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探讨钻井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钻井工程技术是石油钻井的核心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钻井工具和设备、钻井液、钻井作业、井筒完井等各个环节。
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和需求的增长,钻井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成本。
目前,钻井工程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现状:一、钻井工具和设备的发展钻井工具和设备是钻井工程技术的基础,其发展直接决定了钻井效率和质量。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技术的发展,钻井工具和设备已经更加先进和智能化。
采用了新型的高硬度合金材料来制造钻头,提高了钻进速度和寿命;应用了新技术和电子设备来实现井底测量和钻井监控,增强了工程师对钻井过程的控制和调整能力。
二、钻井液技术的改进钻井液在钻井作业中起到润滑、冷却、清洗井眼和稳定井壁的作用。
钻井液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钻井事故的发生率并提高钻井效率。
目前,钻井液技术已经从常规水基钻井液向油基钻井液、水泥渗漏控制剂、泥浆分离技术、高渗透率井眼防塌技术等方面发展,以适应复杂的地层环境和井眼形态,提高钻井质量和作业效率。
三、钻井作业技术的提升钻井作业技术主要包括钻井方案设计、钻井操作指导、井下作业协调等方面。
目前,随着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钻井工程师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地层情况和井下状态,进行钻井方案的优化设计,并实时监测和调整钻井过程。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钻井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效率,优化钻井作业流程,提高钻井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一、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钻井工程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
采用自动钻井系统可以实现钻井工程的全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并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提高钻井效率和质量。
二、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应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钻井工程技术也在向环境友好型技术转变。
采用可降解的钻井液来替代传统的钻井液,在钻井作业结束后能够迅速降解和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数字化井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数字化井控技术研究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勘探开发领域。
数字化井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数字化井控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井控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井下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井下生产的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
数字化井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井下传感器技术: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井下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数据传输技术:采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井上与井下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为井下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井下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
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为井下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国内外在数字化井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精度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化井控技术有望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井下作业作为油气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和高效性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井下作业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操作复杂、效率低下、安全隐患等。
为了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井下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化井控技术是指通过将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实现对井下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和智能优化。
这种技术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还能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影响油田井下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浅析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对井下作业技术的新要求归纳为6点:一提升常规作业技术水平;二加快特殊井作业技术;三积极研究边际油气藏低成本开发配套技术;四完善大修侧钻技术;五整合压裂酸化技术;六试油测试要满足特殊油气藏和特殊工艺井的要求。
以上井下作业技术涵盖贯穿了修井设备、修井工艺、修井工具和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多技术多学科的交叉应用,相互掣肘却相辅相成。
1.设备发展目前国内的修井设备多以柴油动力可移动自背井架式的修井设备为主,作业钩载和功率储备系数显著提高,其良好的移动性能和提升能力以及辅助功能得到发挥。
但一些先进设备针对的单一常规的井下施工工艺技术层面,限制了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如连续油管车仅仅利用在常规的冲砂、洗井、排液等简单作业工艺上,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
拓展井下作业设备的工艺技术,打破单一的作业方式现状,对促进井下作业总体的技术水平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2.修井工具油田中后期开采的环境一般会越来越复杂,油气水井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井下事故趋向于复杂化,如开采区域套损井的比例逐年升高,封隔器配水器等大直径工具起下打捞困难,水平井及侧钻井技术提高很快,但修井工具的结构和功能却一成不变,专用工具缺失,缺乏创新更新,使打捞处理工艺措施举步维艰,更使繁重的井下作业增加了负荷。
具有的特点是,利用常规的打捞工具和根据现场需要零时改进制作的工具和辅助施工工艺同时并存,未形成针对特有井下作业事故的处理工艺和工具研发制造规模,造成有想法无工具,有工具无工艺方法,有工艺方法无工艺标准可依的尴尬局面。
3.修井工艺随着特殊工艺井,特别是水平井、侧钻井数量的增加,针对这类特殊工艺井的修井作业技术问题越来越突出,在部分油田水平井和侧钻井是重要的油气开发手段,对这类井的修井矛盾尤为突出,井下作业配套工艺的缺乏,往往会遏制修井工艺的发展,对提高整体井下作业技术水平无疑是一条拦路虎。
4.管理机制和制度管理创新机制的封闭落后,使思想固化视野狭窄,技术路线单一,大量先进的新设备、工具、工艺的出现和应用,如连续油管快速投产一体化工艺,是将以往新投井工艺中试压、通井、替浆的三次施工工艺,经工具优化改进整合为一次性施工,既提高了连续油管车的利用率,也改进工具优化了工艺技术。
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及新工艺的优化摘要:本文介绍了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现状以及新工艺的优化。
首先概述了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现状,包括技术水平、应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本文重点介绍了新工艺的优化,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材料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改进。
关键词:传统修井方法;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新工艺优化一.引言:随着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不断发展,井下作业修井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是指对井下复杂情况进行处理和修复的一门技术,它是保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安全、稳定、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然而,当前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水平不高、应用范围有限、安全风险大等。
因此,对新工艺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是指对井下复杂情况进行处理和修复的一门技术,是保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安全、稳定、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是指在井下进行的油井修井工作,旨在改善井筒状况,提高油井的产能和产油效率,延长油井的使用寿命,并保证油井的安全运行。
修井工作的流程包括清洗井筒、防腐处理、井壁无损检测及裸眼修井等。
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修井技术可以增加油井产能。
井筒中会出现各种堵塞物,如沉积物、泥浆等,导致油井产能下降。
通过修井技术,可以清除井筒中的堵塞物,保证井筒通畅,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其次,修井技术可以延长油井的使用寿命。
油井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会因为沉积物的堵塞或井壁的破损而出现问题,产能下降甚至停产。
通过修井技术,可以清除井筒中的沉积物,修复井壁的破损,延长油井的使用寿命。
修井技术可以提高产油效率。
修井工作可以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确修复,改善油井的产油效率。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修井工艺和工具,进行有效的裂缝修复和增注水等措施,提高产油效率。
修井技术可以保证油井的安全运行。
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现状1 国内外深井开采现状在我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中,约占50%的煤炭埋深超过千米。
随着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煤炭开采逐步转向深部,煤矿开采深度以8~12m/年的速度增加。
如何能够安全、高效、低成本地开采深部煤炭资源,将其转换为经济建设有力的能源保障,成为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亟需寻求突破的重大技术难题。
1.1 国外深井开采现状煤矿深部开采是世界上大多数主要采煤国家目前和将来要面临的问题。
在世界主要采煤国家中,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采矿业较为发达,原西德和前苏联较早进入深部开采。
在20世纪60年代初,原西德埃森北部煤田中的巴尔巴拉矿的开采深度就已经超过1000 m,达到1200m;从1960~1990年,原西德煤矿的平均开采深度从730m 增加到900m 以上,最大开采深度从1200m 增大到1500m,并且以每年约10m 的速度递增。
前苏联在解体前的20年中,煤矿的开采深度以每年10~12m左右的速度递增。
在俄罗斯,仅顿巴斯矿区就有30个矿井的开采深度达到1200~1350m,波兰的煤矿开采深度已达1200 m,日本和英国的煤矿开采深度曾分别达到1125 m 和1100m。
1.2 国内深井开采现状近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能源需求旺盛,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2012年生产原煤36.5亿t。
矿井开采延深速度加快,一大批矿井快速进入深部开采阶段。
东北及中东部地区的多数矿区开采历史长,开采深度相对较大。
预计在未来20年,很多煤矿的开采深度将达1000~1500m。
如现在新汶矿区平均最大回采深度达到1032m。
图我国煤矿千米深井分布图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初步统计,我国已有平顶山、淮南和峰峰等43个矿区的300多座矿井开采深度超过600m,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的范畴,其中开滦、北票、新汶、沈阳、长广、鸡西、抚顺、阜新和徐州等近200处矿井开采深度超过800m,而开采深度超过1000m 的矿井全国有47处。
国内井下作业大修技术现状及发展研究井下作业大修是指对井下设备、管道、设施等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井下石油、煤矿、地下建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井下作业大修技术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两方面对国内井下作业大修技术进行研究。
一、现状分析1.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当前,国内井下作业大修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一大批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和技术手段被引入井下作业大修工程中。
激光扫描技术、无损检测技术、遥感控制技术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井下设备的维护效率和质量。
2. 安全环保意识增强近年来,由于一些井下作业大修事故的发生,国内井下作业大修技术正在逐步向安全环保方向发展。
各企业纷纷加大对井下作业大修的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的投入,力争在提高技术水平的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井下作业大修技术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工程,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井下作业大修的专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专业的井下作业大修队伍,针对性的技术培训,都使井下作业大修技术更具竞争力。
4. 存在的问题尽管井下作业大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设备的老化、维修成本的提高、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井下作业大修技术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1.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未来,井下作业大修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智能设备和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于井下作业大修工程中,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维修等功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新材料的广泛应用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井下作业大修将会更多地应用新型材料,如碳纤维材料、陶瓷材料等,这些新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能够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井下作业大修的效果。
3. 联合作业、全面服务未来,井下作业大修技术将更加注重联合作业和全面服务。
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之间将合作更加紧密,实现井下作业大修工程的全方位服务,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探究井下作业是一种以提升采油速度与采收率为主要目的,根据油田改造、调整、挖潜等需求根据相关的工艺技术利用相关井下与地面设备,对油水井进行井下挖掘的一种新技术,其内容十分的广泛。
本文对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标签: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发展一、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分析1、国外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
在现阶段下,国外发达国家井下作业技术主要使用压裂酸化技术、修井作业技术与试油测试技术,压裂酸化及时主要通过使用新材料与相关压裂工艺,降低开采成本提升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试油测试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地层测试、排液与压力恢复、射孔、分析解释几个内容,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技术有油管传输射孔+地层测试+电子压力计三联作工艺技术、有关传输射孔+地层测试+喷射泵三联作工艺技术等,这几种技术均可以显著降低采集的成本,缩短采集周期;修井作业技术主要应用于连续有关作业技术与工具开发使用过程中,修井工具的种类较多,包括组合修井工具、液压操作工具、辅助工具等等。
2、国内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
油田井下技术包括工艺技术、机具技术、装备技术、企业管理技术、方案设计等等,近些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勘探与开发技术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之下,各个行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开始逐渐改变传统运营战略,同时,油田井下作业也开始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积极的引入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油田井下作业技术效率的都了一定的提升。
二、油田井下作业技术发展趋势1、压裂酸化技术。
目前国内的成功率较低,生产成本较大。
因此发展重点为努力提高措施的成功率,大幅度降低成本。
在压裂方式上,变单层压裂为多层压裂,单井压裂变为整体压裂。
在压裂液方面,发展低伤害低污染清洁型压裂液,同时推广使用双千型压裂设备,并匹配适宜的及时配液设施、高温高压评价设施、多功能回路仪以及旋转粘度计等设备。
浅谈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我国井下作业技术得到全面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加之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入,我国井下作业技术在先进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方面不断加强,使得我国井下作业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为我国油气田勘探和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在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过程中,对井下作业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井下作业技术需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本文就井下作业技术及其发展展开讨论,分析当前井下作业技术现状,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对井下作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井下作业;压裂酸化;试油测试;修井作业;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前言:油田井下作业是指利用地面和井下配套设备、工具,对油水井采取各种井下技术措施,以达到保障油田生产,提高油井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我国油田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国外井下作业技术,经技术创新,形成了适应自身需要的配套技术[1]。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采,地层产出液含水率不断升高,油田持续高产稳产压力增大,对井下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总结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把握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分析1、国外技术现状1.1压裂酸化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压裂新工艺及新材料,以此来降低油田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该技术可分为前置液酸压和普通酸压。
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低渗透去的油气井。
它是国内外油田灰岩油藏广泛采用的一项增产增注措施,是重要的完井手段。
较为成熟的压裂技术有斯伦贝斯的连续油管压裂技术,该种压裂技术可以实现多层并有选择性的压裂,可大大提高油气开采产量,减少施工作业时间还有一种光纤辅助压裂技术,该技术可以为含有压裂液的光纤网络提供运送、悬浮及置放支撑剂,有效避免了支撑剂的沉淀。
1.2试油测试技术,该项井下作业技术的流程包括地层测试、射孔、排液及压力恢复、数据采集等。
当前,地层测试技术可以实现测压、射孔、排液及处理措施四项和油管传输射孔、地层测试、电压计量地面直读测试等多项工艺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缩短试油周期,降低试油成本。
带压作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带压作业是在保持井筒内一定压力,不压井、不放压的情况下进行起下管柱的一种先进井下作业技术。
相较于传统井下作业,带压作业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油气层和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油气水井修复后的稳产和提高注水效率。
带压作业技术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开发出了系列带压作业装置,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技术体系。
目前国内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逐步推广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
一、技术现状㈠、国外技术现状1、1929年—国外开始了带压作业技术的研究, 并利用一静一动两组卡瓦控制油管,通过钢丝绳和绞车实施油管起下。
2、1960年—发明了液压带压作业设施,使其成为一套独立的钻修装备。
3、1981年—设计出车载液压带压作业设备,提高了装备的机动性。
4、20世纪 80年代,带压作业设备的应用领域从陆地走向了海洋,研发出了全液压举升系统,卡瓦和防喷执行机构都实现了电液远程控制。
目前,带压作业技术在国外油田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相应装备也比较成熟,全液压不压井带压作业机占主导地位。
按一次起下管柱行程的大小分为长冲程和短冲程两大类。
据统计,制造带压设备、提供带压技术服务的公司已有10 家,设备实现了全液压举升,井口密封和加压动力系统实现了电液远程控制;最高提升力达2669KN,最大下推力达1157KN。
目前带压技术和装备在北美发展已非常成熟,辅助式和独立式设备及其配套工具序列齐全,最高作业井压力可达140MPa。
按照结构组成主要有 3种形式,一种是自成体系, 油管移动与防喷器密封之间无相对运动,这种带压作业装置压力等级最高可达35 MPa,设备庞大,高度为30m 左右,进口价格为¥1500~2000万元; 另一种带压作业装置与作业车配合使用,在防喷器密封状态下,油管上下运动,防喷器密封胶件与油管在高压密封条件下相对运动,但不强行通过油管接箍,这种带压作业装置价格较适中,总高度为9m以下,可作业压力为21 MPa以下,胶件磨损适中,进口价格为¥1000 ~1 500 万元; 还有一种就是在井压不大于8MPa的情况下,用环形防喷器密封胶件密封油管,油管上下运动,并使油管接箍强行通过环形防喷器密封胶件,这种带压作业装置较简单,作业压力低,高度为5~7 m。
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形势以及技术发展研究摘要:井工煤矿作业的采掘以及运输工作环境极为艰巨,对煤矿开采作业的技术要求较高,且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
对此,有必要加大对井工煤矿掘进、开采及运输作业的技术研发力度,以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对传统的井工煤矿作业方式进行改造,确保井工煤矿的安全性与智能化生产。
基于此,本文就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面临的主要形势作了介绍,就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技术的进展作了分析,最后阐述了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井工煤矿;智能化煤矿;技术进展我国八部委于2020年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的出台与实施,不仅表明我国政府对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各省份、城市颁布与实施具体化的煤矿智能化发展细则而提供了方向指南。
对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就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发展形势以及其技术进展作了分析,并就井工煤矿智能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1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形势1.1工业转型升级要求当前,国家通过该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煤炭行业提出了新的改革与转型发展要求。
面临转型过程中的层层难关,煤炭行业企业有必要对以往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而井工煤矿智能化概念的出现以及实际发展,能够更好推动我国煤炭煤炭行业企业的消费、技术以及生产改革,也能够推动资源消耗型及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1]。
对此,井工煤矿智能化发展不但是我国当前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改革政策形势下煤炭行业绿色、安全及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1.2煤矿安全生产需要近年来,我国安全监管总局开展题为“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专项安全整改行动,同时出台与实施有关减少井下作业人员与促进井工煤矿安全的指导文件,文件要求井工煤矿生产企业应加快推进煤矿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研发脚步,通过加大对井下煤矿掘进、开采以及运输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改造、研发力度,为我国井工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过断层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2-03-22T06:14:02.06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1期作者:林旭[导读] 我国的煤矿分布较广,煤炭产量与质量都比较高林旭永煤集团顺和煤矿河南省永城市 476600摘要:我国的煤矿分布较广,煤炭产量与质量都比较高,但是煤矿丰富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分布不均匀,而现代产业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为了更高效的采煤,就必须对开采工作面进行技术优化,尤其是遇到断层等情况,必须要合理应用过断层技术,加强安全支护,保障矿井正常的回采和连续掘进。
关键词: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过断层技术引言煤矿出现断层是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岩层结构与受力强度不均匀,就会出现不抗力的破裂情况,产生岩层断裂的断层现象。
煤矿层中的断层都是破碎的岩石构造,存在不稳定因素,煤矿开采中遇到断层工作面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断层的岩层不完整,开采的时候如果没有提前处理断层,做好支撑防护工作,采煤作业连续掘进的话,则很容易出现塌方等严重的矿井安全事故。
而采煤工作面的过断层技术就是针对断层而做增加的支护措施,提高采煤工作的安全性,让煤矿开采作业能够保持高效率。
1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具体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注浆加固:工作面回采至距断层15m时,在工作面向断层区域打设注浆钻孔,钻孔参数为D30mm×15000mm,钻孔间距为2500mm,钻孔在距底板1.2m处打设,并在工作面两巷内采用长短孔向工作面两侧中部进行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为0.5,水泥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2)切底过断层:工作面回采至距断层20m时,开始采用台阶式采煤工艺,及采煤机下行割底煤,采煤机前滚筒顺着顶板割顶煤,后滚筒不沿底板割底煤,以此形成台阶。
断层区域的煤层厚度约为3.5m,现为工作面推进通过断层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在工作面推进通过断层下盘至上盘的过程中,保障采煤机每刀的拉底量为50~100mm,工作面以3°的俯角向前推进,采用“卧三刀、平三刀”的方式进行割煤作业。
采矿工程M ining engineering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解析刘 振(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 莱州 261400)摘 要:我国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金矿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高的自然资源非常珍贵,对其进行合理合法的开采有助于促进国家发展,但是自然资源毕竟有限,开采过程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为了保证国家对金矿资源的需求,采矿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开采技术,充分了解金矿山体地理环境,采矿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深入开发地表以下的矿产资源,使得采矿质量、生产力、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都大大提高,从根本上提高金矿资源的开采率。
而井下采矿技术作为成败的关键因素成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并且本文还将探讨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希望能有助于提高采矿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井下;采矿技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D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048-2Analysis of underground min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underground miningLIU Zhen(Sanshandao Gold Mine of Shandong gold mining (Laizhou) Co., Ltd,Laizhou 261400,China)Abstract: China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among which gold mine is very precious as a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 Reasonable and legal mining of it will help to promote national development. However, natural resources are limited after all, and the mining process is also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ational demand for gold resources, mining enterprises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mining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ining conditions of the gold mine, the appropriate min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are selected to deeply develop the mineral resources below the surfac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mining quality, productivity, safety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fundamentally improves the mining rate of gold resources. And the underground mining technology as a key factor of success or failure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this paper, and this paper will als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nderground mining, hoping to help improve the mining volume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Keywords: underground; mi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许多矿山地域地理气候特征不一,面对较高的金矿需求,如果仅以小矿井小规模方式开采,产量将难以保证,而且由于技术和管理原因,过度开采现象经常发生,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也不可小觑,将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摘要随着石油能源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上升,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油田的开发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油田的井下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方式,它可以保障油田在开发勘探过程中的正常生产。
井下作业技术是影响油田开采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油气开采技术也被人们广泛的关注,如何让油气田地下作业技术得以长期、稳定地发展,是当前石油企业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本文对目前我国油田地下采掘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技术;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经过有关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有了显著进展,促进了石油行业的稳步发展。
在进行油田的井下作业时,要利用相关的工具和井下设备,并与井下操作技术相结合,来保证石油开采的效率。
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性为首要目的。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井下作业方面的技术。
一、发展现状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石油工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油田井下作业技术方面,国家在这上面花了很多资源。
同时,在国内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地下采油技术体系。
主要技术类型包括:压裂酸化、试油测试和修井作业。
以下就是将对这些操作方法作一简要分析与介绍。
(一)压裂酸化采用压裂酸化工艺可有效地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因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压裂酸化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的技术是连续油管压裂技术,这项技术包含两种方式:多层压力与分层压力,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较快的减少压力处理的时间。
光纤辅助技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它在压裂过程中起到了运输物体和放置支撑剂的作用,可以防止支撑剂的沉淀和倒流,防止发生生产事故,提高井下工作的安全程度。
(二)试油测试试油测试技术在油井产能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的石油试油检测技术,在当今油田的生产实践中,已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于井下作业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作者:徐云春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7期[摘要]本文主要以井下作业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井下作业技术为主要依据,从压裂酸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试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修井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发展生产信息实时采集技术和分析技术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井下作业技术的应用效率,提升井下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油井开采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井下作业;作业技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040-01引言井下作业是维修和改造油水井的重要技术,其可以有效提升采油速度与最终采收率。
井下作业主要是结合油田的调整、改造、挖潜、完善的需求,根据工艺设计的需求,通过地面和井下设备,对油水井进行井下采取技术。
最近几年,我国在井下作业方面形成了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可以有效开采油井,还需对井下作业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针对井下作业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1.井下作业技术1.1压裂酸化技术最近几年,国外部分发达国家推出了压裂新工艺,这些新工艺的推出,有效降低了开发油田的成本,提高油田采收效率[1]。
连续油管压裂技术,其可以实现一次性提升油气产量,并且可以有效缩短井下作业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平井的纵向裂缝压缩技术和水平井的横向裂缝压缩技术,并扩大了这两种技术的应用规模。
例如,在对德国的一口垂深约为5000m 的天然气水平井进行开采时,利用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对其进行横切裂缝切割,有4条裂缝,该水平井的产值可以达到直井的4倍。
再如,在美国,应用重复压裂技术进行井下作业时,开采的成功率为百分之八十,并且大部分井压裂次数都大于4次。
此外,压裂酸化技术中的光纤辅助压裂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是利用压裂液的光纤网络,辅助相应工作,从而提升运送、置放、悬浮等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可以避免支撑物沉淀工作。
井下作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调研,对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
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对井下作业的新要求,提出了提高单井产量作业技术、压裂酸化技术、井控新技术及新工艺技术等5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井下作业单井产量酸化压裂发展趋势
井下作业技术作为为勘探开发服务的重要工程技术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的对象更加复杂,开发要实现高效益的目标,对井下作业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 井下作业技术现状
1.1 井下作业技术现状
井下作业技术主要包括机具装备、工艺技术、方案设计和为确保作业施工的企业管理技术等内容。
近年来,围绕勘探开发实际需要,井下作业行业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装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大幅度提升了井下作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装备了2000型压裂车组、大负荷(50t及以上负荷)车载修井机、轮式通井机以及连续油管作业车、制氮注氮装置等先进设备。
形成了压裂酸化技术、大修侧钻技术、试油测试技术、综合治理配套作业技术、常规维护性作业技术、特种油藏井下作业技术和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7个井下作业技术系列,较好地满足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1.2 油气田勘探开发对井下作业技术的新要求
目前,井下作业基本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井下作业技术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一是提升常规作业技术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特殊井作业技术;三是积极研究边际油气藏开发低成本配套作业技术;四是配套完善大修侧钻技术;五是整合压裂酸化技术体系,提高应用效果;六是试油测试要满足特殊油气藏和特殊工艺井的需要。
2 井下作业技术发展方向
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对井下作业技术的新要求,要围绕提高单井产量、降低作业成本总目标,从作业装备和作业技术两个方面,在加强对现有大修侧钻等新技术的整合、配套完善和推广应用的同时,发展提高单井产量作业技术等5项重点技术。
2.1提高单井产量作业技术
以提高油气井单井产量,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为目标,开展防砂射孔技术、径向钻孔技术、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烟道气)增产技术4项内容研究。
防砂射孔技术研究:针对出砂油气层的开采,开展充填式防砂射孔和大孔径防砂射孔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防砂射孔弹的防砂评价研究,根据储层岩性及出砂粒径,研制系列防砂射孔弹,开发防砂射孔优化设计软件,形成防砂射孔技术系列,提高防砂效果和油气井产量。
径向钻孔技术研究:通过大孔径射孔射穿套管、高压水射流喷射地层形成孔眼和机械旋转钻头钻穿套管、水射流与机械旋转钻头相结合钻出地层孔眼两种方案的优选研究,确定最佳技术方案,研制井下工具,配套地面设备,形成一次下井可在地层不同方向钻出直径30mm左右、深度2-3m孔眼的配套技术。
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通常的堵水方法是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上升,层间、层内及平面矛盾越来越突出,机械堵水已不能适应此类油田开发的需要,必须开展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
重点研制高效选堵剂提高堵水效果和油井产量。
热、电、二氧化碳、氮气联供低成本增产技术研究:以洁净煤燃烧产生蒸汽发电为基础,烟气回收利用,提供油田开发,特别是稠油开发需要的热(蒸汽/热水)、电、二氧化碳、氮气。
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热(蒸汽/热水)、二氧化碳、氮气综合应用的吞吐、驱替方案设计和注采工艺技术研究,研制气体处理、运输、注入设备,形成配套技术。
2.2 压裂酸化技术
根据油气田开发对压裂酸化技术的新要求,以提高压裂酸化效果,降低压裂酸化成本为目标,在加强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下5项技术内容研究,逐步向开发压裂方向发展。
高含硫气藏压裂酸化技术研究;苏里格等低渗气藏采取小井眼、水平井等特殊工艺完井后的高效压裂酸化技术研究;深井超深井压裂酸化技术研究;岩性等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研究;稠油高凝油藏提高压裂酸化效果新技术研究;大型压裂技术研究。
2.3井控新技术
以保护油气层为目标,在现有不压井作业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井下控制工具、井口控制装置的研制和作业工艺技术研究,提高检泵、清砂等作业全过程油套管压力控制水平,实现油、气、水井作业全过程不压井,防止作业对油气层的二次污染伤害,提高油气井生产能力。
油、气、水井作业全过程不压井作业机具及施工技术研究;无伤害作业工作液体系研究;提高作业自动化程度和作业质量配套工具、装备研究。
2.4 特殊工艺技术
重点开展针对多底分支井、侧钻小井眼井、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作业井下工具的研制和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形成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系列,满足生产需要。
多底分支井完井再进入技术研究;小尺寸井眼修井、压裂酸化等措施作业井下工具及配套技术研究;水平井作业配套技术研究。
2.5 连续油管技术
连续油管压裂技术研究:针对层状油藏、不连续油藏等需要进行的多级分层压裂以及分支井压裂,利用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有选择性地进行支撑剂填充,实现在作业费用允许范围内有效地进行边际油藏压裂作业,提高油藏经济开发效果。
在引进连续油管压裂车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适用于连续油管压裂的低摩阻无伤害压裂液、支撑剂研究和施工作业配套工具、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压裂工艺技术。
连续油管侧钻技术研究:针对套管损坏井复产需求,以应用连续油管进行老井侧钻为目标,引进连续油管侧钻车,配套井下动力钻具或电动连续管钻井系统,研制配套工具,开展连续油管侧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低成本的侧钻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发展.长庆油田井下作业技术发展状况分析[J].油气井测试,2004(8),13(4):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