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696.00 KB
- 文档页数:14
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作者:喻双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4期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
孔子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山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备受崇尚,历代中国文人都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汉代枚乘赋《七发》中的《观潮》开始,山水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1]。
继魏晋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唐代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之后,晚明时代山水小品文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社会政治的黑暗与封建王朝的日益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反理学、抒个性的王学思潮的风靡,为山水小品文的极盛一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面对动荡社会,文人多寄情于山水,借山水以观自我,借山水以悦己。
公安派“三袁”、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以及张岱、祈彪佳、王思任、刘侗等人都创作了大量的山水作品,风格各异、蔚为壮观,而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袁宏道和张岱。
张岱被称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现存《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集子,其中包括不少的山水名篇佳作,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白洋潮》、《明圣二湖》等。
张岱的山水小品文一方面承袭了晚明山水小品文抒写性灵、娱世悦己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又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审美领悟展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和情趣内涵,达到了一个通常山水游记难以企及的境界。
以下就以《西湖七月半》为例,从内容、审美取向、艺术风格三方面对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剖析一二。
一、山水内容的拓展与个性化《西湖七月半》这篇山水游记主要记述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重现了西湖昔日的繁华与风情。
但文章描写的重点不在西湖湖光山色的美丽,而在赏景之人——游人,正如作者开篇所言“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文章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显贵、“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和“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五类人不同的看月情态,并展现了杭人游湖“人声鼓吹”、热闹而俗与“吾辈(文人雅士)”游湖清净而雅的不同情景和场面。
考点2:概括文言山水小品文中的景物特点方法点拨
对于这类题目,答题时应先浏览全文,确定文中写景的句子,看写了哪些景物,各自有哪些特征。
然后抓住文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话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也可适当概括一下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题思路
先浏览全文,锁定写景的句子,然后结合景物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典例读课文,说一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解析:文中第二段写了夏天的景色,第三段写了春天和冬天的景色,第四段写了秋天的景色,结合原文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夏季,江水满溢,一泻干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牛刀小试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三峡两岸的山连绵不断,高峻陡峭,遮天蔽日。
山水小品文的特点
山水小品文是一种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文学形式,它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山水小品文的特点:
一、自然性:山水小品文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展现出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妙。
在写作中,作者通常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神韵和美感。
二、感悟性:山水小品文注重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理解,这些感悟通常与人生哲理、道德观念相关。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对人生、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和理解,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文学性:山水小品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现手法和优美的文采,将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感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写作中,作者通常会运用各种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四、精悍性:山水小品文短小精悍,内容简练明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力。
作者通常会将自己的感悟和思想浓缩在短短的文字中,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五、寓意深刻:山水小品文寓意深刻,往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暗示或象征某种深刻的意义或哲理。
这些寓意通常需要读者深入思考和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到文章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山水小品文是一种以自然山水为题材,注重感悟性和文学性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形式。
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寓意深刻且需要读者深入思考和品味。
湖心亭看雪赏析湖心亭看雪赏析(精选8篇)湖心亭看雪赏析(一):《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小品文,叙述了一次杭州西湖赏雪的经历。
湖心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和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齐名,张岱寓居杭州期间,曾数游西湖。
文章第一句交待出游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明朝已亡,清朝初立,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张岱以明朝年号纪年,证明了自我的心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也是自我的志向,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氛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气温骤降,万籁俱寂,张岱在晚上八点左右坐船前往湖心亭,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时候游览西湖呢?我认为,这正是张岱的异常之处,天气虽说酷寒无比,可是必须会有不常见的奇丽之景,此景岂可辜负?亦不可为俗人道也。
其实说白了,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好比有些领导选择司机,其中一条标准就是出过事故,因为仅有出过事故的司机,才会万分谨慎细心。
一路上见到了什么美景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连串的“一”字带给我们的是水天一色,苍茫辽阔的空远意境,我认为在此意境中,在自然的伟力面前,人类的渺小一展无遗,因而淡化了张岱的忧愁情绪,也使他更加的孤独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呼之欲出。
湖心亭上早就有人在对坐饮酒,见张岱大喜,邀饮三大白而别,这次“湖心亭奇遇”知音的欣喜冲淡了张岱的孤寂感觉,文中显示他并没有问对方姓甚名谁,我认为这才是称作“真正的知音”,彼此不需要详细明白对方是谁,单单是在这样酷寒的环境中,能在湖心亭上相遇就说明了双方志趣的高雅绝尘,超凡脱俗,俗话说的好,“英雄不问来源”,“英雄惜英雄”!张岱雪夜游西湖,高雅情趣之外包含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可是又能有谁了解他呢?所以在生活中见到这样的人,还是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吧。
湖心亭看雪赏析(二):《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是其小品的传世之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我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与朱元思书赏析与朱元思书赏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赏析,供大家参阅!与朱元思书原文赏析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赏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其中,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99语文世界教 师 之 窗2019年第1-2期掌握,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定制许多他所需要的人类,批量生产。
那么,整个社会将会怎样?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如果这项技术完全成熟,很多家长就会定制属于自己的“完美婴儿”。
假设你是一名家长,你选择“自然婴儿”。
而你的邻居选择的是“完美婴儿”。
她的孩子不会生病,不会流鼻涕,特别漂亮,样样完美。
你的孩子呢!虽然很可爱,你很爱他,但是他会生病,会流鼻涕,长得也很普通,你会怎么想呢?如果你的孩子和“完美孩子”在一起做朋友,你的孩子会怎么想?你会不会感到焦虑呢?最后,如果再让你选择一次,你会选择哪一种婴儿呢?师:谢谢你!勇气可嘉,而且特别用心。
同学们,你觉他说服你了吗?生:你的演讲已经说服我了。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会改变主意。
生:我觉得你举的例子让我好像真的在面临这个难题的选择。
生:我认为你的演讲有一些手势,显得非常自信。
我就愿意相信你的话。
师:老师也觉得非常棒,只提一个小建议,希望能够完全脱稿,这样才能与观众做眼神的交流。
第二轮演讲的要求就是完全脱稿。
大家准备。
(生准备脱稿演讲)师:下面我们邀请同学来演讲,全班同学当评委,用大拇指来表达你的评价。
(多名同学上台演讲,大家点评)四、作总结:家事国事要关心师:我们的国家严禁这样的实验,是因为“基因编辑技术”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果给心存恶念的人运用,就会像原子弹一样,后果极其可怕!科学家们要共同遵守“14天准则”,对人类的未来负责。
师:演讲,是思考和表达的艺术。
今天,我们围绕“基因编辑宝宝”这样的热点新闻进行演讲,是因为这个话题关系人类的未来,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思考,并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影响他人。
师:顾宪成先生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们说:观点例子相结合,好好演讲!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副校长。
山水小品文虽与科学小品文同称为“小品文”,但区别于后者的知识特性。
它是通过“品山川之美”“塑高雅情怀”的,更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是散文的一种。
六朝山水小品
哎,说起那六朝时候的山水,可真是个顶个的巴适得很呐!那时候,江南那边儿,山青水秀,雾气缭绕,就像画儿里头走出来的一样。
你瞧那山,一座座连绵起伏,绿油油的植被铺得满满当当,就像是老天爷特意拿翡翠雕琢出来的一样。
山里头,鸟鸣声声,清脆悦耳,走一趟,整个人都感觉神清气爽,啥子烦恼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再来说那水,清澈见底,潺潺流动,就像是大自然最纯净的眼泪。
溪水边儿上,野花烂漫,蝴蝶翩翩,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鱼儿在水里头撒欢儿。
要是赶上早晨,太阳刚冒头,那水面儿上金光闪闪,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
六朝时候的那些文人骚客,就爱往这些地方跑,吟诗作对,把酒言欢。
他们坐在山石上,望着眼前的美景,灵感一来,那就是一篇篇传世佳作。
咱们现在读起来,还能感受到那时候的山风、那时候的水声,还有那份淡淡的忧愁和洒脱。
那时候的山水,不仅仅是自然的风光,更是一种心境,一种情怀。
人们在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留下了无数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话。
如今咱们虽然没法亲眼见到那时的山水,但读读那些小品文,闭上眼,仿佛也能穿越千年,去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说到底,山水还是那个山水,变的只是看山水的人和那份心境罢了。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溪流可见底端。
两岸的石壁上,五彩斑斓的色彩交织辉映;青翠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四季都呈现出各自的生机。
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纷纷鸣叫;傍晚的夕阳即将西下,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的奇景。
原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的奇景。
至于太阳升起时,林间的雾气散去;云归时,山洞变得昏暗;或明或暗,变化无常,这就是山间的早晚景色。
野花盛开,散发出幽幽的香气;美丽的树木茂盛,形成了浓密的树荫;风霜使得山水更加高洁,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变化。
清晨出发,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阔论,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飞羽觞而醉月。
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人的过客。
而人生如梦,欢乐又能持续多久呢?古人手持蜡烛夜游,确实有他们的道理。
何况阳春时节,大自然以美丽的景色召唤我;广袤的大地赋予我创作的灵感。
在桃花盛开的园林中,享受天伦之乐。
众兄弟才智出众,如同谢惠连一般;我们吟诗作赋,却只能感到自愧不如谢灵运。
在幽静的景致中还未尽兴,高谈阔论,引以为饮酒作乐的雅事。
从古人画论看山水小品文
古人在画论中对山水小品文有着深刻的见解,他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审美意义。
首先,古人认为山水小品文应该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山水的形态和气势,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宏伟。
古人强调艺术家应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内心世界的表达,来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小品文。
其次,古人在画论中也强调了山水小品文的审美意义。
他们认为山水小品文应该追求意境的表达和观赏者心灵的共鸣。
通过简练的笔墨和构图,艺术家可以营造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意境,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美好。
因此,古人认为山水小品文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灵抚慰的方式。
古人还对山水小品文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探讨。
他们认为,山水小品文应该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手法,即通过简练的笔墨和构图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势。
古人强调了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对于表现山水小品文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对形式和意境的把握,来创作出既具有审美价值又能引发观赏者共鸣的山水
小品文作品。
总的来说,古人在画论中对山水小品文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他们从题材选择、审美意义以及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论述。
这些观点和见解不仅为我们理解古代山水小品文的艺术特点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对我们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山水小品文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山水小品文的阅读技巧摘要:一、山水小品文的定义与特点二、山水小品文的阅读方法1.了解作者背景与创作意图2.欣赏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3.体会山水意境与人生哲理三、提升阅读体验的建议1.环境营造2.适时品味与反思3.拓展阅读与其他文化活动的结合正文:山水小品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美景,同时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要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山水小品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了解作者背景与创作意图。
每一篇山水小品文都是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他们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创作动机等都对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其次,欣赏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
山水小品文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
比如,生动的描绘、精炼的议论、含蓄的抒情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感受山水小品文的魅力。
再次,体会山水意境与人生哲理。
山水小品文不仅仅是描绘自然风光,更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阅读时,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作品中的山水意境,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为了提升山水小品文的阅读体验,这里还有一些建议。
首先,环境营造。
在阅读山水小品文时,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更好地投入阅读。
其次,适时品味与反思。
阅读山水小品文时,不要匆匆而过,而是要适时品味作品中的妙语佳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拓展阅读与其他文化活动的结合。
阅读山水小品文的同时,可以结合实地游览、绘画、书法等活动,使阅读更加立体丰富。
总之,掌握山水小品文的阅读技巧,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更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汲取人生的智慧。
现代山水小品文如今的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迫切需要一片净土来放松身心,让思绪得到片刻的宁静。
而现代山水小品文正是为了满足人们这种内心的渴望而应运而生。
现代山水小品文是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人生的体悟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它通过文字的抒发,呈现了作者对山水景色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好。
在现代山水小品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他们将自然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高山耸立,云雾缭绕,瀑布飞激,溪水潺潺,花草树木青翠欲滴,鸟儿虫鸣,田园风光宜人。
这些细腻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引导人们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除了对山水之美的描写,现代山水小品文还常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通过对山水的比喻和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读者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在山水之间,人们能够找到生活的真谛,领悟到宽容、勇敢、坚韧等价值观,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
现代山水小品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宣泄。
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中,我们迫切需要一片宁静的心灵港湾,通过阅读现代山水小品文,我们可以沉浸于文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味生活的真谛,放松心情,净化心灵。
总而言之,现代山水小品文以其流畅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使人们可以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滋养,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美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