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影的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29
中外电影电视简史世界电影艺术的历史发展一、诞生形成期(1895—1927)(一)卢米埃尔的纪实电影在上述的七门艺术中,唯一知道其诞生日的只有电影,它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
这一天,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第一次售票公映了他们制作的《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等十余部影片,并且取得轰动国际的成功。
在世界电影史上这一天就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的影片明显的特点是纪实性。
由于影片直接地拍摄真实的生活,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二)梅里爱的“戏剧电影”乔治•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他把许多照像特技应用于电影。
其次是特技摄影的发明。
通过“停机再拍”,可以使贵妇突然变成了魔鬼;灰姑娘变成了高贵的公主;老鼠变成了白马。
其中最著名的是《月球旅行记》。
再次是创造了戏剧电影。
他几乎把所有戏剧上的表现手法,诸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以及场与幕的划分等等,系统地移植到电影制作中来。
他还首创了用人工布景摄制电影。
梅里爱所作的这一切,后来都成为电影技术的基本要素。
但是他对戏剧美学的过于执着,既造就了他的辉煌也使他沦为戏剧美学的俘虏。
(三)蒙太奇的产生蒙太奇的产生才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对蒙太奇贡献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大卫•格里菲斯和前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
格里菲斯最大的贡献是把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由场景改变为镜头,并让摄影机在他的指挥下运动起来,他还创造性地运用特写和“切”以及通过调度镜头,在影片中创造节奏气氛,以利于把情节推向高潮。
格里菲斯首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的艺术手段。
他吸收了梅里爱的特技技巧,借鉴了小说家狄更斯的“切回”手法,创造了平行蒙太奇。
这种艺术手法在他的传世之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一片中得到了更巧妙地运用。
电影史家把这部影片上映的日期(1915年2月8日)当作“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这部影片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党同伐异》中,蒙太奇的手法得到了更完善的运用。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电影的萌芽期。
1896年,电影首次在中国亮相。
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是由外国人带进来的,主要用于娱乐和展示。
然后,1905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无声电影、黑白电影、彩色电影等阶段。
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孤儿救祖记》、《狂流》、《中华儿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逐渐与世界接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开始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物。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一)电视和电影都是声话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很多内在的相通性,但是也存在和很大的区别,我们就其各自的特点来看一看它们之间有那些区别:1.发展历史不同:电影诞生于1895年,而电视诞生于1936年11月2日。
电视是在借鉴电影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电视是对经验的累积,电影是对未知的探索。
电视节目更多的是对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模式的再创造,电影是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
电视在历史中,电影在未来中。
2.制作流程不同: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电影与电视两者之间的传统区别正在逐渐消失,甚至两者开始趋于结合,如今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成为电视节目早已不足为奇了。
而用电视的编辑方法来制作电影,也已很普遍。
作为两种相似却有不同的媒介,电影和电视之间自然是会有它们在制作工艺流程是的异同。
电影和电视制作流程上的差异,应该从拍摄和后期制作两个大步骤中去寻找。
首先,从拍摄过程上来看,主要是设备选择、图像制作以及布光和录音上的区别:第一、设备选择方面的不同,是指化学影像和电子影像所需要的设备上的不同。
一般,电影所使用的是胶卷,而电视则是使用磁带。
电影的黑白与彩色多是取决于电影胶卷的,且电影胶卷的选取要顾及拍摄地点的光照。
而磁带本身并不决定拍摄颜色。
另一方面,电影一般是使用摄影机;而电视则是使用摄像机。
摄像机所摄取的光、色信号不仅可记录在磁带上,还可通过录像机直接传送到电视台的播放系统。
第二、图像制作方面,不同点是镜头上的讲究及颜色。
一般电影十分注重镜头,如果拍摄中达不到导演的预期效果,一个镜头就会NG很多次。
而在电视现场直播节目中,反复预演是不可能的。
在色彩方面,电影胶片有彩色和黑白之分,通常是通过使用与所用的光匹配的胶卷来补偿彩色的变化的。
第三、照明布光,以及录音上的差异。
在布光上,产生同样的效果,电视节目比电影花的时间要多很多。
电视倾向于在整个表演区域布置大量的光,形成相当平的布光,也因此电视制作应避免强背光照明和极端的高亮度。
电影的诞生
1881年,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其工作原理是:把分解照片一张张地洗印在玻璃上,在玻璃圆板的周围以同等间隔顺序贴在上面,然后再同样大小的金属板上,对着照片的位置开个窗口。
这样,各张照片叠成活动的物像,就达到了活动摄像的效果。
1885年,美国人发明赛璐珞胶卷。
随即,爱迪生把这种胶卷应用于电影,制造出了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的原理和现在的一样,能用胶卷连续一分多钟拍摄分解运动的照片。
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放映机,其工作原理是:运动的胶片从带有凸透镜的窗口通过,一格画面来到窗口正面时,正好电灯闪亮又立即熄灭,下一格画面来到窗口时,电灯再次闪亮和熄灭,如此不断反复,胶片上的画面放映出来,好像物体在连续不断地运动。
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爱迪生向人们展示了他发明的这台放映机,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但是,当时它只能供一个人看。
后来,美国人詹金斯在胶片的两侧穿上一连串的小孔,卷绕装置的爪插入孔中拉引,当一格格的画面来到透镜正面时,就会瞬间停留,这时快门打开又立即关闭,这样放映出的图像更加清晰。
胶卷的卷绕装置和快门同时由马达驱动,每秒可输送胶片6格或18格。
电影的影片、摄影机和放映机已经齐备,现代的电影设备终于完成。
1895年,法国里昂的两位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设计了一种手提式摄影机和一种能把动画图像投射到宽大银屏上去的机器。
同年12月,他们在巴黎卡普西尼大街租了一间地下室,摆上几十把椅子,为交费入场的观众首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电影。
电影史一般都把1895年12月28日定为电影诞生日。
电影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自从电影电视产业的诞生以来,它们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变革,时代的变迁不断推动着产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本文将从电影电视产业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昔日电影电视产业与现在的对比、线上线下融合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电影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一、电影电视产业发展历程电影最初是以聚集了众多观众的旅游景点“全景影院”的形式呈现,后来,电影在美国开始引入银幕,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发展出默片、配乐、叙事等基本要素。
随着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中国电影的崛起,中国电影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而电视的发展则是从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到网路电视、高清电视,技术一步步地更新换代,从一开始的只有一个节目的时代,到今天有了诸如电视综艺、电视剧、电视游戏和电视购物等多种形式。
随着时代的推进,电视机不再只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成为普罗大众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二、昔日电影电视产业与现在的对比昔日的电影电视产业相对单一,仅仅依靠银幕、电视机来展示影片和电视剧,观众们也不得不跑电影院或者坐在家里看电视来获取娱乐。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部分观众会选择在手机上观看电影电视剧,更有一些人会在网络上直播游戏、美食和旅行等各种游戏内容,使得大量有趣的内容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同时,线上消费也成为大势所趋。
三、线上线下的融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影电视产业也开始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今天的电影院难以为继的现状,线上观影逐渐成为了新的趋势。
以爱奇艺、优酷等为代表的视频网站成了人们在线看电视剧的重要场所。
电影院不再是唯一的观影地点,线上线下融合应运而生,让生活更加多元丰富。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未来的电影电视产业可能会出现新的变革。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人们看电影和电视剧的方式,人们可能会在家里或者电影院里通过头戴设备来追剧,进一步提升观影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一电视和电影都是声话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很多内在的相通性,但是也存在和很大的区别,我们就其各自的特点来看一看它们之间有那些区别:1.发展历史不同:电影诞生于1895年,而电视诞生于1936年11月2日;电视是在借鉴电影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视是对经验的累积,电影是对未知的探索;电视节目更多的是对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模式的再创造,电影是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电视在历史中,电影在未来中;2.制作流程不同: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电影与电视两者之间的传统区别正在逐渐消失,甚至两者开始趋于结合,如今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成为电视节目早已不足为奇了;而用电视的编辑方法来制作电影,也已很普遍;作为两种相似却有不同的媒介,电影和电视之间自然是会有它们在制作工艺流程是的异同;电影和电视制作流程上的差异,应该从拍摄和后期制作两个大步骤中去寻找;首先,从拍摄过程上来看,主要是设备选择、图像制作以及布光和录音上的区别:第一、设备选择方面的不同,是指化学影像和电子影像所需要的设备上的不同;一般,电影所使用的是胶卷,而电视则是使用磁带;电影的黑白与彩色多是取决于电影胶卷的,且电影胶卷的选取要顾及拍摄地点的光照;而磁带本身并不决定拍摄颜色;另一方面,电影一般是使用摄影机;而电视则是使用摄像机;摄像机所摄取的光、色信号不仅可记录在磁带上,还可通过录像机直接传送到电视台的播放系统;第二、图像制作方面,不同点是镜头上的讲究及颜色;一般电影十分注重镜头,如果拍摄中达不到导演的预期效果,一个镜头就会NG很多次;而在电视现场直播节目中,反复预演是不可能的;在色彩方面,电影胶片有彩色和黑白之分,通常是通过使用与所用的光匹配的胶卷来补偿彩色的变化的;第三、照明布光,以及录音上的差异;在布光上,产生同样的效果,电视节目比电影花的时间要多很多;电视倾向于在整个表演区域布置大量的光,形成相当平的布光,也因此电视制作应避免强背光照明和极端的高亮度;但由于胶片的较高光敏感度,所以电影外景地使用更低光照度和更逼真的照明技术会更易更节约时间,但同时电影的单机拍摄方法却也很耗时间;录音方面,电影制作一般使用双系统记录,电视是使用单系统录音的;其次,后期制作过程中,电影与电视的主要体现在步骤上,使用设备上,以及编辑上的差别:一、在后期制作步骤上,电影与电视相比较,电影步骤更麻烦;胶片在编辑之前要进行冲洗底片和印制样片的过程;而在编辑之后,还需进行双片受审、套底、转录光学底声、声画合成、校正拷贝、标准拷贝、发行拷贝等程序;这些对于电视而言是不需要的;在设备上,由于后期制作中电影所要进行的程序更多,所以其所需设备也相应更多;;电影在后期制作中要用到的设备有:量片机、套片机、声画编辑机、接片机、接片器、洗片机和印片机;在放映过程中,电影需要放映设备、放映场所、放映银幕等组成完整系统,而电视则是通过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受来实现播放的;在编辑上的差别,一般电影是以物理方法剪辑,也就是将一个个拍摄素材镜头分剪开来,形成独立的素材片段,修改时需要新剪辑再接好;并且在声响编辑方面,电影要把剪辑后的各种声音都混录到同一磁片上,然后进行转录光学底声,最后根据画面进行声画对位;由于录像机在电视制作中采用数字非线性编辑,由此,电影所需进行的编排、修剪对齐、挑出落选镜头等工作在电视编辑中都由编辑内部电子化地完成了;电视通过数/模转换系统进行素材数字化,而电影若需要进行数字非编,则需先进行胶转磁的程序;总体而言,电影在制作工艺流程上要比电视讲究,也比电视的制作更麻烦;而电视相比较而言则简单了许多;但其实电影和电视在技术上早已相互交织在一起了;胶转磁、磁转胶设备的应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3.收视成本不同:包括收看成本和资金投入成本不一样,收看电影除网络电影和电视电影外需要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属于一种集中收看行为,并且,观赏电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即电影门票一般都在几十元以上;而收看电视是一种随意性较强的观看行为,收看电视一般在家中,收看成本也比较低;电视是每天用的,电影是奢侈品;所以,有钱有时间时才可以消费电影;电视是消耗时间,电影是节约时间的;电视动辄几十集,对于家庭主妇等人非常合适,电影1、2个小时,对繁忙的人比较有用;电视五花八门,电影相对独立;看电影的人共同点较多,而所有人都可以看电视,他们领域也有所不同;相同时间长度的电影经济价值高于电视;4.拍摄方式的不同:1纪录介质还原度不同带来的拍摄方式不同,影摄影采用胶片机,记录的介质是胶片;而电视摄像机录的介质是磁带;二者的还原度不同将导致对物体表现方式的不同;2作品播放屏幕的尺寸不同带来的拍摄方式不同,摄影机常用在电影、广告等节目上,表现的是大屏幕、大场景;而摄像机用在电视栏目、电视剧上,表现的是小屏幕;这种不同将体现在拍摄的理念上;例如:电影的屏幕很大,我们可以看清楚细节,所以摄影常用远、全;而电视的屏幕小,摄像就常用中、近景;3拍摄设备使用方式不同,摄影机用的是胶片和DAT,而摄像机用的是磁带;拍摄录制的方式都不同;5.电影场景比较唯美电视剧比较简单:电影由于时间较短,对故事的浓缩、提炼,追求最强的艺术性;而电视,比如电视剧,由于连续性播放的特点,播放持续时间长,在故事情节上能够充分展开,容易让观众觉得电视看起来浅显易懂;电影所表现的是故事的结构,拍摄的手法;以及他的综合性的艺术体现;音响、剧情、主题曲、导演、编剧、制作等等;而电视剧他是个细腻的东西;电影可以极端点,跳跃大些,结构要求更严谨,要能让人一口气看下去,可以适当地刺到痛处;适合在黑暗里独自品味;电视相对要中庸些,温馨些,结构可以适当松散些,要能让人从中间看起,也能看懂看下去,看完一集还得留些余味想看第二集,搔到痒处就差不多了;要适合一家人边吃晚饭边一起看; 例: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一个人很忧伤电影:是一个近景或特写镜头,一张忧愁的脸;电视剧:乙对甲说:甲,你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是不是有什么心事6.技术上的差异:电影是“光和影造成的”它用摄像机将人物或其他摄像的活动影象摄取在条状赛璐格胶片上,然后通过电影放映机传动系统投影于荧幕……简言之,电影是按照视觉暂留特性,光影生成和物象反映的原理成像;而电视是用电子方法传送活动图象,它由电视播控、电视发射和电视接收三大技术系统组成电视总系统……所以,电视是“像素成像”成像原理不同必然带来视觉效果的差异,电视影象的清晰度一般都低于电影;所谓“热”传播媒介,就是指电影画面的清晰度高,还原好,纵深感、层次感鲜明;而电视影象清晰度低,解像力差,透视感弱,属“冷”传播媒介;同样一部影片,在电影院放映或在电视台播放,效果往往不同;7.剧本创作方面不同:电视剧剧本,故事性是第一位的.文字要清楚交代人物关系,事件发展要有常规逻辑性.细节处理最好严密,人物相对电影要多,关系也相对复杂;单线条的故事是很难受欢迎的,但多线条关系必定是条理清楚的;电影剧本基本分两类,商业类电影,艺术类电影;商业类电影有部分类似电视剧剧本,即故事是第一要素,叙事讲究基本逻辑;而艺术类电影,情绪是第一位的,文字是为心情服务的;故事可以跳跃,甚至可以根本抛弃故事,人物关系可以非常规.但两类电影剧本,都以烘托气氛为主;简单说来,电视剧是讲事的,电影是讲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而电影则是导演的艺术了;8.电视与电影的区别最关键的是在于存储的介质:传统的电视应该是“磁传教的”,传统的电影侧是“胶片传教”;我说的是传统的;比较老的电影,都是胶片拍的,胶片的质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胶片拍的电影是比较不清晰的,不过现在的电影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大体与电视差不多;传统的电视是磁带,所以叫磁传;9.宽容度不同:电视摄像的宽容度是1:32,而彩色电影的宽容度是1:64,黑白的是1:128,都大于电视;宽容度就表现了摄像机所能正确反映景物的最高亮度最底亮度的范围比;电视摄像的宽容度值是影视造型艺术中的最低值;如果电视摄像的宽容度小于1:32,将无法再现自然界景物的真实感觉;10.电视剧重在剧情,而电影就是重在影象效果:电视情节的曲折和扣人心弦,能够让观众忽视演员的表演;加上电视是连续剧,一场紧接着一场,偶尔有什么瑕疵,观众也会理解;电视剧可以靠语言来推进情节,许多细节,均可以为语言掩盖或者强调;电影则不同,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演绎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靠的不一定是情节,而是人物性格;语言在电影中要求特别精炼,说多了废话,电影肯定不经典;如果人物性格不突出鲜明,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演员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只能说是失败了;电影需要演员有一定的演技实力,所以一般演员都会先选择演电视剧;电影的时间较电视剧短很多,它要求演员必须精确完美地展现每一个画面与镜头,对演员的演技要求很高;电视剧重视的是连续性,它要求演员具有演技的持续性,拍部连续剧有时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期间走遍各个不同环境和气候的地区,需要演员十分敬业和十足的耐力,所以应该来说,电视对演技的要求没有电影高;11.关于电影与电视品质的区别:1从图像结构的组成上,电影胶片与电视不同,表现在电影是以一幅一幅完整画面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是逐行扫描方式,而电视一般采用隔行扫描的方式;2目前为止电影胶片的成像质量具有很高的水平,在动态范围上,胶片的动态范围超过电视摄像机的5倍;而且由于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过程不一样,所以类似伽马曲线特性不一样;3对于电影摄影机来说每秒所拍摄的格数是可以任意设定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拍摄格数来实现速度效果,放映时的速度是不变的;而电视在实现变速效果是采取另外的方式,摄像机的拍摄速度是固定的而要实现变速效果只能通过改变重放速度来改变,这就使得慢速重放高速运动画面时由于过多的重复同一幅画面而使得图像不够连续;12.针对受众范围不一样:电视是大众化的,而电影相对来说是一种小众传播;13.宣传力度不一样:电影的宣传投资费用及力度都相对电视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最终的赢利方式不同;14.传播技术手段不一样:现在电视多是卫星传播,可以使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在不同的场所内却可以同一时间观看同一节目,传播范围比较广泛,而电影主要靠固定的电影院放映;15.艺术种类不一样:电视发展形成多种艺术种类,比如说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音乐、电视广告、电视综艺节目等;电影则没有这么多的种类,主要是电影故事片;电视的再生产成本来源主要靠广告,电影则主要靠票房收入;16.普及率不一样:电视普及方便所以普及率高,而电影需要播放接收设备比较昂贵电影与电视的区别二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中国,电影和电视一直被作为“影视艺术”并列提出,甚至认为,电影和电视因为同属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第三信息载体电磁波,因而是同一类艺术——“影视同一”,同属第七艺术;就电影电视而言,相并列的意义在于关注的是电影与电视的共性,确切地说,是电影与电视剧的共性,即将电视当作是“延伸”的电影看待,在一定意义上,把电视的荧幕当作是“家庭化”的银幕,是高科技化的“家庭影院”;其实,电影与电视之间虽有相同之处,但其间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别:1.电视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无论从艺术形象的形态时空、动静,传播和接受途径视觉、听觉及想象等,还是创造形象的手段形体、色彩、线条、声音等来说,其媒介和手段都是不相同的;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后电影时代”,电影片也可以制成VCD、DVD,甚至通过数码传播,直接在电视上播放,故而影视是同一体的;其实,这正是“影视同一”造成的误认;电视艺术作为一种艺术门类,除了电视剧外,它还包括MTV、电视舞蹈、电视广告艺术,以及正在成型的电视漫画、电视漫画小品等,我们能要求观众买票到电影院关在全黑的大房间里“看”MTV吗显然是绝对行不通的;即使是电视剧,因为电视剧的主要形态是电视连续剧,我们能要求观众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中观看电视连续剧吗显然也是行不通的;至于将电影片拿到电视上放,或者是依据电影故事片的艺术原则拍摄成的电视片——被称作为电视电影或电影电视,两者在实质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在根基上它们仍属电影艺术类型;2.电视与电影科技上的差异:电影是“光和影造成的”,它用摄像机将人物或其他被摄体的活动景象摄取在条状的赛璐格胶片上,然后通过电影放映机传动系统投影于银幕,简言之,电影是按照视觉暂留特性,光影生成和物象反映的原理成像;而电视用电子方法传送活动图象,它由电视播控、电视发射和电视接收三大技术系统组成电视技术总系统;所以,电视是“像素成像”;成像原理的不同,必然带来视觉效果上的差异,电视影象的清晰度一般都低于电影;所谓“热”传播媒介,就是指电影画面的清晰度高,还原好,纵深感、层次感鲜明;而电视影象清晰度低,解像力差,透视感弱,属“冷”传播媒介;同样一部影片,在电影院放映或在电视台播放,效果往往不同;3.电视与电影欣赏形式的不同:群体性的电影放映场所,固定式的观众观看点,与私密性很强的家庭电视机摆放,非常随意的“个体式”观看,造成了电影的定向性观赏与电视的随机性观赏、电影观赏的确定性与电视观赏的不确定性的不同; 4.电视与电影的评判标准不同:电视依靠的是收视率来评定成败,节目质量的好坏和在受众中的预期传播效果是否实现的标准,而电影重要是靠票房,叫座率;5.电视与电影传播的技术手段不同:电视的发展经历了卫星传播和有线传播,特别是卫星传播的运用,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方却能够同时接收、观看同一节目;而电影却受着观看场所和放映时间的限制,是一个固定时空的接受——观众必须集中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场地,比如:剧场、电影院; 6.电视与电影选择性的不同:电影院的电影是放映给一种“不自由的观众”,他们或多或少是被强制地在那儿看影片,因为他们是买了票来看电影的;但电视却是在家里放的,不是为“不自由的观众”播放的;电视的观众不仅不必买票,而且只要按一下遥控器,自己就可以随意观看自己喜爱的任何节目;7.电视与电影的放映环境及观众的注意力不同: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里,观众的注意力几乎是处于一种催眠状态中,他们死盯着闪烁的银幕,目不转睛,除了揉搓纸袋声、吃爆米花声、情人的私语声、孩子们蠕动声以外,足以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减少到了最低度,因此观众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电影吸引的;但电视却不同,人们是很少在一片黑暗中看电视的;这里没有反映机催眠的嗡嗡声,而是室内人们的说话声,闲聊声,都在干扰观众在看电视时已经很弱的注意力,并且又有一个数字按扭,容许观众改看另一个更有趣的好节目;8.电视与电影在节奏上的不同:电视剧画面与电影的差异,就在它的节奏上,一般认为,在蒙太奇的节奏控制上,电视剧要比电影缓慢、平直一些,电视剧尽量减少节奏上的冲突;电视画面的功能总体来说以叙事为主,而电影画面的功能除了叙述以外,还负载了很大程度上的艺术表现功能;这一差别导致了电视与电影在剪辑上的许多差异;例如,电视画面的剪辑一般来说,较为平实、遵循一定的模式,力求准确地揭示情节和人物,变化较少;而电影画面的剪辑则是千变万化,每个导演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剪辑方式,以达到他们对生活、社会的不同观念的展示;电视的拍摄中,要求用简单的镜头准确地展示环境和人物关系,而且电视相对电影来说,时间较为充裕,所以在剪辑中,一场戏的镜头往往较少,节奏也显得慢一些;而电影的拍摄中,每场戏的镜头力求精美和全面,要完整地展示空间和人物的情绪,并且电影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每场戏的镜头较多,节奏也比电视快;如果说电影画面的节奏是“艺术”节奏,那么,电视剧画面的节奏就是“生活”节奏;电视剧的这种画面节奏避免了电视图象与生活图象之间的强力反差而引起的审美上的不适应,因为电视剧的观看本身就是家庭“生活”,而电影的观赏因为是在封闭、黑暗的电影院环境中,“艺术”的假定是观众倾向于画面节奏与生活节奏的巨大反差,这也是摄影特技和剪辑特技多用于电影,甚至成为电影的主要特长之一的原因;9.电视与电影声画造型上的不同:由于大银幕和影院内的特殊观赏环境,是电影艺术更加关注造型力度,往往以新颖鲜明的声画造型来打动观众的心;10.电视与电影叙事方式上的不同:电影也离不开叙事,但它的叙事强调浓缩、残缺、不完整,并跳荡性较强,只是为了连接、铺垫一些精彩的造型点;当然这里还包括声音造型,如果失去了声音,将会弱化甚至失去立体感;突出造型的冲击力是电影的一个显着的艺术标志;当声音进入电影时,电影用画面造型来叙事的特征已经非常成熟,因而声音便也自然承担了这种“造型”叙事功能;而电视剧的声音是一开始就与画面“共存”的,因而声音和画面一样,更主要的是承担起以“叙述”为主的功能;11.电视与电影观看的视角不同:电影为我们虚构了另一个世界,是一种飞跃的现实;观看电影,人们仿佛在观看自己生活以外的另一个世界里故事,人物之间的情感等,而观看电视,人们看到是自己周边的人、情、事,是现实的延长;比如电视剧,人们或多或少的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真实生活中的影子,仿佛在看自己的日常生活;12.电视与电影观看的兴趣点不同:电影叙事较强的浓缩、残缺、不完整,并跳荡性,观赏者面对对捉摸不定的故事情节,强烈的窥探欲让其对故事的结局非常关心;而,面对电视,比如电视剧,由于其有一定的相当固定的模式,再加上电视剧连续播放的特点,其长的特性,使得观众对电视剧故事过程的关注多于结局; 13.电影与电视空间造型的功能不同:空间造型对于电影来说,主要是承担制造画面情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电影更偏重于在大场面、大空间内展现的题材,高视点、大视野;这是因为电影银幕大,观赏环境和条件特殊,可以运用远景、大全景来描写广阔的场面,体现出一种纵深感,造成一种大气势,渲染出一种特殊的氛围,从而瞬间爆发强烈的冲击力;对于电视来说,比如电视剧,空间造型的这种功能被更多地“转移”到了人物语言中;14.电影的“画”与电视的“话”的不同:一般来说,在同样的篇幅里,人物对话,电视剧比电影多;以叙事见长的电视剧通过大段的对话弥补小屏幕画面信息量的不足;而且,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不可能时刻凝神于屏幕之上,通常是边看边听,边听边看,甚至是只听不看也能明白剧情;而电影,主要是视觉的艺术,其次才是听觉的艺术;15,电影与电视的观赏感觉不同: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拥有电视,电视越来越作为一件“家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观看电影可能被视为一种“艺术享受”,然而,收看电视节目,比如观看一部电视剧、新闻、天气预报等等,仅仅是一种随意的“生活享受”而已;16.电视画面和电影画面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1画面小,家庭化电视画面就其外形而言,虽然有尺寸的变化,但不会无限变大,小屏幕是电视的独特之处,也是和电影的主要区别,人们把电视称作小电影;具说索尼公司在筑波科学博览会上展出了宽40米,高25米的巨大荧光屏幕,比电影宽银幕还要大,尽管制作大屏幕电视已成现实,但决不会深入到家庭;电视画面面积小是个局限,但却是家庭化所必需的,这也正是它的优势所在;可以断言,电视画面小的特点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要每个家庭都安装电影银幕那么大的电视机是不现实的;电视画面小的特点,要求多拍一些近景和特写,有人把电视称作特写艺术;这种提法有点绝对化,这是从画面小的特点提出的;其实电视画面小,并不排斥全景和远景的运用,关键不能太多;电视画面小,是个弱点;人物多了就看不清面孔,其气氛镜头远不如电影出效果;所以很多电视剧创作者主张在一个场面里的人物不能过多,要尽量避免群众性的大场面,2画面层次不如电影丰富这一特点,是从摄像造型这个角度提出的;是个技术问题,但和艺术效果有密切联系;电视画面层次少主要是摄录设备的动态范围小的原因所至;所谓动态范围是指摄录机按比例传送和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本领;类似电影胶片的宽容度;电视摄象机的动态范围一般在1:28-1:30之间,而现代的彩色电影胶片的宽容度在1:128左右;电视画面影调层次不如电影的另一原因是和摄像器件光电转换特性有很大关系;电影胶片感光特性曲线有直线部分,还有趾、肩部等曲线部分;了解这一特点,在选光和用光时,应注意亮度间隔不能太大,光比也不宜太大;对夜景处理要注意光的配置,避免整个画面发灰;画面的这一技术特性,对空间深度的表现不如胶片;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布置一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