变化噪声的等效声级。
5. 程序5.1 连续噪声5.1.1 测量仪器: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
5.1.2 测试点选择原则5.1.2.1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5.1.2.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3个测点。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测定1、方法依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
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
3、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T 3241 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 15173 声校准器GB/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7181 积分平均声级计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生活中使用固定设备等产生的、在厂界处进行测量和控制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4.2 A 声级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A 表示,单位dB (A )。
4.3 等效连续A 声级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 ,T 表示(简写为Leq ),单位dB (A )。
⎪⎭⎫⎝⎛=⎰⋅dt TL TL eq A1.0101lg 10式中: LA ——t 时刻的瞬时A 声级T ——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4.4 厂界由法律文书(如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租赁合同等)中确定的业主所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场所或建筑物边界。
各种产生噪声的固定设备的厂界为其实际占地的边界。
4.5 噪声敏感建筑物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4.6 昼间、夜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指6:00至22:00之间的时段;“夜间”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间的时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虑时差、作息习惯差异等)而对昼间夜间的划分另有规定,应按其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