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兰亭集序》 课堂测试题(一)
- 格式:docx
- 大小:27.07 KB
- 文档页数:8
9 兰亭集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4分) 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彭殇.(shānɡ)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解析A.“癸”应读ɡuǐ;B.“岭”应读lǐnɡ;C.“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恰逢。
B.信.可乐也信:诚,确实。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多,这里指“热闹”。
D.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解析会:聚会,集会。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列坐其次..之盛..B.俯察品类C.夫人之相与,俯仰..之外..一世D.放浪形骸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群贤.毕至B.齐.彭殇为妄作C.少长.咸集D.死生亦大.矣解析“齐”为意动用法。
其他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B5.名句默写。
(3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答案(1)茂林修竹(2)仰观宇宙之大(3)情随事迁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试题练习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9 兰亭集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4分)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彭殇.(shānɡ)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解析A.“癸”应读ɡuǐ;B.“岭”应读lǐnɡ;C.“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恰逢。
B.信.可乐也信:诚,确实。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多,这里指“热闹”。
D.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解析会:聚会,集会。
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列坐其次..B.俯察品类..之盛C.夫人之相与,俯仰..之外..一世D.放浪形骸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 A.群贤.毕至B.齐.彭殇为妄作C.少长.咸集D.死生亦大.矣解析“齐”为意动用法。
其他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B5.名句默写。
(3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答案(1)茂林修竹(2)仰观宇宙之大(3)情随事迁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03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癸.丑/揆.情度理修禊./锲.而不舍闲.适/群贤.毕至B.作祟./崇.山峻岭湍.急/惴.惴不安彭殇./一觞.一咏C.和.睦/惠风和.畅妄作./作.威作福垓.心/放浪形骸.D.嗟悼./绰.绰有余聘.任/游目骋.怀夙.愿/世殊.事异思路解析:A项,guǐ/kuí,xì/qiè,xián;B项,suì/chóng,tuān/zhuì,shāng;C 项,hé,zuò,gāi/hái;D项,dào/chuò,pìn/chěng,sù/shū。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茂林修.竹修:高。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日期。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思想情绪,情致。
思路解析:B项,“期”的意思是“至、及”。
答案:B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当其欣于所遇{③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思路解析:①介词,在。
②介词,对。
③代词,他们。
④代词,人们的。
答案:C4.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作为一种实用类文体,有两种,一种是赠序,一种是书序。
赠序,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书序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兰亭集序》。
B.禊,一种祭礼。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山阴,指山的北面。
D.流觞,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兰亭集序》课堂检测题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国殇.(shānɡ)D.虚诞.(xián)酣.畅(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wù)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qū)C.曾.不知老之将至(zénɡ)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实在,确实)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望)D.齐彭殇.为妄作(夭折)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所以C.夫人之相与,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世俯仰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之相与,俯仰一世..流觞曲水 B.夫人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活用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一.死生为虚诞 D.齐.彭殇为妄作8.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0.1《兰亭集序》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并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往往能让人充满浪漫主义情怀,许多画家常常在生活中放浪形骸....,不修边幅。
B.情随事迁....,人的心情不同,对所遇到的事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C.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眼前的美景宛若幅风景画。
D.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胶东半岛的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二、选择类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幼稚..之盛..盈室俯察品类B.知来者....之可追或取诸怀抱C.悦亲戚..游目骋怀..之情话所以D.乐夫天命..系之矣..复奚疑情随事迁,感慨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悟已往之.不谏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请息交以.绝游C.或因.寄所托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D.录其.所述实迷途其.未远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和,是晋穆帝的年号。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试题1.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虚诞(dàn)癸丑(guí)趣舍万殊(shū)峻岭(jùn)B.齐彭殇(shānɡ)会稽(jī)形骸(hái)悟言(wù)C.嗟悼(dào)修禊(qì)骋怀(chěnɡ)符契(qì)D.流觞(shānɡ)激湍(tuān)曲水(qǔ)天朗气清(lǎng)【答案】B【解析】A项癸:ɡuǐ,殊:shū;C项悼:dào;D项曲:qū。
2.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荒诞垂涎筵席蜿蜒B.稽查稽首滑稽通缉C.伶俜驰骋娉婷聘请D.湍流惴惴不安遄往喘息【答案】D【解析】A:dàn xián yán yán; B:jīqǐ jījī;C pīng chěng pīng pìn Dtuān zhuì chuán chuǎn3.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一觞一咏(吟咏诗句)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答案】D【解析】致:思想情趣4.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A.信可乐也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C.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愿陛下亲之信之【答案】C【解析】A项“实在”;B项“使者,指媒人”;C项“信物,凭据”;D项“信任”。
5.与“不期而遇”中“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皆斩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答案】D【解析】例句和D的“期”都解释为“约定会面期限”,B,到;C,满一年为期(jī)年;A,期限。
《兰亭集序》练习题一、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2.下列词语中黑体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此小大之辩也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①仰观宇宙之大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⑤死生亦大矣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5.“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7“曾不知老之将至”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9.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兰亭集序练习题及答案兰亭集序》练题1.以下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B。
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C。
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D。
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2.下列词语中黑体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清流急湍(急流的水)B。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
感既系之(附着)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
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
此小大之辩也C。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XXX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①仰观宇宙之大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XXX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⑤死生亦大矣⑥一死生为虚诞,XXX为妄作A。
①②⑤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③④⑤5.“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因B。
凭借C。
就着D。
由于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修饰B。
整治C。
高,长D。
美好7.“曾不知老之将至”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竟B。
曾经C。
重叠D。
连……都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一句中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朝向B。
奔向C。
从前D。
假如9.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
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
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
《兰亭集序》同步测试卷一、文学常识填空1、《兰亭集序》选自《晋书》,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世称“王右军”。
2、例:书圣:王羲之武圣:关羽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诗圣:杜甫酒圣:杜康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修禊(xì)癸丑(guǐ)流觞(shāng)游目骋怀(chěng)感慨系之(xì)趣舍万殊(qū)齐彭殇(shāng)放浪形骸(hái)会稽(kuài jī)曾不知(zēng)临文嗟悼(jiē)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词性和释义1、少长咸集------词性:______,释义:_________(副词,全,都)2、茂林修竹------词性:______,释义:_________(形容词,高,长)3、足以极视听之娱------词性:______,释义:_________(活用作动词,穷尽)。
4、夫人之相与------词性:______,释义:_________(动词,交往,相处)5、曾不知老之将至------词性:______,释义:_________(副词,竟然,却)6、况修短随化------词性:______,释义:_________(名词,造化(大自然))7、不能喻之于怀------词性:______,释义:_________(动词,明白)8、其致一也------词性:______,释义:_________(名词,情致,情趣)四、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音解释1、悟言一室之内:“_____”通“_____”,读音______,释义:_________(“悟”通“晤”,wù,会面)2、趣舍万殊:“_____”通“_____”,读音______,释义:_________( “趣”通“取”,qū,往,取) 五、分析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今释义1、列坐其次------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古义:旁边、水边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练习题一、基础部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 )A、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这里指万物。
B、齐彭殇..为妄作。
彭殇:寿命长的和寿命短的。
其中“彭”,彭祖,借指长寿的人;“殇”,指未到成年就死的人。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山阴:当时的山阴县。
这里不是指山的北面。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俯仰:一俯一仰,表示人世间的应酬进退周旋。
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6分)()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处.. B、良将劲弩守要害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时,贪于财货.. D、沛公居山东3、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6分)()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4、分别比较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6分)()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及其所之.既倦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吾欲之.南海A、两个“因”相同,两个“之”不同B、两个“因”不同,两个“之”相同C、两个“因”相同,两个“之”也相同D、两个“因”不同,两个“之”也不同5、对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分)()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⑤曾不知老之.将至。
⑥及其所之.既倦。
⑦辍耕之.垄上。
⑧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⑨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③⑥/②④⑦/⑤⑧⑨⑩B、①②⑨/③④⑤⑧⑩/⑥⑦C、①②⑨/③④⑤/⑥⑦⑧⑩D、①③⑥/②④⑤⑦/⑧⑨⑩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分) ( )例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兰亭集序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同步练习●作业导航1.理解本文淡雅的格调和深沉的思考。
2.积累信、修、因、极、类、俯仰等六个词语。
3.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序也作叙,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后也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如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
还有一类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曹操三父子、陶渊明、陈寿、班固、范晔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C.《陈情表》《史记》《橘颂》和《愚公移山》的作者分别是晋朝的李密、西汉的司马迁、战国的宋玉和列子(列御寇)。
D.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携太守常来问津和湖光山色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联,分别写的是陶渊明和杜甫。
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癸丑(kuǐ) 会稽(kuagrave;i) 修禊(xigrave;) 巳日(sigrave;)B.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C.娱乐(yuacute;) 会晤(wugrave;) 形骸(haacute;i) 国殇(shānɡ)D.虚诞(xiaacute;n) 酣畅(hān) 玄理(xiaacute;n) 清冽(liegrave;)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4.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9 兰亭集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4分) 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彭殇.(shānɡ)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解析A.“癸”应读ɡuǐ;B.“岭”应读lǐnɡ;C.“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恰逢。
B.信.可乐也信:诚,确实。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多,这里指“热闹”。
D.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解析会:聚会,集会。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列坐其次..之盛..B.俯察品类C.夫人之相与,俯仰..之外..一世D.放浪形骸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群贤.毕至B.齐.彭殇为妄作C.少长.咸集D.死生亦大.矣解析“齐”为意动用法。
其他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B5.名句默写。
(3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答案(1)茂林修竹(2)仰观宇宙之大(3)情随事迁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是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观里的冲突与调和。
1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前小测
、此地有 , ,
2、引以为 , , , ,亦足以畅叙幽情。
3、仰观宇宙之大, , , ,信可乐也。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 ,。
5、曾不知老之将至, , , 。
6、向之所欣, , , ; ,终期于尽。
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 , 。
, 。
8、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翻译句子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四、文学常识:
《兰亭集序》作者 ,字 , 朝代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
曾任右军将军,世称 。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兰亭集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齐彭殇为妄作【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贤”“少”“长”,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的,年纪大的。
B.“一”,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C.没有词类活用。
D.“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等同。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都)少长咸集(全,都)茂林修竹(修整)归去来兮(助词,无实义)B.畅叙幽情(深远高雅)人之相与(交往)崇山峻岭(高)引壶觞以自酌(酒杯)C.感慨系之矣(连接)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或植杖而耘耔(培土)D.喻之于怀(比喻)景翳翳以将入(风景,景物)列坐其次(排列)策扶老以流憩(拐杖)【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高中语文专题08 兰亭集序(第0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8 兰亭集序〔课时1〕1.走近作者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东晋琅琊临沂人。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
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
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借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之称。
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十七帖》为著。
其子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
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兰亭集序》作业(一)一、基础积累(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B.峻岭.(lǐnɡ)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ǒ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答案 C解析A项“癸”读ɡuǐ。
B项“骋”读chěnɡ。
D项“诞”读dàn,“玄”读xuán。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之:定语后置的标志C.不能喻.之于怀喻:比喻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答案 C解析喻:明白。
3.下列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答案 D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连词,表修饰,不译。
A项介词,因。
B项介词,“所以”连用,表……的原因。
C项连词,来。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答案 A解析B项“趣”同“取”,往、取。
C项“倍”同“背”,背叛。
D项“悟”同“晤”,面对面。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亦将有感于斯文..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答案 B解析A项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
C项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D项古义:它(曲水)的旁边的地方,今义:次要的地位等。
6.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0分)(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
(2)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3)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1)俯察品类之盛(2)情随事迁(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二、文本训练(课内)(15分)阅读课文2~3段,完成7~10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不同B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由:原因 C .不知老之.将至之:的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本来 答案 C解析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B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 .楚人伐宋以.救郑 D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 B解析 B 项和例句相同,都作“因为”讲。
A 、C 、D 三项分别作“用”“来”“认为”讲。
9.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A .两个“俯仰”相同,两个“之”不同B .两个“俯仰”相同,两个“之”也相同C .两个“俯仰”不相同,两个“之”也不相同D .两个“俯仰”不相同,两个“之”相同答案 A解析 两个“俯仰”是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引申为达到,得到;后一个“之”是代词,它。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分)译文:(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3分)译文:答案(1)有时借其所爱,寄寓自己的情怀,不拘形迹,自由放纵地生活。
(2)虽然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好静或好动的性情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得到一时的满足,就愉快自满起来,竟然忘记了衰老将要到来。
三、类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长,辩赡.赡:丰富B .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 C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答案 B解析 目:认为、品评。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 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答案 D 解析 A 项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
B 项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
C 项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
D 项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3分)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④⑤⑥答案 C解析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答案 D解析“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应为“王述先为会稽”。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3分)译文:(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3分)译文:(3)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4分)译文:答案(1)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2)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3)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
当时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
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
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