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41.92 KB
- 文档页数:27
企业安全生产警示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现代社会,企业安全生产已成为各行各业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员工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企业安全生产警示案例,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案例一:某电子厂发生火灾事故某电子厂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拥有上千名员工。
某天,由于设备故障导致一个电线起火,火势迅速蔓延,整个厂区被烟雾笼罩。
由于没有及时及时撤离和应急预案,造成大量员工被困在厂房里,部分员工因窒息和烧伤而死亡,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分析:电子厂虽然有大量员工,但却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没有定期进行演习和培训。
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没有及时的应急措施和撤离方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给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案例二:某工厂因化学泄漏引发爆炸某化工厂的生产设备由于长期使用和维护不当,导致设备出现了泄漏现象。
某天,一次意外操作导致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引发了爆炸。
爆炸造成大面积的火灾和化学品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大量环境污染。
分析:化工生产工厂的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设备检查和保养,避免设备出现泄漏等问题。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只有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某建筑工地发生坍塌事故某建筑工地正在进行高楼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安全隐患。
由于施工方未按规定使用支撑设备,导致了楼板坍塌,造成多名工人受伤和死亡。
分析:建筑工地是安全隐患较多的场所,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按照规定使用支撑设备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对工人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只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建筑工地事故的发生。
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部二○一四年十一月案例目录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2、夜间在反应釜旁睡觉造成安全事故3、操作非自己分管的设备造成安全事故4、交接班不认真,误将催化剂重复投料造成安全事故5、向计量罐进料过程中操作工干其他工作,高位槽溢料引发火灾事故6、受限空间作业未彻底切断电源,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造成安全事故7、登高作业未办理登高作业票证并不系安全带造成安全事故8、高处向下抛掷物品,车间内未带好安全帽造成的安全事故9、升降机违规载人造成的安全事故10、缺乏责任心睡岗造成的安全事故11、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造成的安全事故12、维修工粗细大意,对工艺及其维修过程的危险性认识不足13、系统开车时,操作工开启阀门的误操作,导致系统爆炸的事故15、操作工操作时干与生产无关的事,而发生的人员受伤事故16、员工站在围堰边上,麻痹大意发生的落水事故17、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因违反安全制度厂区内抽烟火灾事故18、物料腐蚀引起的火灾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事故经过:2009年11月12日,山东省淄博市某化工厂一脱砷反应器操作人员工作时,发现仪表阀门无法调整反应器压力,便通知仪表工人到现场检修。
仪表维修工贾某到现场后,没有询问工艺技术人员管道压力以及内部物料性质,直接开排污阀检查,见无介质流出,怀疑是阀门堵塞,导致仪表失灵。
于是贾某关闭了两侧导淋阀门,登上罐顶试图打开阀门法兰检查处理堵塞故障。
法兰刚一打开便喷出大量氢气发生爆燃,来不及做准备的贾某被这突发状况惊吓倒,从罐顶坠落摔成重伤。
点评:这是一起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仪表维修人员贾某在没有与技术人员沟通分析和确认故障的情况下,在不熟悉工艺流程、没有通知技术总工或车间主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经验,贸然擅自打开带压阀门法兰,导致管内氢气外泄,遇热发生爆燃,导致事故发生;另外,在登高作业中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带也是导致本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部二○一四年十一月案例目录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 (4)2、夜间在反应釜旁睡觉造成安全事故 (5)3、操作非自己分管的设备造成安全事故 (7)4、交接班不认真,误将催化剂重复投料造成安全事故 (8)5、向计量罐进料过程中操作工干其他工作,高位槽溢料引发火灾事故 (10)6、受限空间作业未彻底切断电源,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造成安全事故 (12)7、登高作业未办理登高作业票证并不系安全带造成安全事故 (13)8、高处向下抛掷物品,车间内未带好安全帽造成的安全事故 (14)9、升降机违规载人造成的安全事故 (15)10、缺乏责任心睡岗造成的安全事故 (16)11、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造成的安全事故 (17)12、维修工粗细大意,对工艺及其维修过程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18)13、系统开车时,操作工开启阀门的误操作,导致系统爆炸的事故 (20)15、操作工操作时干与生产无关的事,而发生的人员受伤事故 (23)16、员工站在围堰边上,麻痹大意发生的落水事故 (25)17、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因违反安全制度厂区内抽烟火灾事故 (27)18、物料腐蚀引起的火灾 (28)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事故经过:2009年11月12日,山东省淄博市某化工厂一脱砷反应器操作人员工作时,发现仪表阀门无法调整反应器压力,便通知仪表工人到现场检修。
仪表维修工贾某到现场后,没有询问工艺技术人员管道压力以及内部物料性质,直接开排污阀检查,见无介质流出,怀疑是阀门堵塞,导致仪表失灵。
于是贾某关闭了两侧导淋阀门,登上罐顶试图打开阀门法兰检查处理堵塞故障。
法兰刚一打开便喷出大量氢气发生爆燃,来不及做准备的贾某被这突发状况惊吓倒,从罐顶坠落摔成重伤。
点评:这是一起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仪表维修人员贾某在没有与技术人员沟通分析和确认故障的情况下,在不熟悉工艺流程、没有通知技术总工或车间主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经验,贸然擅自打开带压阀门法兰,导致管内氢气外泄,遇热发生爆燃,导致事故发生;另外,在登高作业中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带也是导致本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东北炼化工程公司丙烯腈装置中毒死亡事故2008年11月6日,东北炼油工程公司,抚顺工程建设第四分公司,仪表车间一名仪表维修工,在抚顺石化腈纶厂,丙烯腈装置现场处理故障过程中发生中毒死亡事故,现将事故情况进行通报。
一、事故单位概况抚顺工程建设公司第四分公司仪表车间,负责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厂的仪表维护,下属分析仪表班组,共有6名职工,事发当日出勤人员为赵某和李某。
当班人员李某在10:00—11:00左右,到仪表车间四楼会议室(分析班在仪表车间三楼)张贴医疗报销票据。
二、抚顺石化腈纶厂丙烯腈装置介绍丙烯腈装置采用BP公司专利技术,以丙烯腈、氨和压缩空气为原料,主要产品为纯度99.5%以上的丙烯腈,副产品纯度99.5%以上的氢氰酸、45%左右的乙腈。
装置由中石化兰州设计院设计,1900年11月投产。
原设计年产丙烯腈5万吨,后经数次改造,现规模为9.2万吨/年。
三、事故经过1、2008年11月6日,10时05分,抚顺石化腈纶化工厂丙烯腈车间,岗位操工关某发现该装置合成泵房AA-1202PH计仪表测量值不准,打电话向仪表维修人员报修,仪表维修工赵某接到电话后,于10时20分到现场查看情况。
2、13时13分,丙烯腈车间岗位人员陈某,在巡检时发现,赵某面向下倒在合成泵房AA-1202PH计仪表柜内,立即报告厂生产调度室,拨打120急救中心进行救护,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封闭,抚顺市第三医院救治及时赶到,经抢救无效于14时30分左右死亡。
四、事故伤亡情况死亡一人。
赵某,大专学历,26岁,男,2003年进抚顺工程建设分公司第四分公司仪表车间,仪表维修工。
五、初步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赵某作业之前未对所作业检修,进行危险评估和预想分析,未办理设备检修票证手续,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严重违章操作、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氢氰酸是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后,调取事发当天的监控录像、DCS数据、查找规章制度、作业记录以及对事故当日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等,初步认定员工赵某在10时20分对AA-1202PH计仪表进行处理时,导致物料泄漏,瞬时局部空间氢氰酸浓度超标造成中毒,失去逃生能力。
碱灼伤事故案例一[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华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
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
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导致塑料薄膜破损,并且因包装件受力后钢桶受挤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进入仓库使用叉车归桩、堆码时,包装破损的货物没有及时妥善处理。
桶内储存的片状及珠状的烧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在该批货物卸货及储存的十余天内,先后造成了40余人的皮肤、眼睛灼伤。
经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破损的烧碱桶后,事故才得以有效控制。
[事故原因分析] 烧碱,正式名称为氢氧化钠,属第八类•腐蚀品,联合国编号1823。
在“三酸两碱”中,氢氧化钠排行第四,为强碱性腐蚀品。
氢氧化钠的工业用途相当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钠盐、制皂、造纸、纺织、粘胶纤维、橡胶制品的再生、金属清洗、电解提炼锌、镀锡、氧化物涂料、漂白等。
投入运输的数量相当大。
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吸湿性,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即能大量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
固体状的氢氧化钠吸收水份后形成糊状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能使可燃物着火。
受潮后的氢氧化钠或其浓溶液对铝、锌、锡等金属有腐蚀性,反应时放出氢气,与各种酸类反应剧烈,与铵盐类物品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不仅如此,氢氧化钠还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硅酸钠,从而使玻璃腐蚀。
因此,对于使用玻璃或陶瓷器皿为包装容器储存氢氧化钠溶液(俗称液碱)的,要特别注意,尽管这种反应相当缓慢,但仍然会因腐蚀而使包装易于破损。
氢氧化钠的浓溶液能使不溶于水的活体组织成为能溶于水的酸脂钠和醇,因而丝、毛织物的活体组织会受到强烈的腐蚀。
人体皮肤接触后就会被严重灼伤。
凡是与水能迅速反应的腐蚀品会生成烟雾状物质,对人体的眼睛、咽喉及肺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有毒。
人体组织沾染上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后,就会因其强烈的吸附力而无法及时清除,这期间还会通过皮肤等组织吸收,造成全身中毒,因此化学灼伤较难痊愈。
第一部分化工行业〔综述〕化工行业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生产工艺长、连续性强等特点;生产使用的物料大多具有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化工专业设备多,设备运行环境苛刻,且生产装置日趋大型化、自动化。
在化工行业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只要任何一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有效的监控,随时都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尤其应注意试生产,设备检修,开、停车,危险物品的存放等环节,作业过程中坚决杜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
对涉及到危化品生产、储存项目的新、改、扩建时,必须按要求进行设立审批等相关手续,危化品使用企业要进行定期安全评价;对动火、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严格执行审批、票证制度,必须在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准施工。
一、试生产环节事故案例●案例某化工公司未经审批新建氟化工生产线(最终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厂房由硝化工段、氟化工段和氯化工段三部分组成。
该企业未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即进行氯化工段试生产,首次向氯化反应塔塔釜投料,投料结束后通入导热油加热升温,塔釜温度上升到130℃,此时开始向氯化反应塔塔釜通氯气,操作工发现氯化反应塔塔顶冷凝器没有冷却水,请示工段领导后继续加热升温,40分钟后,因物料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最终导致其分解,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
造成厂房全部倒塌,死亡22人,受伤29人,其中3人重伤。
●点评该公司新建的氟化工生产线最终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该公司未经审批违规生产危险化学品,试生产前未对参加试生产的人员,尤其是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操作技能培训,在试生产过程中工段领导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处理不当,违章指挥最终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典型煤矿事故案例哎呀呀,咱今儿就来讲讲那些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典型煤矿事故案例。
你想想看啊,就好比在一个黑黢黢的煤矿里,大家都应该小心翼翼的,对吧?可有的人就是不注意!比如说有个工人小李,操作采煤机的时候那叫一个马虎,总觉得自己是老手了,不会出啥问题。
结果呢?采煤机突然就故障了,这多吓人啊!
还有一次,小王下井的时候忘了戴安全帽,这不就等于把自己的脑袋暴露在危险之中嘛!真让人着急!这不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吗?
还有呢,老张在井下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也不管不顾,总想着将就一下就行。
这能行嘛?这不就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等自己跳嘛!
咱再类比一下,这就好像你开车不系安全带,那不就是随时等着出事儿嘛!煤矿工作可不比其他,稍有不慎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每个人不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嘛!这些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那可都是血的教训啊!我们不能再这么马虎下去了,一定要严格遵守
安全规定,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不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啦!总之,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别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啊!。
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部二○一四年十一月案例目录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事故经过:2009年11月12日,山东省淄博市某化工厂一脱砷反应器操作人员工作时,发现仪表阀门无法调整反应器压力,便通知仪表工人到现场检修。
仪表维修工贾某到现场后,没有询问工艺技术人员管道压力以及内部物料性质,直接开排污阀检查,见无介质流出,怀疑是阀门堵塞,导致仪表失灵。
于是贾某关闭了两侧导淋阀门,登上罐顶试图打开阀门法兰检查处理堵塞故障。
法兰刚一打开便喷出大量氢气发生爆燃,来不及做准备的贾某被这突发状况惊吓倒,从罐顶坠落摔成重伤。
点评:这是一起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仪表维修人员贾某在没有与技术人员沟通分析和确认故障的情况下,在不熟悉工艺流程、没有通知技术总工或车间主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经验,贸然擅自打开带压阀门法兰,导致管内氢气外泄,遇热发生爆燃,导致事故发生;另外,在登高作业中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带也是导致本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我们公司的设备或仪表维护人员,在维修设备、仪表过程中,对于自己不懂的工艺管道、设备、仪表一定要报告自己的主任或请教生产王经理,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以往的经验”贸然行事,在打开法兰或设备、容器盖的之前,必须确认管道内物料是什么、有没有压力,自己不能确定的通知安全部进行确认,不能像案例中的贾某那样贸然打开法兰,导致物料喷溅给自己造成伤害;另外,在高度大于2米的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并按照“高挂低用”规范悬挂。
2、夜间在反应釜旁睡觉造成安全事故事故经过:山东济宁某合成树脂化工厂,生产醇酸树脂制作油漆、涂料。
操作工张某是该公司老职工,具有十几年的工龄,人缘好、脾气好、技术掌握的也全面。
2009年12月31日凌晨一点左右,张某将包装箱拆开,放在自己的负责的酯化反应釜旁,取暖睡觉。
此时反应釜正处于酯化反应后期。
根据张某以往的经验,这个阶段反应釜很稳定,基本上不用人管。
案例一、1999年某月某日,某市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一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
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扑灭这场大火。
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经事故调查确认:(1)该仓库立项、设计、施工以及消防验收时都报为"干杂品仓库"。
使用单位启用后,擅自存放危险化学品。
(2)仓库内长期违章存放危险化学品。
管理混乱,不同物品混装情况严重。
(3)事发时,仓库4#仓内混存的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还原剂(硫化碱)接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储运公司编制虚假申请报告,市公安局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未按规定严格审查,便颁发"许可证"。
使其在不具备国家规定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
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每种危险化学品出人库前均应按照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经核对后方可出人库,并对验收内容作了规定。
以下选项中,_不属于规定的验收内容要求。
A.物品形状b.数量c.危险标志d.包装2.为保证安全,有关国家标准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作了规定。
以下选项中,_叙述是错误的。
A.储存时需将非禁忌物料之间分开规定距离(用通道),保持空间b.必要时将相互禁忌物料储存在不同建筑物c.储存时须用隔板或墙,将相互禁忌物料分隔开d.特殊情况下,在采取安全措施并经安监部门批准后,禁忌物料可以混合储存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_等。
A.危险化学品密度b.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c.容器类型d.消防要求转自学易网 4.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遇火、遇热、遇潮可能发生引起燃烧、爆炸或者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_中储存。
A.多层楼房b.露天c.潮湿、积水的建筑物d.无避雷针的高层楼房三、简答题5.在此次事故中,储运公司主要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6.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参考答案1 .a 2.d 3. bcd 4. bc5.(1)《安全生产法》;(2)《消防法》;(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_共近年来,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化工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2005年11月28日,江苏省南京市化工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导致4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在该厂的一些储罐区域,据初步调查,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化学品发生剧烈反应而引发爆炸。
案例二:2024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多人失踪,受伤人数达到798人。
事故起因是在港口化工仓库存放的大量危险化学品遭遇热源引发火灾,随后引发了数次爆炸。
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港口管理部门在安全管理和监督措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事前未能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进行有效监管,致使事故的重大后果不可挽回。
案例三:2024年6月2日,江苏省盐城市化工厂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至少78人死亡,近百人受伤。
这次事故是由于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安全规定操作,导致有机硅储罐发生爆炸,进一步引发了周边储罐的连锁反应。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加之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控制不力,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些化工安全事故案例的发生都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深刻的警示。
从这些事故中可以看出,化工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储存和生产操作环节,主要原因是人为操作不当、安全管理不到位,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制定更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来进行预防。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监管,确保相关企业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并且建立健全防范措施,如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做好事故应急预案等,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此外,应该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及时反映和举报不安全行为,形成对化工安全的共识和共同维护的氛围。
通过这些化工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化工行业的安全风险是严重的,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山东三和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部二○一四年十一月案例目录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 (3)2、夜间在反应釜旁睡觉造成安全事故 (4)3、操作非自己分管的设备造成安全事故 (6)4、交接班不认真,误将催化剂重复投料造成安全事故 (7)5、向计量罐进料过程中操作工干其他工作,高位槽溢料引发火灾事故 (9)6、受限空间作业未彻底切断电源,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造成安全事故 (11)7、登高作业未办理登高作业票证并不系安全带造成安全事故 (12)8、高处向下抛掷物品,车间内未带好安全帽造成的安全事故 (13)9、升降机违规载人造成的安全事故 (14)10、缺乏责任心睡岗造成的安全事故 (15)11、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造成的安全事故 (16)12、维修工粗细大意,对工艺及其维修过程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17)13、系统开车时,操作工开启阀门的误操作,导致系统爆炸的事故 (19)15、操作工操作时干与生产无关的事,而发生的人员受伤事故 (22)16、员工站在围堰边上,麻痹大意发生的落水事故 (24)17、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因违反安全制度厂区内抽烟火灾事故 (26)18、物料腐蚀引起的火灾 (27)1、设备、仪表工不熟悉系统擅拆阀门造成安全事故事故经过:2009年11月12日,山东省淄博市某化工厂一脱砷反应器操作人员工作时,发现仪表阀门无法调整反应器压力,便通知仪表工人到现场检修。
仪表维修工贾某到现场后,没有询问工艺技术人员管道压力以及内部物料性质,直接开排污阀检查,见无介质流出,怀疑是阀门堵塞,导致仪表失灵。
于是贾某关闭了两侧导淋阀门,登上罐顶试图打开阀门法兰检查处理堵塞故障。
法兰刚一打开便喷出大量氢气发生爆燃,来不及做准备的贾某被这突发状况惊吓倒,从罐顶坠落摔成重伤。
点评:这是一起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仪表维修人员贾某在没有与技术人员沟通分析和确认故障的情况下,在不熟悉工艺流程、没有通知技术总工或车间主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经验,贸然擅自打开带压阀门法兰,导致管内氢气外泄,遇热发生爆燃,导致事故发生;另外,在登高作业中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带也是导致本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我们公司的设备或仪表维护人员,在维修设备、仪表过程中,对于自己不懂的工艺管道、设备、仪表一定要报告自己的主任或请教生产王经理,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以往的经验”贸然行事,在打开法兰或设备、容器盖的之前,必须确认管道内物料是什么、有没有压力,自己不能确定的通知安全部进行确认,不能像案例中的贾某那样贸然打开法兰,导致物料喷溅给自己造成伤害;另外,在高度大于2米的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并按照“高挂低用”规范悬挂。
2、夜间在反应釜旁睡觉造成安全事故事故经过:山东济宁某合成树脂化工厂,生产醇酸树脂制作油漆、涂料。
操作工张某是该公司老职工,具有十几年的工龄,人缘好、脾气好、技术掌握的也全面。
2009年12月31日凌晨一点左右,张某将包装箱拆开,放在自己的负责的酯化反应釜旁,取暖睡觉。
此时反应釜正处于酯化反应后期。
根据张某以往的经验,这个阶段反应釜很稳定,基本上不用人管。
相邻岗位操作工对此早已司空见惯,由于张某人缘好,每次值班领导查岗时,邻近岗位操作工总会提前给他暗号把他叫醒。
凌晨2点20分,回流冷凝器内漏,循环水由壳程进入管程并流入反应釜中,反应釜内温度、压力逐渐上升,并有泡沫开始生成。
附近岗位的赵某此时正在向自己反应釜中进料,没有注意到酯化釜的异常。
凌晨2点40分,反应釜压力超压发生爆裂,280℃的树脂四处喷溅,张某当场死亡,邻近岗位的赵某、李某严重烫伤。
点评:这是一起违反劳动纪律、麻痹大意引发的安全事故。
操作工张某违反劳动纪律,上班期间睡岗,对生产装置、工艺参数全然不顾,如果张某发现冷凝器内漏,及时关闭冷凝器循环水,对反应釜降温并及时转料,此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如果邻近岗位的操作工赵某对张某的违反劳动纪律行为进行提醒而不是纵容包庇,张某也不至于在岗睡觉,赵某和李某也不会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我们公司的职工应充分吸取这个事故的教训,在夜间的生产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禁脱岗、睡岗、离岗。
我们应密切关注反应釜内物料反应情况,对出现的异常及时做应对处理。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根据自己以往经验认为某个阶段没有危险、不用人管,可以睡一会-----另外,当我们发现相邻岗位的职工瞌睡、离岗、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时,应及时提醒制止,不要学习李某,纵容违章、违纪,结果自己也牵连遭到无辜的伤害。
3、操作非自己分管的设备造成安全事故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某化工厂,在2011年10月份曾发生过一起操作工吃饭期间由邻岗操作工代替操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事故经过:该化工厂生产染料中间体,生产工艺中的硝化工艺是放热反应,列入国家安监总局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
2011年10月7日上午11:45分,公司食堂开饭时间,硝化岗位操作工刘某在替班班长到岗替班吃饭前,让邻近工位刚吃饭回来的操作工杨某照看硝化反应装置,杨某刚开始不同意,认为自己没有学过硝化岗位,对这个岗位陌生。
另外,公司管理制度对此明令禁止。
刘某不以为然的说:“这个岗位没有什么难学的,不是培训的时候说的高深莫测,仔细观察温度变化适当调整流量就行,非常简单”杨某碍于面子勉强答应刘某为他照看硝化反应器。
11:55分,杨某投完自己岗位物料后,发现硝化岗位温度已经超标,立即调整流量,情急之下操作失误反而将流量调大,温度急剧上升,不懂硝化工艺危险性的杨某沿着管道查找原因,直至反应釜超压爆炸。
杨某严重受伤,在医院抢救3日后死亡。
点评:这是一起由于违章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
杨某碍于面子违反了“不是自己分管的工具、设备不准动用”的规定,为自己的违章付出了生命代价。
硝化操作工刘某为自己提前吃饭将自认为安全的硝化装置不负责任的交给杨某照看,是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中午吃饭时间应由机动或班长代为照看,尤其是涉及到氯化、加热浓缩工艺的,严禁委托不懂工艺的其他人员进行照看。
另外,当别人要求我们帮忙照看非自己工位的设备装置时,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要坚决拒绝!4、交接班不认真,误将催化剂重复投料造成安全事故山东淄博市开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医药中间体邻苯二甲亚胺的化工企业。
2009年11月,公司发生了一起爆炸火灾事故,事故导致11人死亡,4人重伤,15个幸福的家庭跌入痛苦的深渊。
事故经过:2009年11月9日18:05分,硝化车间乙班岗位职工孙某焦急的等待丙班操作工周某来接班,因为今天是孙某朋友的生日,大家约好晚上去饭店好好聚聚。
18:07分,周某到达岗位,孙某说“今天家里有点急事,先走了,1号和3号在保温,2号等着进料,4号釜正常”,孙某在交接班记录上签上字,匆匆离开岗位,周某也早已习以为常,平时同事之间相互照应,谁都有着急办事的时候。
18:55分,周某查看4号反应,按照以往惯例,这个时候应该投加催化剂,反应釜温度、压力各项参数正常。
19:00周某按照生产比例投加催化剂,19:20分4号反应釜温度持续升高,压力剧增。
19:30左右反应釜爆炸,导致周某上层岗位9人及周某邻岗操作工11人当场死亡,车间房顶被全部炸开。
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调查,4号反应釜投料时间比以往早半个小时,在周某接班前,孙某已经投加完反应催化剂,但是着急聚会忘记做记录,接班的周某还是按照原来的惯例进行操作,两人未进行认真细致的交接班,将反应催化剂重复添加,反应速度失控导致釜内温度压力急剧上升引发爆炸事故。
点评:这是一起因交接班不认真引发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交班的孙某上班期间满脑子想着聚会,添加完毕催化剂后未做记录,交接班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对每台反应釜工艺参数及生产状态进行确认,这是导致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我们公司反应釜种类多,数量大,交接班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充分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应拿着操作记录逐台釜进行交接;另外我们班长要认真负责的去核对,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完成交接下班,接班人员接班后如果对生产状态存在不确认的,切不可根据感觉、惯例去贸然操作,应立即通知班长,用值班电话联系交班人员确认。
决不能学习案例中的周某、孙某贪图几分钟的时间最终害人、害己酿成大错!5、向计量罐进料过程中操作工干其他工作,高位槽溢料引发火灾事故江西省新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科技工业业园,主要生产新型食品甜味剂三氯蔗糖,公司于2008年开工建设,2009年9月份试车投料。
2009年10月,该公司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导致7人受伤,车间烧损严重,事故经过:10月8日9:25分,操作工王某发现板框压滤机滑道开焊,报告班长准备焊接维修。
班长通知设备科同时通知安全部申请办理动火作业票证,安全员到达现场后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测辨识,落实动火安全措施,确定监火人后开具动火票证。
9:35动火作业开始,5分钟后,突然从动火区域上方淋下大量乙酸乙酯,随即车间一片火海。
车间内各岗位操作工四处奔逃,动火现场7人严重烧伤。
经调查,9:20分,位于三层车间平台的结晶岗位开始向乙酸乙酯高位槽计量罐进料。
进料刚开始,操作工岳某在岗位观察液位计变化情况。
约10分钟后,1号结晶釜准备进料,岳某打开结晶釜进料阀门,观察进料情况,将高位槽进乙酸乙酯工作忘记。
9:28分,乙酸乙酯从高位槽溢出,从三层平台淌下,下落的乙酸乙酯淋到一层平台的动火位置随即燃烧,火苗从一层向三层蔓延,车间内一片火海。
点评:结晶岗位操作工岳某在进料期间做其他工作,导致易燃物料乙酸乙酯高位槽计量罐溢出,是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如果岳某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在高位槽计量罐进料后再进行转料,或临时停下进乙酸乙酯工作,待转料结束后再进行进料,此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一心二用、多头工作终酿成大祸。
江西新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是三氯蔗糖,我们生产的也是三氯蔗糖,他们用乙酸乙酯,我们也是用乙酸乙酯。
其实,在我们公司生产过程中,类似的溢料事故也曾多次发生,万幸的是当时泄漏点下方没有动火作业,万幸的是作业人员反应较快立即跑开。
如果当时泄漏点下方有动火作业,江西新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事故肯定发生在我们身边,咱们必须认真吸收这个事故案例的教训,严格要求自己,在向计量罐转料过程中,密切注意液位变化情况,切不可一心二用,做其他工作,如果其他工作必须立即执行,应停止进料,待其他工作完毕后再恢复进料。
6、受限空间作业未彻底切断电源,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造成安全事故事故经过:某日,安徽某化工厂员工,在放料过程中发现釜内残存一些物料,遂通知班长,班长赶到现场,经过观察发现是因釜底阀堵塞导致。
随后班长关闭搅拌开关,系好安全绳并配戴好长管式呼吸器进入釜内。
在疏通釜底阀过程中,该厂电工王某,在车间巡检时发现该釜搅拌开关呈关闭状态,也未悬挂禁止合闸标志,王某误认为开关是跳闸异常关闭,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私自把该釜搅拌重新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