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传感技术之无损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5
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红外热像测试的操作步骤与技巧红外热像测试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材料和设备表面温度分布的无损检测技术。
它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根据辐射强度的分布图像来分析和判断物体的状况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红外热像测试的操作步骤与技巧。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红外热像测试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1. 红外热像仪:负责拍摄和记录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图像;2. 被测物体:需要测试的目标物体;3. 稳定的电源:为红外热像仪提供稳定的电力;4. 补充热源:在需要设定温度差的情况下,使用辅助加温设备。
二、操作步骤1. 红外热像测试前,确保红外热像仪已经设置为正确的参数。
根据测试需求选择适当的色标、调整测量范围和图像模式等。
根据被测物体的特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设置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测试效果。
2. 连接红外热像仪的电源,并确保电源的稳定性以避免影响测试结果。
3. 打开红外热像仪的电源开关,并根据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初始化。
在这个过程中,确保仪器的稳定和对焦功能的调整。
4. 对焦是重要的一步,正确的对焦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调整红外热像仪的对焦环,将被测物体的图像清晰地显示出来。
5. 在进行红外热像测试之前,确认被测物体处于稳定状态。
如果需要加热被测物体以产生温度差,可以通过加热器等补充热源进行加热。
确保加热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6. 使用红外热像仪对被测物体进行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保持红外热像仪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避免过快或过慢地移动红外热像仪,以获得清晰、准确的测试图像。
7. 完成红外热像测试后,根据需要保存测试结果。
一般可以将测试结果保存为图像文件或视频文件,方便后续分析和比对。
三、技巧与注意事项1. 在测试之前,了解被测物体的性质和结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物体在发射和吸收红外辐射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对于不同的测试需求,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约文章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过程设备无损检测肖学文1王亚淑2刘康林2(1.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2•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摘要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具有检测范围大、直观、快速等优势,在过程设备的泄漏和绝热结构完整性检测、焊接缺陷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探讨了热激励源的选择、表面冷冲击、表面涂层及热像图拍摄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和改进措施。
为弥补红外热像法在埋藏缺陷检测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电脉冲热激励作用下的红外热像检测方法,通过对板状和管状试件裂纹性埋藏缺陷的测试试验,表明该方法测得的缺陷轮廓清晰、直观,红外热像图的视觉效果好$关键词无损检测过程设备红外热成像脉冲电流缺陷中图分类号TQ050.7文献标识码0文章编号0254-6094(2020)06-0742-05过程设备是能源、化工、制药及轻工等国民经济支柱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由于过程设备加工处理的气体、液体和粉体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或有毒、冻害的危害,一旦发生破坏事故,可导致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甚至酿成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因此,如何通过无损检测的方法及早发现缺陷或泄漏的存在,对避免事故或减少事故损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程设备的无损检测有超声、射线、声发射、磁粉及红外热像检测等众多方法巴其中,红外热像法可有效、简便地测取物体表面温度场,并以红外图像的方式将表面温度信息“固化、储存”起来,具有直观性、全场性及在线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和重视"然而,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对缺陷的检出率与设备表面状态、拍摄角度及热激励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如何提高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扩大其检测功能和范围,是该领域长期的热门课题[2]"为此,笔者根据红外热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探讨提高红外热像无损检测精度的方法。
1红外热像无损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由热力学原理可知,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⑶,其中,波长在0.76~1000|!m之间的红外光波具有很强的温度效应,其辐射强度遵循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红外线无损检测及应用红外线无损检测(Infrared 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IR NDT)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辐射进行材料和结构缺陷检测的方法。
它基于红外线辐射能量与物体表面的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红外辐射图像的分析来评估材料和结构的健康状况。
红外线无损检测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建筑工程领域:红外线无损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建筑物的热桥、墙体渗漏、大楼热量损失等问题。
通过对建筑物表面温度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能量浪费和损失。
2. 电力设备检测:红外线无损检测可以用于电力设备的故障分析和预防维护。
例如,变压器、发电机、电缆等设备中存在的过热和电器故障问题可以通过红外线无损检测来发现,并及时采取修复或更换措施,以避免设备故障和停机损失。
3. 化工、石油和石化行业:红外线无损检测可以应用于储罐、管道和设备等化工、石油和石化行业的检测。
通过对设备表面温度变化的监测,可以发现设备中的泄漏、堵塞或其他异常情况,以避免事故和经济损失。
4. 汽车制造行业:红外线无损检测在汽车制造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红外线无损检测可以检测汽车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
此外,红外线无损检测还可以应用于汽车制造中的焊缝检测、涂层质量检测等方面。
红外线无损检测的优点在于其非接触性和无损伤性。
传统的无损测试方法往往需要直接接触和干涉被测物体,可能会对其造成损伤,而红外线无损检测则可以通过远程扫描来获取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图像,无需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不会对其造成任何损伤。
同时,红外线无损检测还可以提供实时的、非破坏性的检测结果,对于一些对时间和成本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具有很大的优势。
红外线无损检测的局限性在于其受限于环境因素和设备精度等问题。
首先,红外线的传播和测量结果容易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准确的控制和校准。
基于红外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探测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其信息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红外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工业生产中,各种设备和机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磨损、老化、破损等情况,这种情况一旦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和损失。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实时、快速、准确检测设备状态的技术至关重要。
基于红外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可以实时获取设备表面的温度信息,从而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状况。
这种技术具有非接触、高效率、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管道等领域的无损检测中。
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热辐射的,物体温度越高,其发射的红外辐射越强。
通过测量目标物体表面的热辐射强度,可以得到其温度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能。
这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物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测。
在工业生产中,一些常见的缺陷如裂纹、气泡、疲劳等问题,往往难以通过肉眼或传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
而基于红外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轻松应对这些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基于红外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可以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红外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速度;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工程师提供更加准确的故障诊断和预测。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基于红外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这种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红外传感技术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红外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自身发出或反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技术。
它利用红外光的特性,能够穿透烟雾、雾气等环境干扰,从而在低可见度的情况下进行准确的探测和识别。
红外传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如军事侦察、火力控制、导航与制导以及安防监控等。
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实现远程目标侦察与跟踪,提供强大的战术支持;而在民用领域,红外传感技术能够实现防盗报警、人脸识别、无人机导航等功能,为社会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安全。
然而,在红外传感技术中,存在许多重要指标需要考虑。
比如,探测距离是指红外传感器能够探测到目标的最大距离;探测角度是指红外传感器能够覆盖到的水平和垂直角度范围;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分辨出目标细节的能力;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能够探测到的最小红外辐射强度等。
这些指标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红外传感技术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红外传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关键指标,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红外传感技术。
同时,还将展望红外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红外传感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了解,相信它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传感技术的重要指标。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介绍了红外传感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并说明了为什么红外传感技术的重要指标值得研究和关注。
2. 正文:2.1 红外传感技术介绍:详细介绍了红外传感技术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相关的设备和设施。
包括红外辐射的特点、红外探测器的种类以及红外传感器的应用场景等。
2.2 红外传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列举了红外传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军事、安防、医疗、环境监测等。
重点阐述了红外传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2.3 红外传感技术的重要指标:详细介绍了红外传感技术中的重要指标,包括灵敏度、分辨率、响应时间、视场角和工作波长等。
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无损检测技术是工业制造中广泛采用的技术,可以在不破坏被检测物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检测,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二次损伤。
而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进行检测的新兴技术。
本文将介绍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什么是红外光谱?红外辐射波长(波长大于0.75μm)与物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使得辐射中能量被吸收,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不同的分子会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吸收红外光,从而形成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就是利用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进行检测。
将待测物放在光路中心,通过外部光源将红外光照射在样品表面,检测样品在不同频率下吸收光的强度,从而得知不同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
二、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1.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农药残留问题。
传统的农药检测方法都需要破坏样品,而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直接对农产品表面进行测试,避免了二次污染和对样品的破坏。
2.原料鉴别越来越多的制药和化妆品企业开始重视原料的质量检测,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原料进行非破坏性检测和鉴别,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3.材料检测材料在工业制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检测材料的结构、成分、缺陷等信息,并能够对不同的材料进行鉴别和分类。
三、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前景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未来,这项技术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应用:1.精准检测随着技术和算法的不断更新,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达到更高的精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成品率。
2.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机器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与基于红外光谱的无损检测技术结合,可以实现对生产线上的物品进行快速检测。
红外检测的原理红外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它利用物体在红外波段的辐射特性来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识别。
红外辐射是指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在0.78μm至1000μm之间。
根据物体的温度不同,其辐射的波长和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进行检测和识别。
红外检测的原理主要包括辐射原理、传感器原理和信号处理原理。
首先,辐射原理是红外检测的基础。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温度成正比,即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
因此,红外检测利用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辐射特性来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识别。
其次,传感器原理是红外检测的关键。
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应红外辐射的传感器,它可以将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识别。
红外传感器通常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两部分,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束,而红外接收器则接收物体反射或发出的红外光束,通过测量红外光束的强度和波长来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识别。
最后,信号处理原理是红外检测的关键环节。
红外传感器将感应到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来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识别。
信号处理包括信号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过程,最终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判断。
总的来说,红外检测的原理是基于物体在红外波段的辐射特性来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识别。
通过辐射原理、传感器原理和信号处理原理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物体的高效、准确的检测和识别。
红外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安防监控、医疗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红外检测原理红外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它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辐射能量来获取目标的信息。
红外辐射是指在电磁波谱中波长较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通常为0.75μm-1000μm。
红外检测技术在工业、军事、医疗、安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原理和特点备受关注。
红外检测的原理主要基于物体的热辐射特性。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能量越大。
因此,当物体温度不同于其周围环境温度时,就会产生红外辐射。
红外检测器通过接收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最终形成可视化的图像或数据。
红外检测技术有着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检测,无需物理接触目标,避免了对被测物体的损伤。
其次,红外检测技术对目标的材质、颜色、表面状态等要求较低,适用范围广。
再者,红外检测技术在夜间或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
另外,红外检测技术还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特点,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
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工业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常用于热工艺过程监测、设备故障诊断、热成像检测等方面。
在军事领域,红外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导弹制导、夜视设备等方面。
在医疗领域,红外检测技术被用于体温测量、医学影像诊断等方面。
在安防领域,红外检测技术被用于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方面。
总的来说,红外检测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原理和优势,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希望在未来,红外检测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制造业中,无损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物品内部和表面缺陷、瑕疵以及材料属性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包括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新的材料的应用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新型无损检测技术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方面介绍无损检测技术的新发展。
一、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被检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辐射能量来分析其结构和性质的新型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对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进行无损检测,可用于表面缺陷、材料内部缺陷以及材料发热异常等问题的检测。
相比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被检测物体的情况下进行检测,能够大大减少物体的损坏。
其次,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对整个被检测物体进行扫描,可以获得该物体全局的信息,而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只能获得部分信息。
第三,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室内或恶劣环境下进行检测,对于大型物体,可以远程检测,效率高。
二、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采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被检测物体的视觉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过算法和模型判断被检测物体是否存在缺陷的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将检测结果量化和可视化,能够准确地提供被检测物体的各种缺陷信息,并能够进行精准诊断。
其次,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减少人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进行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不断完善算法和模型,提高无损检测的准确度。
三、纳米无损检测技术纳米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检测的新型技术,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的新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寻找新的技术方法来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无损检测技术正是其中之一。
无损检测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非破坏性的测试方法,来检验材料或构件是否存在缺陷的一种技术。
在制造业及安全管理等领域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钢铁、航空、汽车、电子等行业。
本次文章将介绍几种无损检测技术的新方法研究。
1.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利用可编程电子线路控制超声波束的发射和接收,可以使得超声波束能够精确地经过被检测物体中的任何部分。
这样即使在复杂结构的物体中,也可以同样精确地检测到缺陷的存在。
而且,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检测材料的缺陷,还可以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能,例如弹性模量、材料厚度等。
这使得检测精度非常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它利用红外线辐射来探测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变化,从而检测物体的缺陷。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高温材料进行无损检测,例如钢铁、混凝土等。
而且,它不仅可以检测材料的表面温度变化,还可以检测材料的内部温度分布以及其它物理性能。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场合,例如火灾探测、太阳能热利用等。
3. 磁测法检测技术磁测法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定被检测材料产生的磁场来判断材料是否存在缺陷的检测方法。
由于材料缺陷会使得磁场分布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大小来判断这种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对钢铁、铜、铝等金属材料进行无损检测,适用于各种复杂结构及几何形状的材料。
并且,磁测法检测技术对于一些微小的缺陷也有较好的检测精度。
综上所述,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层出不穷,有着更好的检测精度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无损检测技术将会在以后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安全管理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便利和安全。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无损检测是一种通过非破坏性手段来评估材料和构件内部缺陷的技术。
在工业领域中,无损检测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检测出材料和构件中的隐藏缺陷,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源于物体发射和吸收红外辐射的特性。
根据基本物理定律,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会辐射出热辐射,其中包括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具有较长的波长,无法被人眼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进行捕捉和分析。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红外辐射传递的信息来判断物体内部的缺陷情况。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热像仪、红外热成像技术和红外显微镜等。
热像仪是一种能够将红外辐射转化为可见图像的仪器,它可以检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
通过对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物体内部存在的热异常区域,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了这一原理,可以在常温下对大范围的物体进行无损检测,特别适用于大型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除了表面缺陷,红外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检测到不可见或半透明材料内部的缺陷。
通过红外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红外辐射在物质内部的传播路径。
当红外辐射穿过材料时遇到缺陷或异物,它们会引起红外辐射的反射、透射或吸收变化。
这些变化被红外显微镜捕捉到,并转化为可见图像,进而分析和识别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它可以检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内部的缺陷,并及时排除隐藏的安全风险。
在电力行业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检测电力设备的过热情况,避免火灾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在建筑行业中,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建筑物的热性能,评估其节能效果,并发现隐蔽的热桥等问题。
此外,红外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军事、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非破坏性和实时性。
相比传统的材料检测方法,红外无损检测技术无需接触被测试物体,可以在远距离和高速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红外检测方法红外线的划分1672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首次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兰、紫七色,开始了可见光光谱学的研究.英国著名天文学家赫胥尔在研究太阳光谱中各单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最大的热效应是出现在红色光谱以外,从而发现了红外线的存在。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在研究电磁理论时,证实了可见光及看不见的红外线,紫外线等均属于电磁波段的一部分,从而把人们的认识统一到电磁波理论中。
从波长为数千米的无线电波,到波长为10-8A ~10-10A(1A=10-4 μm )的宇宙射线均属于电磁波的范围,而可见光谱的波长从0.4~0.76μm 仅占电磁波中极窄的一部波段。
红外光谱的波段为0.76~1000μm ,要比可见光波段宽得多。
为了研究和应用的方便。
根据红外辐射与物质作用时各波长的响应特性和在大气中传输吸收的特性,可把红外线按波长划分为四部分:①近红外线——波长为0.76~3 μm ;②中红外线——波长为3~6 μm ;③远红外线——波长为6~15 μm ;④超远红外线——波长为15~1000 μm目前,600 ℃以上的高温红外线仪表多利用近红外波段。
600℃以下的中、低温测温仪表面热成像系统多利用中、远红外线波段,而红外线加热装置则主要利用远红外线波段。
超远红外线的利用尚在开发研究中。
红外线辐射的基本定理①辐射能 Q ——辐射源以电磁波形式所辐射的能量(J)。
②辐射功率 P ——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向整个半球空间所发射的能量 (w /s)。
③辐射度M ——辐射源单位面积所发射的功率, ( W/m -2 )。
一般,源的表面积A 越大,发射的功率也越多。
因此辐射度M 是描述辐射功率P 沿源表面分布的特性。
辐射度在某些文献上又称为辐出度或辐射出射度等。
④光谱辐射度M λ——表示在波长λ处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源单位面积所发射的功率。
即单位波长的辐射度, ( W/m 2·μm ),通常辐射源所发出的红外电磁波都是由多种波长成分所组成(全波辐射)。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分析作者:李媛媛李保志段立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3期[摘要]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可实现对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中存在的裂纹等缺陷进行检测,具有非接触、检测面积大、速度快、在线检测等优点。
通过介绍几种对红外检测诊断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并对检测过程中如何减小这些不利影响进行简单说明,从理论上证明该项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红外无损检测;表面温度;红外辐射;热传导中图分类号:TP27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363-01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广泛的一种新兴检测技术。
作为一种非接触的无损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医疗、石化等领域.常规的无损检测技术例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磁粉和渗透探伤等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仍存在高空、地下架设等无法满足检测要求的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创新性在于使用红外测温的方式,不接触被测物体,不破坏温场,以热图像的形式直观准确的反映物体的二维温度场分布,使材料表面下的物理特性通过其表面温度变化反映出来。
近几年红外无损检测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传统检测方式如激光、超声等技术的补充及替代。
该技术也可以与其他检测方式相结合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及可靠性。
与传统的检测方式相比,该技术的特点如下:(1)适用范围广,可检测金属及非金属材料;(2)测量结果的可视性,可以通过图像显示测量结果:(3)非接触式测量,不会对物体造成污染:(4)检测面积广,可对大型设备进行整体观测;(5)检测设备携带方便,适用于现场在线检测;(6)检测速度快。
一、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原理(一)基本原理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根据红外辐射的基本原理,通过红外辐射的分析方法对物体内部能量流动情况进行测量,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显示检测结果,对缺陷进行直观上的判定。
此方法以热传导理论和红外热成像理论为基础。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热波红外检测方法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在无损检测技术中具有广泛应用。
该方法利用红外辐射测量目标物体的表面温度分布,以识别和评估目标物体中的缺陷和异常。
本文将介绍热波红外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领域及其优势。
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基于物体局部能量吸收或热扩散的差异来发现缺陷。
通常,在这种检测方法中,一个短脉冲激光器用于产生一个瞬时的热脉冲,这个热脉冲会导致目标物体表面温度的瞬时增加。
然后,一台红外热像仪会记录下目标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并生成一个热图。
通过对热图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目标物体中的缺陷位置。
热波红外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工程建筑、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
在材料科学中,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缺陷检测。
例如,通过检测材料中的裂纹、夹杂物或气孔等缺陷,可以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工程建筑领域,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建筑物的热漏损和能量损耗问题,从而改善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在航空航天行业,该方法可以用于飞机的结构监测、引擎部件的性能评估以及防止航空器事故的发生。
在电子设备领域,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电子器件的热效应,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无损检测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该方法是非接触式的,无需直接接触目标物体,因此不会对目标物体造成任何伤害。
其次,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可在实时和非破坏性条件下对目标物体进行检测。
这意味着它可以在生产线上进行连续监测,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该方法对大部分材料都适用,并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检测准确性。
最后,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温度图像,使得用户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虽然热波红外检测方法在无损检测技术中具有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对于目标物体的厚度和热导率较高的材料会产生一定的限制。
其次,环境温度和湿度对于检测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医疗、电力、建工和石化等领域。
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速度快、非接触、勿需耦合、直观、探测面积大、使用安全及准确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整体结构的无损检测和可靠性筛选,已日益成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主动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以热传导理论为基础,按照热加载激励方法不同可分为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法和调制式红外热波检测法(如锁相法热波检测)。
详细问题你可以咨询大连瑞丰泽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脉冲热源对样件进行激励,利用材料中损伤部位热流与无损伤部位热流的不均匀性引起的表面温度变化进行探伤和检测。
该方法以辐射信号强度信息为基础,热波传导的指数衰减使探测的深度有限;材料表面红外发射率低和反射率高均会影响检测性能。
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采用按正弦规律单一频率调制强度的热源对构件或材料进行热加载,将红外热波检测技术与数字锁相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材料或构件表面各点温度变化的相位图和幅值图确定缺陷特征,由于检测信号具有相位延迟且相位的信息量要多于幅值信息量,可有效降低背景噪声的影响,显著提高温度信号的信噪比。
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可弥补脉冲式红外热波检测的缺点,具有与材料或构件加热不均匀性、环境条件及结构等无关的优点。
但红外锁相法热波检测技术的检测缺陷深度与调制频率密切相关,不同缺陷深度需要选用不同调制频率,由于单一调制频率热波只能探测其相应扩散深度的缺陷,对于材料内部不同深度缺陷,需要选择不同调制频率对材料进行激励,检测时间较长,降低了检测效率,难以实现一次性可靠检测材料内部不同深度的可检尺度范围缺陷。
文中通过理论与实验对线性调频热激励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技术进行研究,运用有限元法对线性调频)热流在固体材料内部热传导过程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算法提取对仿真分析的表面温度信号进行计算,得到相关运算的峰值图像与峰值时间图像。
简述红外无损探伤的原理红外无损探伤(Infrared 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IRNDT)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进行缺陷检测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热力学的温度分布和物体的热辐射特性。
物体的温度是由其内部的能量分布决定的。
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物体会发射电磁辐射,其中包括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的强度和频率分布与物体的温度、物体的表面特性以及物体内部结构的性质有关。
红外无损探测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来获取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
其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 热传导:物体表面的温度通常会随着物体内部存在的缺陷、热稳定性差的区域等因素而变化。
当热传导到物体表面时,这些温度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红外辐射特点。
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可以判断出物体内部可能存在的缺陷。
2. 热辐射: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会产生较少的红外辐射,而具有高吸收率的表面会产生较多的红外辐射。
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强度和频率分布,可以反映出物体的表面特性和与之相关的内部结构信息。
3. 红外相机:红外无损探测技术通常使用红外相机来捕捉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图像。
红外相机是一种专门用于红外辐射拍摄的摄像设备,它能够将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红外图像。
通过分析红外图像的特点和红外辐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物体的缺陷、热异常区域等。
红外无损探测技术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1. 非接触性:红外无损探测技术不需要与物体直接接触,能够在远距离观测目标,避免了对物体的损伤和干扰。
2. 高灵敏度:红外相机对红外辐射的探测灵敏度很高,即使是微小的温度变化也能够被准确地捕捉到。
3. 实时性:红外无损探测技术能够实时地获取物体的红外图像,并能够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快速分析和识别可能存在的缺陷。
4. 高可视性:红外图像可以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显示,使得操作者能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热分布情况,便于判断和识别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