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库引水工程
- 格式:docx
- 大小:256.96 KB
- 文档页数:6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
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
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水利工程概况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
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
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施工二标段水压试验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施工二标段项目部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三日目录1.编制依据 (3)1.1图纸 (3)1.2主要规范规程 (3)1.3其他 (3)2.工程概况 (3)2.1工程总体概况 (3)2.2水压试验概况 (4)2.3水压试验分段 (4)2.4背靠设计 (4)2.5堵头设计 (7)3.施工安排 (7)3.1项目组织体系 (7)3.2施工现场布置 (8)3.3技术准备 (9)3.4现场准备 (9)3.5材料准备 (10)3.6机械准备 (10)3.7劳动力准备 (11)4.施工方法 (11)4.1工艺流程 (11)4.2施工方法 (12)5.质量保证措施 (13)6.安全保证措施 (14)7.四节一环保措施 (14)8.冬期施工措施 (15)9.应急预案 (15)9.1成立应急抢救领导小组 (15)9.2设立指挥机构 (15)9.3各种事故处理方法 (15)附:水压试验靠背结构分析计算书 (18)一方案设计 (18)二方案分析 (18)三结果分析 (20)四枕木抗压分析 (21)1.编制依据1.1图纸《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8月版)1.2主要规范规程表1.2主要规范一览表1、《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4年7月版)。
2、《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集》(2014年7月版)。
2.工程概况2.1工程总体概况建设单位:洛阳北控原水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洛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长江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湖北)施工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市故县水库引水工程起点位于故县水库大坝泄洪中孔下游,终点位于洛阳市高新区拟建水厂和关林水厂,工程线路总长134.14km,设计引水流量5m³/s,日供水量为43.2万m³,供水对象为洛阳市城市区以及工程沿线经过的洛宁县、宜阳县和新安县。
洛河故县水库水电站工程简介1. 水电站地理位置等有关情况洛河故县水库工程位于洛河中游河南省洛宁县境内,坝址东距洛阳市165km,北距三门峡市159km,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见附图1故县水库枢纽平面图。
2、洛河流域径流等有关情况洛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主要支流,它发源于东秦岭华山东南麓的陕西省蓝田县岔沟,向东流经洛南县和河南省的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等县市经巩义注入黄河,主干全长446.9km,流域面积18881km2。
减去伊河流域面积及伊洛河区间面积及河长后。
干流为410.1km,杨村以上洛河流域面积为12037km.。
附:洛河流域图。
洛河故县水库兴建在洛河中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370km2,占洛河流域面积的45%,占三花区间流域面积的13%,多年平均径流量12.6亿m³,多年平均流量40 m³/s,多年平均输砂量655万t,非汛期水清见底。
3、故县水库设计标准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灌溉设计保证率75%,发电保证率80%;建筑物设计等级:大坝为1级;电站为3级,移民水位为20年一遇洪水位加一m风浪高,征地水位为5年一遇洪水位,水库区基本烈度为Ⅶ度,按Ⅷ度设防。
库容水位指标:总库容11.75亿m³,相应水位551.02m(校核水位),水库运用60年后将淤积3.13亿m³,总库容变为8.62亿m³,其中最大兴利库容5.10亿m³,相应水位534.8m,相应水面面积22.6km²(3.39万亩),征地水位即兴利水位534.8m,移民水位544.2m。
建筑物高程泄量指标:大坝坝顶高程553m(比校核洪水静水位高出1.92m),最大坝高125m(自开挖建基面计起),坝顶长315m,二孔泄洪底孔进口高程473.27m,最大泄量982m³/s,泄流中孔进口高程494m,最大泄量1476m³/s。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是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小浪底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工程。
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泄洪排沙系统、电站和水库淹没区等。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663米,坝高160米。
泄洪排沙系统由4条泄洪隧洞和4条排沙隧洞组成,用于排泄洪水和泥沙。
电站安装了18台单机容量为6.5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
水库淹没区涉及河南、山西两省,共计淹没土地约272.3平方公里。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等。
施工道路分为外线公路和内线公路,连接了工程现场与周边地区。
黄河公路桥横跨黄河,连接河南与山西两省。
施工供电工程为工程现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供水工程则确保了施工现场的用水需求。
公用设施工程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等。
生活区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住宿、餐饮、医疗等服务。
生产区包括混凝土拌合系统、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原材料和构件。
办公区则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工作场所。
小浪底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施工场地位于黄河峡谷出口处,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工程量大,工期紧张,需要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此外,工程涉及多个省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发挥了艰苦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混凝土重力坝施工、隧洞开挖、机组安装等,确保了工程质量。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小浪底工程的建成投用,将为黄河流域的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1篇一、工程概况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主要任务是将黄河水引入伊洛河流域,改善沿线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农业灌溉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工程主要包括渠道、隧洞、桥梁、渡槽等建筑物,总长260公里,涉及12条干渠、30条支渠、1条城镇供水管线和田间配套工程等项目。
二、施工难点及对策1. 地质条件复杂: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地处沟壑纵横的邙岭脚下,地质结构复杂,隧洞、渠道等建筑物施工难度较大。
为应对这一难点,施工单位采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和施工工艺,如地质雷达、钻探、爆破等,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2. 施工环境复杂: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穿越多个村庄、工厂、公路等,施工环境复杂。
为保障周边环境不受影响,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环保措施,采取封闭式施工、降噪、防尘等措施,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安全。
3. 施工技术要求高: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涉及大直径、长距离定向钻穿越、盾构施工等技术,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为攻克这一难点,施工单位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确保施工质量。
三、施工亮点1. 技术创新: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如大直径、长距离定向钻穿越、盾构施工等,刷新了省水利工程中大管径超长距离同步吊装、一次拖拉定向钻穿越的技术高度。
2. 安全生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3. 环保施工: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
四、工程效益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利枢纽综合效益,提高洛阳、巩义等地供水保障能力,发展有效灌溉面积53.68万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减少沿线地下水开采,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施工过程中,参建单位和广大建设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是我国迄今为止在黄河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以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为主,兼顾供水、养殖、旅游等效益。
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水库总库容为126.5亿立方米。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1)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指挥和协调。
(2)各施工队伍:负责各自承担的施工任务。
2. 施工进度(1)工程开工时间:根据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队伍准备等情况,确定工程开工时间。
(2)工程完工时间:根据工程规模、施工进度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3. 施工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
(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确保施工技能水平。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环境整洁、有序。
三、施工方案1. 土方工程(1)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表、清基。
(2)开挖过程中,确保边坡稳定,防止坍塌。
(3)开挖土方运输采用自卸汽车,确保运输安全、高效。
2. 基础处理工程(1)基础处理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确保地基承载力。
(2)桩基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桩位、桩径、桩长等参数,确保工程质量。
(3)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基槽回填,确保地基稳定。
3. 大坝工程(1)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确保大坝稳定、安全。
(2)大坝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接缝处理等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3)大坝施工完成后,进行坝面防护,防止侵蚀、磨损。
4.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1)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确保设备安装精度、安全。
(2)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辅助设施工程(1)变电站、开关站等辅助设施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辅助设施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投运。
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解决洛阳市及周边县的供水问题。
该工程自开工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工程已经完成建设,合同额也得以公布。
据相关资料显示,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合同额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
这个合同额的背后,是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庞大的建设规模和复杂的建设过程。
据了解,故县水库引水工程起点位于故县水库大坝下游右岸泄洪中孔,终点位于洛阳市高新区新建水厂和关林水厂,线路总长134.21km。
工程主要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其中上段为隧洞段,中段和下段为管道段。
上段线路为故县水库至兴华峪,总长16.287km,采用隧洞方案;中段线路为兴华峪沟口至洛阳市高新区安康路与滨河北路交叉口,总长94.956km,采用双排离心球墨铸铁管;下段线路在高新区安康路与滨河北路交叉口处管线岔开分两路布线,一路向北接入高新区新建水厂,引水线路长6.648 km,采用单排DN1600球墨铸铁管;另一路向南跨过洛河沿滨河南路向东至孙辛路,最后进入关林水厂,引水线路长16.248km。
如此庞大的工程规模,自然需要巨大的投资支持。
故县水库引水工程的投资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合同额为数十亿元人民币。
这个合同额不仅反映了工程的建设规模,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
故县水库引水工程的合同额背后,还有一大批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历时数年,为的就是能让洛阳市及周边县的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未来的日子里,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将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洛阳市及周边县的居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同时,这个工程也将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
总的来说,故县水库引水工程的合同额不仅反映了工程的建设规模,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
这个合同额背后,是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河南省故县水库灌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4.10.21•【字号】豫环审〔2024〕54号•【施行日期】2024.10.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河南省故县水库灌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洛阳故县水库灌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你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0300MA9K577618)上报的由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的《河南省故县水库灌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该项目环评审批事项已在我厅网站公示期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该项目是《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等规划的组成部分,《报告书》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评价结论可信。
我厅批准该《报告书》,原则同意你公司按照《报告书》所列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项目建设。
二、你公司应向社会公众主动公开已经批准的《报告书》,并接受相关方的垂询。
三、你公司应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建成后按规定程序实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一)向水行政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提供《报告书》和本批复文件,作为制定水库调水方案和生态调度方案的依据,并确保项目设计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要求,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及环保设施投资概算。
(二)依据《报告书》和本批复文件,对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引黄入洛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解决洛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供水问题。
工程自2016年正式开工以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引黄入洛工程施工的过程和成果。
一、工程背景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也是我国的文化名城。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洛阳市地处黄河流域,但黄河水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洛阳市所处的地区水资源匮乏。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引黄入洛工程应运而生。
二、工程施工引黄入洛工程主要包括输水管道、隧洞、泵站等建筑物建设。
工程全长约70公里,其中输水管道长约50公里,隧洞长约20公里。
工程开工以来,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地质条件复杂,隧洞施工中遇到了大量的溶洞、断层等地质灾害,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次是大口径输水管道的铺设,需要在山区、平原和城市等各种地形地貌中进行,施工难度较大。
此外,工程跨越了多个行政区域,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做好土地征用和拆迁工作。
三、工程成果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引黄入洛工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输水管道、隧洞和泵站等主要建筑物已经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调试和验收工作。
工程通水后,将有效解决洛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供水问题,为洛阳市的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引黄入洛工程的建设和实施,不仅解决了洛阳市的水资源问题,也为我国其他缺水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技术,也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总之,引黄入洛工程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对于解决洛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供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引黄入洛工程将为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洛阳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承包[ ]技交号)
合同名称:合同编号:
②导梁的高度要适宜,要有利于控制钢板桩的施工高度和提高施工工效。
③导梁不能随着钢板桩的打设深入而产生下沉和变形等情况出现。
④导梁的位置应尽量垂直,并不能与钢板桩产生碰撞。
图3.2-1 导架
3)引孔
在坚实的砂卵石层中打桩时,桩的阻力过大,需在打桩前对地质情况作详细分析,充分研究贯入的可能性。
在施工时可采取对钢板桩桩头进行处理和高压水枪进行引孔,不能硬打。
桩头及高压水枪如下图所示。
高压水枪采用专用钢板桩内焊接2根钢管,一根气管一根水管,分别通压缩空气和高压水进行引孔。
图3.2-3 履带液压打桩机工作图
4)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钢板桩向打桩方向倾斜
可以按下列措施处理
a、施工过程中用仪器随时检查、控制、纠正钢板柱的垂直度;
b、发生倾斜逐步纠正用钢丝绳拉住桩身,边拉边打
②将相邻板桩带入
可以按下列措施处理:
a、把相邻板桩焊牢在围擦上。
b、数根板桩用型钢连在一起。
c、在连接锁口上涂以黄油等油脂,减少阻力。
d、运用特殊塞子,防止土砂进人连接锁口。
板桩被带入土中后,应在其顶部焊以同类型的板桩以补充不足的长度。
(6)机械开挖
开挖方法与无支护段相同,开挖过程中,挖掘机不可紧贴钢板桩挖土,钢板桩周边土体采用人工挖除,以保证桩不受碰撞,挖掘工作要依据图纸上注明的开挖线、坡度、尺寸及截面并按工程的要求去实施,见下图,其中b为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DN1200和DN1400为
500mm,DN1600为700mm)。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建筑。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业灌溉、防洪抗旱等基本需要,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几个古代中国的著名水利工程,展示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一、大运河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它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改造,南起北京,北至杭州,全长约1794千米。
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贯通了东南、中南和北方地区,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利,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同时,大运河还解决了农业的灌溉需求,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二、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之一。
它修建于公元前256年,全长约20千米。
都江堰通过修建堤坝和分水闸,将岷江水引入灌溉渠道,为成都平原带来了宝贵的灌溉水资源。
都江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农业灌溉问题,还有效地防治了洪水灾害,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农耕之地。
三、龙门水库龙门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多年调水工程。
它修建于公元前256年,总库容9000万立方米,耗时13年完成。
龙门水库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洛阳平原的水资源,解决当地农田的灌溉需求。
由于水库设计合理,建设坚固,屡遭洪水考验,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之作。
龙门水库的成功建设不仅提高了当地农田的产能,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可靠的洪水防护。
四、灵渠灵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修建于公元前 256年至前 254年,全长36千米。
灵渠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陕北地区的灌溉问题,将泾河引入渠道供农田灌溉。
灵渠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该地区的农田产量,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用水条件。
五、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当代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调水供应北京及其他北方地区的淡水资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长度约1460千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长度约1760千米。
小浪底水利枢纽南岸引水口工程引水条件分析
宗志坚;张国兰;何宏谋;李永江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03(034)011
【摘要】@@ 1概述rn小浪底水利枢纽南岸引水口工程位于小良底水库南岸,是向小浪底南岸灌区和洛阳市城市供水提供水源的工程.
【总页数】3页(P100-102)
【作者】宗志坚;张国兰;何宏谋;李永江
【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水利厅,水利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261)
【相关文献】
1.引松入扶引水工程取水口河道演变分析 [J], 张军;李洪春
2.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J], 原喜琴
3.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J], 原喜琴
4.无坝引水河相关系分析——中部引嫩引水口江段河相关系分析 [J], 孙军;王玉华;张淑阁
5.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工程孟西灌区开工建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故县水库引水工程高新水厂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7.14
•【字号】洛政土〔2020〕68号
•【施行日期】2020.07.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
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故县水库引水工程高新水厂项目国有建
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方案的批复
洛政土〔2020〕68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你局《关于故县水库引水工程高新水厂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方案的请示》(洛自然资文〔2020〕154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根据《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9号),同意你局提出的出让方案,将高新区炎黄路北侧45696.72平方米(合68.55亩,东至孙辛路、西至用地界、南至炎黄路、北至用地界,四至及具体面积以地籍审核为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给洛阳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故县水库引水工程高新水厂项目建设用地,土地用途为供水用地。
二、你局要严格按照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洛阳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办理土地划拨相关手续。
2020年7月14日。
小浪底水利枢纽引言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重要水利工程,隶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
作为黄河流域的关键调水工程之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洛阳市灌溉用水和供水的同时,还承担着调节黄河水位、防洪抗旱和水资源利用等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背景、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介绍。
1. 建设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洛阳市人口快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凸显。
而黄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为了满足洛阳市的用水需求,保障农田灌溉和生态用水,建设一座水利枢纽成为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主要功能2.1. 调节黄河水位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一处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黄河的水位。
当黄河水位偏高时,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以通过启闭闸门控制水库的蓄水量,减少流入洛阳市区的洪水,从而保护市区的安全。
当黄河水位偏低时,可以通过向下游释放水来提升水位,确保水源供给。
2.2. 防洪抗旱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黄河发生洪水时,枢纽可以通过控制水库的蓄水量,有效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同时,枢纽还可以向下游供水,提高下游防洪能力。
而在旱情发生时,枢纽可以向上游释放水源,为上游地区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2.3. 水资源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能够调节水位和防洪抗旱,还能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
枢纽通过灵活的调度,对水库的蓄水和排水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该枢纽还与下游的水厂相连接,通过输水管道将水源输送至洛阳市,满足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
3. 技术特点3.1. 大坝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大坝采用了重力式混凝土坝的设计,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承受水压和洪水的冲击力。
采用混凝土材料能够提高大坝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枢纽的安全性。
此外,大坝的建设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采用了生态护坡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涵闸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配备了多部涵闸,通过控制闸门的开闭来实现水位调节和水流控制。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地质条件复杂,运用要求严格,施工难度极大。
然而,施工人员凭借智慧和勇气,积极引进、应用、创造了新的设计、施工技术,成功完成了这一工程的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首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地质难题。
坝址所在地存在着工程泥沙问题,以及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施工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采用了新的地质勘探技术和施工方法,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中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
在不足1平方千米的单面山体内,施工人员上下左右、纵横交错地开挖出了108个洞室,构建了当时世界上地下洞群最密集的水利工程。
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施工人员的精湛技艺,也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建设的奇迹。
此外,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注重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施工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土地复垦、水质保护、植被恢复等,努力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成功,为我国黄河治理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黄河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兼顾了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
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成功地将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随河水一起,适时送入大海,减少了库区和河床的淤积,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总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技术和管理难题。
然而,通过施工人员的艰苦努力和创新精神,成功完成了这一工程建设,为我国黄河治理开发树立了典范。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成功,不仅提高了黄河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洛阳水库引水工程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5.1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
5.1.1现场踏勘情况
根据我司现场踏勘情况,管线路由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涉及大量农田、果园、砂场、池塘以及市政道路等。
5.1.2总平面布置依据
(1)现场踏勘情况:根据我司现场沿河踏勘,管线路由两侧较难布设集中工人及办公临建需对现有地面进行临时占地破除,且周边道路、地貌条件复杂,不利于施工作业平台的布设。
(2)根据洛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出具的初研报告及施工设计图总说明。
(3)洛阳市相关规定。
5.2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5.2.1临建项目设置和规模,满足施工需要和施工强度要求。
5.2.2管理人员临建办公楼在管线沿线中部附近租赁,必须布置在施工现场或附近的临时办公室及施工设施,尽量少占土地,尽量不破坏或少破坏自然环境。
5.2.3临建设施布置主要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供水、供电等必须在现场设置的,采取分散布置的方式,尽量接近负荷中心,做到方便施工,便于管理,降低消耗。
5.2.4施工布置满足防火、防爆、安全、卫生要求。
5.2.5所建设施必须满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
5.3 施工场地选择
根据以上场地周边具体情况,我司工人生活区将采取在施工区域周边临近场地租赁,建设施工临建以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场地租赁处兼顾本工程沿线,上下班采取班车接送方式以确保施工进度。
5.4施工交通
5.4.1对外交通
本工程为线性工程,工程区范围内交通十分便利,洛阳市高新区
及洛龙区交通发达,宜阳县工程区内有郑卢高速公路、宁洛高速公路,省道S249、S247、S318、S319等十余条干线与周边相接。
乡与市、乡和乡、乡村之间均有公路相通,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由于管线路由与附近公路平行延伸,因此在施工准备过程中需要修建连系施工现场与附近公路的横向施工便道。
为了与场外道路形成环路,每个施工区域须修建2-4条横向连系施工便道。
5.4.2场内交通
本工程管线路由周边环境复杂,红线范围内基本没有可利用的已有道路,因此须在沟槽两侧各修建一条8m宽(另有2m加宽带)和一条3m宽场内纵向施工便道。
同时根据流水段的划分间隔约1公里修建一条临时横向便道来沟通两条纵向便道,使场内道路形成环路。
5.4.3临时道路维护和管理
工程施工期间需对场内已有道路和新修临时道路需进行维护和管理:
(1)利用集水井收集的雨水、地下水对道路定期洒水除尘。
(2)配备路段养护工人,随时对道路情况进行监控,清除路面弃渣,对部分有缺损的路面以及道路标识及时修补、维护。
(3)派专人维护道路通行秩序,以免道路堵塞对施工和村庄、城市交通造成影响。
(4)在关键路段设立醒目标志牌、警示牌,并保证标志牌完好无损。
(5)定期清理排水沟,保证道路排水畅通。
5.5供水、供电及通讯系统布置
5.5.1供水系统
(1)施工供水从沿河周边取水点及集水井取水。
生活用水从附近村庄调配、购买。
(2)供水布置
输水管道布置避开建筑物施工区,靠近交通道路,并适应地形条件、缩短线路、减少工程量。
5.5.2供电系统
(1)施工用电负荷
施工用电主要由水泵取水、混凝土振动棒、小型切割点焊机具、照明系统等各种施工机械用电及生产生活照明等组成。
(2)施工电源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附近有相应施工用电接驳点的地方,从电源接线点至本标段施工点的供电线路及设备由我司项目部自行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
为保证供电安全,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设计,做好防雷和接地。
在运行、维护、管理配电设施时严格按电力系统《安全规程》要求进行。
在施工现场附近没有施工用电接驳点的地方,根据电力负荷情况配备若干台350KWA柴油发电机,以确保施工用电的畅通。
5.6临时设施布置
5.6.1工地试验室
工地试验室采用办公集装箱,布置在相应施工区域靠近中间位置的进出口(场外横向连系便道与场内纵向施工便道交叉口)处,建立常规的混凝土及土工试验室。
承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日常工作和土工试验等。
工地现场试验室建筑面积20m2,配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及设施,达到相关要求。
5.6.2现场材料堆场
本工程现场不堆放大量材料,仅考虑未及时下坑的球墨铸铁管、管材及其附件的临时堆场以及来不及运送至指定弃土场的土方的临时堆场。
球墨铸铁管沿8m宽(另有2m加宽带)纵向施工便道两侧排放,其中一侧为2m宽碎石垫层加宽带,另一侧(即3m宽纵向便道侧)在原有地面上垫枕木作为球墨铸铁管堆场。
同时在沟槽另一侧距离开挖上口线2m处作为临时土方堆场。
5.6.3现场卫生间
在施工区域沿管线间隔约500m布设2个可移动环保厕所,结合工作面布设在3m宽纵向施工便道一侧。
移动厕所随施工流水段转移
而转移。
5.7临时占地及施工区卫生、环保设施
5.7.1设置废水(油)处理设施
在临时生活及生产场地,设置废水(油)处理设施,将场地内设施排放的废水(油)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5.7.2设置公共卫生设施
工人生活区设置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等卫生设施。
粪便排入化粪后由指定处理处理。
公共厕所按卫生要求设计,配备自来水、照明等设施,并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及时做好清洁、清运和消毒工作,达到无蛆无蝇。
5.7.3制定环卫制度
为了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制定环卫制度,严禁在施工区和生活区周围环境中随地倾倒垃圾,并定时清扫、清运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置。
5.7.4场区占地平面布置图
由于每段施工总人数约200人,每个施工段须布置工人生活区700平方米。
工人生活区布置平面标准如下:
工人生活区占地700平方米,宿舍按照每人2.5平方米,则住宿楼占地250平方米,卫生间、淋浴间、厨房及洗漱用地150平方米,道路150平方米。
其他用地(空地、库房等)约150平米。
机械设备区布置平面标准如下:
大型机械均沿施工便道布置在远离沟槽一侧。
图5.4.7-1办公区首层平面布置图
图5.4.7-2办公区二层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