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术后护理观察及并发症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271.83 KB
- 文档页数:2
-*-------------------------------------------------*-
腮腺囊肿护理常规
腮腺囊肿是指主要因腺管阻塞至分泌物滞留,使其膨胀而形成的囊肿。
【护理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伤口情况。
2、口角有无歪斜。
【常见护理问题】
1、疼痛手术伤口有关。
2、潜在并发症:涎漏、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
3、自我形象紊乱与手术造成口腔颌面部功能障碍外形改变、面神经麻痹有关。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皮肤准备:术前 2~3 天漱口液漱口,剃去耳周 6cm 的头发。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呼吸和创口的渗血。
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局部渗血较多,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饮食:术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3 日可改为软食。
保持口腔卫生,多漱口。
3、并发症及护理
(1)涎漏
术后切口有清亮、透明的液体渗出,应考虑涎漏的可能,予以颅颌
绷带加压包扎 10~14 天,腺体萎缩后症状可消失。
腮腺囊肿护理常规。
基层医学论坛年第卷月下旬刊腮腺肿瘤围术期护理黄小红张瑜刘雅婷赵亚红(渭南市中心医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分析3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结果30例腮腺肿瘤术后8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涎瘘2例,耳颞综合征3例,角膜干燥症1例。
结论腮腺肿瘤围术期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腮腺肿瘤围术期护理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一对腺体,涎腺肿瘤80%发生于此[1],手术彻底切除是治愈腮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我科从2005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30例腮腺肿瘤患者,经过细心观察、周密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我科腮腺肿瘤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统计在我科经手术治疗并有完整资料记录的腮腺肿瘤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岁~72岁,住院时间10d~16d ,随访期6个月~2年。
本组病例中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13年,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就诊时主诉以耳垂附近为中心的包块逐渐长大。
30例腮腺肿瘤经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其中暂时性面瘫8例,均给予营养神经治疗,5例在术后10d~14d 均恢复,3例在半年内恢复;永久性面瘫1例;涎瘘2例,经过加压包扎及小剂量放疗、饮食指导均获治愈;出现耳颞神经综合征3例;角膜干燥症1例。
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一般护理在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全身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测量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和医生沟通,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达到手术的要求。
2.1.2心理护理由于腮腺肿瘤位于颌面部,患者经常担心术后遗留瘢痕、畸形、面瘫等,思想负担较重,我们采取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顾虑,请有经验的手术医生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简要过程及预后,鼓励患者正确面对手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2]。
同时为患者及家属做充分的术前告知,告知相应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26-02【摘要】回顾性研究82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
结果82例病人术后29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面神经损伤20例,皮下积液及涎瘘6例,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经治疗和护理后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认为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针对性地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腮腺肿瘤并发症观察护理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
由于腮腺在颜面部所处位置特殊,神经分布异常复杂,血运也比较丰富,因此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性。
术后常常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皮下积液和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了痛苦。
故对我院2012年1月~7月收治的82例病例中出现并发症的29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现将观察与护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2例腮腺肿瘤病人中,女38例,男44例,年龄13岁~68岁,平均49岁;良性肿瘤69例,其中腮腺混合瘤58例,淋巴瘤7例,囊肿3例,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13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7例,恶性混合瘤3例,腺样囊腺癌3例。
1.2. 手术方式采用经耳屏前绕耳垂至下颌下缘的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腮腺前缘,由分支逆向解剖面神经,结扎切断腮腺导管,切除包括肿瘤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对于直径<2cm的混合瘤,只解剖下颌缘支,保留腮腺主导管完整,切除肿瘤及部分腮腺,术后创腔放置负压引流球。
1.3 结果术后发生面神经损伤20例(下颌缘支损伤16例,表现为口角歪斜;颞支损伤4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
后1个月恢复10例,3个月恢复6例,半年后恢复3例,1例遗留永久性面瘫。
发生皮下积液4例,涎瘘2例,皮下积液及涎瘘经穿刺抽出或挤出积液,加压包扎7~14天后有5例痊愈,1例形成瘘管经持续换药1个月后痊愈。
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其中半年后出现2例,2年后出现1例。
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637000摘要:腮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腮腺内的肿瘤,即腮腺组织中的异常肿块。
腮腺是人体口腔内最大的唾液腺,分为颌下腮腺、颌下腺和耳下腺。
腮腺肿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腮腺肿瘤的发生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腺体内的细胞突变和增殖引起的。
腮腺肿瘤的症状包括腮部肿块、面部疼痛或不适、咀嚼困难、面部表情改变、口腔干燥等。
对于腮腺肿瘤的治疗,一般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良性腮腺肿瘤通常能够完全切除,并有较好的预后。
而恶性腮腺肿瘤则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如术后放疗、化疗等,以提高生存率和防止复发转移的发生。
在腮腺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腮腺肿瘤;治疗方法;护理措施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适症状,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提供心理支持,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要注意的是腮腺肿瘤的治疗和护理应由专业医师和护士团队进行,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方案。
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一、腮腺肿瘤的危害腮腺肿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功能受损腮腺肿瘤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腮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唾液的分泌和排泄。
由于肿瘤的阻塞或侵犯,唾液无法正常流入口腔,导致口干舌燥,进食困难,消化不良等问题。
2.面部功能障碍腮腺肿瘤的生长会使腮部出现肿块,导致面部形态发生改变,造成面容不对称甚至畸形。
这会给患者的外貌美观和自信心带来困扰,影响其社交和心理健康。
3.周围器官受压腮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或其他组织,导致相应的功能异常。
例如,压迫面部神经可能会引起面部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压迫颈动脉可能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
4.恶性转化风险尽管大多数腮腺肿瘤是良性的,但一些肿瘤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即腮腺癌。
恶性腮腺肿瘤具有明显的转移和侵袭能力,易于扩散到淋巴结和其他远隔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腮腺术后用减压装置替代加压包扎的临床报道腮腺病变及肿瘤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发生比例较高,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特别是因腮腺病变或肿物,为防止术后易复发,通常需在摘除肿物同时连同腮腺浅叶、深叶全部摘除。
摘除术后常规采取腮腺区域及伤口加压包扎,促使伤口至愈合为止,达到消除死腔,减少剩余腮腺组织继续分泌及液化,而致使伤口久治不愈延长治疗。
从1997 年来我院采用弹性减压装置替代加压包扎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经近十年我院腮腺肿物经住院手术治疗记录统计,共24例患者,23例为腮腺混合瘤,1例腮腺淋巴瘤,均全部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深叶及肿物彻底摘除术。
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3.46 岁,左侧10例(男6例,女4例),右侧14例(男10例,女4例)。
其中12例,男7例(右4例,左3例),女5例(右3例,左2例)采用弹性减压装置,平均住院21天,另12例,男9例(右6例,左3例),女3例(右1例,左2例)采用另压包扎治疗病例,平均住院26天。
2 使用方法腮腺摘除术的过程略,均按常规处治。
在关闭缝合伤口前,将通常需置橡皮引流条的位置改成放置2号输血橡皮胶管或细胶管,如气米芯管也可,并在胶管埋于皮内组织部分分不同方向打出几个小孔,以便减压时从此小孔中引流出渗出物和起到减压作用。
注意固定好胶管,防止随意脱出起不到减压作用。
选用成品外科或腹部术后的一次性医用弹性减压装置,将橡皮引流管直接接于弹性负压装置上,并排除负压装置内空气,使其处于减压状态下,并将其固定在同侧腮腺术后的胸前或肩上即可。
3 讨论(1)腮腺术后弹性负压(减压)装置,简便易行,较之加压包扎伤口具有利于引流,消除死腔及利于局部组织供血和微循环,促使伤口早期愈合,利于残余腮腺组织萎缩,不致因加压包扎加重对面神经的压迫与水肿加重,使水肿难以消除而愈合缓慢,可以缩短疗程。
(2)注意保持弹性负压装置的有效状态,可随时排除负压装置内的空气,使其处于工作状态下。
腮腺肿块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疾病,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肿块的主要方法。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术后护理的各个方面,为腮腺肿块患者提供全面的术后护理措施。
一、术后生命体征监测1. 术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定期测量体温,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升高,应立即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3.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二、伤口护理1.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更换敷料。
2.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如红肿、渗出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3. 术后3-5天内,伤口可能伴有轻微疼痛,可给予止痛药物。
三、引流管护理1.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堵塞。
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量较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引流液量会逐渐减少。
3. 术后3-5天内,引流液逐渐减少至无引流液排出,即可拔除引流管。
四、饮食护理1. 术后6小时可采取半卧位,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2. 术后3-5天内,患者可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术后1周,患者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稀饭、豆腐等。
4. 术后2周,患者可恢复正常饮食。
五、口腔护理1. 术后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每日3-4次,预防口腔感染。
2. 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六、心理护理1. 腮腺肿块患者术后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关爱、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七、并发症护理1. 面神经损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如有面瘫症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
2. 涎瘘:术后观察患者口腔有无唾液外溢,如有涎瘘,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局部加压包扎、阿托品等治疗。
腮腺肿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一)术前护理1、肿瘤部位、生长速度、形态、大小、边界、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功能障碍等。
2、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二)术后护理1、了解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2、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观察伤口渗血及疼痛情况、有无喉头或颈部水肿。
4、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量。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安慰和鼓励患者,减轻或消除其焦虑心理。
2、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普通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术前准备(1)按医嘱备血。
(2)行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结果,呈阳者应通知医生。
(3)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必要时可根据医嘱指导服用催眠药。
(4)胃肠道准备:全麻患者遵医嘱术前禁食、禁水8小时。
(5)口腔护理: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尤为重要,术前检查患者有无龋齿或口腔疾患,如有该疾病应及时治疗。
术前给甲硝唑漱口水漱口,预防口腔炎及溃疡的发生。
(6)皮肤准备:术前1天剃须,剃除患侧耳周及颞部发际3厘米处毛发,清洁面部。
(二)术后护理1、心理护理:良性肿瘤和部分未侵犯面神经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不会发生面瘫,可出现暂时轻微面瘫症状,通常在术后1-3个月,最迟6个月内可康复,嘱患者不必担心。
2、卧位护理:全身麻醉患者未清醒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口角置弯盘。
局部麻醉术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减轻头部充血、局部肿胀、有利于伤口分泌物、积血、积液的引流。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高蛋白、无渣不含纤维素的温凉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勿食酸性食物,尽量减少咀嚼,少食多餐。
4、病情观察(1)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2)观察呼吸情况:观察面色、口唇颜色、有无烦躁不安、声嘶、呼吸不畅,警惕喉头水肿。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如渗血过多,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4)加压包扎:腮腺肿瘤手术后应行良好加压包扎,维持2周,有效防止积液和涎瘘形成。
腮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腮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腮腺癌术后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1.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
二、饮食护理1. 术后早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等,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2. 逐渐过渡到普食,注意食物的软硬、温度适宜,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营养均衡,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4. 适量饮水,保持尿量充足。
三、口腔护理1. 术后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2. 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3. 根据医嘱使用漱口水或淡盐水漱口,减少口腔感染风险。
四、皮肤护理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抓挠照射区域。
2. 涂抹温和的保湿霜或药膏,保护照射区域的皮肤。
3. 避免阳光直射照射区域,减少皮肤损伤。
五、呼吸道护理1.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及时通知医生。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异味等刺激。
3.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功能锻炼。
六、活动与休息1. 术后初期,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走路、上下楼梯等。
七、并发症预防与护理1.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
2. 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
3.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困难、面部麻木等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
八、中医护理1. 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
2. 调理气血、健脾和胃,减轻放疗、化疗等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3.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中医治疗方案。
九、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腮腺癌术后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腮腺肿瘤切除术前及术后护理周璇,陈伟,李培玲,盛珊,王艳霞(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湖北荆州434000)关键词腮腺肿瘤;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011)01-0046-02我院2001~2009年共收治52例腮腺肿瘤患者,于术前及术后实施了有效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25~72岁,平均(54012)岁。
48例位于腮腺浅叶,4例位于腮腺深叶。
肿瘤直径均小于5c m,其中良性肿瘤46例,恶性肿瘤6例。
2护理21术前护理[1]211心理护理腮腺肿瘤因发生于颜面部,肿瘤大部分影响外观,特别是中青年和女性患者,为了外观形象,迫切要求整复,但又害怕颜面部畸形及手术疼痛。
针对腮腺肿瘤患者的特殊心态,护理人员需配合医生向病人或者家属介绍手术方法,提供治疗显著的病例以增加信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212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常规做心电图,胸部透视,化验血,腮腺造影,青霉素、普鲁卡因、碘过敏试验等。
213口腔护理因腮腺导管开口部位位于口腔颊黏膜,若口腔内有感染灶,则需治愈后再行手术,否则可引起伤口延迟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1周用洗嗪每日清洗口腔3~4次,切记大量漱口,以免误吞。
214皮肤准备术前1日剃发至耳后5c m,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头发,清洗颌面颈部、耳部凹陷处污垢,用松节油檫洗后用75%酒精消毒。
注意保护手术区皮肤完整,防止破损。
215胃肠道护理手术前晚通知患者禁食水,使胃肠道充分排空,防止术中误吸。
术后护理221体位全身麻醉未清醒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或污染伤口。
全身麻醉清醒后或局部麻醉患者给予半卧位休息,有利于减轻头部充血、组织水肿及局部疼痛,且利于伤口内分泌物、积血、积液的引流。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因为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创面大且靠近颅底及呼吸道,全身麻醉手术时经口腔气管插管麻醉,术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喉头水肿、手术区血肿等阻塞呼吸道,出现声嘶。
腮腺肿瘤术后护理观察及并发症处理
发表时间:2017-11-17T14:08:07.4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作者:赵霞
[导读] 护理干预对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6月接诊过的130例腮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65例)和乙组(65例),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甲组患者在乙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明显低于乙组(23.1%),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腮腺肿瘤;术后护理观察;并发症处理
腮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之一,一般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但患者实施手术后易出现面神经损伤、皮下积液和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1],本文就腮腺肿瘤术后护理观察及并发症处理进行探讨,现详细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6月接诊过的130例腮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65例)和乙组(65例)。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61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50.3±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1例,高中及以上59例;良性肿瘤106例,其中腮腺囊肿5例,腮腺血管瘤2例,Warthin氏瘤21例,腮腺混合瘤78例;恶性肿瘤24例,其中腺样囊性癌9例,黏液表皮样癌12例,恶性混合瘤3例;位置:位于腮腺深叶25例,耳前区26例,耳垂后及耳垂后下79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乙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进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
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术后护理:①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腮腺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在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尤其要重点关注其呼吸的频率和平稳情况,要及时吸出患者口腔分泌物,防止其发生窒息。
②伤口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创口渗血和出血的情况,术后要多留置伤口引流管,保证伤口引流通畅。
保证伤口敷料加压包扎松紧适度,以促进残余腺体萎缩,减少涎瘘的产生。
患者麻醉清醒后要取半卧位,这样利于减轻血肿,确保有效负压引流。
③对患者伤口疼痛的护理。
患者在麻醉清醒后易感到伤口疼痛,要注意保持病室安静,注意转移患者注意力,将床头适度抬高,对伤口进行冷敷,以减轻患者疼痛。
对伤口绷带的松紧度进行调整,在必要时可给予止痛剂和镇痛剂。
(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①味觉综合征。
患者在术后三到六个月出现咀嚼饮食或刺激分泌唾液时,术侧局部出汗并伴有发红现象。
要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忌食刺激性食物,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待肿胀消退即可恢复。
②面瘫。
因腮腺和面部神经在解剖上密切相连,所以术后极易引起面瘫,引起患者吞咽困难、误吸或肺部并发症。
在腮腺区肿瘤切除时要注意对面神经的保护,如出现暂时性面瘫可通过表情肌功能锻炼和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并辅以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理疗。
③出血。
在术后要注意观察引流液和伤口敷料渗血性质及量,如伤口出血量大则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要减少患者头部的活动,保持静养,可对刀口进行重新缝合,还可应用止血剂。
④涎腺瘘和皮下积液。
患者在术后3天极易出现涎腺瘘和皮下积液,为防止这一症状的出现,在术后应加压包扎1w,拆线后仍要加压包扎1—2w,术后饭前30分钟服用3毫克山莨宕碱或0.5毫克阿托品以抑制涎液的分泌,忌食刺激性食物。
1.3评价标准
通过1年的术后回访,记录患者发生面瘫、味觉出汗综合征、皮下积液和涎瘘、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率表示,数据展开X2检验,如P<0.05则为资料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明显低于乙组(23.1%),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腮腺肿瘤在通过手术治疗后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因此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缺少对并发症的重视,极易引起对患者的二次伤害[2],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
本次研究表明,积极的护理方式能对并发症实施有效的干预,对减少面神经损伤、皮下积液和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确效果,且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的研究结果和庞莹[3],黎艳芳[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临床中要对腮腺肿瘤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引起高度重视,进行合适的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已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合理干预,以减轻对患者的伤害,促进其早日康复。
患者本
人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遵医嘱用药,合理调控饮食,积极学习相关健康知识,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自己的身体感受,配合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闫金鑫. 48例腮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2,21(18):757-758.
[2]解冬梅,曾婉婷,刘蓉蓉,等. 8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J]. 重庆医学,2017,46(3):428-430.
[3]庞莹. 全程护理干预对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235-236.
[4]黎艳芳,刘永安,李瑰琦,等. 腮腺肿瘤摘除术161例围手术期护理[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