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类型分类表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9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二○○八年二月)编制说明1 目的2005年4月17日国务院作出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是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的统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方针和纲领,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各级应急预案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正在开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研究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工作。
应急平台建设(包括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和应急指挥场所等)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馈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统一各级应急平台中的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编码,实现不同应急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用于各级应急平台应急资源的分类与编码。
二、编码原则本规范的编制思想是:●层次清晰:分类尽量层次清晰,编码结构应与分类层次体系相适应;●简单明了: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应尽量短,以便节省计算机存储空间及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易于扩充: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代码唯一:每一个编码对应仅应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
本规范采用五位编码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编码位数应尽量短,便于应用,同时也与电子政务有关分类编码标准相一致。
由于编码的级别越高,其内容越抽象,所对应类别越少,所需分类容量越小,反之则所需分类容量越大。
而1位阿拉伯数字(0-9)的容量小于1位罗马字符(A-Z)的容量,后者的容量又小于两位数字的容量(00-99),因此后四位编码依次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1位大写的罗马字符,两位阿拉伯数字来编码,为避免大写罗马字符O、I、Z与阿拉伯数字0、1、2混淆,本编码规范不用采用大定罗马字符O、I、Z。
编码扩充原则:本级分类采用1位数字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首先是采用数字1-9表示,不够表示时,采用大写罗马字符A-Z扩充(O、I、Z除外)(即,1,2,3,4,5,6,7,8,9,A,B,C……Y),如果分类采用两位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0,则用两位数字表示,如果超过,则顺次添加字母进行扩充(即99,9A,9B,9C……9Y,A1,A2,A3……AY,B1,B2……YY)。
一[事件分类]2011年案件分类表受案的范围的调整1、刑事2、民事一(1)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2)物权(不动产登记、物权保护、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保护);(3)部分合同(建设用地使用权、临时用地、探矿权转让、采矿权转让、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屋买卖、房屋拆适安置补偿、建设工程、农业承包、林业承包、渔业承包、牧业承包、农业土地承担);(4)不当得利、无因管理;(5)侵权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除外)。
基本与上一、三对应。
3、民事二(1)合同;(2)不正当竞争;(3)与企业、公司、破产、合伙企业;(4)证券、期货交易、信托、票据、信用证;(5)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6)适用特殊程序案件(选民资格、宣告失踪和死亡、认定民事行为能力、认定财产无主、监护权特别程度、公示催告)基本与二、四对应。
4、行政(1)一审行政;(2)计生非诉行政执行立案审查、执行。
5、审监(1)劳动、人事争议,保险;(2)各类发回重审、按审判监督程序进入再审的;(3)各类案件评查。
6、法庭(1)本辖区内的各类民事;(2)特别处理。
①一般由被告所在法庭;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多个肇事被告有一人在外县,归民二;若均在县内,但在两个法庭辖区内,归负主要责任者所在地法庭;若同等责任,归起诉状中第一个被告所在地法庭)。
二[事件分类]事故分类与分级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125537评论2 更新日期2010年09月26日一、事故分类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安全事故按其性质可分为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
1、员工伤亡事故系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
即员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单位的设备(施)不齐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单位领导指派到单位外从事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
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一览表附件1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一览表8级7级一般事件蓝色事件1、在业务服务时段,由于重要信息系统异常,出现单个交易故障或单个机构业务中断的事件;2、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非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的事件;3、灾备环境出现对生产环境造成较大隐患且未在约定时限内解决的事件;4、非重要信息系统数据损毁或丢6级5级紧急事件黄色事件4级3级2级突发事件1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黑色事件1、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或保守,造成经济秩序混乱或重大经济丧失、影响金融稳定,或对公众利益造成出格严峻损害的突发变乱。
2、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业务服务时段已导致全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6个小时(含)以上的突发变乱。
变乱品级较大突发变乱严重突发变乱橙色变乱1、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或泄露,对银行红色事件1、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泄露,对银行或客户利益造成事件。
2、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全行业务没法一般展开达3个小时(含)以上的突发事件。
3、业务服务时段以外,出现的重要信息系统故障或事件升级方向1、未影响用户使用,但需处置的事件,如不影响金融生意业务或账务的咨询、系统监控告警等;1、在业务服务时段以外,由于重要信息系统异常,导致服务水平降低的变乱;2、在业务服务时段,招致非重要信息系统服务程度降低的事件;3、灾备环境出现可能会对生产环境造成较大隐患的事件;4、其它会导致出现上述情况发生的事件。
1、在业务服务时段,重要信息系统故障导致多个机构业务没法一般展开以至中断的突发事件;2、在业务服务时段,重要信息系统故障导致单个机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半个小时含)以上的突发事件;2、在业务服务时段以外,出现的重要信息系统故障1、可能对本行造成较大信息安全隐患或声誉影响的事件,如生产数丢失,业务数据泄露等;2、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多个机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半个小时(含)以上,或单个机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据存储介质损毁、或客户利益造成2、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全行业务没法一般展开达半个小时(含)以上的突发变乱。
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一览表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一览表在信息系统的生产过程中,事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事件分类和分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各种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的一览表,供参考。
一、事件分类1、硬件设备问题: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软件应用问题:包括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系统的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网络问题:包括网络连接、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等网络系统的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4、数据问题:包括数据丢失、数据错误、数据过载等数据管理的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5、人为操作问题:包括误操作、恶意攻击、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二、事件分级1、一级事件:系统完全瘫痪,无法提供正常服务,严重影响业务运营。
2、二级事件:系统部分功能出现问题,但仍可提供基本服务,对业务运营有一定影响。
3、三级事件:系统出现一些小问题,但对业务运营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
4、四级事件:建议类事件,系统没有明显问题,但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或优化空间。
三、事件处理流程1、事件接收:在收到事件报告后,应尽快了解情况,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2、事件分类:根据事件类型和性质,将事件分类并标记相应级别。
3、事件处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事件,启动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问题诊断、修复、测试等环节。
4、事件反馈:在事件处理完成后,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处理结果,并做好记录和归档。
5、事件预防:对于经常发生的事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注意事项1、快速响应:在收到事件报告后,应快速响应,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2、详细记录:在处理事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问题出现的时间、症状、处理过程等,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3、定期评估:应定期评估事件处理的效果,对于处理不当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INES分级表1. 什么是INES分级表?INES(International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vent Scale)分级表是国际上用于评估核事故和放射性事件严重程度的标准。
它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其他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旨在为公众提供对核事故和放射性事件的了解,并帮助决策者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INES分级表将核事故和放射性事件分为7个级别,从级别1(异常事件)到级别7(重大事故)。
每个级别都对应着不同的事件特征和后果,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2. INES分级表的原则和依据INES分级表的制定基于以下原则和依据:•国际标准:INES分级表是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组织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事件特征和后果:INES分级表根据事件的特征和后果进行分类,以便公众和决策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严重程度。
•透明度和可理解性:INES分级表的设计目的是使公众和决策者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事件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科学依据:INES分级表的制定基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INES分级表的级别和特征INES分级表将核事故和放射性事件分为以下7个级别:级别 1:异常事件级别1表示发生了一次或多次异常事件,但对人员安全和环境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这些事件通常是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可以通过改进设备和操作程序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级别 2:辐射事件级别2表示发生了一次或多次辐射事件,可能对工作人员或公众造成一定的辐射暴露,但辐射剂量低于国家和国际辐射安全标准。
这些事件通常是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可以通过加强辐射防护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级别 3:严重辐射事件级别3表示发生了一次或多次严重辐射事件,可能对工作人员或公众造成较高的辐射暴露,辐射剂量接近或超过国家和国际辐射安全标准。
安全事件分类安全事件子类计算机病毒事件(CVI)蠕虫事件(WI)僵尸网络事件(BI)混合攻击程序事件(BA I)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WBPI)其它有害程序事件(OMI)拒绝服务攻击事件(DOSAI)网络攻击事件(NAI)后门攻击事件(BDAI)漏洞攻击事件(VAI)网络扫描窃听事件(NSEI)网络钓鱼事件(PI)干扰事件(II)访问流量异常事件(TEI)其他网络攻击事件(ONAI)信息篡改事件(IAI)信息破坏事件(IDI)信息假冒事件(IMI)信息泄漏事件(ILEI)信息窃取事件(III)信息丢失事件(ILOI)其它信息破坏事件(OIDI)系统操作审计事件(SOAI)访问互联网行为事件账号异常事件(AEI)其他操作风险事件(OORI)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IT安全事件针对社会事项进行讨论、评论形成网上敏感的舆论热点,出现一定规模炒作的IT 安全事件;组织串连、煽动集会游行的IT安全事件其他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等4个子类软硬件自身故障(SHF)有害程序事件(MI)运维风险管控事件(OMRCI)信息内容安全事件(ICSI)特洛伊木马事件(THI)设备设施故障(FF)外围保障设施故障(PSFF)人为破坏事故(MDA)其它设备设施故障(IF-OT)灾害性事件(DI)其他事件(OI)灾害性事件是指由于不可抗力对信息系统造成物理破坏而导致的IT安全事件。
灾害性事件坍塌、火灾、恐怖袭击、战争等导致的IT安全事件。
其他事件类别是指不能归为以上事件具体定义是指蓄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或是因受到计算机病毒影响而导致的IT安全事件。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它可以破坏计算机是指蓄意制造、传播蠕虫,或是因受到蠕虫影响而导致的IT安全事件。
蠕虫是指除计算机病毒以外,利用信息系统缺陷,通过网络自动复制并传播的有害程序;是指蓄意制造、传播特洛伊木马程序,或是因受到特洛伊木马程序影响而导致的IT安全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管理统计表表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管理统计表表在医疗卫生领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
对于这类事件的管理和统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管理统计表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逐步展开讨论。
1. 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涉及药物错误、手术失误、感染控制等方面。
2.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护理不良事件通常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事件一般不会导致患者长期损害,中度事件可能会导致患者暂时性损害,而重度事件则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
3. 分级分类的重要性将护理不良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分类管理统计对于医疗卫生机构非常重要。
这可以帮助机构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降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医疗卫生机构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管理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4. 分级分类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不良事件,医疗卫生机构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对于轻度事件,可以进行及时的报告和分析,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于中度事件,需要及时介入,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并制定改进措施;对于重度事件,更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统计表表的设计要点在设计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管理统计表表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清晰明了的事件描述、准确完整的事件信息、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分类、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
还需要注意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信息。
总结回顾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管理统计表表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事件的及时报告、分析和统计,可以帮助机构及时纠正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突发事件归档范围表一、自然灾害类事件1. 地震2. 暴雨洪涝3. 龙卷风4. 台风5. 暴雪6. 干旱7. 雷电风暴8. 滑坡泥石流9. 火山喷发10. 沙尘暴二、交通事故类事件1. 道路交通事故2. 铁路交通事故3. 航空事故4. 船舶事故5. 公共交通事故6. 高速公路堵车三、公共卫生事件1. 传染病爆发3. 化学品泄漏4. 放射性物质泄漏5. 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地震引发的疫情)四、社会安全事件1. 恐怖袭击2. 校园安全事件3. 公共场所安全事件4. 抢劫案件5. 暴力犯罪事件6. 突发群体性事件(如群体聚集引发的冲突)五、自然灾害预警类事件1. 暴雨预警2. 地震预警3. 台风预警4. 暴雪预警5. 干旱预警6. 水库溃坝预警六、环境污染类事件1. 水污染事件2. 空气污染事件4. 噪声污染事件5. 电磁辐射污染事件七、意外事故类事件1. 工业事故2. 矿难事故3. 建筑事故4. 气体泄漏事故5. 火灾事故6. 溺水事故7. 中毒事故八、网络安全事件1. 黑客攻击2. 病毒传播3. 数据泄露4. 电信诈骗5. 网络暴力事件九、金融风险事件1. 股市暴跌2. 货币贬值3. 金融诈骗4. 信贷危机5. 互联网金融风险以上是突发事件归档范围表,涵盖了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自然灾害预警、环境污染、意外事故、网络安全以及金融风险等多个方面的事件。
这些事件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及时归档和处理。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合理的归档和范围表,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病床输液、输血器具及管路静脉留置针输注泵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溶药注射器采血器/输血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输液辅助装置化疗泵医用输液胶带输液泵注射泵镇痛泵血压计体温计呼吸设备及配件呼吸机及配件呼吸或通气用气管插管导尿管负压装置引流容器肛袋调节器引流器灌肠袋尿袋粘贴材料无创监护仪无创医用传感器心电电极压力蒸汽灭菌设备医用粘合剂医用制气设备诊察治疗设备气体灭菌设备冲洗、通气、减压器具洗胃机负压引流装置专用消毒设备升降故障车载担架断裂硬件故障(支架断裂、把手断裂、滑轮脱落、脚踏运转失灵等)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针头弯曲、断裂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硬结、脓肿,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套管脱落,套管堵塞,套管断裂,软管回缩调速器失控报警系统故障自动停泵漏液出现输液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硬结、脓肿输液器漏液、漏气、堵塞、针头钝、针头无针套或故障(弯曲、生锈或断裂)输液器内有异物连接处不牢或断裂,Y型输液器两组液体同时输入过滤网阻塞或断裂或位置歪斜或颜色不正针头堵塞,针栓滑落,针头钝或弯曲或断裂,无针套,针头座松软,漏液注射后出现寒战、高热、抽搐等反应注射部位局部红肿、疼痛,局部感染针头堵塞,针栓滑落,针头钝,针头无针套或故障(弯曲、生锈或断裂)针头座松软,漏液采血器漏气或堵塞,渗血,针头钝,针头无针套或故障(弯曲、生锈或断裂),有异物针头与采血器连接不牢,胶塞封闭不严条码识别错误血液进入输血器即发生血凝分离血清过程中出现结膜现象血液回收装置连接不牢穿刺针头和针栓咬合不牢,漏血,导管脱落,断裂滑入体内,管道阻塞静脉炎、感染穿刺包与导管卡住,加药器折断、破裂,注射器裂缝,注射器漏液,麻醉平面过低破裂,药口漏液,滴速过快脱落;造成血管水肿滴速不准确加药口开关失灵频繁报警,不能正常工作贮液球囊漏液,有异物设置输液量与实际输入量不符输液管有气体机器不报警气温过低致输液泵不能正常工作显示工作状态,但并未工作,也不报警输液倒退突然停止工作囊爆裂,不能自行泵注,漏药,固定储液囊支架断裂脱落身体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出现呼吸困难,全身发绀,呼吸减弱,呼之不应,瞳孔对光反射迟钝低血压四肢软无力发冷、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微弱,口齿发绀,脉搏微弱,瞳孔等圆等大,人为气胸胸闷、心悸、出汗伴四肢颤动、畏寒皮疹、瘙痒全身轻微震颤伴恶心其他:潜在形成空气栓塞;麻醉平而过低,手术开始时自觉疼痛水银:水银不足;水银柱不回位;水银泄露患者反应:头晕、头痛;受测肢挤压致皮下出血其他:充气球、血压计漏气;断裂;袖带松坏测量数据不准确水银外溢体温计水银不能上升水银柱无法甩动或自行回落体温计温度不改变气管插管、套管:气管导管阻塞喉损伤、气管粘膜损伤,皮下气肿、出血机械通气:发动机故障,潮气量过大,通气量不足,通气过度,气压伤,氧流量不稳定,管低血压,休克,其他脏器并发症,氧中毒,呼吸道,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