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16
诱变育种的方法引言:诱变育种是指通过诱变剂引起植物或动物基因发生变异,从而产生新的有用性状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等特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诱变育种方法。
一、物理诱变方法:物理诱变方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对生物体的基因产生变异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诱变方法有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
1. 辐射诱变:辐射诱变是指利用电离辐射对生物体进行诱变。
常用的辐射诱变方法包括γ-射线辐射和X射线辐射。
辐射诱变可以产生大量的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的筛选和评价,可以选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2. 化学诱变:化学诱变是指利用化学诱变剂对生物体进行诱变。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EMS(乙基甲磺酸甲酯)和NaN3(氮化钠)。
化学诱变剂可以引发DNA的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二、生物诱变方法:生物诱变方法是利用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的基因产生变异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诱变方法有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诱变技术。
1.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指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从而产生新的有用性状的育种方法。
常用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基因编辑等。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具有有益特性的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从而实现育种目标。
2. 细胞诱变技术:细胞诱变技术是指通过处理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有用性状的育种方法。
常用的细胞诱变技术包括化学诱变、辐射诱变和基因转化等。
细胞诱变技术可以提高诱变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三、化学诱变方法:化学诱变方法是利用化学品对生物体的基因产生变异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诱变方法有化学诱变剂和化学物质处理。
1. 化学诱变剂:化学诱变剂是指通过处理生物体,使其基因发生突变的化学物质。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EMS(乙基甲磺酸甲酯)、NTG(亚硝酸乙酯)和NaN3(氮化钠)等。
化学诱变剂可以改变DNA的结构,引发基因突变。
2. 化学物质处理:化学物质处理是指利用化学物质对生物体进行处理,使其基因发生变异。
诱变育种名词解释
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原理:基因突变
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
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第十二章诱变育种一、名词解释1.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辐射作用)或/和化学(化学反应)方法诱发植物体(植株、枝、芽、花粉等)产生遗传变异,然后在变异体直接筛选或利用突变体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又称为突变育种或引变育种。
2.点突变:指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
特别适合对推广品种的生产特性的改造。
二、简答题1.诱变育种的特点是什么?①突变率高,变异谱广;②常发生点突变,可以有效地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③变异稳定快,育种年限短;④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及改变植物的授粉、受精习性。
2.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①变异的方向和性质尚不能人为有效地控制;②突变体的鉴定比较困难,不易区分生理损伤与遗传变异。
3.简述诱变方法中外照射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
外照射:指放射性元素不进入植物体内,而是利用其射线(x射线,γ射线,中子)照射植物各个器官。
特点:较为安全,简单。
适于处理大量试材,才进行一代照射和多代重复照射,一次照射和多次照射。
按照射时间可以分为急性照射和慢照射;按处理器官组织可以分为种子照射、花粉照射以及营养器官的照射。
4.简述内照射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内照射:将放射性元素引入植物体内,由它放射出的射线在体内进行照射。
分为浸种法、注射法和喂饲法(或施肥法)。
5.简述剂量率的选择原则。
剂量率的选择原则可归纳为“活、变、优”,活是指后代有一定的成活率;变指在成活个体中有较大的变异效应;优是指发生的变异中有较多的有利突变。
6.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有哪些?烷化剂、核酸碱基类似物、诱发译码突变的诱变剂、其他诱变剂:秋水仙素。
7.化学诱变剂的效应?化学诱变剂是靠各自的活性基团,具有特有的化学性质。
它们直接与RNA或DNA反应,引起突变。
8. 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针对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阻止形成纺锤丝,染色体不走向两极,从而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核。
9. 化学诱变的方法有哪些?浸渍法、涂抹法和滴液法、注入法、熏蒸法、施入法。
诱变育种相关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通过化学物质或辐射来诱发植物遗传变异,达到变异性状的目的,然后再通过选择和育种方法来固定和优化这些性状,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植物种质资源。
诱变育种是一种以人为手段来诱发植物遗传变异的育种方法,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具有变异程度大、种质资源丰富、育种速度快等优点。
2. 诱变种类根据诱变的方法和途径不同,可以将诱变分为两种类型:化学诱变和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是利用化学物质来诱发植物遗传变异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物质对植物体内生成物质代谢和遗传物质的变异,从而诱发植物的新性状。
具体的化学诱变剂包括EMS(乙基甲磺酸甲酯)、DEPC(二乙醇二氯甲烷)、MNU(N- 亚硝基-N-甲基脲)、DMC(二甲胺)等。
辐射诱变是利用辐射来诱发植物遗传变异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辐射对植物细胞的核酸、酶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和变异,从而诱发植物的新性状。
具体的辐射诱变包括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射线等。
3. 诱变方法诱变育种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育种方法、分子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育种方法。
传统育种方法是指通过遗传资源的收集、鉴定以及杂交和选育等方式来获得植物品种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选择和育种的方式来固定和优化诱变得到的新性状,最终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植物品种。
分子育种方法是指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解析和改良等方式来获得植物品种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修改和介入来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植物品种。
生物技术育种方法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来获得植物品种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来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植物品种。
4. 诱变机理诱变发生的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遗传物质的突变,二是染色体的不稳定性。
(1)遗传物质的突变:遗传物质的突变是指植物遗传物质DNA序列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点突变、基因缺失、重复序列、整个染色体的遗传变异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从而使植物出现新的性状。
诱变育种的方法诱变育种是一种通过诱变剂来诱发植物或动物遗传物质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或变异体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可以为农业、园艺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遗传资源,为作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多的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诱变育种方法。
一、化学诱变化学诱变是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包括亚硝基脲、乙烯亚胺、氮芥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直接处理植物种子或动物胚胎来诱导突变。
化学诱变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副作用较大,有可能引起不可逆的基因突变或致死。
二、辐射诱变辐射诱变是利用辐射(如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等)照射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物质,诱发突变的方法。
辐射诱变可以引起遗传物质的DNA链断裂、碱基对突变等,从而产生新的性状或变异体。
辐射诱变的优点是突变频率较高,可以诱发大量的突变体,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辐射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致死或致畸。
三、基因工程诱变基因工程诱变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对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定点编辑,诱发突变的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诱变可以精确地修改目标基因,实现有针对性的遗传改良。
基因工程诱变的优点是操作灵活、可控性强,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支持。
四、诱变体库筛选诱变体库筛选是利用大量的诱变体进行筛选,寻找具有目标性状的突变体的方法。
诱变体库是一种包含大量突变体的资源库,可以通过对这些突变体进行高通量筛选,快速寻找到具有目标性状的突变体。
诱变体库筛选的优点是可以大规模筛选突变体,提高筛选效率,但也需要大量的突变体资源和筛选条件的优化。
诱变育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育种目标和条件。
不同的诱变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育种需求。
在进行诱变育种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同时,诱变育种也需要结合其他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选择育种等,进行综合利用,以实现更好的育种效果。
诱变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可以为农业、园艺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遗传资源和选择。
诱变育种的方法引言:诱变育种是一种通过人为诱导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突变来改变其性状的育种方法。
它在农业、植物育种、动物育种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诱导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从而改变其性状。
突变是指基因发生改变,导致生物体的某些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诱变育种利用这种突变来创造新的优良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需求。
二、诱变育种的常用方法1. 辐射诱变法:辐射诱变法是最常见的诱变育种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辐射源(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照射生物体,使其遗传物质发生突变。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家禽、家畜等的育种中。
2. 化学诱变法:化学诱变法是利用化学物质诱导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EMS(乙基甲磺酸甲酯)、NMU (亚硝基甲基脲)等。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导致碱基的改变,从而引发突变。
3. 基因工程诱变法:基因工程诱变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诱变育种方法。
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直接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序列来诱导突变。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可用于特定基因的定向突变。
三、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提高产量:诱变育种可以通过诱导农作物的突变,改变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从而提高产量。
例如,通过诱变使水稻产生更多的穗粒,或使玉米产生更大的穗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 改良品质:诱变育种还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使其具有更好的口感、营养价值或抗病性。
例如,通过诱变使水果的口感更甜、更脆,或使蔬菜的抗病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培育新品种:诱变育种可以创造出新的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诱变,育种者可以获得具有新颖特征的作物品种,如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开拓市场。
结论:诱变育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通过诱导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突变,改变其性状,以满足人们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