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35.53 KB
- 文档页数:4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11、13、15、17、19双数:2、4、6、8、10 、12、14、16、18、202、两位数(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2、任意取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字与数的认识1. 自然数概念在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接触数字和数的概念。
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门牌号码、手指数量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数的概念。
学生需要能够认识和书写从1到100的自然数。
2. 数的顺序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数字顺序,包括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概念。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生可以培养数的概念。
3. 数的比较学生需要能够进行简单数字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来进行比较。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字比较的练习。
二、认识和书写数字1. 数字的认读学生需要掌握从1到100的数字认读,包括认读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
2. 数字的书写一年级学生需要通过书写练习,掌握数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老师可以教导学生注意数字的横竖撇捺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简单的加减法1. 加法学生需要学会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法运算,如3+5=8等。
老师可以通过教具、实际物品等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减法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会进行10以内的简单减法运算,如7-2=5等。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减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四、认识简单的图形1. 直线、曲线学生需要认识直线和曲线的基本概念,老师可以示范和展示不同的直线和曲线,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
2. 2D图形学生需要认识一些简单的二维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物品,让学生辨认和分类不同的图形。
五、长度、重量、容积1. 长度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简单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重量一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重量概念,学会使用千克、克等简单的重量单位进行概念的认知。
3. 容积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容积概念,如升、毫升等,并能够用简单的容器进行容积的测量。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涉及了数字和数的认识、数字的书写、简单的加减法、认识简单的图形以及长度、重量、容积等基本的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认识数字:学习0-20的数字,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数的比较:学习比较大小,例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 简单的加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例如: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方法。
4. 图形和空间: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分类和集合:学习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将物品分成不同的集合。
6. 时间和钟表: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读出时钟上的时间。
7. 统计和概率: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例如统计喜欢的颜色、水果的数量等;了解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读写。
2. 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比较大小。
3. 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包括正数和倒数。
4.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加减法1. 掌握1-10的加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掌握1-10的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4.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
三、图形与空间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3. 掌握基本的空间方位词,如上、下、左、右。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接和分割。
四、时间和金钱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
2. 学会认识钟面上的整点。
3. 理解金钱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和计算。
五、数据与概率1. 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2. 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3.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的事件。
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学兴趣。
3. 培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变化。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兼容的文件格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修改和打印。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2. 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3. 数的读法:掌握0-20的基本数字的读法,并能读出其中缺少的数字。
【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认识:认识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加法的运算:计算1-9的数的简单加法,包括正序和倒序。
3. 加法的应用:运用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两个数的和等于多少等。
4. 减法的认识:认识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5. 减法的运算:计算1-9的数的简单减法,包括正序和倒序。
6. 减法的应用:运用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两个数的差等于多少等。
【形状与图案】1. 形状的认识: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形状的分类:能够将不同的几何形状进行分类。
3. 图形的拼接:认识各类图形的基本要素,尝试将它们拼接成新的图案。
4. 图形的认知:辨认和描述不同的图案,如找出相同的图形。
【排序与比较】1. 数字的排序: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将一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 图形的排序: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将一组图形进行排序,如按大小、形状等排序。
3. 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4. 图形的比较:认识和辨认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
【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从1到100的数的读法和书写。
2. 数的顺序:熟练掌握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数的排列顺序。
3. 数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能够将两位数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
4. 数的比较:能够比较和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加法与减法】1. 加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包括进位运算。
2. 加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包括退位运算。
4. 减法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主动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
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
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
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
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
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字:认识数字0-9,学会识别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数的运算1.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数字顺序:学习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方法,会根据大小排列数字的顺序。
2.图形顺序:学习根据大小、颜色等特征排列图形的顺序。
四、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认识立体图形: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认识时间1.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指针,学习读取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
2.认识星期:学习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和顺序。
六、认识货币1.认识人民币:认识纸币和硬币的名称和面额,学习识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七、认识长度1.认识长度:学习使用尺寸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认识一米的长度。
八、认识重量和容量1.认识重量:学习使用秤称重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单位。
2.认识容量:学习使用容器测量液体的容量,认识容量的单位。
九、认识几何1.认识平行和垂直:学习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认识对称:学习识别图形的对称性,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总结:以上是____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数字认识、数的运算、数的排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认识货币、认识长度、认识重量和容量、认识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数字 0-10 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4. 长度的度量5. 时间的认知6. 重量的度量7. 温度的认知8. 数型的认知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0. 计数和比较大小1. 数字 0-10 的认识: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 0-10 的认知,比如数字的基本形态、发音、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等课堂活动认识这些数字。
2. 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例如用图示法表示加减运算过程。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加减运算的过程。
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例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 长度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长度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等。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杠铃或绳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时间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时间单位和对时间的认知,例如秒、分钟和小时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钟表读时间。
6. 重量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重量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例如,老师可以将许多相同数量的糖果重量相差很大的两个盒子,然后通过秤将它们的重量测量并记录结果。
7. 温度的认知: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温度单位度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温度测量的游戏,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8. 数型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数字类型,例如奇数、偶数、整数和分数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类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数字类型。
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整数与小数
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
3.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4.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数字的组成与拆分
1. 十进制数字的组成
2. 数字排列的规律
3.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
三、算式与运算
1. 算式的认识与书写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3.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
4. 运算中的优先级与顺序
四、长度与时间
1.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时钟与时间的概念
4. 时间的读写与计算
五、图形与模式
1. 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2. 图形的边、角、顶点等特征
3. 图形的绘制与变换
4. 模式的观察与延伸
六、数据统计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七、趣味数学
1. 游戏中的数学思维
2. 数学谜题的解答
3. 数学趣题的探索与创造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扎实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六、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边是直直的。
相对的两个面相等,它可以画出长方形。
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相等一样大,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而且它的每条边都是一样长的,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叫圆柱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两个地面都是一样大的圆,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的叫圆柱的侧面,我们把弯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朝任何方向都可以滚动,最难堆成一堆了。
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七、认识位置和方向。
会写上、下,前、后,左、右,六个表示方向的字。
(会用“()在()的()边。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