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教程5 课文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8.53 MB
- 文档页数:28
第1课9 (1) 물뿌리기명절(파수절)은태족(중국운남성에거주하는소수민족)의일년경축일중주요경사스러운활동으로문파와무파두종류가있다. 문파는주로존경하는노인이나손님에게나뭇가지나꽃송이로물보라를상대방의몸에뿌리는것이다. 무파는비교적마음대로이다. 세숫대야혹은표주박으로, 물통으로다가능하다. 젊은이들은서로쫓아다니면서정면으로퍼붓고물맞은사람의몸에물기가많을수록축복을더많이받는다는설때문에물을맞는사람도더기뻐한다.(2)预防电脑职业病,平时最好抬头挺胸,下巴稍微往里收。
使用电脑时也一样,如果鼠标放得太远,胳膊抬着的时间过长,胳膊和背部肌肉由于紧张会很酸痛。
所以,鼠标应放在自然拿到的位置。
职员平时用的电脑桌高度要适中,以避免低着头看电脑屏幕。
如果肌肉酸痛,要及时消除疲劳,可以用热毛巾敷脖颈和肩部二、三十分钟。
第2课9 (1) 판다곰은세계적으로가장희귀한동물중의하나이다. 주로우리나라사천, 감숙, 섬서성의높은산악지대에개별적으로분포되어있으며수량이극히적고국가일급보호동물로지정되어있으며“국보”라불린다. 판다곰은세계야생동물협회의협회마크로선정되어있을뿐만아니라때때로“평화의사절”의임무를맡아중국인민의우의를가지고해외에멀리가서이국의벗이되어세계각국사람들의호응을받아왔다. 판다곰은체형이통통하고부드러우며, 머리가둥글고목이짧으며귀가작고꼬리고짧고, 사지가짧고튼튼하다. 몸길이가 1.5미터이고어깨까지는60—70센티미터쯤이되고, 체중은100—180 킬로그램이된다. 특히팔자형으로된한쌍의안구는마치검은색선글라스를쓴것같이귀엽다.(2) 看着克服逆境取得成功的人们的故事,令人想到人到底有没有极限的问题。
任何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遭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只是每个人所面临的困难程度不一样而已。
此时此刻,也许还有许多人在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或者苦恼,或者放弃生命。
其中可能有高考落榜的学生,失去工作或财产而倍感失意的人,还可能有遭受事故或病魔折磨的人。
第三课健康文化一、作品欣赏吃和生计迫在眉睫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已经到了追求“生活品质”的时代。
对吃好和生活好的方法的关注度增加,在全社会健康成为热门话题已经很久了。
观察那个单词的起源,在生活里健康处于怎样的地位是可以说明的吧。
二、思考问题①试思考关于健康文化的优缺点。
②试思考关于可以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
③试思考“健康”被歪曲成商业的情况有没有。
美国的电影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导演某一天看电视新闻,看到一则二个女孩子针对快餐的诉讼新闻,说是快餐成了长体重的原因,所以进行诉讼。
企业针锋相对地说“胖是自身的问题,我们的饮食是有益健康的”。
那时,摩根·斯普尔洛克导演正在吃着快餐,很好奇有没有副作用。
所以,决定自己尝试着证明,一个月内只吃快餐,用记录片的形式记录身体有没有什么变化。
结果导演在一个月之内体重增加了11公斤,胆固醇数值从正常数值169跳到了230。
最终,曾经看上去美好的身姿被毁掉了。
通过那个过程,电影如实地反映了快速食品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和影响,制造了超大尺码的我。
在韩国,市民团体的活动家尹广龙也挑战韩国版的超大尺码的我,像摩根·斯普尔洛克导演一样,一天吃三顿快餐,参加实验。
可是,开始实验仅过去大约10天,体重增加1公斤、体脂大幅增加3.5公斤,还有,肝的数值超过正常值,上下楼梯开始感到气喘,后来,出现了抑郁症症状。
最终,尹广龙的健康状况恶化,根据医生的警告,没有如预期的满一个月,只有24天实验不得不中止。
中止实验后只有一个月,身体就恢复,体重降下来,体脂经过五个月也没有减少。
由于认识到这种快餐对身体有害的事实,人们开始更关注食品。
比起快餐,吃着喜欢的、对身体有好处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了健康有规律地运动的人也渐渐增加了。
健康是什么呀?健康从字面上看,是健康生活的意思,身体和心理都是舒服和美好的,追求幸福的生活,现代人正在用先进文明在污染的社会里生活,对此要反省。
尽量去亲近自然,提高生活的品质。
第九课阵雨1、作品介绍黄顺元[1915.3.26~2000.9.14],追求抒情、美丽和小说文学,艺术成就达到顶峰的小说家。
通过《山口村的狗》、《罪人的后裔》等主要作品,给我们的精神世界点亮一盏明灯。
简要、精致的文体,是展示小说美学的典范,多样的技巧、手段,朴素、炽烈精神,关于韩国人的传统生活、爱情等描述兼而有之,黄顺元的作品被评价为韩国现代小说的典范。
此外还有《猪界》(1938),《岩骨》(1942),《母子》(1950),《间道插图》(1953),《尹三一》(1954),《笔墨商人》(1955),《雷阵雨》(1959,《最后一杯》(1974),《나의죽부인전》(1985),《地震》(1985)等。
2、作品欣赏‘用相遇-砾石和核桃来比喻情感的交流,遇到雷阵雨,少女病情的恶化-离别(少女的死亡)’- 这样的梗概,萌生爱情的少年和少女的微妙感情表面化,在少年内心的那种痛苦,是通过和少女的相遇、离别,以摆脱幼年期的必经程序。
3、试思考问题①所谓的‘伏笔’,作家事先暗示了和后面出现的死亡相关联,是为进一步叙述死亡所赋予的必然性所采用的手法。
试思考这部小说伏笔的作用是什么?②试思考关于雷阵雨的象征、意义和作用?③试思考少女的死亡给少年带来的影响?少年在小溪边一看到少女便知道她是尹初试家的曾孙女,少女正在把手浸泡在水里玩着水。
似乎在汉城是看不到这样的溪水的。
已经有好几天了,少女在从学校回来的路上这样玩水。
可是,昨天是在小溪岸边玩,而今天却坐在过河迈石中间。
少年坐在小溪岸堤上,等待少女把路让开。
所幸,有人要过河,少女把路让开了。
第二天,来到小溪边晚了一点。
这一天少女正坐在过河迈石中间洗脸。
穿着粉红色的毛衣,捋起袖子,脖颈非常白。
洗了好一会儿,这时往水里盯着看,似乎可以倒映自己的脸,突然,水搅动起来,好像是有鱼经过。
少女不知是否知道少年正坐在溪岸堤上,就那么一直快速地抓水玩,可是,每次都是徒劳的,似乎很有乐趣,总是抓水玩,和昨天一样,直到有人经过小溪才把路让开的样子。
THE FOURTH OF JULYAudre Lorde1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Washington D。
C。
was on the edge of the summer when I was supposed to stop being a child。
At least that's what they said to us all at graduation from the eighth grade。
My sister Phyllis graduated at the same time from high school。
I don’t know what she was supposed to stop being。
But as graduation presents for us both, the whole family took a Fourth of July trip to Washington D.C.,the fabled and famous capital of our country.Detailed Reading2 It was the first time I’d ever been on a railroad train during the day。
When I was little, and we used to go to the Connecticut shore,we always went at night on the milk train,because it was cheaper。
3。
Preparations were in the air around our house before school was even over. We packed for a week。
There were two very large suitcases that my father carried,and a box filled with food. In fact,my first trip to Washington was a mobile feast; I started eating as soon as we were comfortably ensconced in our seats, and did not stop until somewhere after Philadelphia。
THE FOURTH OF JULYAudre Lorde1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Washington D.C. was on the edge of the summer when I was supposed to stop being a child. At least that's what they said to us all at graduation from the eighth grade. My sister Phyllis graduated at the same time from high school. I don’t know what she was supposed to stop being. But as graduation presents for us both, the whole family took a Fourth of July trip to Washington D.C., the fabled and famous capital of our country.Detailed Reading2 It was the first time I'd ever been on a railroad train during the day. When I was little, and we used to go to the Connecticut shore, we always went at night on the milk train, because it was cheaper.3. Preparations were in the air around our house before school was even over. We packed for a week. There were two very large suitcases that my father carried, and a box filled with food. In fact, my first trip to Washington was a mobile feast; I started eating as soon as we were comfortably ensconced in our seats, and did not stop until somewhere after Philadelphia. I remember it was Philadelphia because I was disappointed not to have passed by the Liberty Bell.4. My mother had roasted two chickens and cut them up into dainty bite-size pieces. She packed slices of brown bread and butter, and green pepper and carrot sticks. There were little violently yellow iced cakes with scalloped edges called "marigolds," that came from Cushman's Bakery. There was a spice bun and rock-cakes from Newton's, the West Indian bakery across Lenox Avenue from St. Mark's school, and iced tea in a wrapped mayonnaise jar. There were sweet pickles for us and dill pickles for my father, and peaches with the fuzz still on them, individually wrapped to keep them from bruising. And, for neatness, there were piles of napkins and a little tin box with a washcloth dampened with rosewater and glycerine for wiping sticky mouths.5. I wanted to eat in the dining car because I had read all about them, but my mother reminded me for the umpteenth time that dining car food always cost too much money and besides, you never could tell whose hands had been playing all over that food, nor where those same hands had been just before. My mother never mentioned that Black people were not allowed into railroad dining cars headed south in 1947. As usual, whatever my mother did not like and could not change, she ignored. Perhaps it would go away, deprived of her attention.6. I learned later that Phyllis's high school senior class trip had been to Washington, but the nuns had given her back her deposit in private, explaining to her that the class, all of whom were white, except Phyllis, would be staying in a hotel where Phyllis "would not be happy," meaning, Daddy explained to her, also in private, that they did not rent rooms to Negroes. "We still take among-you to Washington, ourselves, "my father had avowed, "and not just for an overnight in some measly fleabag hotel."7. In Washington D.C., we had one large room with two double beds and an extra cot for me. It was a back-street hotel that belonged to a friend of my father's who was in real estate, and I spent the whole next day after Mass squinting up at the Lincoln Memorial where Marian Anderson had sung after the D.A.R. refused to allow her to sing in their auditorium because she was Black. Or because she was "Colored", my father said as he told us the story. Except that what he probably said was "Negro", because for his times, my father was quite progressive.8. I was squinting because I was in that silent agony that characterized all of my childhood summers, from the time school let out in June to the end of July, brought about by my dilated and vulnerable eyes exposed to the summer brightness.9. I viewed Julys through an agonizing corolla of dazzling whiteness and I always hated the Fourth of July, even before I came to realize the travesty such a celebration was for Black people in this country.10. My parents did not approve of sunglasses, nor of their expense.11. I spent the afternoon squinting up at monuments to freedom and past presidencies and democracy, and wondering why the light and heat were both so much stronger in Washington D.C., than back home in New York City. Even the pavement on the streets was a shade lighter in color than back home.12. Late that Washington afternoon my family and I walked back down Pennsylvania Avenue. We were a proper caravan, mother bright and father brown, the three of us girls step-standards in-between. Moved by our historical surroundings and the heat of early evening, my father decreed yet another treat. He had a great sense of history, a flair for the quietly dramatic and the sense of specialness of an occasion and a trip.13. "Shall we stop and have a little something to cool off, Lin? "14. Two blocks away from our hotel, the family stopped for a dish of vanilla ice cream at a Breyer's ice cream and soda fountain. Indoors, the soda fountain was dim and fan-cooled, deliciously relieving to my scorched eyes.15. Corded and crisp and pinafored, the five of us seated ourselves one by one at the counter. There was I between my mother and father, and my two sisters on the other side of my mother. We settled ourselves along the white mottled marble counter, and when the waitress spoke at first no one understood what she was saying, and so the five of us just sat there.16. The waitress moved along the line of us closer to my father and spoke again. "I said I kin give you to take out, but you can't eat here, sorry." Then she dropped her eyes looking very embarrassed, and suddenly we heard what it was she was saying all at the same time, loud and clear.17. Straight-backed and indignant, one by one, my family and I got down from the counter stools and turned around and marched out of the store, quiet and outraged, as if we had never been Black before. No one would answer my emphatic questions with anything other than a guilty silence. "But we hadn't done anything!" This wasn't right or fair! Hadn't I written poems about freedom and democracy for all?18. My parents wouldn't speak of this injustice, not because they had contributed to it, but because they felt they should have anticipated it and avoided it. This made me even angrier. My fury was not going to be acknowledged by a like fury. Even my two sisters copied my parents' pretense that nothing unusual and anti-American had occurred. I was left to write my angry letter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ll by myself, although my father did promise I could type it out on the office typewriter next week, after I showed it to him in my copybook diary.19. The waitress was white, and the counter was white, and the ice cream I never ate in Washington D.C., that summer I left childhood was white, and the white heat and the white pavement and the white stone monuments of my first Washington summer made me sick to my stomach for the whole rest of that trip and it wasn't much of a graduation present after all.我第一次去华盛顿是在那年刚入夏,这个夏天也是我从此告别孩提时代的开始。
标准韩国语课文翻译第一册第13课问候(自我介绍)一、课文(1)王丹:你好,我是王丹。
李世民:你好,我是李世民。
王丹:李世民,你是韩国人吗?李世民:是的。
我是韩国人。
王丹,你是中国人吧?王丹:是的,我是中国人。
(2)陈文殊:你好啊,徐晶喜。
徐晶喜:你好,陈文殊。
你是学生吗?陈文殊:是的,我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徐晶喜:我是汉城大学的学生。
主修韩国史。
(3)金永浩:你好,我是金永浩。
王龙:你好,我是王龙。
很高兴见到你。
金永浩:很高兴见到你。
王龙:金永浩是学生吗?金永浩:不是。
我在公司上班的。
王龙你是学生吧?王龙:是的,我是大学生。
第14课学校一、课文(1)洪丹:你好,王丹。
王丹:你好,洪丹。
去哪里啊?洪丹:去学校。
王丹:这样啊,我们一起去吧。
(2)金永浩:陈文殊,最近忙什么呢?陈文殊:在学韩国语呢。
金永浩:在哪里学习韩国语啊?陈文殊:在汉城大学语言研究所学习韩国语呢。
(3)请朗读。
请写。
认真听。
请跟着做。
请提问。
请回答。
请看黑板。
知道了吗?有问题吗?第15课叙述过去一.课文(1)李世民:王龙,昨天忙什么呐?王龙:在家里看书。
李世民,你(昨天)忙什么?李世民:我(昨天)见朋友去了。
王龙:见谁?李世民:见朴民秀。
王龙:和朴民秀一起都忙些什么?李世民:看电影,还有聊天。
(2)金志永:洪丹,昨天去景福宫和博物馆了吗?洪丹:去景福宫了,但没去博物馆。
金志永:为什么没去博物馆?洪丹:没时间。
金志永,你都忙什么了?金志永:我在家里打扫卫生,还有,稍微休息了下。
第16课买东西一.课文(1)店主:欢迎光临。
顾客:(给我)面包和牛奶。
店主:好的。
顾客:2个面包,1瓶牛奶。
店主:给你(拿好)。
顾客:多少(钱)?店主:950元。
(2)顾客:大叔,这种苹果多少(钱)?店主:500元。
顾客:那种苹果多少(钱)?店主:那种800元。
顾客:那种苹果我买5个。
店主:共4000元。
顾客:给你钱。
店主:再见(请慢走)。
欢迎再惠。
顾客:再见(请留步)。
第五课树木里的熊金先生1、作品欣赏在和睦的森林里的村庄,所有的动物平等、融洽地相处着,后来有一天一只身材魁梧的熊搬到这里,寻找自己的事情,努力做事情,熊对面临危险的兔子给予帮助后,得到了村里朋友们的尊敬。
但是,渐渐变懒的熊因为有力量,总是以老大自居,逐渐失去了信任。
后来在偶然地与搬来的老虎相遇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思考的问题①试思考在水平结构中,垂直结构变化的理由。
②试思考关于尊重自己和得到尊重之间的差异。
.③试思考熊溶解王冠制作戒指的理由是什么?关于戒指的意义?④试思考理想社会的模样,为了实现那个要采取什么行动?在幽深的山中善良的动物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在一个村庄。
兔子、松鼠、山羊、貉、獐、狐狸、田鼠……。
左右之间小的、美丽的动物大大小小地聚集在一起,有滋有味地生活在村庄。
早晨天一亮,动物们从睡梦中醒来,心情很好,来到各自耕种的小小的地里努力地干活。
兔子开垦白菜地,为了让白菜好吃、茁壮成长,每天都来照顾;獐子为了让红色草莓结出硕果费尽心思;连最小的松鼠也努力地收集橡栗和栗子,忙碌地摇动身体。
然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动物们坐在村子中间的一个大树下的草地上,分享着各自用饭盒带来的美味。
“狐狸啊,这个西红柿非常甜和凉爽啊。
”“兔子啊,白菜真的很好吃啊。
”动物们友爱地吃完美味的食物,再次回到工作岗位直到太阳落山,一直在自己的田地里努力地耕耘。
日落后,动物们虽然疲惫不堪,但是有成效的一天,清理后去河边洗去汗水,然后貉点燃篝火,聚集在周边,用篝火烤野猪挖来的地瓜,野猪怀着喜悦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分享着吃。
心情愉悦的狐狸吹着笛子,松鼠和田鼠挽着胳膊,绕着圈跳着舞,开心地笑着、玩着,然后一个个回到自己的家,为了明天要好好睡觉。
点燃篝火是貉的事,让篝火安全的熄灭也是貉的事。
貉在所有动物都回自己家后,在渐弱的篝火上撒一泡尿让它熄灭,这件事是绝对不会忘记的。
在山里面注意防火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后来某一天早上,一头新的家庭成员搬到森林里。
标准韩国语(1)课文翻译第13课1.你好? 我是王丹。
你好?我是李世民。
李世民先生是韩国人吗?是的,韩国人。
王丹是中国人吗?是的,我是中国人。
2.你好?许正姬你好?陈文洙。
陈文洙先生是学生吗?我是汉城大学学生。
专业是韩国历史。
3.你好? 我是金永浩你好? 我是王龙,很高兴见到你。
金永浩先生是学生吗?不是。
我在公司上班。
王龙先生是学生吗?是的,我是大学生。
ﻫ第14课1.你好,王丹你好,洪丹。
去哪里?去学校。
那么和我一起去吧2.陈文洙先生,最近忙什么?学习韩国语。
在哪里学韩国语?在汉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学习韩国语。
3.请读请写请认真听请跟着做请提问请回答请看黑板知道了吗?有问题吗?ﻫ第15课1.王龙先生,昨天做了什么?在家读书了。
李世民先生做了什么?我见了朋友。
见谁了?见了朴民洙先生和朴民洙先生做了什么?看了电影。
然后聊天了。
2.洪丹, 昨天去了景福宫和博物馆吗?去了景福宫。
但是没能去博物馆。
为什么没能去博物馆?没有时间。
金智英做了什么?我在家打扫了卫生。
然后稍微休息了。
第16课买东西1.快请进。
有面包和牛奶吗?是的,有要两块面包和一瓶牛奶。
在这里,多少钱?950元。
2.大叔,这苹果多少钱?500元。
那苹果多少钱?那个是800元。
要那个苹果5个。
4000元。
给您钱。
慢走。
请再来。
再见。
第17课一天的工作1.王丹早晨6点起床。
先做晨练。
然后洗脸。
8点吃饭。
8点半去学校。
9点到下午1点学习韩国语。
1点半和朋友们一起吃饭。
下午和韩国朋友一起去图书馆。
在图书馆认真学习。
一般晚上6点左右回到寄宿房。
晚上给朋友们写信。
然后听音乐。
11点睡觉。
2.李世民: 王丹,你去哪里?王丹: 去图书馆李: 今天晚上有空吗?王: 今天有点忙。
明天有韩国语考试。
李: 考试什么时候结束?王:12点结束。
李: 那么明天1点见面吧。
一起去看电影吧。
王: 好的。
在哪里见面好呢?李: 在学校前面的书店见面吧。
文洙和正姬也打算来。
18.位置(1)对不起, 女装在几楼?在2楼.男装也在那里吗?不, 男装在3楼.食堂在哪儿?食堂在6楼.公用电话在哪儿?在那边的洗手间旁边.好的,谢谢.(2)ﻫ志英, 书店在哪里?书店在学生会馆里面.那么银行也在学生会馆里面吗?不, 学生会馆建筑里面只有书店和文具店. 银行在邮局后面.知道了, 谢谢.19. 订购(1)(李世民和王丹一起去了食堂)客人, 想点什么?小姐, 这个饭店什么菜好吃?都好吃,尤其是我们饭店的生鱼冷面好吃.王丹,那么我们吃生鱼冷面怎么样?我不想吃生鱼冷面. 想吃烤肉.是吗? 那么我也吃烤肉. 小姐给这边两份烤肉. 然后还要一瓶啤酒.是, 知道了.(2)这个店气氛真好.这家的咖啡也很好喝. 志英, 你想喝什么.我要喝咖啡. 文洙你想喝什么?我想喝牛奶.文洙为什么不喝咖啡?今天已经喝了几杯了.客人, 点餐吧.一杯咖啡和一杯牛奶.(3)欢迎光临.请点餐.要两个汉堡和一份色拉.饮料喝什么?要一杯可乐.知道了.一共多少钱?一共4000元.(钱)在这谢谢.20.季节和天气(1) ﻫ韩国的春天美丽.天空是蓝的.天气也温和.开很多迎春花和杜鹃花.人们去赏樱花.(2)王丹喜欢什么季节?我喜欢冬天.是吗? 我也喜欢冬天.北京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冬天很冷.王丹, 看窗外.哎呀,下雪了. 雪真漂亮.我们出去打雪仗吧.好. 我们还要堆雪人.(3)ﻫ斯蒂文, (你的)故乡是哪里?我的故乡是夏威夷.夏威夷的天气如何?天气很好.夏威夷也下雪吗?夏威夷不下雪. 总是夏天的天气. 想尽快回到故乡.21.顺序(1)洪丹, 什么时候来韩国的?两个月之前来的.来韩国之前做什么?在上(学)北京大学.打算在韩国待多久?会待一年半.回中国后打算做什么?会就业的.(2)文洙, 今天下午打算做什么?今天是洪丹的生日.所以会去洪丹家.是吗? 我也会去洪丹家.但是买了生日礼物吗?下课后会买的.那么去洪丹家之前一起去买礼物吧.(3)金永浩每天起床早.吃早饭之前做运动和淋浴. 然后吃早饭后看报纸. 8点左右去公司.认真工作并6点下班. 下班后去学院(培训中心)学外语. 然后晚上9点左右回家. 在家吃晚饭后看电视. 然后看一个小时左右的书后睡觉.22. 介绍家庭成员(1)ﻫ王丹, 你有几名家庭成员? (家里有几个人)爸爸,妈妈, 弟弟和我. 一共四名.父母都做什么工作?爸爸在公司上班,妈妈是教师.弟弟是学生吗?是的. 上高中.(2)陈文洙,什么时候来韩国的?6个月之前来的.那么家里人都在中国吗?是的. 奶奶和父母住在天津. 爷爷去年去世了.经常给父母写信吗?是的,经常写信.(3)您的姓名是?赵登宇.家里一共有几个人?妻子和一个女儿.夫人做什么事情?在邮局上班.现在住在哪里?住在北京.23. 药局(药店)(1)ﻫ欢迎光临. 哪里不舒服?得感冒了.症状如何?脖子很疼还咳嗽.发烧吗?是的.有一点发烧.知道了. 请稍等.(过一会后)请吃这个药然后好好休息. 然后得修养一阵子. 不要勉强(工作).(2)欢迎光临. 为什么来的?肚子很疼所以来了. 而且(头)晕.什么时候开始疼的?今天凌晨开始疼的. 吐了几次了.昨天吃了什么?伴饭和油炸猪肉.知道了. 请稍等.(过一会后)饭后30分钟吃这个药. 然后今天应该喝粥.24.乘车交通(1)正姬,怎么来学校的?坐公交车来的.来时换乘公交车吗?是的. 在东大门换乘. 洪丹是怎么来的?我就住在学校附近. 家离学校很近.所以走过来的.走路需要多久?需要15分钟左右.(2)想去汉城剧场. 怎么去?在学校前面坐38路公交车.到哪里下车?在钟路3街下车.从这里到钟路3街需要多长时间?坐公交车20分钟左右.(3)ﻫ蚕室运动场怎么去?先在学校前面坐28路公交车. 然后到东大门运动场换乘地铁.学校前面到东大门运动场远吗?不, 近.走几站?得走四站.25. 打电话(1)您好, 是三星电子吗?是, 是的.麻烦找一下朴英俊.请稍等.(2)ﻫ您好.您好, (这里是)现代汽车.麻烦找一下李善友课长.课长外出了.那么请转李德真.我就是李德真(音译). 不好意思, (您是)哪位?(3)您好. 是崔正洙老师家吗?是的, (您)有什么事?老师在家吗?还没回来. 您是哪位?(我)是李世民.老师今天晚上8点左右会回来.知道了.那么我晚上再打电话.(4)您好. 是新罗宾馆吧?不是的. 打错了.那里不是233-3131吗?不是.这里是231-3131.抱歉.26. 容貌,服装(1)客人, 请进, 您要(买)什么?(我)想买裙子.找什么样式的?舒适一点的可爱的样式.这个黑色的裙子怎么样?有没有比这个更浅的颜色?那么那个粉红色的裙子怎么样? 和客人(=您)现在穿的女衬衫搭配很好.啊, 好的, (我)喜欢.客人(您)苗条所以浅颜色很适合.谢谢.(2)志英, 你好. 今天真漂亮. 韩装真漂亮.谢谢. 洪丹(你)也很漂亮. 那黑色的连衣裙(One-Piece的音译)真漂亮.谢谢.啊呀, 志英, 给你介绍王龙.是吗?我也想看看王龙. 但是王龙在哪儿?那边不是有个高的人吗? 戴眼镜穿柿子色西装.啊~, 那个戴红领带的人吗?是的,对. 那个人就是王龙. 是很友好很风趣的人.27.爱好(1)洪丹,你的爱好是什么?我爱画画。
제5과한국할을배우십니까?대화对话마크:이것이무엇입니까?马克:这是什么?야마다:한국어교과서입니다.山田:这是韩国语教材。
마크:한국말을배우십니까?马克:您学韩国语吗?야마다:네,한국말을배웁니다.山田:是的,我学韩国语。
단어生词한국말(한국어) 韩国语,韩语교과서课本배우다学习문법语法이것/저것这个/那个指示代名词。
所指的事物离说话者近时用…이것‟,离说话者和听着都很远时用…저것‟。
离听着近、或已出现过的、已知道的事物时用…그것‟。
이것은아주좋습니다. 这个很好。
저것은누구의옷입니까? 那是谁的衣服?그것을저에게주십시오. 那个给我。
~이/가主格词尾。
跟在体词后表示主语。
体词有收音时用…~이‟,无收音时用…~가‟。
자동차가많습니다. 汽车多。
이것이연필입니다. 这是铅笔。
그분이우리어머니입니다. 那位是我妈妈。
무엇什么疑问代名词。
用于对不知道的事物进行询问。
相当于汉语的“什么”。
이것이무엇입니까? 这是什么?무엇을먹었습니까? 吃什么了?무엇을좋아합니까? 喜欢什么?~을/를宾格词尾。
用于体词后,其体词师谓词动作所涉及的对象,体词有收音时用…~을‟,无收音时用…~를‟。
이버스를타십시오. 请上这辆公交车。
저는한국말을공부합니다. 我学习韩国语。
그사람은운동을좋아합니까? 那个人喜欢运动吗?보충단어补充单词냉장고冰箱안경眼镜꽃花문门지하철地铁신문报纸영어英语잡지杂志사전字典공책本子,笔记本달력日历선물礼物불고기烤肉편지信영화电影。
韩国的家族制度1.与长辈生活在一起由于你们家是大家庭,时光不会流逝吧?你父亲是长孙吧。
不是的,有大伯。
不是父母都有长孙侍奉吗?无论如何有能住在一起的日子的话还是要住在一起吧。
怎么会一大家族不住在一起呢…千真万确,不久前,爷爷寿辰时,全家族的人全来了。
大伯们和伯母家的人也都说:现在情况不同了,敬孝道的机会均匀分配吧。
这样的话了。
全都是孝子,孝女啊。
那么,你们家有多少人呢?我们家有九口人,或许是因为和长辈生活在一起,总有一两个吃闲饭的。
与家人多相比的话有各种各样的长处吧?是嘛,从一方面来讲也不是说没有不便的地方。
那是因为自己的生活或想法等更容易被长辈们无视。
2.大儿媳妇我们也跟着出去享受一下二人世界吧。
父母怎么办?父母不是可以同姑母们一起生活吗?别给鼻子上脸的话都说。
无论小家庭怎样,对作为长子的我来说,无法想象不和父母一起住的事。
我了解。
因此一直默默地(一起)生活的嘛。
但是天天都看长辈们的眼色行事。
还要招待客人们,才讨厌那样的嘛。
但是谁给予了体谅呢?看你也不是那么心胸狭窄的人,再看吧。
即使再怎么痛苦,怎能说那样的话呢?既要侍奉公婆,又要孩子们。
为层层鸡毛蒜皮的小事操心,没能出去玩,也没能穿自己合意的衣裳,又长了岁数,才那样的。
那样的事谁不知道呢?好好地耐受到现在,为什么忽然那样呢?长辈们要是知道的话该多么惆怅啊?那样的话千万别再开口。
3.双职工和分家现在新婚甜蜜吧。
和父母一起生活吗?住在婆家附近的公寓里。
是吗?真意外呢。
认为你是独生子的缘故。
开始也犹豫过。
从我们这样的双职工立场来说,尽管情理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轻视太太的不便。
你已经完全成为妻管严了。
妻管严嘛,可是生孩子的话,交给婆婆带有点困难,给其他人带又不放心,所以接受了妻子的建议。
总而言之,看来时代门槛还是很高是真的。
是的,经过太太总是和岳家打成一片之后,亲家比本家更不分彼此啊。
4,双职工夫妇睡的好吗?起床时间到了。
今天轮到你了。
准备咖啡和吐司还有煎蛋噢。
가방【名】包건너【名】对过,对面건너다【自,他】通过,渡过건널목【名】路口걸리다【自】需要,花费(时间) 경치【名】景致,风景고르다【他】挑选,选择고속도로【名】高速公路공휴일【名】公休日,假日교통【名】交通근처【名】附近기차【名】火车길【名】路,道路깨끗하다【形】干净,清洁꼭【副】一定,务必꽃집【名】花店나무【名】树,树木날씨【名】天气,气候내년【名】明年내려가다【自】下去년【不完】年높다【形】高놓다【他】放,放下눈【名】雪늦게【副】晚,迟다르다【形】不同,不一样다음【名】下一个,之后,其次 달【不完】月달나라【名】月宫대전【名】大田(韩国的广域市) 독수리다방【名】秃鹫咖啡馆돌아가다【自,他】回去동쪽【名】东方똑바로【副】一直,径直문【名】门묻다【他】问,询问미장원【名】美容院밀가루【名】面,面粉 박물관【名】博物馆반【名】一半밤【名】夜,夜晚방학【名】(学校)放假배【名】船번【不完】(公共汽车的)路,号 병원【名】医院복잡하다【形】复杂,(交通)拥挤부인【名】夫人부치다【他】寄,邮寄분【不完】分비【名】雨비키다【自】让开,躲开빠르다【形】快사고방식【名】思维方式새벽【名】拂晓,黎明서울역【名】首尔站세우다【他】停(车)수저【名】匙和筷시례【名】失礼,对不起아주【副】很,非常안【名】里,里面양복점【名】西服店,服装店얼마나【副】多少옆【名】旁边왼쪽【名】左面,左边요리하다【他】做菜우리【代】我们우주【名】宇宙육교【名】天桥음식점【名】饭馆,饮食店이르다【自】到,到达이발소【名】理发店이쪽【名】这边인사하다【自】问候,打招呼인형【名】(玩具)人偶일주일【名】一周자동차【名】汽车저쪽【名】那边젓가락【名】筷子정류장【名】汽车站조용하다【形】安静,安宁 종로【名】钟路준비하다【他】准备지하도【名】地下通道지하철【名】地铁쪽【不完】方向,方面 쯤【后】大概,左右 타다【他】乘,坐편리하다【形】方便,便利。
第一课苏州园林1、作品欣赏所谓的苏州园林是中国苏州地区的园林建筑,大部分是个人的庭院。
主要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中国民居园林是非常发达的,宋、元、明国时的园林特别有名。
在这里要介绍的是苏州的4大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已经拥有一千年历史的沧浪亭,特别是沧浪亭名字的由来,引用《楚辞》(苏舜钦)的诗,能够感觉到宋代的文化气息。
沧浪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被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思考的问题①试比较中国的普通园林和沧浪亭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
②试比较发达的民居园林和其他时代的园林。
③试思考庄子和惠子对于自然的态度。
④试比较宋代和现代观察自然的视角。
苏州概况苏州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即以引以为傲的2500年的历史和秀丽风景而闻名遐迩,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古代开始就被称为“上有天堂、下在苏杭”,有人间天堂之美称。
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作为“吴越同舟”和“卧薪尝胆”成语故事而闻名的吴国首都,公元前473年,隶属于越国,后再合并到楚国。
从那开始经过300余年后,三国时期的吴国暂时决定将苏州作为首都。
现在苏州的名称是隋国时改称的,三国时期以后,苏州没有再成为一个国家的首都,而是作为长江流域主要的交通中心,占据重要的位置。
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经120.6度,北纬31.19度。
东边与上海接壤,西边有太湖,北边是和长江相邻,南边与浙江相邻,海南铁路(上海、南京)和高速道路横贯东西方向,京杭大运河南北正在贯通,面积8488平方公里(市内面积1649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达到600万,城市人口大约达到 100万。
这个地方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总体上是温和的,年均气温16度,年均降水量和韩国一样,降雨集中在4月至9月之间。
冬季的天气和韩国的晚秋、准冬季天气相似,夏季天气非常闷热,平均温度超过36度。
所以,在仲夏炎热的季节,午后1点至2点,大部分人都停止活动,享受午觉。
第五课 新绿礼赞 1、作品介绍 李敭河(1904-1963),出生在平南江西,介绍主知主义文学理论,散文家兼英文学家。出版了散文集《树木》,和权重辉合著出版了《口袋英文字典》,主要著作《李敭河散文集》等。 2、作品欣赏 这个作品是以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为内容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以自然亲和的姿态贴近对象。表面上看,在赞美自然的恩惠和美丽的同时,作品里也表示敦促和反省世俗生活的态度。素材的特性和作者的态度很协调,足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借鉴。 3、试思考问题 ①试思考关于文章中使用的表达特征; ②试思考关于散文的特征; ③试思考,如果将与此文章感觉相似的中国作品相比较的话,韩国和中国作家关于看待自然的态度。
大自然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它给我们带来的恩惠是无限的。然而,在那当中,对春天和夏天的恩惠是最慷慨和丰盛的。而其中,将那恩惠展示的淋漓尽致的是春天。春天是满山绿植发芽的时节,抬眼仰望天空,眺望远山,如同孩子笑容般清澈、明朗的五月天,每日都在变绿的一座座山峦,每天带来新惊喜的山丘,还有那掠过绿荫和天空带着淡淡芳香、清新的春风──这时,我们虽然贫寒得一无所有,但好像拥有了全部。我们的内心虽然没有什么希望与期待,但是,当那掠过绿荫和天空的春风吹起时,难道不会觉得心灵的瞬间仿佛立刻拥有了所有吗? 今天的天空更加湛蓝,我们延专一带覆盖的新绿似乎比昨天更加干净和新鲜。我在今天的文法课结束后,仿佛卸下一个重担一样,抖了抖衣服,在本馆西边的树木间,找寻那个属于我的座位。说是我的这个座位,其实就是在松树木间,只能勉强跨坐的一个小小的松树桩,但来来往往的同事把它命名为我的座位。而我自己也因为坐在这个座位上时,感觉那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当时间充裕时,就像享受一个特权似的,找到这个座位,愉快地坐在上面。当然,对于我来说,既不是希望离群索居、遗世独立,有仙骨的人,也不是性格特别孤僻、令人讨厌的人。我其实喜欢在人群中,憧憬成为他们中的一位。我认为,尽管人有许多缺点,却还是一个最美丽存在之一。而且,如果要想成为一名完美的人,一定要在人群中生活,在人群中流泪、欢笑,体验苦难。但这种时候──在湛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恍惚觉得所有的山、所有的山丘都覆盖上新绿的时候,天空和大地、树木和树木、草叶和草叶之间窃窃私语,传递着喜悦的缠绵细语。他们欢乐的歌声仿佛立刻就要响起,山和田野在这时刻仿佛都随之震动,即使这时身旁好友正在讲述有趣的故事,我也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这样的自然,不得不侧耳倾听那美妙的歌声。并且,从某个角度去想,我们作为人,被世俗束缚,头顶上的天空都无暇顾及,只顾心无旁骛地想着数口袋里的钱,想着名誉,还有沉迷于七情六俗,互相的憎恨、勾心斗角、妒忌和争斗,搅乱得心无宁日。这就是我们,多么卑微和低俗,最终破坏了大自然的神圣伟大、美丽、荣耀以及和谐,看起来就只是一个污点或一个杂音。如果可以的话,趁着这样的时机,暂且离开人群,忘记工作,像草、树木、天空和风一样,深深呼吸去感受,去歌唱,这样的内心是不能抑制的。 还有,事实上近来的新绿,似乎有一种给予我们的内心真正快乐和安慰的力量。如果披上新绿的话,新绿首先洗刷我的眼睛、洗刷我的头、洗刷我的心灵,接下来将我内心的每个角落通通洗刷干净。并且,让我的内心所有的灰尘──我的所有欲望、屈辱、痛苦和困难,一个接一个消失。在那瞬间,星星、风、天空、它怀有的喜悦和歌声,静静地伫立在我空旷的脑海、胸膛和内心。换句话说,我的胸中也披上了新绿,我的眼前满是新绿,这不就是主体客体、物心一如吗?不是显耀吗?无念无想、无障无碍,在这一时刻我忘记了一切,仿佛拥有了一切似的幸福。还有,这一时刻,对于我来说,一点也没有感觉的混乱,没有心情的枯竭,唯有无尽丰富的喜悦以及平和而己。并且,在这一时刻,我才能可以完全摆脱所有的屈辱和抑郁,克服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我可以感觉到世界范围内的和谐与秩序得以增强和提高似的。 因此,就绿色来说,我没有清浊的概念,也就能分出最浅和最深,我爱所有的绿色。可是,尽管绿色很短暂,也还是一生。春风吹来,如果说新的枝芽和嫩叶萌生出来的时候,被称为新绿的幼年的话,三伏酷暑下郁郁葱葱的叶子形成树荫时,称之为它的壮年和老年。在幼年有幼年的美丽,壮年有壮年的美丽,虽然没有取舍和选择的余地,但是,在一片新绿中,最美丽的还是和此时一样的它的青春时代──躲藏在一片片叶子中间的新芽在完全长成叶子的同时,经过初期太阳的洗礼,带着时节特有的清新和活泼的淡绿气息。不幸的是这一时期的新绿非常短暂,有些树可以持续2-3周,而有些树只不过3-4天,它最美丽的时节就已经逝去了。然而,可以说短暂瞬间的新绿,它的美丽真的无以伦比。即使草绿拥有朴素和谦虚的颜色,这一时刻的草绿是它最美的时刻,任何色彩赶不上它。比如,在如此宝贵的瞬间,看一眼丹枫还有落叶松,据说那些是很稀有的话,这时候,看橡栗、柳树,还有林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这草那草,它的清新姿色,它的细嫩手感,以及它的幽深和雅淡的香薰,真的是令人惊讶,它不是一个大自然的极致,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我们由衷地赞美和感谢,大自然的美丽恩惠吗?
第10课受难二代河瑾灿1、作品介绍河瑾灿(1931年10月21日~2007年11月25日)是一名小说家,创作的作品虽然描写了现实的黑暗,但同时也不失幽默的,这主要缘由于他描绘了农民的生活。
主要作品包括《落雷》(1957)、《山中告发》(1958)、《渡船故事》(1959)、《红山坡》(1965)、《三角房》(1966)、《黄鼠狼》(1970)、《日本刀》(1971)、《夜壶》(1971)、《필례이야기》(1973)、《首尔的青蛙》(1973),《画家南宫的胡须》(1985)、《银妆刀的故事》(1986)在内的很多小说和《证言战争痛苦的故事》(1985)、《战争和受难-受难二代》(1985)等的评论。
2、作品欣赏这部小说是战后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描述的是由于世界大战和6.25战争(朝鲜战争),经历了苦难的一对父子的故事。
作品通过二代人,描述了这片土地上经历的现实史,即是历史的悲剧,同时又喻示着他们克服悲剧的勇气和意志。
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发生的悲剧,而是我们整个民族经过的历史悲剧的缩影,以及克服这一悲剧的意志,给予形象化。
作品有很高的价值。
3.思考问题①试观察关于小说的构成特征。
②试思考“酒馆、酒、独木桥”象征着什么?③试思考通过爸爸背着儿子渡过独木桥这一景象,小说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镇守要回来了。
镇守要活着回来了。
某某人阵亡的通知来了,或者某某不知是死是活,杳无音信。
我们镇守今天要活着回来了,一想到这些,万道就兴致勃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了这样的消息,朴万道在平时的要翻过龙头山梁,怎么也要坐下休息一二次才能过去,今天却一鼓作气登了上来。
虽然胸口怦怦直跳,大腿发酸,可是,他一点也不想在山梁上休息。
因为超过田野远远眺望火车站里,正升腾着刺鼻的烟雾,可以听到火车汽笛的长鸣声。
儿子乘坐的火车不知道是不是要近中午才能到达。
太阳现在刚刚升到山梁上面一拃(zhă)左右,离正午还要远着呢,可是,他就是白白地心急。
不要紧,如果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能做点什么?万道用手指按住一只鼻孔,呲!擤出了干鼻涕,然后摇摇晃晃往坡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