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版歌剧茶花女赏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3
浅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创作是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重要代表。
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创作(1839--1850)、中期创作(1851—1871)和后期创作(1871—1893)。
他的早期创作大多是对罗西尼和贝里尼的模仿,但在题材上大都反映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内容。
其重要作品有《纳布克》《伦巴弟人》《欧那尼》《阿蒂拉》等。
中期创作,在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现实主义因素,人物性格也有深入的刻画,以《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伊达》为代表,标志着他的歌剧走向成熟。
后期创作只有两部歌剧《奥赛罗》《法尔斯塔夫》,此外重要的作品还有《安魂弥撒曲》等。
下面主要来介绍他的歌剧《茶花女》。
《茶花女》(la traviata)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部作品,全歌剧有三幕,剧本是由皮亚维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改编而成的,由威尔第作曲。
歌剧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费尼切”剧院首演。
音乐体现着威尔第的中晚期创作风格,以充分地描写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为重,最终以悲剧而告终。
但由于歌剧的主角是一位“堕落的女人”等原因,演出反响不佳,随即威尔第对歌剧的第二幕作了修改,于1854年5月再次上演,并一举获得成功,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并与《弄臣》《游吟诗人》被誉为威尔第50年代的“三大杰作”。
这部歌剧主要描述的是位于19世纪巴黎,上流社会中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微奥列塔”,因她喜欢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她整天沉迷在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荒谬生活之中。
虽然显得高贵,但患了重病,在一次酒会上,他无意中认识了英俊潇洒的阿尔弗雷德,凑巧此时微奥列塔突发重病,倒在沙发上,阿尔弗雷德见状立马上前深切的照顾她,同时,也向微奥列塔倾诉了自己对她的爱慕之心,微奥列塔很是感动,便接受了他的请求。
微奥列塔为了阿尔弗雷德,改掉了所有的不良陋习,同时也摆脱了之前花天酒地、奢华荒谬的环境,带着所有积蓄和阿尔弗雷德回到了乡下,过着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生活,可是好景不长,这个消息不知如何传到阿尔弗雷德父亲的耳朵里,父亲顿时勃然大怒,赶来乡间兴师请罪,父亲严厉的面孔使他们感到恐慌,两人的分离已在预料之中。
赏析歌剧茶花女在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我第一次认真地接触音乐剧;歌剧之类的作品;对于喜欢流行音乐的我;我觉得这类作品还是比较高雅的;不能深刻的理解它的含义..我对茶花女这部作品的印象尤为深刻;非常喜欢..因为是意大利文;所以听不懂;只能从他们演唱的情感、表情和肢体中领会;幸好有老师的解释;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顺利的看了这部歌剧的第一幕;后来;课余时间也把二;三两幕完整的看了..但是;我只能感悟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茶花女是一部三幕歌剧;歌剧描写了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维奥莱塔才华出众;是一位出名的妓女..她与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相爱;但是;受到阿尔弗雷德父亲的干扰;她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又被阿尔弗雷德误会;最后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开了人间..从整部歌剧看来;我觉得很注重心理描写;男女主人公在演唱时感情真挚;很富有表现力;整部歌剧先喜后悲;落差很大;却处理的不觉突兀..在看完之后;我觉得在喜剧部分很多地方就已经奠定了维奥莱塔最终以悲剧收场..第一幕;我就看见茶花女维奥莱塔在华丽的客厅中;她游走在各色的人群中;招呼客人;微笑频频;她能够左右逢源;而且非常的漂亮;很受欢迎..大家饮酒欢乐;谈笑风生;合唱快乐人生;气氛十分的欢乐..接下来;是我们很熟悉的饮酒歌;阿尔弗雷德经不起维奥莱塔热情恳求;他唱出着名的饮酒歌;这支咏叹调曲风非常的轻快活泼;很有活力..大家都融合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举杯高歌..祝酒歌虽然很着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阿尔弗雷德和维奥莱塔的那首二重唱幸福的日子;我觉得非常的优美;很有感情..在维奥莱塔身体不好的时候;阿尔弗雷德回到厅中陪伴着她;并向她表达了多年的爱慕之情;他真挚的感情和甜蜜的语言把维奥莱塔感动了;茶花女对他耍起了小小的花腔;唱出那玩世不恭的轻俏旋律..两人一个追一个拒;到后来却逐渐缠绕在一起;茶花女尽管表面上还在推拒;实则芳心已落..宴会的结束不得不让他们道别;茶花女也取下胸前的茶花送他;彼此相约次日再见..我觉得场面很唯美;茶花女把茶花送给阿尔弗雷德时那种暧昧的眼神;都是非常到位的..当茶花女知道还有人是真心的爱着她的时候;那种惊讶和喜悦是无法言语的..舞会结束后;客人们相继告别;维奥莱塔回想起刚才的事;唱出这首着名的咏叹调:啊;梦中的人儿;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心理变化:从疑惑到兴奋;从兴奋到陶醉;从陶醉而至清醒;清醒而至不安;而恐惧..第二幕中;维奥莱塔和阿尔弗雷德远离巴黎;在农庄过着甜蜜的生活;可他们要为生活而筹集钱财;不久;阿尔弗雷德的父亲就找到了维奥莱塔;这是就唱起了精彩的也是我体会最深的二重唱神赐给我天使般纯洁可爱的女儿..这个自私无情的老头威逼利诱;恐吓;赚取同情心;最后打击;让茶花女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从这段二重唱中;我能体会到茶花女内心的痛苦;为了维护亚芒女儿的幸福;硬生生的毁掉了自己的幸福;而这也折射出亚芒的自私;以仁慈可怜的父亲身份;利用维奥莱塔善良的心灵;劝她放弃;成全她女儿的幸福生活..这是;维奥莱塔也回了二重唱:告诉你女儿;听力很让人心碎;让人感受每个音所饱含的矛盾和痛苦..接着又跳转到巴黎芙罗拉家的庭院;此时是热闹的场面;歌曲悠扬;看到了吉普赛女郎热情的舞蹈和听到了斗牛士们豪迈的歌声 ..在这里;也是维奥莱塔和阿尔弗雷德发生碰撞的时候;此时音乐再也不是谈情说爱的优美的旋律了;而是那种激烈的上扬的节奏;感受到了他们激动的情绪;他们的误会从这就出来了..在第三幕中;单纯、哀伤、凄凉的曲调始终让人觉得很悲伤;为维奥莱塔感到惋惜..在双簧管凄凉的曲调上;维奥莱塔唱出这首绝望的优美咏叹调再见;往日美丽的梦:“再见;往日美丽快乐的梦;玫瑰般的脸色已经苍白;阿尔弗雷德的爱也遥不可及..神呵;请宽恕这误入泥沼的人;一切都将结束”微弱的歌声;暗示一切都将终了..但是;阿尔弗雷德最后回到了她的身边;那是是多么幸福;两人激动地唱出优美的二重唱离开巴黎:“离开巴黎;啊;我亲爱的人;让我们再度一起生活..我要补偿你过去的痛苦;你的身体一定可以康复..” 最后;维奥莱塔还是离开了人世;我觉得她是悲惨的;没有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但至少她的内心是幸福的;她爱的人还是回到了她的身边..这是一部悲剧;看完这部歌剧;我为维奥莱塔感到惋惜;我想;到底是什么活生生的扼杀了她那美好的爱情..表面上看是阿尔弗雷德的父亲拆散了他们;他们没有走到一起..又因为维奥莱塔的善良;还有那挥霍无度的生活习惯;导致了她是个悲剧..我想当时的社会背景;上流的生活圈;他们间接害死了茶花女;爱情和现实生活是矛盾的;也导致了茶花女的悲剧..其实;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悲剧;还有人生观和幸福观;我从中感受到;我们不能让幸福从眼前溜走;能抓住的幸福就要勇敢的抓住;需要付出努力的就要付诸于努力..同样;我们在现实面前显得很渺小;有时对抗不了现实;以上是我对茶花女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喜欢的咏叹调的感悟..我没有看过小说;从几十分钟的歌剧也许还难以把里面人物的情感了解的很透彻;可是却也给了我很美的享受;尤其喜欢两人的二重唱幸福的日子;体会到了里面感情的真挚;当然脍炙人口的祝酒歌也是的;充分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的幸福观..。
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名字:杨津津学号: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
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 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一、歌剧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
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
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
他让阿尔弗莱德回去,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命令薇奥莉塔离开阿尔弗莱德,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
阿尔弗莱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甚。
不明就里的阿尔弗莱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妓女做情妇,不断地刺激薇奥莉塔。
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处于弥留状态。
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转交给阿尔弗莱德。
直到去世后,阿尔弗莱德也没能来看她。
直到听说薇奥莉塔死去,来到她的遗物拍卖会现场,即作品开头的部分。
歌剧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使观者回味无穷。
二、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一)题材的选取威尔第进行《茶花女》创作的时候, 着眼点是社会上的“小人物”的坎坷人生, 他在创作前期很多歌剧的主人公是以帝王、贵族、神仙为主, 而后期开始主要是一些“接地气”的社会上的小人物为主, 这些人与普通的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富有人文主义关怀。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十分的常见, 一个爱情悲剧, 彼此相爱却遭到父母的阻挠, 女主人公为爱而选择离开, 男主人公不知内情怀恨在心, 等知道隐情之后, 却和爱人阴阳相隔。
歌剧《茶花女》原名为《La traviata》,意思为《堕落女人》。
相对于小说的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歌剧把主要情节压缩在三幕剧中,做了非常大的改动。
玛格丽特的名字改为维奥莱塔,阿尔芒的名字改为阿尔弗瑞德。
歌剧省去了小说中冗长的铺垫,直接在第一幕中将维奥莱塔对Alfredo的态度由不屑(饮酒歌)转为倾慕(及时行乐)。
在书中,阿尔芒曾经有位情妇,她的出现仅仅说明阿尔芒在玛格丽特之外不懂得什么叫爱情。
歌剧中这位姑娘与之后那个羞辱玛格丽特的妓女一起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alfredo在第二幕第二场中亲手羞辱维奥莱塔的重头戏,并加上了老阿芒的愤怒和对儿子的失望之情。
而最后alfredo与维护维奥莱塔的男爵决斗,男爵受了重伤,Alfredo被迫逃往英国躲避私斗的刑罚。
改动最大的还是最后一幕,维奥莱塔一个人住在被债主查封的房子里,在弥留之际见到了匆忙赶回来的Alfredo和老阿芒。
父亲出于内疚已经向Alfredo解释清楚了一切,Alfredo痛哭着向维奥莱塔忏悔。
维奥莱塔一直等待着Alfredo的归来,等待着他再次带给她生活的勇气和生命的力量。
她惊喜交加的迎向爱人,却发现孱弱的身体却没有半点好转的迹象。
她在众人的帮助下躺回病床上,像个贤良妻子一样对Alfredo 交代后事,让他不可以太悲伤,一定要娶妻生子,照顾好可敬又年老的父亲。
最后她听到了上帝的召唤,带着脸上带着神圣的光辉死去了。
应当说,比起人物关系复杂,情节严谨的小说,歌剧的改编处理使得矛盾更加集中,更加抽象而富有艺术性,歌声使得爱情更加感人。
由于歌剧的编剧是意大利人,歌剧创作时间较晚,歌剧中对茶花女这样的交际花的性情,以及对巴黎色情沙龙的描绘多是出自导演自己的想象,在不同的版本里有不同的诠释,经常是场面宏大富丽堂皇。
而主角本身,虽然设定的是俊男美女的组合,在实际歌剧中经常因为歌手自身的原因而很难做到形象一致。
这也是欣赏不同版本的歌剧《茶花女》看起来有趣的地方。
歌剧《茶花女》赏析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名字:杨津津学号:160693034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
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一、歌剧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
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
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
他让阿尔弗莱德回去,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命令薇奥莉塔离开阿尔弗莱德,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
阿尔弗莱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不明就里的阿尔弗莱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妓女做情妇,不断地刺激薇奥莉塔。
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 很快处于弥留状态。
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转交给阿尔弗莱德。
直到去世后,阿尔弗莱德也没能来看她。
直到听说薇奥莉塔死去,来到她的遗物拍卖会现场,即作品开头的部分。
歌剧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使观者回味无穷。
二、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题材的选取威尔第进行《茶花女》创作的时候,着眼点是社会上的“小人物” 的坎坷人生,他在创作前期很多歌剧的主人公是以帝王、贵族、神仙为主,而后期开始主要是一些“接地气”的社会上的小人物为主,这些人与普通的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富有人文主义关怀。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十分的常见,一个爱情悲剧,彼此相爱却遭到父母的阻挠,女主人公为爱而选择离开,男主人公不知内情怀恨在心,等知道隐情之后,却和爱人阴阳相隔。
歌剧《茶花女》赏析摘要:《茶花女》是威尔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作品。
本文介绍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和主要细致分析了茶花女V ioletta与男主角Alf redo相遇相爱的部分茶花女的内心世界,简单介绍了后续的故事发展情况。
通过细致的赏析,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威尔第用音乐来准确刻画人物形象、内心世界、角色性格,用音乐来预示戏剧情节的发展,用音乐来充分体现人性的艺术手法与特色。
关键词:歌剧威尔第茶花女音乐爱情在上歌剧欣赏时,老师正式向我们介绍的第一部歌剧便是《茶花女》。
《茶花女》是意大利最富盛名的作曲家威尔第的作品,作于1853年,其歌剧剧本是由皮亚威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
1852年的冬天,威尔第在看了话剧《茶花女》后十分激动,决心将话剧改为歌剧。
1853年,这部歌剧在威尼斯芬尼斯大剧院首次上映,但是演出情况很糟糕。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女主角的扮演者健壮如牛,和茶花女孱弱的形象很不相符。
但是威尔第并没有失去信心,在一年后,《茶花女》在同一剧场再度上演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一部亲切、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抒情歌剧,它着重表现了牺牲资产于资产阶级社会偏见和虚伪道德的妇女的悲惨处境。
本歌剧主要讲述了一位巴黎名妓Vi olett a为青年A lfred o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Alfre do居乡间。
Alfred o之父责备Viole tta 毁了儿子的前程,Violet ta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
Alfred o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
Violet ta一病不起,含泪而死。
Alfred o读了Vi olett a 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老师带着我们主要欣赏了前半部分歌剧。
歌剧《茶花女》赏析“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爱你;我也不够穷,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被你爱。
让我们彼此忘却----你是忘却一个对你说来相当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却一种我供养不起的幸福。
”当我看到这句来自电影《茶花女》令人心痛的台词之时,心里情不自禁的透过凉凉的感觉,想到最近老师给我们看《茶花女》的歌剧版本,不由得再次陷入维奥莱塔这位有着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失足者。
《茶花女》歌剧版本的情节如小说如出一辙,主要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格丽特。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第一次接触《茶花女》时,便被这位被西方称为“堕落的女人”的一生而感到委屈,感到心酸和那说不尽的悲哀。
小说中华丽而悲哀的笔调,对维奥莱塔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对情节的细微处理等,让这个故事极其具有感染力,更让茶花女的崇高奉献、恪守诺言、牺牲自我的形象深入人心。
本以为小说对这一故事的表现已经使它成为经典,但当我看到歌剧《茶花女》之后,原来还可以更升华为更加经典,突然想到了小仲马曾经对威尔第(《茶花女》歌剧的创作者)说的一句话: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茶花女》的歌剧分四幕进行,每一幕都将观众带入不同的情景,随着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波动,为她悲哀,为她委屈,更为她惋惜,感慨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第一幕中我们看到在维奥莱塔巴黎的寓所里,奢侈而盛大的派对正在进行,阿尔弗雷德·阿芒在男爵拒绝主持祝颂的情况下站出来为爱情祝颂,向维奥莱塔表明爱意,则维奥莱塔则回应爱情终归会消逝,人生最好的就是尽情享乐。
贵族家中,一起合唱《快乐人生》,这是属于上层社会的格调,欢乐的气氛,“让我们高举起欢乐的酒杯,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这样欢乐的时刻虽然很美好,但真实的爱情更加宝贵!”这段歌声是阿尔弗雷德向维奥莱塔的示意爱情,紧接着是维奥莱塔的附和唱词,最后为大家的一起合唱,表达了参与聚会的人们当时的激动心情,也表现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
威尔第:茶花女VERDLLaTraviata这部3幕歌剧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由皮亚维撰脚本,作于1853年。
前奏曲P1(01:59)-(03:48)先是第三幕病榻前的音乐,然后出现第二幕薇奥列塔离别时的旋律,两者交织,渐渐消失。
第一个主题是近于静态的旋律进行与和弦式的表达,仿佛是在叙述薇奥列塔的悲惨生活一般,同时又刻划出了她那温柔而妩媚的形象,而加弱音器的弦乐器在高音区奏出的悦耳的音响,又使这段音乐显得特别温暖而诚挚感人。
P1(01:59)- P1(02:36)乐曲的第二个主题的调性与和声都很清晰,旋律的进行也显得十分宽广,它是女主角薇奥列塔纯真爱情的象征:P1(02:36)-(03:48)由这个主题构成的序曲预示出歌剧的基本内容,甚至在整部歌剧中,也是以这两个主题为主导动机的。
第一幕,薇奥列塔家中,贵族聚会,一起合唱〈快乐人生〉P1(03:51)。
薇奥列塔忙于招待客人,其女友弗洛拉(ServanttoFlora)跟一位老侯爵进来,在年轻子爵加斯东(GstonediLetorieres)陪同下,乡下富商之子阿尔弗雷多·阿芒(AlfredoGermono)也来参加聚会。
阿尔弗雷多安排在薇奥列塔席旁,加斯东提议阿尔弗雷多唱一支歌,阿尔弗雷多唱〈祝酒歌〉P1(06:42-08:18),成为他和薇奥列塔二重唱后,大家合唱应和。
这时在舞曲声中薇奥列塔邀请客人们过去跳舞,突然昏倒在沙发上。
她请朋友们别介意,要他们继续去作乐,自己坐在沙发上,拿镜子端详自己。
阿尔弗雷多回到大厅陪伴她。
阿尔弗雷多要她保重身体,倾诉他在一年前就对她产生爱情,二重唱,<幸福的日子〉P1(09:07-11:10):"这是一年前的事,那幸福的日子由天而降,你出现在我面前,我被你吸引,接受宇宙间崇高的爱情。
"薇奥列塔不敢相信有人会真心爱她,答说:"如果这是真的,请忘掉。
我是风尘中的女人,不得不时常投入别人怀抱,你为.我受苦是件傻事。
歌剧茶花女鉴赏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赏析歌剧《茶花女》在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我第一次认真地接触音乐剧,歌剧之类的作品,对于喜欢流行音乐的我,我觉得这类作品还是比较高雅的,不能深刻的理解它的含义。
我对《茶花女》这部作品的印象尤为深刻,非常喜欢。
因为是意大利文,所以听不懂,只能从他们演唱的情感、表情和肢体中领会,幸好有老师的解释,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顺利的看了这部歌剧的第一幕,后来,课余时间也把二,三两幕完整的看了。
但是,我只能感悟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
《茶花女》是一部三幕歌剧,歌剧描写了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维奥莱塔才华出众,是一位出名的妓女。
她与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相爱,但是,受到阿尔弗雷德父亲的干扰,她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又被阿尔弗雷德误会,最后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开了人间。
从整部歌剧看来,我觉得很注重心理描写,男女主人公在演唱时感情真挚,很富有表现力,整部歌剧先喜后悲,落差很大,却处理的不觉突兀。
在看完之后,我觉得在喜剧部分很多地方就已经奠定了维奥莱塔最终以悲剧收场。
第一幕,我就看见茶花女维奥莱塔在华丽的客厅中,她游走在各色的人群中,招呼客人,微笑频频,她能够左右逢源,而且非常的漂亮,很受欢迎。
大家饮酒欢乐,谈笑风生,合唱《快乐人生》,气氛十分的欢乐。
接下来,是我们很熟悉的《饮酒歌》,阿尔弗雷德经不起维奥莱塔热情恳求,他唱出着名的《饮酒歌》,这支咏叹调曲风非常的轻快活泼,很有活力。
大家都融合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举杯高歌。
《祝酒歌》虽然很着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阿尔弗雷德和维奥莱塔的那首二重唱《幸福的日子》,我觉得非常的优美,很有感情。
在维奥莱塔身体不好的时候,阿尔弗雷德回到厅中陪伴着她,并向她表达了多年的爱慕之情,他真挚的感情和甜蜜的语言把维奥莱塔感动了,茶花女对他耍起了小小的花腔,唱出那玩世不恭的轻俏旋律。
两人一个追一个拒,到后来却逐渐缠绕在一起,茶花女尽管表面上还在推拒,实则芳心已落。
歌剧《茶花女》赏析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名字:杨津津学号:160693034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
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 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一、歌剧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
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
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
他让阿尔弗莱德情更容易令人们为之动容。
《茶花女》的题材伟大之处在于, 作曲家有勇气在社会小人物身上找到发光点, 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
总结他的20多部的优秀的歌剧作品, 大部分都是以悲剧收场, 喜剧是人们所希望的一种团圆之美, 而悲剧尽管令人遗憾, 但是曲折的感情经历, 也更容易叩响心门, 引发共鸣。
以往人们熟知的很多知名的作品的题材往往取材于圣经经典故事、神话传奇、历史事件等过于宏大, 而《茶花女》则是首次以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妓女为主人公, 搬上舞台, 改变以往的歌剧题材选择的方向, 这个属于革命性的创举, 也符合当时欧洲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 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二)音乐旋律方面威尔第《茶花女》获得场场爆满的好成绩, 探求根本就是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让观众能够记忆犹新。
威尔第善于用音乐渲染人物的形象及辅助剧情的发展, 音乐中透露出一种人性之光, 《茶花女》中从女主角到配角,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
威尔第遵循“旋律为基础”, 因而在作品创作的时候更加注重旋律的编排, 为了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 旋律运用上更是极为重视。
茶花女如果你预先读了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的剧本(改编自法国作曲家小仲马的小说),由此了解到这是一部悲剧,它讲述了一个沦落风尘但仍然对纯洁生活怀有希望的妓女曲折而不幸的经历。
然后,你再去听剧中的那首早就很熟悉了的《饮酒歌》,会不仅仅感受到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欢乐,还会对这欢乐背后的东西——茶花女薇奥列塔的强颜欢笑、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现象所掩盖的空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在听第一幕最后茶花女的大段咏叹调的时候,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幸福、爱情的渴望,和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无奈、痛心。
当你听到第二幕中茶花女的情人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找她,要求她离开他的儿子,唱起那首温和的咏叹调时,你会不仅体会出他作为一个慈爱的父亲所产生那种焦虑的心情,也会对这慈爱中隐藏着的残忍、虚伪而感到愤恨。
当你听到被蒙在鼓里的阿尔弗莱德面对茶花女大声辱骂,使这可怜的女人晕倒过去的那段音乐,以及全剧最后奄奄一息的茶花女在弥留之际终于盼到了心上人,他们唱起凄惨的二重唱的时候,你不再会感到音乐冗长、莫名其妙了,而会对每一条旋律、每一个乐句、甚至对管弦乐队的每一个和弦、每一个伴奏音型都十分敏感,对作曲家的所有音乐手段都能领会了,歌唱家的演唱为什么有时候高亢兴奋,有时候缠绵哀伤,有时候歇斯底里,有时候断断续续,也都变得有具有特别的意义了。
除了“了解剧情”这个重要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应该在欣赏中注意到歌剧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
比如,高超的歌唱技巧的展示,咏叹调的戏剧性和抒情性,重唱的立体感、乐队伴奏的情感渲染、气氛烘托等等。
如果你听得多了,会对不同作曲家的歌剧写作风格、对同一个作曲家不同作品的特色、不同流派的创作观以及不同歌唱家、指挥家对作品的处理方式有所领会,在比较之中,你对歌剧这门艺术的魅力便会有更深的感受了。
茶花女(四幕歌剧)作于1853年,威尔第曲。
剧本由意大利作家皮阿威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小说改编而成。
同年3月初次演出于维也纳。
剧情:薇奥莱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到巴黎近郊与阿尔弗莱德共同酿造爱情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