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熟度企业量化管理实践.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7
CMMI高成熟度——量化项目管理(简化版)(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曹纪清)量化管理的目标是过程稳定、受控和可预测,量化管理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能够预测项目能够达到预计的项目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QPPO的程度,一个是能够监控在过程执行过程中各种因素变化(即模型中的X)对达成目标的影响和偏差,当偏差超过了预定的限度后能够及时的采取各种纠正措施。
议程:一.过程域解读QPM PA Understanding二.量化项目管理过程QPM Process三.某公司实施案例QPM Implementation Sample四.量化项目管理实践MDSD QPM Practice一、过程域解读QPM PA UnderstandingSG 1准备量化管理SP 1.1 建立项目的目标SP 1.2 组成已定义的过程SP 1.3 选择子过程与属性SP 1.4 选择度量项与分析技术SG 2量化地管理项目SP 2.1 监督所选定子过程的性能SP 2.2 管理项目绩效SP 2.3 执行根本原因分析SP 1.1 建立项目的目标识别客户、供方、最终用户及其他相关干系人的质量与过程性能要求及优先级。
QPPO取决与组织现有的过程性能基线、客户和有关干系人的要求。
可能要为其识别要求与优先级的QPPO属性包括:SP 1.2 组成已定义的过程本实践根据历史上的稳定性和能力数据,选择用以组成项目已定义过程PDP的过程和过程要素。
SP 1.3 选择子过程与属性—在项目执行中把它们管理起来选择对评价性能起关键作用,并有助于达成项目QPPO的子过程与属性。
--本SG1的3个SP是一个统一的活动,用项目目标分解矩阵即可覆盖此证据。
SP 2.1 监督所选定子过程的性能使用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以分析子过程性能中的偏差,并确定对于达成各子过程的QPPO所必要的措施。
识别异常或者信号的分析技术包括统计过程控制图、预测区间及方差分析,其中一些技术涉及图形显示。
第三节企业管理成熟度所谓的“企业管理成熟度”,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达到成熟与卓越的效果。
其梯级模型请见图1-1。
图1-1 企业管理成熟度五级模型第一级:初始级。
企业运作的特征是特定的和偶然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
几乎没有过程定义,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能力。
第二级:可重复级。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程序化管理)过程,能够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
有适当的必要的过程规范,使得可以重复与以前类似的企业运作的成功。
第三级:定义级。
用于管理和企业运作活动的过程已经文档化、标准化并与整个组织的经营过程相集成(制度化)。
所有项目(作业)都使用统一的、文档化的、组织过程认可的版本来进行控制监督与工作。
本级包含了第二级的所有特征。
第四级:管理级。
企业运作和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被收集,通过这些度量数据,企业运作和产品能够被定量地理解和控制。
本级包含了第三级的所有特征。
第五级:优化级。
通过定量反馈进行不断的过程改进,这些反馈来自于过程或通过试验新的想法和技术而得到。
本级包含了第四级的所有特征。
对于第一级的企业,是机会市场下的机会运作公司。
他们很少收集运营过程中的数据。
公司的运作完全依靠个人能力,对于管理过程和运营过程很少有可重复的模式,也很难去专业的总结管理过失,评估运营过程。
这样的公司在中国非常普遍,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市场,所以,充满了机会主义者。
很多已经做得比较大的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制度与控制手段,但依然在第一级与第二级之间徘徊。
其认定级别的里程碑是公司运作的工作计划表的诞生,根据公司运作的需要建立了相应的责任人,同时,对相应的工作进行了WBS计划(工作树型的细分,每一个工作者在还没有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知道了应该如何工作,工作到什么程度,对于一般的工作者,没有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是工作表的最基本特征)。
并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实施,就进入了第二级管理水平。
第二级管理水平的企业,基本建立了对工作过程的描述,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分,并且对于每一个细分的工作任务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针对每一个细分后的子工作都有相应的工作责任人和考核标准。
企业管理成熟度第三节企业管理成熟度所谓的“企业管理成熟度”,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达到成熟与卓越的效果。
其梯级模型请见图1-1。
图1-1 企业管理成熟度五级模型第一级:初始级。
企业运作的特征是特定的和偶然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
几乎没有过程定义,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能力。
第二级:可重复级。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程序化管理)过程,能够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
有适当的必要的过程规范,使得可以重复与以前类似的企业运作的成功。
第三级:定义级。
用于管理和企业运作活动的过程已经文档化、标准化并与整个组织的经营过程相集成(制度化)。
所有项目(作业)都使用统一的、文档化的、组织过程认可的版本来进行控制监督与工作。
本级包含了第二级的所有特征。
第四级:管理级。
企业运作和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被收集,通过这些度量数据,企业运作和产品能够被定量地理解和控制。
本级包含了第三级的所有特征。
第五级:优化级。
通过定量反馈进行不断的过程改进,这些反馈来自于过程或通过试验新的想法和技术而得到。
本级包含了第四级的所有特征。
对于第一级的企业,是机会市场下的机会运作公司。
他们很少收集运营过程中的数据。
公司的运作完全依靠个人能力,对于管理过程和运营过程很少有可重复的模式,也很难去专业的总结管理过失,评估运营过程。
这样的公司在中国非常普遍,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市场,所以,充满了机会主义者。
很多已经做得比较大的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制度与控制手段,但依然在第一级与第二级之间徘徊。
其认定级别的里程碑是公司运作的工作计划表的诞生,根据公司运作的需要建立了相应的责任人,同时,对相应的工作进行了WBS计划(工作树型的细分,每一个工作者在还没有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知道了应该如何工作,工作到什么程度,对于一般的工作者,没有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是工作表的最基本特征)。
并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实施,就进入了第二级管理水平。
第二级管理水平的企业,基本建立了对工作过程的描述,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分,并且对于每一个细分的工作任务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针对每一个细分后的子工作都有相应的工作责任人和考核标准。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精进精进研发研发研发体系简述体系简述1组织级组织级QPPO QPPO QPPO及规范及规范2项目级高成熟度管理345其他工具与实践方法根因分析与优化改进目录基于CMMI的过程改进InitialManagedDefinedOptimizingQ-Managed建立项目纪律稳定一致的过程用数据来说话能够持续改进从没有规范到初步规范,管理无序从初步规划到建立体系,有章可循从建立体系到完善体系,过程稳定量化管理,优化过程持续优化度量库经验教训库 最佳实践库33个程序文件 96个规范、指南 271个模板、检查单精进研发 组织方针瀑布 增量 迭代螺旋 敏捷 混合Product 产品应用集测设计实现需求分析TechnologyProcess People 组织财富库程序规范、模板精进LCM 定义、指南量化管理与持续改进量化管理分解商业目标发布更新建立QPPO选择过程/子过程更新更新维护维护度量度量元元建立PPB和PPM试点推广精进精进研发研发研发体系简述体系简述1组织级组织级QPPO QPPO QPPO及规范及规范2项目级高成熟度管理345其他工具与实践方法根因分析与优化改进目录组织目标提高交付质量提高交付质量,,降低缺陷逃逸率降低缺陷逃逸率::发现问题关闭率100%,版本发布前C 级问题不多于5个,B 级问题0个提高提高交付及时性交付及时性交付及时性,,降低工期偏差率降低工期偏差率::降低降低代码圈复杂度代码圈复杂度代码圈复杂度,,减少维护投入减少维护投入::工期偏差率上限为43.47%圈复杂度超过15的函数比例上限为19.28%组织级的QPPO•单样本t 检验,验证QPPO 目标的均值是否合理•单方差,验证QPPO 目标的标准差是否合理商业目标涉及过程与子过程目标度量元目标层次计量单位选择理由目标优先级当前过程性能基线有无历史数据是否建模下限均值标准差上限降低缺陷逃逸率技术评审过程需求评审发现缺陷密度过程目标个/页有PPB 、PPM 高0.00 0.60 0.27 1.42 需求评审效率过程目标个/人时有PPB 、PPM 高0.38 1.22 0.40 2.42 设计评审发现缺陷密度过程目标个/页有PPB 、PPM 高0.00 1.15 0.50 2.64 设计评审效率过程目标个/人时有PPB 、PPM 高0.39 1.17 0.54 2.26 系统测试过程系统测试缺陷密度过程目标个/KLOC 有PPB 、PPM 高0.00 1.02 1.12 3.26 系统测试用例密度过程目标个/KLOC 有PPB 、PPM 高0.00 4.56 4.98 14.52 系统测试效率阶段目标个/人天有PPB 中0.49 6.83 3.17 13.17 降低工期偏差率全生命周期过程工期偏差率-实现阶段累计过程目标%有PPB 低0.00%21.03%10.52%43.47%工期偏差率-移交阶段累计过程目标%有PPB 、PPM 低0.00%59.75%29.87%118.15%降低代码缺陷率产品开发过程代码走查缺陷率过程目标%有PPB 高0.00 1.17 0.58 4.31 降低代码圈复杂度产品开发过程代码圈复杂度过程目标%有PPB中0.00%7.49%5.22%19.28%度量体系及度量元目的指示器基线或模型需要的数据采集方法异常的判断方法分析方法决策规则优先级数据分析者需要的时机分析技术评审发现的缺陷密度,提高工作质量技术评审发现的缺陷密度柱状图图横坐标:项目纵坐标:各个项目的技术评审发现的缺陷密度基线与模型1)评审发现的缺陷个数2)评审文档页数评审缺陷密度=缺陷个数/文档页数1、按照80-20原则找关键的少数;2、是否超过基线的上限或下限1、按照80-20原则找关键的少数,凭经验进行的分析;2、超过基线的上下限,分析相应的工作质量是否太低效1、超过基线的上限,分析被评审成果工作质量是否太低效;2、超过基线的下限,分析评审过程高李胜利每月统计一次•举例:•:从多、快、好、省进行多维度分析省进行多维度分析::•正式基线14个,尝试基线21个,废弃基线11个,用作比较实际过程性能与期望过程性能的基准•准02468101214基线分类统计基线名称计量单位下限均值上限离散系数分布类型样本个数基线类型适用的项目类型适用场景基线建立的方法状态需求评审缺陷密度个/页0.00 0.60 1.42 0.6018 正态14尝试基线研发项目全部产品2sigma 新增PPB PPB::过程性能的文档化表述过程性能的文档化表述,,可以包括中心趋势与偏差PPM:PPM:过程过程过程可可度量属性的相互关系的描述度量属性的相互关系的描述,,可用于预测和分析过程性能PPB与PPM的推广与应用•利用PPB 进行监控项目的过程性能•基于PPM 中的可控/不可控因子,进行过程性能的预测和回归分析使用了以下使用了以下可控的影响可控的影响可控的影响因子因子X预测和分析预测和分析结果结果Y需求项数、难度系数开发工作量会前传递评审速度、会议评审速度评审发现缺陷密度评委人数、成果物规模、评审投入工作量、会前评审发现缺陷数、会前评审速度评审发现缺陷总数用例密度、测试投入系统测试缺陷密度用例密度、测试投入、圈复杂度缺陷密度工程施工量评分工程施工天数•并推广使用了Gompertz 可靠性增长模型识别识别OSSP OSSP OSSP过程过程过程//子过程中子过程中的的影响影响因子因子因子::•过程/子过程优化组合的可选方案(例一):•过程/子过程优化组合的可选方案(例二):精进精进研发研发研发体系简述体系简述1组织级组织级QPPO QPPO QPPO及规范及规范2项目级高成熟度管理345其他工具与实践方法根因分析与优化改进目录项目管理阶段•1、启动明确项目目标:定义和授权项目或阶段,并给予承诺明确项目目标•2、策划制定路线图制定路线图:定义与细化目标,制定出可行的计划和时间表•3、执行(实施)执行与监控:协调人力及其它资源,逐步实施计划执行与监控•4、控制量化项目绩效:对执行过程实行监控及评测,识别是否偏离计量化项目绩效划,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5、收尾圆满结束:正式验收项目成果,有序地结束、总结项目圆满结束项目团队生命周期模型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SCRUM 开发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WBS WBS分解分解WBS 第1层系统平台支持SCADA告警模块五防模块AGCAVCWBS 第2层软硬件平台支持网络平台系统关系库应用数据库绘图包MMI 人机界面告警处理系统管理风场特有设备建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系统监控通用告警接口报警方式报警处理报警确认模型获取防误判断操作票生成管理界面计划跟踪模式实时接收AGC 控制模式本地控制模式风机策略界面升压站实时接收AVC 控制模式升压站本地控制模式风电场实时接收AVC 控制模式风电场计划跟踪模式风电场本地控制模式升压站、风电机协调控制界面责任人田晓军杨爱洲杨爱洲董文杰吴昌川李绥荣项目裁剪分类文档裁剪责任角色或部门7人以上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研发人员评测部工程部销售公司需求专家财务部CMCM主管主管CM QA产品资料详细设计说明书×★产品资料详细设计评审报告/检查记录×○产品资料系统集成、测试用例等相关技术支持性材料√○软件质量代码审查报告√○软件质量单元测试报告√○需求管理需求变更申请表√软件质量集成测试报告√○产品资料样机产品(软件源码及目标代码)√★评测研发人员自测√★评测产品安装说明书(内含软件配置说明)√★○评测产品使用说明书(足以支持测试)√★评测配置文件说明清单√★评测软件编译说明书√★评测测试入口检查单√★产品资料样机检测报告/评测报告√★软件质量软件质量保证报告√★需求管理需求跟踪矩阵√●需求管理需求实现度检查报告√★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报告√●项目估算利用利用PPM PPM PPM预测预测预测::开发工作量= 23.46 + 4.411*= 23.46 + 4.411*需求需求项数项数**难度系数经验估算功能模块功能项功能项//工作内容需求项规模估计(功能点数功能点数))难度系数(0.5<0.5<系数值系数值系数值<2<2<2))预测工作量下限预测工作量(小时小时))预测工作量上限估计工作量(人天人天))实际工作量(人天人天))风功率预测人机界面501202.50 242.91 283.32 5050数据接口12 1.561.73 102.14 142.55 1820短期风功率预测25 1.5147.51 187.92 228.33 37.525超短期风功率预测25 1.5147.51 187.92 228.33 37.525考核统计12 1.245.90 86.31 126.71 14.415E文件解析10 1.548.54 88.95 129.35 1515200风电AGC AGC应用运行周期30.80.00 33.52 73.93 2.42AGC运行状态50.80.15 40.56 80.96 43AGC控制模式12 1.245.90 86.31 126.71 14.410AGC量测处理51 4.55 44.96 85.36 55区域层控制20 1.5114.52 154.93 195.34 3020区域控制PLC基本功率3 1.5 2.35 42.76 83.16 4.5 2.5电场层风机控制20 1.5114.52 154.93 195.34 3020区域控制PLC机组响应测试7 1.528.74 69.15 109.56 10.5 6.5发电计划管理10 1.548.54 88.95 129.35 1510命令统计信息51 4.55 44.96 85.36 55控制性能信息10126.54 66.95 107.36 105参数导入10 1.548.54 88.95 129.35 1515备用监视10 1.548.54 88.95 129.35 1510180项目估算序号阶段工作项交付成果物工期估计工期估计((人天人天))实际值最小值最小值//乐观值期望值最大值最大值//悲观值1定义阶段产品需求开发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442产品需求评审产品需求评审度量表1 3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说明书20 4总体测试方案总体测试方案说明书5总体方案与总体测试方案评审总体方案评审度量表16工作量小计0007构建阶段软件概要设计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888概要设计评审概要设计评审度量表29软件系统测试方案与计划软件系统测试方案、软件系统测试计划10软件系统测试方案与计划评审软件系统测试方案与计划评审度量表11工作量小计00012实现阶段软件详细设计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详细设计评审报告000013程序开发系统可运行程序220250280 14单元测试单元测试计划与报告15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方案、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报告16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报告、软件测试分析354250项目估算1)通过预测工具进行500次模拟运算,预测项目会超出工期估算期望值388人天,项目在400人天完成的概率为83.69%,具体数据见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