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易发血糖异常
- 格式:ppt
- 大小:427.00 KB
- 文档页数:10
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出现哪些反应喹诺酮类又称为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
作用机理为识别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使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障碍,造成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不可伤害,达到抗菌效果。
1979年合成了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四代,使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见的代表药物有氟罗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等。
此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广泛适用于这类细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肠胃道疾病以及呼吸、皮肤组织病。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杀菌效果明显,对于革兰阳性菌效果较弱。
作用机理。
喹诺酮药物的基本组成结构为氮(杂)双并环结构,喹诺酮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的铜氧核糖核酸(DNA)。
细菌的两条DNA链相互螺旋形成超螺旋,是超螺旋结合的酶称为DNA 回旋酶,喹诺酮类药物就是对这种酶造成阻碍,使得细菌的DNA双链不能螺旋,导致细菌的生殖发育受到阻碍,起到灭菌效果。
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毒性。
目前使用的很多抗生素的耐药性会因为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但是喹诺酮类药物却没有这个特点,不会因为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
因此喹诺酮类药物能与很多药物联合使用,并在彼此之间不产生交叉耐药性。
喹诺酮的分类。
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发病时间和抗菌能力不同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只对部分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以及痢疾杆菌有抗菌作用,代表药物有吡咯酸等,由于药效不佳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代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抗菌效果方面相对于第一代有很大的提升,对绿脓杆菌、肠杆菌属、沙雷杆菌、枸橼酸杆菌也有抗菌作用,主要的代表药物为吡哌酸。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效果在第三代之上在扩大,对葡萄球菌以及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效果进一步增强。
在我国已经有诺氟沙星等主要代表药物。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在前三代药物的基础上改变了部分结构引入了8-甲氧基,对抗厌氧菌的效果更明显而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有的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价格昂贵,代表药物有加替沙星与莫西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加替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
如:血糖异常,表现为高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和血糖紊乱(血糖双向改变或不规则波动),禁用于糖尿病患者。
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品也有引起血糖异常的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和高血糖反应;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突出。
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晕、痉挛、抽搐、晕厥、意识模糊、昏迷、癫痫、精神异常等。
2.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前3位的不良反应表现依次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和过敏样反应。
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抽搐、癫痫大发作、意识模糊、精神异常、谵妄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多形性红斑型药疹等;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喉水肿、呼吸抑制等.
3.司帕沙星的光敏反应。
光敏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手、颜面及其他暴露于光下的皮肤出现红肿,伴瘙痒或灼热感,严重者出现皮肤脱落。
光敏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品的类反应,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
4.莫西沙星的肝损害。
禁用于有严重肝损害的患者。
5.帕珠沙星的肾损害。
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可结晶析出,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在未成年动物中可引起关节病,在儿童中引起
关节痛及肿胀,因此不用于未成年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对过敏体质或者有药物过敏史、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患者慎用该类药物,对肾功能障碍患者、老年患者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
警惕加替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作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1期加替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以及由奈瑟淋球菌引起的尿道、宫颈、直肠感染。
2006年9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通报了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不良反应。
2007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了加替沙星的说明书,禁用于糖尿病患者。
虽然目前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陆续收到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且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也较为突出。
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血糖异常血糖异常不良反应表现为高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和血糖紊乱(血糖双向改变或不规则波动),占加替沙星总报告数的1.6%。
高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乏力、多饮、多食、多尿、尿糖,少数伴浮肿、酮体阳性或高渗状态,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血糖升高幅度不等,高者升至>60 mmol/L,尤以肾功能障碍患者血糖升幅较大。
低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多汗、心悸、胸闷、面色苍白、乏力、站立不稳、饥饿感、肢体颤抖、抽搐、烦躁等,部分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晕厥、昏迷;血糖降低幅度不等,低者降至典型病例患者,男,58岁,既往无糖尿病病史。
因肺部感染给予注射用甲磺酸加替沙星0.4 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滴。
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
查:血压、心率正常,血糖最低降至0.66 mmol/L。
停药,给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5%葡萄糖静滴后好转。
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突出。
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多,占严重病例报告的26.7%。
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晕、痉挛、抽搐、晕厥、意识模糊、昏迷、癫痫、精神异常等,其中以晕厥病例最多,占严重病例报告的5%。
左氧氟沙星用药需谨慎 :6种不合理用法应避免 !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这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十分广泛,不仅能够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还能够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各类感染性疾病。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抗菌谱广以及抗菌作用强等诸多特点,作为临床常用的药物,几乎每一个科室都会应用到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但是近几年以来有多篇报道指出左氧氟沙星可引发不良反应,而且部分不良反应甚至有致命的危险,基于此,我想告诉大家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病时,也要防止致病的发生,尽量规避不良反应,因此本文总结了左氧氟沙星的六大不合理用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种不合理用法:超适用人群给药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病例中,有十八岁以下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进行治疗的病例。
但是该药物的药物使用说明书中明确表示十八岁以下患者禁止使用。
而且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也明确指出了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表明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自然包括左氧氟沙星。
第二种不合理用法:禁忌证用药也有调查数据中指出,曾有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进行治疗的病例。
与第一种不合理用法相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使用说明书中同样清楚的标示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应禁止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
第三种不合理用法:存在相互作用的不合理用药临床中有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同用茶碱类注射剂的病例报告,而且有患者在应用药物前并未检测血药浓度,也并未调整剂量。
除了茶碱类注射剂以外,还有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时有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治疗的病例报告。
但是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并不适合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或是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中实施静脉滴注治疗。
第四种不合理用法:超适应证用药临床中曾有非细菌感染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病例,但是说明书中明确指出该药物仅适用于由敏感细菌引发的中度和重度感染,不适宜作为常规预防性应用,即在预防麻疹、水痘、普通感冒等病毒性疾病时,不可使用左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论文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合成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它们作用于DNA酶,干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从而杀死细菌。
然而,喹诺酮类药物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严重的健康问题。
首先,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产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天内出现,并在疗程结束后逐渐消失。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反应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例如,头痛、头晕和失眠是常见的反应。
更严重的反应包括抽搐、意识状态改变和病理性心理病理症状,如幻觉和妄想。
这些反应通常在高剂量下出现,但也有报告显示在常规剂量下可发生。
第三,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和药疹。
这些反应可能是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
在极少数情况下,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或剥脱性皮肤坏死症,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此外,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
这些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升高和肝功能异常。
在极少数情况下,喹诺酮类药物也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另外一些报道表明,长期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受损,最终引起肾衰竭。
最后,喹诺酮类药物还可能引发其他反应,如低血糖、肌肉或关节疼痛,以及心律不齐等。
这些反应通常较为罕见,但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总的来说,喹诺酮类药物虽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医生应该在给予患者喹诺酮类药物前进行充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和药物史,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左氧氟沙星疑致血糖紊乱徐虹【摘要】One 40-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and drug allergy presented with 7-day fever. Widal reaction was suggestive of paratyphoid A infection and then levolfoxacin injectio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 once a day (0.5 g, ivgtt). After two weeks, the blood glucose of the patient dropped from 7.3 mmol·L-1 to 3.8 mmol·L-1. Levolfoxacin was stopped, the blood glucose and urine sugar of the patient returned to normal range 3 days later.%1例40岁女性患者,因发热7 d入院,既往无糖尿病、药物过敏史。
查肥达氏反应示甲型副伤寒感染,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0.5 g,ivgtt,qd)抗感染治疗,用药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由7.3 mmol·L-1降至3.8 mmol·L-1。
停药3 d后,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明显不适。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193-194)【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甲型副伤寒;血糖异常;药品不良反应【作者】徐虹【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药学部,云南昆明 6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患者,女性,40岁,因发热7 d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
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痛,呈胀痛,紧束感,无抽搐、昏迷,无呕吐,伴咽干,腹泻,每日3 ~ 4次,为黏液稀便。
使用喹诺酮类药八注意作者:孟昭群来源:《家庭医学》2021年第05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是一类很常用的抗生素。
此类药物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并可进入大多数药物不能进入的骨、关节、前列腺等组织。
由于这类药物口服易吸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抗感染治疗。
然而随着这类药物的大量使用,暴露出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危害等问题也日益增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怎样做才能既把病治好,又能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呢?医生建议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尽量选择口服。
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尽量选择口服。
喹诺酮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有口服制剂和注射剂。
该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泛,可收到良好的疗效,故选择口服较为适宜。
如果选择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滴速过快,否则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此类药物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和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从而引起震颤、抽搐、躁动、焦虑、头晕、意识模糊、幻觉、妄想、抑郁、失眠等。
如患者出现这些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⒉服药后应多喝水。
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可结晶析出,引起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多饮水,以稀释尿液。
每日进水量应在2 200毫升以上,同时应避免与有尿碱化作用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制酸药、枸橼酸盐)同时使用。
对于接受左氧氟沙星等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应维持适当的水化,以防止形成高度浓缩尿。
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在使用时,除了要减量外,更要特别注意其不良反应。
⒊避免未成年人使用。
由于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可能会造成关节病变和肌腱炎、肌腱断裂,甚至致残。
浅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摘要】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逐渐增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也相应增加;本文主要介绍喹诺酮类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加强医务人员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喹诺酮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86-02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抗菌药,自 1962 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不断地更新换代。
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有抗菌后效应等优势,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也逐渐表现出一定的滥用趋势。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应用越来越多,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从上世纪至今已有十余个品种的喹诺酮类药物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被迫撤市。
为了临床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本文将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类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
1、抗菌原理氟喹诺酮药物主要影响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
其作用靶位是2型拓扑异构酶,即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
该2种酶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酶,其中任一种酶受到抑制都将使细菌生长被抑制。
氟喹诺酮类药物正是结合并阻断这2种酶,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导致菌体死亡[1]。
2、不良反应2.1过敏样反应常见为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以女性多见,多见于过敏性体质患者[2],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几率较低,不同的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但均小于1%。
过敏性休克多数经抢救后均可治愈,但也有少数死亡病例的报道。
2.2消化系统反应常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各种喹诺酮类药物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口服剂型较注射剂型发生率高。
空腹用药、静滴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均可使喹诺酮类药物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增加。
这些人避免使用喹诺酮首先,需要特别提醒四点:1、诺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阻碍骨骼的成长与发育,禁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3、诺氟沙星可用于细菌性痢疾,对病毒引起的腹泻无效。
4、喹诺酮类药物与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同时应用,有引发抽搐的可能。
其次,这四类人群尽量避免使用: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警告信息:口服或注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破裂风险升高相关,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甚至死亡。
除非没有其他治疗方案可供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应用于下列患者:有主动脉或其他血管阻塞或动脉瘤者,高血压患者,某些累及血管的遗传性疾病患者,老年人。
常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早已被国家药监局警告: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修订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的公告》:1、黑框警告:当全身用药时(包括口服和注射),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引起肌腱炎、肌腱断裂和重症肌无力病情恶化;2、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致残,可能发生多种永久性的严重不良反应,这些严重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后几小时内至几周内,而且可同时发生。
3、对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单纯性尿路感染和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只有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氟喹诺酮类!十种不良反应让药品管理部门下狠手1、肌腱病和肌腱断裂氟喹诺酮类药品,会使所有年龄段患者的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增加。
这种不良反应最常发生在跟腱,跟腱断裂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也有报告在肩、手部、肱二头肌、拇指和其他肌腱点出现肌腱炎和肌腱断裂。
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可发生在开始用药后数小时或数天,或结束治疗后几个月。
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可双侧发生。
这种风险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皮质类固醇药品患者及肾脏、心脏或肺移植手术的患者中进一步增加。
可独立增加肌腱断裂风险的因素包括:剧烈的体力活动,肾功能衰竭以及以前的肌腱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关于喹诺酮类药物,这些知识你需要了解生活中提起抗菌类药物,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阿莫西林、青霉素类等,但是对于喹诺酮类药物,只有一小部分人了解,而绝大部分人对于这类药物都会比较陌生,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相关科普,阐述了喹诺酮的药物不良反应,并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
1.什么是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抗菌类药物,与阿莫西林、青霉素类药物不同的是,这类药物是属于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类药物,并非天然或半合成的抗生素,主要包括环丙沙星、叱呱酸、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简单来说,凡是药物当中带有“沙星”二字的抗菌类药物,均属于喹诺酮类药物。
如常见的氟罗沙星,主要的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着较为广泛的相似性,相比较于G+球菌来说,氟罗沙星对G-杆菌抗菌活性更强一些。
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不同的是,氟罗沙星不仅能够保持原有对G-杆菌的抗菌活性,还能够增强G+球菌抗菌的活性,尤其对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的活性,效果往往较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更为明显。
2.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2.1肌腱病和肌腱断裂不论任何年龄段的患者,在使用喹诺同类药物之后,都会增加患者的肌腱断裂以及肌腱炎的风险。
通常这种症状会发生在患者的跟腱部位,除此之外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发生在手部、肱二头肌、肩部、拇指或其他肌腱点处,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炎或者肌腱断裂的症状,这些症状也通常发生在患者服用药物过后的几小时内、数天当中,或者在结束治疗后的几个月以后,通常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因为这类患者大多数经常服用皮质类固醇药品。
一些进行过心脏、肺脏或肾脏等脏腑移植手术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会较普通患者风险更为严重。
而肌腱炎和肌腱断裂这种症状也会发生在未伴有以上症状,而在生活当中服用过喹诺同类药品的患者身上。
在其用药期间,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肌腱肿胀、疼痛以及炎症等,因此一旦发生这类的不良反应,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系统化的治疗。
98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7期G u i de of Chi na M edi ci ne,Sep t em b er2008,V06。
N o.17酸、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组成的复方制剂。
其主要活性成分D 体甘草酸具有保护肝细胞、抗炎、免疫调节及类固醇样作用,甘氨酸和盐酸半胱氨酸本身亦具有解毒、抗变态反应作用,并能抑制或减轻甘草酸可能引起的假性醛固酮症状。
甘利欣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其对各种肝损害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良好的肝细胞保护剂.从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观察中可见,无论是临床症状的改善,还是生化指标的好转,两组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二者之间疗效天晴甘美更好于甘利欣。
证明在减轻肝细胞炎症、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方面,天晴甘美比甘利欣具有更好的工效,亦是一良好的肝细胞保护剂。
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首选。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郭杰【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旬098—们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化学合成抗菌药。
自研制成功诺氟沙星后,一系列喹诺酮类药物相继上市。
发展至今已开发出第三、第四代药物,这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口服有效、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等优势,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
现就结合以往的文献及近段时问报道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它的不良反应,在最大限度发挥其抗菌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1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遭不良反应是所有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上述症状多在口服时发生,静脉给药也时有发生,特别在空腹滴注速度过快时,所以临床一般调整滴速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
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严重时,可以停用本类药物.2过敏反应皮肤损害居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