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15 古诗二首—绝句》
- 格式:docx
- 大小:12.58 KB
- 文档页数:1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同步备课【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 学会朗读《绝句》两首古诗。
3.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增强学生的锻炼思维能力。
4. 学会欣赏古代文化,了解古代文学。
【教学重难点】1. 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学生朗读古诗,加深记忆。
【教学准备】1. 课文《绝句》两首。
2. 彩色印刷的古诗合集。
3. 图片或视频介绍古代文化。
4. 音频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问学生们有没有听过古代的诗歌?2. 老师给学生们朗诵一首古代的诗歌,引出古诗的讨论。
3. 介绍古代文化,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课文(10分钟)1. 让学生先朗读《绝句》两首。
2. 解释古诗的意思,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引导学生对古诗中的生活哲理进行思考:茶与汤比较,这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认识。
三、朗读和练习(2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绝句》两首。
2. 老师进行点拨和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语调。
3.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进一步思考生活哲学,以此加深学生的认识。
四、欣赏古代文化(15分钟)1. 展示古代文化的图片或视频。
2. 老师讲述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氛围。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特点。
2. 总结生活哲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化内涵。
六、作业(5分钟)1. 让学生课后练习两首诗歌。
2. 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文章或读后感,思考人生道理的内容。
【教学后记】本课将古代文化和古诗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的语感与思辨能力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绝句》【教学目标】1.认识“鹂、鸣、岭等7个生字。
会写“绝、含、岭、吴” 4个字及扩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猜诗句,出示图片问:“我们都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谁来说一说?”学生举手回答或点名回答..........这学期学的《咏柳》,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今天我们学习诗人杜甫一首诗《绝句》,看看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2.知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接下来我们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二、讲授新课(一)初读古诗1.出示课件,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给诗文划分小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出示课件,识字,交流识字方法和技巧,并组词。
鹂(lí):巧记方法—美丽的小鸟组词:黄鹂鸣(mínɡ):巧记方法—小鸟开口叫组词:鸣叫鸟鸣加一加识字:绝(jué)=纟+色组词:绝对绝交含(hán)=今+口组词:包含含有岭(lǐng)=山+令组词:山岭西岭泊(bó)=氵+白组词:停泊泊车3.多音字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xíng (步行)行háng(银行)例:今天早晨,妈妈步行(xíng)去银行(háng)办事。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5.出示课件,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并组词、造句。
绝句教学目标1.学习6个生字,会写”绝“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讲述《绝句》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自然美。
教学重难点1.背诵古诗。
2.体会早春的生机勃勃,感悟自然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知诗人看图片,忆古诗导语:唐宋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代,大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大家猜猜看,“李”指的是谁?“杜”指的是谁呢?1.出示诗人杜甫头像2. 关于杜甫,你们知道些什么呢?3. 介绍写作背景我们读过《三字经》,知道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伴随的是战争与百姓的流离失所。
杜甫身逢唐朝即将衰亡之际,战乱频繁,一辈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落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如今的风景名胜——杜甫草堂。
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这首《绝句》便是众多精彩之作中的亮晶之笔。
(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写“绝”字。
)二、初读诗歌正字音导语: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字字雕琢,美轮美奂,下面我们就赶紧来读一读1.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一读圈生字: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齐读诗歌,圈出生字词;一读正字音: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互相聆听,读准字音;再读重节奏:先试着划分节奏,再齐声读一读。
(重点指导“行”的读音)2. 小组朗读3. 小组展示,师生评议三、再读诗歌明诗意再读诗歌,寻找问题孩子们提出自己朗读时遇到的不懂的问题,集体解决。
导语:杜甫诗歌的魅力就是他写实的方法让我们身临其境。
再读诗歌,说说从《绝句》中,你们看到了什么?1.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联,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 小组交流讨论3. 小组展示汇报4. 教师小结:黄、翠、白、青让我们看到了色彩鲜明的春天,黄莺啼叫,响遏行云,让我们听到了欢快的春天,千年雪,万里船,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绝句》。
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四幅图:青菜叶上两蛋黄、熟鸡蛋白切成丁斜放在青菜叶子上、清炒鸡蛋白一撮、清汤上漂四个蛋壳)学生观察菜品,描述菜品,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这四道菜分别可配一句诗,从而引入新课。
2.教师揭题并板书诗题。
(板书:绝句)(1)学习生字“绝”。
加一加识记:纟+色=绝;组词:绝对、绝技、绝活儿。
(2)理解“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粹。
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比较少见。
3.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
(1)(出示古诗)学生自主认读。
(2)指名读,教师正音:“鹂、岭”的声母都是“l”;“鸣、岭”是后鼻音;“泊”在本首诗中读“bó”。
(3)学习多音字“行”。
hánɡ(一行)(银行)(行列)运用:每个行业都有大师。
xínɡ(行动)(行走)(行进)运用:元元选择步行上学。
(4)识记字形。
①部件归类:鸟—鹂、鸣;口—鸣、含、吴。
②熟字相加:丽+鸟=鹂;口+鸟=鸣;今+口=含;山+令=岭;口+天=吴。
③创编字谜:美丽小鸟开口叫——鹂(鸣)嘴噘得比天高——吴(5)结合插图,学生认读、识记词语,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2)引导学生观看字的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字的间架结构。
(3)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绝第四笔起笔要比“纟”起笔高。
绝句教学目标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岭、含、吴”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诗意,说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猜诗揭题,了解作者1.游戏导入:看图猜诗。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咱们先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吧!老师出示一幅图,大家根据图画内容猜猜写的是什么诗?2.(出示古诗插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人们经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天,一位诗人坐在屋子里,透过窗户把你们所说的美景写成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绝句》。
4.生随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
5.“绝”是生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6.了解题目和作者。
关于绝句,它除了是这首诗的题目以外,你还了解到了什么?(明确: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
)你还知道杜甫的其他古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积累古诗词。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师:孩子们,古诗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读了1遍的孩子请举手,读了2遍的呢?读了3遍甚至更多的呢?这首诗老师也读了很多遍。
(强调预习课文要多读。
)2.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古诗,打开书72页,先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3.这首诗里边藏着许多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生自由分享:注意:①比较“鹂和鸣”,你发现了什么?“鸟”字旁的还有哪些?②泊:比较识字:泊—拍—伯课件出示“请勿泊车”的牌子。
老师:我们可以留心观察,从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那“泊”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泊”就是停的意思,在这首古诗里指的是停船。
③“行”是多音字,用“háng”和“xíng”分别组词。
4.你们识记生字的方法真多!现在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检测读诗:(先出示生字再把一句诗连起来读一遍)指名读、齐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教案(精选11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绝句》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3.词语连诗。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绝句》两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 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4. 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停顿和节奏。
3. 讲解古诗:教师讲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4. 感受古诗:通过图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 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古诗,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绝句》两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 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4. 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
2. 抄写《绝句》两首古诗,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3. 家长协助孩子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绝句》两首古诗。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对于古诗的意境美,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欣赏。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绝句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通过研究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熟悉和理解15古诗二首《绝句诗》的内容。
2. 掌握古诗的诵读技巧和韵律。
三、教学准备1. 课本《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彩色卡片、图片等辅助教具。
4. 讲解古诗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或朗读几句古诗,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古诗的感受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步骤二:研究古诗《绝句诗》(20分钟)1. 课堂集体朗读《绝句诗》。
2. 分段讲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意。
3. 逐句导读,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意义。
4. 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古诗的喜爱。
步骤三:理解古诗意境(15分钟)1. 出示古诗的相关图片、场景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景物、情感或寓意。
3. 让学生参与到古诗的创作中,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或类似的古诗。
步骤四:巩固与评价(10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绝句诗》,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来朗读。
2. 在小组朗读结束后,全班齐诵古诗,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3. 教师进行肯定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和欣赏古诗。
五、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拓展他们的古诗知识面。
2. 组织古诗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激情。
3.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古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步骤- 教学延伸七、课后作业1. 背诵古诗《绝句诗》。
2. 写一段文章,谈谈你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更多的古诗,写下你喜欢的古诗并解读。
以上为教案内容,祝您教学顺利!。
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打破传统古诗词的串讲和逐字逐句讲解的呆板做法,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其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能正确书写和认识本课所学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
3.能借助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及重点字词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情感与节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创新】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导语: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请同学们观察图画,用优美的语句描述你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春景。
1.出示《绝句》情景图(学生描述)2.师:好美的景色啊。
你们知道吗?唐代大诗人杜甫仅用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整幅图的美景,而且被誉为千古绝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绝句》。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通过课文插图感受图中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让学生感知:我们用许多的语言描述的画面诗人仅用寥寥数语就能写出来,而且意境更加深远,初步给学生渗透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二、读诗识字,读出节奏1.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可是古诗中的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需要认读的生字。
)3.小组自由认读,同学互帮互助读准字音。
4.小老师领读。
5.开火车读。
6.生字认识了,我们看看古诗中的词语还记得吗?(课件点击“白鹭”等词语,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词意。
)7.生字、词语都认识了,谁来为这首诗划分出节奏呢?(课件出示古诗节奏,学生带着节奏再次朗诵。
绝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教学方法1、知诗人。
2、明诗题。
3、知诗意。
4、悟诗情。
可以比较读,出示: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猜古诗,出示《咏鹅》《咏柳》《村居》图片。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绝句》。
出示诗人简介,杜甫字子美,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春夜喜雨》《春望》《绝句》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就是“诗圣”杜甫,理解“诗圣”,可向学生提问,齐天大对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让学生明白杜甫写诗很厉害。
)(3)板书绝句。
并给生字“绝”组词,识记“绝”。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出示标注拼音的古诗,请同学单个读,并正音。
2、学生当小老师教读古诗中标注带拼音的生字。
3、出示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绝句黄鹂鸣叫包含山岭停泊东吴白鹭一行翠柳4、生字挑战,猜字谜。
(1)山边住着总司令(岭)。
(2)我把阳光请进来,我把风儿请进来,我是房子明亮的眼睛(窗)。
(3)船儿停在白水边。
(泊,重点讲,它是多音字。
)5、指名读诗,齐读古诗。
(识记古诗生字后,对学生的齐读要提高要求。
)三、品读研讨古诗,感悟诗意1、听范读,学习停顿。
2、学生单个读,齐读。
3、看文中插图和古诗,找找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播放黄鹂和白鹭图片,讲解“青”在古代是从一种叫蓝草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古代的青色等于蓝色)4、杜甫的诗被称为有声有色,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引导学生找出颜色、声音、动作、静景,并让学生理解“含”“东吴”“千秋雪”)5、带着理解齐读古诗。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绝句》教案目标:- 通过研究《绝句》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绝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是一首古诗还是一段话语。
2. 研究古诗:让学生们跟读两首《绝句》,研究其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并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3.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绝句》并进行朗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艺术欣赏:让学生欣赏一些古代绘画作品与《绝句》相配,让他们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5. 创作绝句: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绝句,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以学生的创作为主题展开小诗会。
6. 总结回顾:与学生讨论《绝句》的研究收获和体会,引导他们思考古诗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评估:- 学生对古诗的准确理解程度。
- 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绝句》的文本和音频。
- 古代绘画作品和相关资料。
- 创作绝句的板书和纸笔。
教后延伸活动:1. 继续研究其他古代诗歌,拓展学生的文学修养。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增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创作古代诗歌绘本或诗歌朗诵视频,分享给其他班级或家长。
这份教案旨在通过学习《绝句》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引导他们去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通过诗歌的学习和创作,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这份教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
绝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句描绘的画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孩子们,一处美景可以写成一首诗,一首诗可以画成一幅美图,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幅画,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老师适当点拨。
2、介绍杜甫,引入课文,黑板板书课题《绝句》,齐读课题。
你了解杜甫吗?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杜甫,唐代诗人,被世人称为“诗圣”。
3.咱们今天就细品味一下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1、打开书第72页,生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得准准的,不漏字,不减字。
指名读,老师适时作出评价,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让学生感受画面美。
设计意图:以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把古诗读得准准的。
三、再读古诗,读出韵味1、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谈话:同学们,古诗光读得准还远远不够呀,我们还要读出感情,更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
现在请用上自己的节奏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然后划上节奏线,把这首古诗读流利,把他读得顺顺得。
学生自由朗读,找到自己的节奏。
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2、指导学生,读出韵味谈话:一首诗光读出节奏还是不够完美,我们还要把他读得美美的,现在同学们想象画面,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读。
老师提问:读完古诗您看到了什么画面?预设1:两只黄鹂在鸣叫,他们会说什么?你能开心地读读这句是吗?(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预设2:一行白鹭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他们会飞到哪里呢?(课件出示相应诗句)预设3:河上停着很多艘船。
哪里来的船呀?(东吴)(课件出示相应诗句)预设4:高山上的雪。
教学反思
1、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介绍作者,然后,我再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从而导入古诗的学习。
2、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3、教学时,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学生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音律、节奏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4、由于我在引导学生品赏古诗的美这一环节,用多了一点时间,所以导致这一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显得仓促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