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合肥一模语文试题附含答案解析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10
语文第1页(共2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安徽卷】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1)①斜晖脉脉水悠悠②燕然未勒归无计③家田输税尽④零落成泥碾作尘⑤莫道不消魂⑥赢得生前身后名(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每空1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2.【答案】(1)醺啾yīng (3分)(2)自名得意自鸣得意(2分)(3)枝条随风舞动(3分)(4)拟人(2分)3.【答案】(1)《水浒》林冲(2分)(2)武松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2分)4.【答案】(1)排比句式,内容符合即可。
(3分)(2)①得到这样的礼物,人们怎么会不喜欢?(3分)②去掉通过或使。
(3分)(3)《紫藤萝瀑布》我的同学内容要和所选文章结合。
(3分)5.【答案】蓝藻种类划分;蓝藻主要特点;蓝藻与人类关系;如何防控蓝藻。
(4分)8.【答案】不能删除;(1分)“大约”是“大概”“差不多”的意思,(1分)说明蓝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34亿年前”是一个估计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严谨性。
(2分)9.【答案】打比方;(1分)将“高温、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下的蓝藻”比作“恶魔”,(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蓝藻造成鱼类死亡和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的特征,使抽象的蓝藻危害变得通俗易懂,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3分)10.【答案】这篇文章讲述了一株野百合生长在环境恶劣的悬崖上,为了证明自己是花不是草,努力生长,最终开出花来证明了自己,并繁衍出满山的百合的故事。
(4分)11.【答案】“百合花”象征着心中有梦想并排除一切困难努力去实现梦想的人。
(2分)“野草”象征着没有本事,又不学无术,还喜好讽刺挖苦别人的人。
(2分)“蜂蝶鸟雀”象征着意志不坚定的人。
(2分)12.【答案】遇到的困难:自身弱小;环境恶劣;外界嘲讽劝阻;态度和追求:不管怎样我也要开花,要用开。
2018年合肥九年级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4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___ 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⑥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⑦,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⑧,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4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诗歌是文学殿堂里cuǐ璨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诗歌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诗歌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cu?( )璨心弦( ) 徜()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孜孜求索”中“孜孜”的意思是。
“潜移默化”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4)划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把______改为______.(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罗广斌、杨益言在长篇小说《》中,着力描写了被关在地窖中的:他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解救出了部分难友。
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迄今为止,记忆一直与人体尤其是大脑联系在一起。
按照这种理解,群体不可能有记忆,因群体不拥有身体和大脑。
学者们充其量承认,某个个体所具有的记忆是在他与其他人交往中,并且是在社会的框架里形成的。
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哈布瓦赫的观点。
根据他的论证,没有社会机制就无从谈起记忆,因为一个人总是根据一定的范畴把接收的印象整理成可以回忆的信息,而这里所说的范畴具有社会性质。
如果使用哈布瓦赫老师涂尔干的话说,回忆和过去是“集体的描述”。
因此,哈布瓦赫使用“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以指代个体的记忆及其社会起源。
我们用“文化记忆”这个命题对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加以扩展和完善。
首先区分三种记形式:个体记忆属于大脑研究和心理学的范畴,集体记忆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文化记忆是文化科学研究的对象。
文化记忆的概念超出了“传统”这个概念的范围,因为文化记忆还涉及遗忘和隐瞒,遺忘和隐瞒导致传统的消失和断裂。
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且形态各异,所以很难接受政治、意识形态或者宗教的限制。
文化记忆具有多层含义,一旦借助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被人阅读,就面临被修改的可能性。
有的文献可能被废弃或者受到忽视,有些则被视为核心文献。
文化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变化,所有那些被认为对当下无足轻重的东西都被忘记;而在有文字的情况中,文献通过审查被分为经典与档案,经典指那些必不可少的,而档案则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把哈布瓦赫称为“集体记忆”的东西叫作“交流记忆”,目的是把这种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区别。
所谓交流记忆就是随着具体环境变化的记忆,这种记忆一般不超过三代人,内容主要包括回忆、想象、俗语等。
这些记忆存储在头脑里,人们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便能够凭借这些记忆进行交流,而且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
哪些集体记忆最终转化为文化记忆,起决定作用的是时间,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犹如长销书与畅销书。
2018年合肥九年级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试卷包括“试题卷” 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③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④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哆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_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⑥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9分)诗歌是文学殿堂里cu i璨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诗歌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诗歌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cu?)璨心弦()徜()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 ”。
(2分)(3)“孜孜求索”中“孜孜”的意思是_________。
“潜移默化”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
舒 qie 意。
沉浸书里,或作吮指状,或凝神屏息;看到妙处,或拍案叫绝,或梢。
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这种禅..的状态,任尔东西南北风,手握册页,我.qie意凝神屏息岿然不动2018 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1.(10 分)默写古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 6 句)①,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⑧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中表达天涯沦落人凄苦之情的句子是:, 。
(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
,。
2.(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耳根清净,满目鲜活,书卷在握,清风徐来,.手舞足滔;读到悲情,双目红润,泪眼婆娑;读出谐处,仰天大笑,喜上眉定自岿然不动。
文字在精神的外围蒙上了一层金刚罩,管它外面风雨琳琅,翻开书,满目都是晴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文中加点词语:“禅定”在语境中的意思是 。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
3.(2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
《名人传》记述了(国籍)作曲家贝多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意大利雕塑家(人名)的人生故事。
4.(2分)下列选项中,人物和相关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煅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
B.猪八戒原是天宫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触犯天规,被罚到人间错投猪胎。
C.唐僧被如来佛祖赐法号“三藏”,立志去西天取经。
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迄今为止,记忆一直与人体尤其是大脑联系在一起。
按照这种理解,群体不可能有记忆,因为群体不拥有身体和大脑。
学者们充其量承认,某个个体所具有的记忆是在他与其他人交往中,并且是在社会的框架里形成的。
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哈布瓦赫的观点。
根据他的论证,没有社会机制就无从谈起记忆,因为一个人总是根据一定的范畴把接收的印象整理成可以回忆的信息,而这里所说的范畴具有社会性质。
如果使用哈布瓦赫老师涂尔干的话说,回忆和过去是“集体的描述”。
因此,哈布瓦赫使用“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以指代个体的记忆及其社会起源。
我们用“文化记忆”这个命题对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加以扩展和完善。
首先区分三种记忆形式:个体记忆属于大脑研究和心理学的范畴,集体记忆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文化记忆是文化科学研究的对象。
文化记忆的概念超出了“传统”这个概念的范围,因为文化记忆还涉及遗忘和隐瞒,遗忘和隐瞒导致传统的消失和断裂。
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且形态各异,所以很难接受政治、意识形态或者宗教的限制。
文化记忆具有多层含义,一旦借助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被人阅读,就面临被修改的可能性。
有的文献可能被废弃或者受到忽视,有些则被视为核心文献。
文化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变化,所有那些被认为对当下无足轻重的东西都被忘记;而在有文字的情况中,文献通过审查被分为经典与档案,经典指那些必不可少的,而档案则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把哈布瓦赫称为“集体记忆”的东西叫作“交流记忆”,目的是把这种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区别。
所谓交流记忆就是随着具体环境变化的记忆,这种记忆一般不超过三代人,内容主要包括回忆、想象、俗语等。
这些记忆存储在头脑里,人们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便能够凭借这些记忆进行交流,而且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
年合肥九年级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分)()、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句.....)(分)①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③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④,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⑥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⑦,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⑧,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分)诗歌是文学殿堂里ǐ璨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诗歌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诗歌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遂。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ĭ( )璨心弦.( ) 徜.()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分)()“孜孜求索”中“孜孜”的意思是。
“潜移默化”在文中的意思是。
(分)()划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把改为.(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
(分)()罗广斌、杨益言在长篇小说《》中,着力描写了被关在地窖中的:他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解救出了部分难友。
()《睡美人》中,邪恶的女巫以“公主会被纺织机的刺破手指而丧命”的诅咒作为礼物,使公主陷入了沉睡。
最后,战胜了女巫,用真爱之吻唤醒了公主。
.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人们获取信息、自主交流的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届高三“四校”联考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四校:安徽淮南一中、六安一中、颍上一中、蒙城一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诸如生态文学、女性文学、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等,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也冲击了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
利益的驱动,使作家的书写与读者的选择都更直接地指向功利。
直接的功利主义必然带来思维的简单粗放。
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
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民生作为自己的双重价值旨归。
思想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追求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
正是这种理性与现实相交织的双重情怀,延续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理性与现实的双重关怀是不变的。
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
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
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
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迄今为止,记忆一直与人体尤其是大脑联系在一起。
按照这种理解,群体不可能有记忆,因为群体不拥有身体和大脑。
学者们充其量承认,某个个体所具有的记忆是在他与其他人交往中,并且是在社会的框架里形成的。
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哈布瓦赫的观点。
根据他的论证,没有社会机制就无从谈起记忆,因为一个人总是根据一定的范畴把接收的印象整理成可以回忆的信息,而这里所说的范畴具有社会性质。
如果使用哈布瓦赫老师涂尔干的话说,回忆和过去是“集体的描述”。
因此,哈布瓦赫使用“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以指代个体的记忆及其社会起源。
我们用“文化记忆”这个命题对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加以扩展和完善。
首先区分三种记忆形式:个体记忆属于大脑研究和心理学的范畴,集体记忆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文化记忆是文化科学研究的对象。
文化记忆的概念超出了“传统”这个概念的范围,因为文化记忆还涉及遗忘和隐瞒,遗忘和隐瞒导致传统的消失和断裂。
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且形态各异,所以很难接受政治、意识形态或者宗教的限制。
文化记忆具有多层含义,一旦借助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被人阅读,就面临被修改的可能性。
有的文献可能被废弃或者受到忽视,有些则被视为核心文献。
文化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变化,所有那些被认为对当下无足轻重的东西都被忘记;而在有文字的情况中,文献通过审查被分为经典与档案,经典指那些必不可少的,而档案则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把哈布瓦赫称为“集体记忆”的东西叫作“交流记忆”,目的是把这种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区别。
所谓交流记忆就是随着具体环境变化的记忆,这种记忆一般不超过三代人,内容主要包括回忆、想象、俗语等。
这些记忆存储在头脑里,人们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便能够凭借这些记忆进行交流,而且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
哪些集体记忆最终转化为文化记忆,起决定作用的是时间,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犹如长销书与畅销书。
相比之下,文化记忆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视域,它可以长达两三千年,因为它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
以古代西方文化来说,这个基点包括《荷马史诗》。
我们现在知道古埃及金字塔铭文和苏美尔祈祷文的成文时间在公元前三世纪,但是它们不属于西方的文化记忆,因为它们并未构成西方人确立文化身份时的坐标。
(摘编自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的形成和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忆通常被认为与人的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导致了群体不可能拥有记忆。
B.文化记忆不仅弥补了哈布瓦赫记忆理论的缺陷,还拓展了“传统”这个概念的外延。
C.文化记忆具有选择性,人们一般根据内容的重要与否而有意识地去选择传承或遗忘。
D.交流记忆会随着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人们就这些记忆进行交流时不存在障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分析了个体、群体与记忆的关系,阐释了集体记忆这个概念的内涵。
B.文章第二段从归属范畴、异质性以及形态等诸多方面,论述了文化记忆的特征。
C.文章第三段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比较,指出时间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要素。
D.文章对文化记忆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目的在于帮助人们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关注个体记忆及其社会起源,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涂尔干的影响。
B.集体记忆受时间限制,其中的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具有相对固定时间视域的文化记忆。
C.当人们将文化记忆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阅读,就会修改文化记忆的多层含义。
D.文化记忆建立在特定的基点上,《荷马史诗》《论语》等都是人类文化记忆的基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酒摊夏天敏日子漫不经心地把一切熏旧,熏得斑驳、残败、开裂、焦黄,人也不能幸免。
昔日的戚爷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卷走,不留一点痕迹。
现在的戚爷,是地道的戚爷了,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睑下垂,两眼暗淡无光。
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但他依旧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儿子出落成当年的自己,身材挺拔,相貌端正。
他终归是成才了,读完大学,留在省城的大机关。
果然不负心血,没几年,成为最年轻的处长。
女儿呢,花样的美丽,诗样的空灵,有体面的工作,在小城医院做医生。
为了不让他再去摆摊,家里和他产生了诸多矛盾。
儿子休假回来,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接待小城的体面人物。
现在,他们的庭院明丽芬芳,花儿常开不败……隐藏在儿子内心中的,是爹的粗鄙,是那个小城深处癞疮一样的摊位。
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
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
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
这么多年,戚爷为了那个约定那份守望闹了多少笑话。
他去追过女人,多少次都是又尴尬又失落;他随时瞟女人,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是花痴,是好色之徒……戚爷还有个怪癖,隔三岔五,他要到那面围墙下睡一夜。
他用破披毡盖住了头,耳朵却支棱着,一有脚步声,立即掀开张望。
戚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在隆隆的枪炮声中,他和新婚不到半年的前妻走散了。
那时,天才蒙蒙亮,黑暗在小街里幽灵样徘徊,东方的一抹曙光,才轻轻吻住关帝庙前大槐树的末梢。
戚爷爱做梦,尤其爱做和前妻有关的梦。
这个梦,似乎是一个故事中的片断,总是不停地出现,每次都惊得他冷汗涔涔,惶恐惊悚,每次都让他心生悲冷,久久沉浸在梦的氛围中。
把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梦和关帝庙下算命解梦的刘半仙说了,刘半仙说,这是一个人在等你,在找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人家要苦苦找你呢?戚爷不敢多讲,刘半仙的话让他更加坚信,前妻还活着,前妻一定会来找他的,在这座小城,在小街的这座宅院的墙下。
不知不觉,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戚爷摆摊的地方,是老城里的古城区,这里陈旧、古老、历史悠久,这么个地方是不能开发的,就像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有了病也不能动大手术,一动就没命了。
可是有一天突然说是要拆迁了,拆迁就拆迁吧,能住上新房子当然好了。
也有反对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
年轻人呢,他们巴不得离开这个拥挤肮脏的环境。
其实他们不知道,县长和书记并没有要拆迁这片城区的意思,一个连工资都发不了的县没有实力来做这事,开发商看不上这里。
是省上的一个厅级领导,在一次宴会中对小城的领导说,你们是父母官,关心一下我的老家吧。
他说了他的意思,县长说主要是钱的问题。
厅长说,这个嘛你缩小点范围,就搞关帝庙下面那片,钱的事,我帮你们协调。
厅长正是戚爷的儿子,厅长为戚爷死守在小街那面老墙下摆摊的事烦恼不已。
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这里就成废墟了。
在这片废墟中,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的眼光。
他顽强地寻找着,寻找那个他坐了几十年、守了一辈子的酒摊的位置。
终于寻找到了,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堆残砖破瓦的土堆上。
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他要坐下去,他要坚守那个等待,那个排遣不掉的梦。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使用了一连串词语形象描绘出戚爷的现状,这和他当年的挺拔端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B.家人对戚爷的酒摊十分反感,软硬兼施,但戚爷不为所动,这正说明了酒摊对戚爷的特殊意义。
C.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老人和儿子的对比,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都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通过描写戚爷晚年生活中的种种古怪行为,讲述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凄苦的心路历程。
5.小说中的戚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5分)6.小说以“守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以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和网络短租房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在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经济、社会和治理挑战。
分享经济的实质是用户之间的相互分享,即将各自的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分享,从而达到资源的节约、最大化利用等效果。
目前,共享单车是最受公众关注的分享经济。
一些人质疑其是否属于分享经济业态,因为共享单车的投放目前主要依靠新兴的运营商,而来自用户的贡献则微乎其微。
换句话说,共享单车就像传统自行车租赁行业或公共自行车计划的升级版一样,是“互联网+自行车租赁”,与分享经济的旨趣相去甚远。
(摘编自马亮《分享经济公共治理的四大问题》)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监测报告》)材料三:一种以分享生产、共享产能和共享工厂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分享经济生产模式,正在中国制造业部门悄然兴起。
在消费者需求偏好由低成本、品牌化逐步向个性化、特质化转变的情况下,这种新型生产模式将会削弱甚至颠覆已有的“生产—消费”范式,导致由“生产决定消费”模式向“消费决定生产”模式发生彻底性变化。
“互联网+”向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渗透和融合,不仅仅创造性地联结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体系,缓解了两者在新经济形势下的诸多矛盾,更创造性地构造了不同生产者之间的新型协作网络体系,极大降低了各生产者之间小批量外包、定制以及零配件供应的生产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
这就为降低国内部分传统商品价格,促进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激发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国际市场竞争活力提供了可能。
(摘编自张杰《加快分享经济与制造业融合,释放中国经济更大潜力》)材料四:西方经济理论需要发生一场革命。
自《国富论》谈到“利己主义”后,“理性经济人”就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理性经济人,被看作是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的代表。
但在分享经济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使用但不占有”成为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但这远远不是分享经济的全部。
分享经济对于经济剩余问题的解决,也有着有别过往的重要作用。
由此,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具备了新动能。
不光是企业端可以有分享经济,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也可以引入分享经济。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认识到分享经济对于资源高效分配的重要价值,出台鼓励政策促进分享经济发展。
例如,英国政府2014年制订分享经济计划,旨在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韩国政府也提出发展分享经济“示范城市”;欧盟拟出台分享经济发展指南等。
分享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正如罗宾·蔡斯所言:“人人共享正在推动这个工业化社会转型为分享经济社会。
”(摘编自郭凯天《〈分享经济〉前言》)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共享单车是最受质疑的分享经济,因为它像传统自行车租赁行业或公共自行车计划的升级版,不符合分享经济的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