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2
语句衔接类试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句子衔接类试题就是要求上下文语句连贯。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复习备考时的难点。
面对内容五花八门、题型不断翻新的连贯题,有的学生常常束手无策,望题兴叹,其实,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仍可找到解答连贯题的规律。
下面便结合典型例题谈谈解答连贯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要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个句子或句群、只有做到陈述对象一致,才能保证语意贯通。
如果中间调换了陈述对象,就会影响到句意的连贯。
请看试题: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____,“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峰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这道题是从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的角度来考查语言连贯这一考点的。
不难看出,整个文段要描述的是南天门景象,因此,陈述对象自然是南天门了。
既然上文谈的是“门”,那么,下文只有以“门”起首的句子才能与之衔接,因此,可先排除A、C两项。
剩下的B、D两项,究竟选哪项才恰当呢?只要看看文末的内容就不难选择了。
既然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那么,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结才能与之衔接。
这样,B项就当然成为正确答案了。
可见,要做好连贯题就必须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二、要做到前后照应一个句子,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性,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
请看试题题:“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的四句中选出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2007年海珠区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8小题,满分37分;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12小题,满分53分;第三部分写作与表达,1小题,满分60分。
全卷22小题,共150分,120分钟完成。
注意:所有题目都要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7分)一、语文知识(6题23分)1.下面是一个同学对容易读错音的字的标注,请指出不正确的一项:()(3分)A.尴尬gà粗糙cāo 苦心孤诣yìB.诅jǔ咒解剖pōu 重蹈覆辙zhéC.汲jí取憧chōng憬锲qiè而不舍D.预兆zhào 束缚fù鲜xiǎn为人知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本是政府的惠民措施,但遭到一些人“恶搞”。
(指公开、公平、公正。
)B.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房屋犹如立于孤岛之上。
(形容自高自大的骄傲神气)C.针对“读图快餐”造成的营养不良现象,专家呼吁要引导青少年多摄取“绿色食品....”。
(健康有益的文字读物)D.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在机关干了几年就下海..了。
(指经商)3.选出下面句子横线上意思和句式都衔接得最好的一项:()(3分)读书不仅是益智的需要,更是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它是心绪的慰籍,灵魂的依傍。
A.夜晚篝火旁的狂欢热舞。
B.隆冬炉火旁的倾谈。
C.隆冬炉火中的倾谈。
D.围炉夜话促膝交谈。
4.语言运用(7分)(1)下面划线的句子有错字或病句,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4分)广州正式启动亚运会吉祥物征集。
①吉祥物是大形运动会的重要标志,是赛会的精神和灵魂。
本次征集的吉祥物,应充分反映“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广州亚运会理念,②弘扬奥林匹克,③彰显广州特有的文化魁力,表达广州人民的美好祝愿,④而且还要具备丰盛的商业开发价值。
2007年越秀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2题,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室号。
2.做题时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做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和运用(共8小题,35分)一、语文知识(6小题,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匀称.对称.称.职称.心如意B.着.重着.落着.急着.手成春C.休憩.修葺.祈.祷休戚.相关D.附和.和.尚和.谐填词和.诗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豪不利己“豪”改为“毫”B.妙手隅得“隅”改为“偶”C.不屑置辫“辫”改为“辨”D.潜兹暗长“兹”改为“滋”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时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B.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情。
C.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07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D.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散发出缕缕幽香,不因沦落荒山而自弃。
45.阅读下面几则摘录的语句,联系所学的课文和经历,用一句话说说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1)权曰:“卿今者方略,非复吴下阿蒙!”(司马光《孙权劝学》(2)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伤仲永》)(3)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请根据课文推荐课外阅读名著中的内容,给下列句子填空。
2007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
(5分)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棹(zhào)歌:船歌。
(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23. (1)溪水平静清澈,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
(2)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5分。
上题2分,下题3分。
意思符合。
有欠缺酌扣)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三、古诗文阅读(25分)1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一)(4分)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
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三、古诗文阅读(25分)(一)(4分)16.⑴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⑵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评分标准:第⑴题2分,共五种景物,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满分,只写其中一个得1分。
第⑵题2分,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可得1分。
丽水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4~21小题。
(一)(5分)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解】竹枝词:巴渝(今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14、从诗中称对方为“▲”看出,这首诗是以一位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2分)15、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3分)14、(2分)郎 15、(3分)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2007年广东卷试题分析一、第1题命题点秘: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主要考查形似音似字的读音,2006年考查的是多音多义字,今年改变了命题的角度。
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误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声字认半边”以及“想当然地类推”。
形声字的声旁有表音功能,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有很多的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旁不尽一致,“认半边”行不通,需要记忆。
对于形似字,则要区别字形,形体相似,读音有别,不可贸然类推。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形似字,一般说来,要依字定音,辨音识读,有时要结合语境,音随境转。
解题指津:A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zhēng---zhēng---shèn---zhěn”,其中“峥”“狰”读音相同,“慎”与”缜”的声旁虽然都是“真”,但读音不同;B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zǔ_qie_jū_jǔ”,声旁相同,读音全不相同;C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qiào_shāo_qiào_qiào”,除“梢”外,其余三个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D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chuò_chuò_zhuō__chù”,“辍”与”啜”读音相同,“拙”与“绌”读音不同。
参考答案:B第2题命题点秘:此题考查考生对成语意思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层级为D级。
涉及到成语词义的理解、感情色彩的把握等。
解题指津:“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很近,情势极其危急。
不是指空间拥挤,本句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本句弄错对象,应是看轻别人,看高自己,宜改为“不自量力”。
“南辕北辙”形容目的与行动相反,属贬义词,本句宜用中性词“截然相反”。
“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运用恰当。
参考答案:C第3题命题点秘:此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正确理解和运用,间接也考查语感能力,句式呼应,词语的搭配。
能力层级为D级。
解题指津:这三句话主要从搭配方面来考虑。
广州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考题一、近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2003年中考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5分)2004年中考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7.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05年中考卷出自九年级上课外必背诗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5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分)参考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3分)参考答案: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2007年中考古诗卷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2008年中考古诗卷出自八年级下课内必背诗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广东广州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二氧化碳“动态平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0%来自燃料的燃烧。
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O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起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森林被乱砍乱伐,大量的农田建成了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浙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氟氯代烷约占l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lO℃,气候将明显变暖。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早,飕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掺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BA. 峥嵘狰狞慎重缜密周全 B •诅咒趔趄狙击神情沮丧C.讥诮眉梢俏丽峭拔刚劲 D .辍笔啜泣拙劣相形见绌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A. 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 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 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 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______ 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_____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深圳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说明: 1.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页。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3.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场、试室号和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好。
4.本卷选择题1-6,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它答案;非选择题7-20,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作文写在非选择题区的作文格内。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1~6题)一、语言技能考查(14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A.踌躇(chóu) 静谧(mì) 言简意赅(hài)B.惬意(qiè)尴尬(gà ) 忍俊不禁(jìn)C.晨曦(xī )禁锢(gù ) 重蹈覆辙(zhé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2分)A.我们不能将生态失衡的原因仅仅归咎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B.只要我们吸收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C.班会课上,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热烈,莫衷一是,很快就“献爱心”活动形成了一致意见。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A 深圳的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 通过老师三年的教育,使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C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⑴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
⑶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⑷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A ④③①②B ②④①③C ①②④③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2分)A 节日的红树林,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简直是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