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三门中学吴辉平

【教学目标】

《项脊轩志》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如泣如诉”模块,单元目标是:通过分析人、事、物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个性化情感。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深入解读文本,体悟归有光特定景境下的“悲”情。

文言文教学,要体现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落实文言基础,更要体现语文的学科性质,落实“文以载道”的理念。因而,《项脊轩志》教学要立足于“归有光”、“文言”、“散文”,即以文言的形式解读散文中的“神”――情感,析出归有光的个性化写作风格。

【教学设想】

《项脊轩志》文言难度不大,重点文言知识通过《导学案》检查,更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同时,《项脊轩志》似浅实深。学生能关注到文中“悲”“喜”“泣”“号”等情感关键词,但对“悲”的感悟容易流于表面,难以引起共鸣。

解决办法:一是补充归有光家族兴盛时及没落时的背景资料,加以对比,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结合文本分析,从项脊轩的“小”读出家族的“没落”,从“没落”读出“责任”,从“责任”读出“悲痛”;三是重视诵读,尤其是在学生有了初步情感感受之后,对文中流露情感的关键语句的个性化诵读。

一节课不必面面俱到,比如“三五之夜”之景的鉴赏,以及“能以足音辨人”中“悲”情的探究,可专题展开。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对亲情之悲、家道之悲的分析,切实打动学生内心,从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教学过程】

导入:上个星期,我们刚刚举行了一场演讲比赛,还记得演讲主题吗?

(生应)读书与生命价值。

师:说到生命价值,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读书?

生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笑):太高大上了。(指生2)你呢?

生2:为了找到好工作。

师: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

生2;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师:是的,好好读书,为了我们三年一次的高考。500多年前,归有光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和我们一样,也还只是一个学生。不同的是,我们参加高考,归有光要参加的是——

(生应)会考。

师:在古代,首先要参加的是童试,再是乡试、会试。最后,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之后叫进士,这样才有可能授予一官半职。

师:为了这个目标,归有光在项脊轩用心苦读。项脊轩,这地方怎么样?

(生应)又小,又破,又暗。

师:何以见得“小”?

(生读)“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师:“方丈”,古今异义,一丈见方。因为小,下雨容易把书打湿,所以要移开书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确实小。那么,“破”呢,何以见得?

(生读)“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师: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个字最能说明“破”?

生3:注。

师:是的,一个“注”字,简洁点出项脊轩百年之后的破。说到小,文章还有一段。(投影: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我读一遍,请大家思考,你从哪些细节里读出了“小”?

生4: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师:你讲了3点,请你选一点具体分析一下。

生4:客逾庖而宴,客人要通过厨房才能吃饭。

师:这怎么就能说明“小”呢?

生4:君子远庖厨,可是没有专门通道,要从厨房经过。

师: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小”吗?

生5:鸡栖于厅。通常养鸡都是在院子里,但是分家后“内外多置小门墙”,院子里都围成了小房子。另外,厅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但是现在鸡都在大厅里。

师:是的,分家后房间不够,大房间分成几个小房间,这还好理解。连院子都你一间我一间,空间实在太小了。这段话,你就只读到“小”吗?

(师引导)注意,归有光把这部分内容放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段落,你能读出“悲”吗?

生6:假设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即使各自为家了,那也不会把墙砌起来。但是现在他们都把墙砌起来,这说明他们家不够团结。

师:很有道理。那你能不能再结合“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这句话来说明一下?

生6:庭中始为篱,就是说院子里最初只是树起篱笆。已为墙,然后又把它砌成了墙。

师:说到关键了。由“篱”到“墙”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6:篱笆很矮,不影响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但是,把墙高高地砌起来,人和人之间、家和家之间根本没办法交流。这说明了彼此戒备越来越深。

师:非常好,你的思考很深入。我

们补充一下归有光原来家族的情况。在归有光家族居住的昆山,有这么一句话:“县官印不如归家信”,县官的官印,还不如归家家族的诚信威信。可见归氏家族原来的兴旺繁盛。(投影: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归氏世谱后》)意思是说,从祖先开始从来没有分过家。可是到了我这一代呢?分家了。树大分叉人大分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痛的是,即使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彼此都不怎么交流。所以这一层要表达的是,家族没落后归有光内心浓重的(投影:家道之悲)。

师:如果你是归有光,面对家族这样的变化,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7:一定要重振家族。

师:什么心情,能不能用词语概括?

生7:伤感,无奈。

师:很好,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把“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句读一下。

(生读)

师:请你再把“凡再变矣”四个字翻译一下。

生7:凡,总共。再,两次。

师:归有光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如这专题“如泣如诉”,他是一边流泪一边写的。所以,要静下心来,把自己当成归有光,读出这种无奈、伤感。

师:要想改变家族现状,归有光必须苦读考取功名,那么归有光有没有苦读?归有光自己是怎么描述读书的?

生8:扃牖而居。

师:扃牖而居,是什么意思?

生8:关上窗户。

师:整天都关着窗子读书。这一关,关了多少年?

生8:3年。

师:你怎么知道?

生8: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男子15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18岁。

师:整整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天天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动力,是坚持不下去的。振兴家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就是他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师:和归有光一样,对家族忧心忡忡的还有——

生:祖母。

师:请结合文中祖母的三句话,感受一下祖母对归有光的期待。第一句是:“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你觉得祖母的话里包含哪些感情?

生9:心疼。看到孙儿这么用功苦读,心里疼惜。

师:除了心疼还有没有别的?(生默然)

师:如果你是祖母,看到归有光如此用功……

生9:欣慰。

师:请看第二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包含什么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