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乙二醇
- 格式:doc
- 大小:48.51 KB
- 文档页数:5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简介和要点部位及设施一,装置简介( 一)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 ) 行业发展史及生产现状1,EO/EC行业发展史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宽泛用作防冻液、冷却剂以及纤维和塑料生产的原料,还大批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乙醇胺、防腐涂料以及其余多种化工产品。
EO、EG成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以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
世界上发现环氧乙烷这类化学物质的时间能够追忆到1859 年。
当时德国化学家伍兹(Wurtz) 用 2—氯乙醇与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液相反响时,第一制得了EO这类产物, 20 世纪 60 年月从前生产 20 的主要方法氯乙醇法 a9 来自于他的研究成就。
1931 年,法国的勒福特 (Lefort) 成功达成了在银催化剂上用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 EO的实验,并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直接氧化法。
1938 年,美国结合炭化物企业 (UCC)采纳此方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直接氧化法生产 EO的工厂。
1953 年,美国科学设计企业 ( 即本装置的专利商 SD企业 ) 也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 SD技术,并建成了2。
7xI04t /a 的生产装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肋的需求量增添,原料乙烯跟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低价易得,纯氧的供给又有来源,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便对直接氧化法增强了改良的研究。
1958 年,美国壳牌油晶开发企业(ShellOilDevelopmentCo.)最初达成了以纯氧代替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开发了SheH技术。
随即建成了一座2xI04t /a 的工业装置。
今后,空气法和氧气法就成了世界生产 EO的两大主要方法。
原来占统治地位的氯乙醇法渐渐被淘汰。
空气法使用空气做氧化剂,氧化反响分为二段或三段达成,系统中因为大批气体循环,需要相应规模的汲取、解吸、空气压缩以及净化等设施,明显,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动力耗费也较大;并且,系统中惰性气体含量多,循环排空量大,乙烯损失也较大。
二建矿业管理与实务第 1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关于工业炸药按炸药主要化学成分分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硝铵类炸药。
以硝酸铵为主要成分的炸药。
B. 硝化甘油类炸药。
以硝化甘油或硝化甘油、硝化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炸药C.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
主要是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基化合物,这类炸药在我国工程爆破中用量不大D. 第二类炸药。
准许在地下和露天爆破工程中使用的炸药,但不包括有瓦斯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矿山【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D所描述的内容,是工业炸药按使用条件分类。
第 2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关于煤矿许用炸药的要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爆破后不致引起矿井大气的局部高温,要求煤矿用炸药爆热、爆温、爆压都要相对低一些B. 有较好的起爆感度和传爆能力,保证稳定爆轰C. 排放毒气量符合国家标准,炸药配比应接近零氧平衡D. 原料来源广泛,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操作安全且价格便宜【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选项D所描述的内容,是工程爆破对炸药的基本要求。
煤矿许用炸药的要求( 1 )爆破后不致引起矿井大气的局部高温,要求煤矿用炸药爆热、爆温、爆压都要相对低一些。
( 2 )有较好的起爆感度和传爆能力,保证稳定爆轰。
( 3 )排放毒气量符合国家标准,炸药配比应接近零氧平衡。
( 4 )炸药成分中不含金属粉末。
第 3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在我国已经被淘汰的炸药是()。
A.水胶炸药B.铵梯炸药C.铵油炸药D.乳化炸药【正确答案】:B第 4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A.粉状铵油炸药B.乳化炸药C.多孔粒状铵油炸药D.膨化硝铵炸药【正确答案】:B第 5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关于水胶炸药论述正确的是()。
A.水胶炸药具有密度高、威i大、安全性好B.水胶炸药有毒气体多C.爆轰感度略差于普通浆状炸药D.不可用雷管直接起爆【正确答案】:A第 6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煤矿许用炸药的要求包括()。
A.炸药的爆热、爆温、爆压都要高一些B.炸药的起爆感度低,以保证安全爆破C.炸药的爆速要高D.炸药配比应接近零氧平衡【正确答案】:D第 7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关于煤矿许用炸药的选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微反应器在硝酸酯炸药生产中的应用王少梅(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青岛,266042)摘要:硝酸酯炸药是一种常见的含能材料,由于含能材料敏感、高危且伴随着强放热反应,因此含能材料的合成一直存在着安全问题,微反应器在强放热反应中具有安全、节能降耗、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了含能材料合成的难题。
因此,微反应器应用于含能材料的合成是未来含能材料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以硝酸酯炸药的合成为例,简述了微反应器在含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反应器;技术优势;硝酸酯炸药;含能材料;强放热反应引言含能材料合成或大规模生产的难题是安全性较差,敏感度较高,往往伴随有强放热现象,控制不当极易引起爆炸。
微反应器是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的一种流体流动通道,是特征尺度在数百微米内的化学反应器。
而且微反应器在传热、安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将微反应器应用于含能材料的合成是未来含能材料生产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1]。
含能材料(Energetic Materials)即含能化合物,简称为“能材”,意为高能量密度的物质(HEDM);该类物质多具有爆炸性、爆燃性或其他经过特定激发条件会高速率高输出释放大量能量的物质。
含能材料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国防军事工程与民用爆破。
民用爆破简称“民爆”,指负责民用爆破拆除工作的相关工程单位,其包括城市规划定向定点爆破、矿业工程爆破和烟花爆竹生产等。
如图1所示。
图1民用爆破含能材料领域的顶尖科技研究主要在于国防军事工程。
一个国家对于含能材料的研究水平将很大程度关系到该国家的国防力量、军事结构调节,也同时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在军用领域含能材料的研究对于战略导弹、炮弹生产工艺等有着非凡的意义,如图2所示,其中重要的模块包括固体火箭推进药剂(即燃料柱),点火药,起爆药,猛炸药(即主装作用药)等。
可以说,含能材料掌握着国家军事工程的命脉[2-3]。
图2国防科技中的含能材料1.微反应器用于含能材料合成含能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常伴有剧烈的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一旦温度控制不好,就会在短时间释放大量的热量和气体,从而引起冒料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硝基乙醇用途范文2-硝基乙醇,也被称为乙二醇二硝酸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它的分子式为C2H5NO4,它的结构中包含一个2-羟基乙醇分子和两个硝酸根离子的缩合物。
2-硝基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常温下比水密度略大。
它有较强的腐蚀性,易爆,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硝基乙醇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1.炸药制备:2-硝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炸药原料。
通过与氨一起反应,可以生产出常用的炸药成分,如手机炸弹和烟花爆竹中常使用的硝酸乙酯(又称心脏炸弹)。
2.燃料添加剂:2-硝基乙醇可以用作燃料添加剂,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它可以抑制燃料的自燃性,延长燃料的燃烧时间,并改善燃烧产物的质量。
这使得2-硝基乙醇在航空和航天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3.医药制造:2-硝基乙醇在医药制造中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作药物合成中的中间体,用于制造多种药物,如抗癌药物和镇痛药物。
它还可以用于制造消毒剂和杀菌剂,用于医疗设备和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
4.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2-硝基乙醇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和渗透性。
它可以用作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成分,如面霜、乳液、洗发水和护发素。
它可以帮助皮肤保持湿润,改善皮肤的质地,同时也能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延长保质期。
5.纤维和塑料工业:2-硝基乙醇可以用作染料、树脂和涂料的合成中间体。
它可以用于染色纤维材料,如丝绸和尼龙。
此外,它还可用于制造塑料,以增加塑料的硬度和韧性。
6.分析化学:2-硝基乙醇可以用作分析化学的试剂。
它可以用于测定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浓度和结构。
它还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脂肪酸、酮体和胆红素等有机化合物。
总结起来,2-硝基乙醇是一种多功能化合物,它在炸药制备、燃料添加剂、医药制造、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纤维和塑料工业、分析化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危险性,对于该化合物的使用和处理必须要严谨,且需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硝化乙二醇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硝化乙二醇
化学品英文名:ethylene glycol dinitrate;dinitroglycol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乙二醇二硝酸酯628-96-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的毒性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急性中毒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反复接触,可对本品所致的头痛产生短暂的耐
受性。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受撞击、磨擦,遇明火或其它点火源有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摩擦、震动、撞击,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一般作业
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
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
容器中。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内。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在
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
避免产生烟雾。
避免与还
原剂、酸类接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冬天要做好防冻工作,防止冻结。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还原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
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MAC(mg/m3): -PC-TWA(mg/m3): 0.3[皮]
PC-STEL(mg/m3): 0.9*[皮]TLV-C(mg/m3): -
TLV-TWA(mg/m3): 0.05ppm[皮]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色液体。
pH值: 熔点(℃): -22
沸点(℃): 114(爆炸)相对密度(水=1): 1.491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5.2饱和蒸气压(kPa): 0.007(20℃)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 1.16
闪点(℃): 215(C.C)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稀碱。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液体炸药。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还原剂、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摩擦、震动、撞击。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可引起低血压、高铁血红蛋白症及生成赫恩兹小体。
LD50:
大鼠经口LD
50(mg/kg): 460大鼠经皮LD
50
(mg/kg): 3800
小鼠经口LD
50
(mg/kg): 540
LC50:
刺激性: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和豚鼠,在500mg/m3下,6个月尚能存活,只略现嗜睡及生成赫恩兹小体。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5(3-4day)
半数效应浓度EC50:190mg/l/48h(水蚤)
半数抑制浓度IC50:100mg/l/72h(藻类)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类别: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还原剂、酸类、等混装混运。
船运时,
应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