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格式:ppt
- 大小:851.00 KB
- 文档页数:64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一、必备知识[试题特点]对实词的理解,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是准确理解句子的前提。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我们还应正确理解几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的文言句式。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其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试大纲》列举的有如下几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1)判断句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①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其形式有:“……者,……也”“……者,……”“……,……也”“……,……者也”。
(在有的判断句中,“者”是和其前面的词构成“者”字结构,不表停顿。
——编者)②用副词“乃”“即”“则”“皆”“耳”等表示判断。
③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古汉语中用“是”表判断的并不多见,“是”主要作代词用。
——编者)④用“非”“未”等表示否定判断。
⑤既不含判断词、副词,也不含语气词,即无任何标志词,仅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2)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很少直接用“被”字,而常用“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见……于……”式,还有无任何标志词的被动句。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句式。
(4)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成分,是文言文中十分普遍的现象。
如果对此缺乏识别能力,在阅读中就可能张冠李戴,甚至颠倒逻辑关系。
成分省略的类型主要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
(5)固定结构常见的固定结构有:“有所”“无所”“所以”“直……耳”“无乃……乎”等等。
它们的搭配形式固定,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古文时不能分开来理解。
掌握常见的固定结构,有助于提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题指津]文言文的翻译试题,命题者在选材时,青睐的对象之一,就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答题时要做的就是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变换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题型突破三概括分析含解析题型突破三概括分析——善用比对,精准判断全国卷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每个选项均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主要从人、时、地、事等几个方面设误,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人物形象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
因此,在分析判断选项表述正误时,应明确设误点,进行针对性比对。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命题“3大特点”“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角度一:比对人物误解形象张冠李戴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曲解文意归纳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选项]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分析]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参考译文】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CZJ (—P 文言文阅读 3节《«与U 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刑用法, 1111 lllli !)■理解并«|译文中的句子 Ill ■■ I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句式与翻译”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两个考点。
纵观江苏近几年的高考,文言句式不单独命题,而是在文言翻译中加以考查,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厂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及词类活用,能力层级为B (理解)。
所谓“理解”,不是要求考生去死记这些术语, 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这些形式,并在阅读与翻译中加以运用,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因而考查的重点放在理解和运用的层次上。
《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四种“不同句式”,也就是说,对于倒装句而言,主要要求我们掌握“宾语前置”一种,但在实际考试状语后置句”的翻译也多有涉及。
就句式的理解而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把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
中,“定语后置句、言,握,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力层级为B(理解)。
“理解文中的句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能读通、读懂,能明了其主要内容;二是能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
“翻译”是在“理解”基础之上的“翻译”,即用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T頁爲~第9章扩步糸统调背解题有略爲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一、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辨识。
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不要死记一些抽象的格式,而是要结合课文中的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岀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第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二. 教学重点、难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到,高考对文言文考查的要求有七条,这七条要求是: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学过程]一.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通假字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1. 战则请从.[跟随]2.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攻伐]3. 范增数目.项王[眼睛]4.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换取]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说明)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士兵”(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练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26分)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
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
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
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
唐曰:“成吾志矣!”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
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
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
迁右赞善大夫。
徙知鄜州。
召还,为比部员外郎。
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
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
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
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仇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
”诏可。
迁正使。
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
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
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
”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
真宗即位,改工部侍郎。
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
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
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有删改) 1.(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指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
(6分)(1)世以财雄边郡。
()(2)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3)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
()(4)自今请以隶军。
()(5)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
()(6)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
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
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即文言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
例如:①巨是凡人……②问今是何世……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被动句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柳毅传》)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示被动。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第四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命题分析通过对近年高考文言翻译题文言句式考查的梳理,我们认为,今后高考对文言文句式翻译的考查有以下值得关注的地方:还应会加大句式考查的分值;范围上,应没有什么变更,还是考查《2024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规定的句式;形式上,几种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的题型可能会增加;可能还会加大对倒装句、固定句式的考查力度;考查重点上,对几种句式的综合考查将会是一个热点。
走进高考【P】例(2024·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行。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高考文言文复习课题●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难点重点:1.识记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翻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难点:1.在语境中对相关实词迁移运用的能力2.整体把握语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堂反馈● 一、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1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2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3 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日喻》)6、生而眇者不识日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则思慎始而敬终、忧懈怠,1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三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1 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 、势拔五岳掩赤城3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6 7、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课后测评●薛潭学讴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翻译划线的句子● PPT (见附件)第二课时●课堂反馈解释下文中加点的词语。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专题03 文言句式考点解读《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高考考查以宾语前置句为主)、省略句。
此外,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也是考查的内容之一。
近年高考题中,一直都是通过翻译题来考查,从文言阅读材料中选择能测试考生文言文阅读基本功的句子。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即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和用法准确理解,同时还要结合文言实词和虚词等知识翻译句子。
备注:语篇阅读中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文言句式”这一考点。
典例示例一、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②④⑤⑦为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②和⑦都是“于”表状语后置,④⑤都是“以”后加方式手段方法表状语后置;①③为判断句,“是……也”“…也”表判断;⑥为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否定词(未)+代词(之)+动词(有),这种结构表宾语前置。
故选C。
二、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大王来何操④何厌之有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
①被动句;②被动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宾语前置句。
所以选B。
三、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