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格式:pdf
- 大小:133.88 KB
- 文档页数:7
“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施教日期年 月 日 共几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几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有关性质;2、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教学重难点重点 :1、知道碳的有关单质;2、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难点: 对三种单质排列方式的理解教学资源图片展示及多媒体展示碳的排列方式预习设计1、预习内容:书本P106-1092、预习作业:自主学习:P66预学先知 1、2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导入1、我们了解的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哪些?(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甲烷……)2、以上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新授不是,例如氧气和臭氧就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红磷和白磷就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一、碳的单质讲述我们所知道的金刚石的有关用途。
可以制成钻石、可以制玻璃刀刻划玻璃。
无色、透明、固体坚硬总结: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坚硬(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加工为钻石,可用来刻划玻璃铅笔、电池中的碳棒总结:2、石墨⑴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有导电性,具有较高的熔点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结构,各原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大,结构十分牢固。
石墨是层状结构,同一层内原子结合得比较紧密,但层与层之间通过提问引出课题第六单元中我们主要研究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强调:这里的“碳”指的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所谓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引导学生想一想一种元素是不是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同样,碳元素也能组成不同的单质。
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60等。
(配以图片)出示金刚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其用途“钻石”的图片及“非洲之星”的图片,由此你想到金刚石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可以刻划玻璃又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投影石墨的图片,讲述所了解的含有石墨的物质?展示碳棒。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及用途,C60分子的结构特点;木炭、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及其用途,教材注重图文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学得轻松,同使使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学情分析】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活性炭、木炭的吸附性,知道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小锥形瓶、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学生用具: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导线、灯泡。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投影] 展示著名钻石[导入]为什么它们都在“卖炭翁”商店里出现呢?[介绍]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引导]说明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例如。
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例如。
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例如。
这就是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过渡]金刚石和石墨到底有哪些区别呢?请同学们自读本节内容。
[引导]观察金刚石图片,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板书]一、碳的单质[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大家说说为什么钻石的价格高于金刚石?(因其本身的正八面体结构,可以切割出很多个面,利用光的折射,显示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铅笔芯,有何感觉?[学生]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能够说明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4.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实验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他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他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06页---109页,解决下列问题:1.结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硬度、有无金属光泽、滑腻感、导电性等)对应用途金刚石2.C60这种单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3.木炭、活性炭等物质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三、合作探究回忆: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是以什么标准划分的?1.物质由元素组成,大家讨论: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举例说明2.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3.金刚石可以打磨而成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金刚石可以制成用来切割玻璃的刀和钻头。
根据金刚石的用途你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4.演示[实验6-1],锥形瓶中有何现象?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5、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石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转化成金刚石,请问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四、学习小结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实验,从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介绍了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
你们能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结构()性质,性质()用途;反之,用途()性质,性质()结构】五、达标测评教材112页练习题1.2.3.4.5.6【反思】。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并穿插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 .教学中,我加入了大量的媒体素材。
2.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接触到物质,使他们对物质有一定地感官认识。
但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等内容,又让他们进入了抽象的世界。
这一课的到来,使学生回到了物质世界,回到了直观感受,回到了实验探究。
所以,这一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
这也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课题,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望和对物质好奇的心理,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和资源,并收集整理,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⑵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⑶培养从媒体素材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以及从比较和归纳中找出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⑷通过实验培养探究能力;⑸能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⑴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⑵能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树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⑵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⑴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⑵通过媒体素材的展示培养学生对信息捕获、整理、归纳、比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⑴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⑵课前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4.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样一则消息。
(点击课件播放广告)从视频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点击课件进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不同的单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概念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一课题不仅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概念有初步了解。
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碳纳米技术可能较为陌生,教师可通过相关科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其差异。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了解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模型或图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
3.实验材料和仪器:石墨、金刚石、C60样品等。
4.科普资料:碳纳米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外观和性质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呈现(10分钟)1.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展示相关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种碳单质的性质。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差异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学习三种有机物质:金刚石、石墨、C60 的结构、性质和应用,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 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金刚石、石墨、C60 的应用领域。
3.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温习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15分钟)1.分享金刚石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金刚石为什么是如此坚硬。
2.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金刚石的分子结构,讲解金刚石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每个碳原子与四个相邻碳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这种紧密结构使得金刚石具有坚硬的性质。
3.引导学生讨论金刚石的应用领域,如钻石饰品、切割工具等。
3. 学习石墨的结构和性质(15分钟)1.分享石墨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石墨为什么是如此导电。
2.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石墨的分子结构,讲解石墨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的弱范德华力使得石墨具有导电性。
3.引导学生讨论石墨的应用领域,如导电材料、涂料等。
4. 学习C60的结构和性质(15分钟)1.分享C60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C60分子为什么可以形成球状结构。
2.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C60的分子结构,讲解C60由60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球状结构,这种形状使得C60具有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和特殊的物理性质。
3.引导学生讨论C60的应用领域,如材料科学、医学等。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和性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有机物质的应用领域是否存在交叉点,为什么。
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向学生简要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 1 金刚石、石墨、C60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和性质。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设计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学校伊丽娜【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3.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出示钻戒和玻璃刀的图片,干电池和铅笔芯等生活用品,说明构成它们的主要部分都是碳的单质金刚石等,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交待本课课题。
2.讲授新课:认识金刚石和石墨首先由学生自主学习,要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步:根据教师给出的表格,学生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特点以及用途进行总结,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可能对于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不明白。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困难,不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会主动的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时,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观看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动画模型。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解惑。
最后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从而培养学生建立微观结构与性质的联系。
这种学习方式,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知识,而是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3.学习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本节课把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安排为教师演示实验。
在讲解“水的净化”时学生知道了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师提一个问题“红色素跑到哪去了?”就将学生难住。
所以在教学中安排教师演示这个实验,将过滤后的活性炭用清水冲干净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原因得到结论。
理解了活性炭的性质后,它的用途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总结。
4.知识拓展,认识一种新的碳单质——C60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受科技的氛围,在教学中安排一段录象。
课堂教学教案内容:金刚石、石墨和C60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2、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大家讨论。
(氧气、臭氧;红磷、白磷)【直接引入】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引出本课课题请观看影像,并从中找到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相关物理性质和用途观看录像,并思考金刚石、石墨、C60的用途及性质。
(观看结束后)【提问】请简要归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相关性质和用途学生归纳完后,老师做适当补充,并给出图片【提问】结合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性质用途【提问】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很大的差异?【板书】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使得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分别归纳小组讨论并回答碳原子的排列不同了解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培养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素养【展示图片】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有这样一些物品,如防毒面具里的活性炭滤毒剂、净水用的木炭、作鞋油和填充汽车轮胎的炭黑等,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在学习了一些根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后,本单元开始深刻、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无论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开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情分析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对一种元素不肯定只组成一种单质的说法理解不透,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混合物。
学生在书写物质名称时,常常“碳〞“炭〞不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法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比照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C60和纳米碳管的发觉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开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法的分析,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是本人第—次应用多媒体授课,所以可能存在许多编排缺乏之处。
第—个视频把金刚石等的结构演绎得比拟祥尽,在用途上也给人很直观的视觉感受,比课本中的内容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文字总结中没有黑板那么系统吧。
在木炭、活性炭中也应用到课件实验和实际操作并用,因为现场的实验学生看得不是很清楚,总有些人认为水是被木炭掉的粉染黑的,所以又展示了课件实验,后来讲明实验需要几十分钟现象才更明显,学生才信服。
后的视频是对人造金刚石的一个是与时俱进的强化剂吧,看到模拟尸体变成钻石的过程,学生看着也挺震惊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认识新型结构材料C60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认识新型结构材料C60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1.掌握金刚石和石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认识新型结构材料C60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2. 实验探究法3. 演示法4. 讨论法5. 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点,重点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让学生思考各自的应用领域。
2. 老师引入本节课的C60结构物质,并解释它的历史、结构、性质及应用,以引发学生对这种新型结构材料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 实验一: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实验设计:将金刚石和石墨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用硬度计测量它们的硬度值,展示它们的不同之处。
实验结果和结论:金刚石的硬度值比石墨高,而石墨是一种非常软的物质。
应用领域:金刚石的硬度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切削、磨削、钻探等。
2. 实验二:石墨和金刚石的导电性比较实验设计:在一个电路中放置一个石墨和金刚石电极,分别测试它们的导电性能。
实验结果和结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金刚石则成为电绝缘体。
应用领域:基于石墨的导电性,它可以被用作导电材料,如在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而金刚石的绝缘性能使其适合用于电绝缘材料和制造电子半导体。
三、演示讲解1. 教师使用3D演示软件展示C60的分子结构,并解释其形成机理,从而激起学生对该结构的好奇心。
2. 讲解C60的其他性质,如它的发光效应、化学稳定性和应用领域等。
3. 与学生讨论C60与金刚石和石墨的不同点,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种新型结构材料。
四、多媒体教学展示(使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1. 展示C60项目的实验室制备过程。
授课教师杨静单位鄂温克旗大雁镇第一中学授课年级九年级课题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科目化学课时1
教材版本人教版课型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及用途,而后又简单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本课紧紧围绕着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展开教学。
碳单质是学生学习氧气后,学习的第一类固态非金属单质,为以后学习碳的氧化物及金属单质打下了基础,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教师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用途中,一定要构建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以碳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
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展示,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 C60的结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分析讨论法,对比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1.课件:幻灯片1.自然界中的金刚石及其所做的装饰品
幻灯片2.金刚石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幻灯片3.自然界中的石墨
幻灯片4.石墨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