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9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的异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激趣:一天,一匹小马接受了妈妈交给它的一个光荣的任务——把一麻袋神秘物品送到河对岸。
小马开心的出发了,可是河水很深,连它背上的麻袋都被淹没了。
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小马觉得非常奇怪,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呢?2.引导想象:说一说,刚才同学说的这些东西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活动一:科学观察1.设置悬念,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认识高锰酸钾的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可是,它听说要与我们这么多的好朋友见面,它感到十分的害羞。
它说:“我相貌平平、肤色也与大家不一样、还有一个奇怪的名字”于是,它就拜托我,在见面之前问问大家:你们想了解它的什么?生:师:那我们现在就隆重有请我们的新朋友吧!(拿出装有高锰酸钾的烧杯,提问:“咦,新朋友在里面,我们怎样才能非常有礼貌的请它出来呢?”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时你是怎么把杯中的东西请出来的?生:2.演示高锰酸钾正确取放方法师:对啦!因为我们现在还不了解这位新朋友的脾气,我们还是对它礼貌些吧!(演示取出高锰酸钾)注意:我们在取高锰酸钾时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而是用小药勺,尽量避免化学物品直接与我们的皮肤接触。
3.分组实验,取出高锰酸钾并对其进行观察、描述(1)学生分组实验,对高锰酸钾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钥匙、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1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2。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掌握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溶剂、溶质、溶解度。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入概念,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溶解的科学概念和溶解度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
2.难点:溶解度的理解,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搅拌棒等),教学课件。
2.学具:实验记录本,实验报告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盐溶解在水中,糖溶解在咖啡中等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溶剂、溶质、溶解度,并简要讲解。
然后,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如碘溶解在酒精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什么是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面粉和沙不能溶解在水中。
2.面粉和沙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透明、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2.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3.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4.液体之间的溶解过程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解的快与慢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3.(1)在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时,汽水静止时瓶内没有气泡,摇晃后瓶内有气泡产生,在摇晃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就是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
(2)慢慢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有气体逸出;再往回推活塞,气泡不见了,即重新溶解在水中。
4.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5.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①增加水温②搅拌③将水果糖碾碎四、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1.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量简、烧杯、搅拌棒、1袋食盐、天平、小匙、透明玻璃杯等。
3.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方法①用量筒量取100毫升水倒人透明玻璃杯中。
②用天平把食盐分成2克一份,准备若干份。
③将食盐一份一份地放入玻璃杯中,待第一份完全溶解后再添加第二份,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④记录添加食盐的份数,完成实验记录单。
4.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5.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