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神话与民间故事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1口口相传的传统: 神话和民间故事通常都是口口相传的传统,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社群中流传。
2文化传承: 二者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特定社群的信仰、价值观和传统。
3教育功能: 神话和民间故事常常被用来传达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起到教育和启发人们思考的作用。
二、区别:
1主题和角色: 神话通常涉及到神祇、超自然力量和宇宙起源等宏大的主题,涉及到神圣的存在。
而民间故事更侧重于描述普通人类的生活、经历和智慧。
2普遍性与局部性: 神话通常与特定的宗教、信仰体系相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比之下,民间故事更可能与特定地域、文化或社群有关,呈现出局部性。
3形式和目的: 神话可能更倾向于具有宗教仪式性质,其目的可能是解释宇宙的起源、神圣的秩序等。
而民间故事可能更注重娱乐性,目的在于通过故事传达智慧、经验和人际关系。
总体而言,神话和民间故事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经验的表达,同时它们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化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傳統的敘事類型中,神話(myth)、傳說(legend)、與民間故事(folktale)是最典型的三種類型,也是一般人最容易將之混淆的論述形式,就是將傳說與民間故事等同於神話
神話:神話是散文的敘述,被認為是發生於遙遠的過去的真實可信的事情。
它們被忠實地接受,並被認為是可信的,它們也被作為權威加以引述,用來解答無知、懷疑與不信任。
神話是教條的具現,並總是與神學和宗教儀式相結合。
它們的主要角色並非經常是人類,但卻常具有人類的特性,它們是動物、神明或文化英雄。
神話講述的是世界、人類、死亡的起源,或是鳥獸的習性、地理特徵以及大自然的現象。
它們也會提到神明的活動,他們之間的愛情事件、家庭關係、友情與仇恨、勝利與失敗。
傳說:傳說是如同神話一般的散文敘事,被講述者與其聽眾認定是真實的,但它們是發生的時間距現在並不是很遙遠,而其間的世界與今日很接近。
傳說更是世俗而非神聖的,而主要的角色都是人類。
它們論述的是遷徙、戰爭與勝利、昔日英雄的事蹟、還有首領與君王的行止,及其統治朝代的功蹟。
在此,它們常成為與書寫歷史相對應的口傳傳統,但是,它們仍包含著埋寶藏、鬼、神仙、聖人等的地區性故事
民間故事:民間故事被當作是虛構的散文敘事。
它們不能被視為教條或歷史,它們也許發生過、也或者沒有發生過,它們並不是嚴謹的。
民間故事主要是在講述人類或者動物的冒險經歷。
民間故事可以被置放在任意的時間和任意地點,它們也一直被稱作「育兒故事」。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有何区别?民间传说是口头叙事文学。
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范围比较广,故事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人物传奇,奇闻逸事,而且是民间流传的,通常以一定的现实事实为基础而加工创造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沉香劈山救母孟姜女哭长城生肖的传说灶王百鸟衣龙女拜观音年的由来鲁班造伞姜太公钓鱼吴刚伐桂神话故事只能是关于神的,带有超自然色彩。
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精卫填海铜头铁额的蚩尤伏羲发明八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的传说周穆王西游神农尝百草有关小鸟叫声的作文我小时候非常喜欢鸟,妈妈告诉了我许多关于鸟的成语,,比如“鸟语花香”、“莺歌燕语”等;后来我在学校又学习了很多与鸟有关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在我印象中,小鸟总是跟春天、跟花草树木和大自然在一起的,它们在清清的小流旁对着溪水梳理羽毛;在高高的大树上垒窝筑巢,安居乐业;它们还在茂密的森林中自在的飞翔,欢乐的歌唱。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长沙的鸟语林玩,那里的鸟真多啊,有画眉鸟、百灵鸟、喜鹊、鸽子等等,它们叽叽喳喳地发出宛转悠扬的叫声,非常好听,而且一点儿也不怕游人。
我和妈妈到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些鸟食来喂鸟,在一个广场上有很多白鸽,它们咕咕、咕咕的叫着,有的在悠闲的散步,有的三三两两的在一起交谈,还有的调皮地从游人身边飞过,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我把食物放在手心,一只小白鸽马上飞了过来,用尖尖的嘴啄我手心里的食物,还咕咕的叫着,好象在说:“谢谢你喂食物给我吃,我们做好朋友吧。
”广场旁边,有很多大树,树上有好多五颜六色的鸟儿,画眉鸟欢快的发出吱吱的叫声,清脆极了;而百灵鸟像歌唱家一样,发出啾啾的叫声,悦耳动听;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它们有的在枝头飞来飞去,有的大胆的飞到游客头上,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好象一首欢乐的奏鸣曲,引得游人久久不愿离开可是,现在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鳞次栉比的房屋,宽阔笔直的马路,树木越来越少,小鸟也越来越少了。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有何区别?民间传说是口头叙事文学。
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范围比较广,故事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人物传奇,奇闻逸事,而且是民间流传的,通常以一定的现实事实为基础而加工创造的。
神话故事只能是关于神的,带有超自然色彩。
很多神话也属于民间传说,但民间传说不一定都是神话。
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而学者们就是根据这个定义以区别神话与传说、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不同。
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
第二,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
一般的民间故事,通常没有特定的地点、没有设定特别的时间、没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内容也可能重复发生。
但是「神话」不同。
神话必须是一个拥有特定场所、特定时间(即使两者都没有说得很明确),并且是在叙述一个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第三,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
传说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
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故事。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考,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
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
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份。
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宣传,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1、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2、神话: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外国: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诺亚方舟》等。
3、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比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大禹治水》等。
4、传说: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
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比如:神农也称“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农业之神。
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买卖交换。
此外,他又是医药之神,传说他亲尝百草,曾在一天里辨别毒草七十余次。
后之人才知以草药治病。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但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神话通常描述超人间的故事情节,主角通常是神仙或历史人物,主要表述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界的认识。
神话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神灵崇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宗教性和哲学性。
例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制八卦等故事。
传说则是在某些确实存在的人物或事件中,加入虚构的元素,形成的一种叙事作品。
传说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历史事件、人物生平、地方风物等方面,往往没有科学根据,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例如,中国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传说。
民间故事则更注重表达人民群众的心愿和想象,内容更加生活化,常常围绕着社会现实或道德教育展开。
民间故事的主角通常是普通人,故事情节也更具幽默性和讽刺性。
例如,中国的《牛郎织女》、《白蛇传》等爱情故事,以及《水浒传》、《西游记》等历史故事。
这三种叙事作品之间也有交集,例如神话和传说往往是同源的,而民间故事则常常来源于神话和传说。
同时,它们也相互独立,各自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下面以《神话》、《三国演义》和《智取威虎山》为例,来论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神话。
神话是指一种描述神、英雄或其他超自然现象的叙事,是一种讲述关于宇宙、自然、生命、人性等诸多问题的故事。
神话通常包含一定的宗教意味,是人们对神灵世界的认知和想象。
例如,《神话》中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女娲造人、伏羲创卦等。
这些神话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其次是传说。
传说也是一种故事,但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通常包含一定的历史背景。
传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或特殊的经验,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三国演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说,讲述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等。
最后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故事,讲述的是平凡人物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如勤劳、忠诚、善良等。
民间故事通常是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通过短小而有力的故事来传达道德教育和文化价值观。
《智取威虎山》就是一部中国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一群日本鬼子占领了威虎山,然后被中国农民组成的志愿军智取的过程。
总的来说,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表达方式、内容、传承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
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探究。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关系陈连山【专题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专题号】J2【复印期号】1999年08期【原文出处】《民间文化》(京)1999年01期第16~20页学术界通常把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进一步划分为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换句话来说,学术界创造了三个概念来指代全部的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作品。
由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三个理论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事实,所以它们使得我们更加容易地掌握了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内容。
但是,正如其他一切理论概念都不可能完全与事实相一致,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三个概念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全部真实。
这种现状迫使我们反复思考如何定义这三个概念,如何确定这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定义某个具体作品的性质。
回顾民俗学研究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国际民俗学界竭力探讨的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结构主义的立场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区分是相对的法国现代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创立了结构主义神话学。
他非常清楚人类语言概念所能达到的极限。
尽管他也使用这些概念,也承认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存在差别,但是他认为人们所说的所有差别都只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本质的。
在探讨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关系时,他说:“没有任何严肃的理由把故事与神话分离开来;尽管许多社会从主观上觉察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尽管这区别用区分这两个类型的特殊术语从客观上作了表述;最后,尽管指令与禁令有时与一个而不是另一个相关联(在某些时间或只能在某个季节叙述神话,而故事因其‘世俗的’性质,则可在任何时候叙述)……”在此,列维-斯特劳斯以极其坚决的态度表明神话与故事之间的区别是非实质性的。
无论神话与故事在讲述形式、文本环境等方面存在多大差别,无论社会对此有多深的主观感受,这一切都不能把神话与故事从实际存在上“一刀两断”。
因为“这些质朴的区别……完全不能肯定,它们就是建立在事物的本质上的。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神奇而神秘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是各个文化背景中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人们的智慧、信仰和想象力。
它们以一种形式或另一种形式,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本文将探讨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它们对文化和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一、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在特定社区或地区流传的故事,常常涉及超自然现象和奇异事件。
它们通过口述和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多年来根深蒂固地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民间传说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包括神秘生物、灵异事件、和背后的寓意。
这些故事的来源可以是历史事件、自然现象、文化传统或偶然事件。
民间传说经常被人们视为真实故事的一种形式,以展示人类对现实和超自然世界的解释。
它们往往承载着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和成功的教训。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讲述了一个蛇妖的故事,通过对爱与道德的探讨,告诫人们不要贪恋世间的虚幻与欲望。
二、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在民众中流传的关于神灵、英雄和神秘现象的故事。
它们常常涉及神圣和超自然的存在,以及他们与人类世界之间的互动。
神话故事在各个文化中存在,作为对世界起源、宇宙形成和人类存在的解释。
这些故事通过诗歌、歌曲、戏剧和绘画等形式传承。
神话故事通常包含着丰富的象征和寓言意义,以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起源和自然现象。
它们展示了人们对各种神灵和神秘力量的想象,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和掌握宇宙奥秘的渴望。
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和英雄,如宙斯、阿波罗和奥迪修斯,以及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和奥丁,都是神话故事中的重要角色。
三、共同点和差异尽管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具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也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首先,民间传说通常与特定地区或社群相关,而神话故事则跨越文化和地理范围。
其次,民间传说更加注重讲述真实生活中的事件,而神话故事更多涉及超自然和宏大的宇宙问题。
然而,这两种类型的故事都在人类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人们对历史事件、自然现象和人类存在的解释,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传统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区别:**
1. 起源不同:神话一般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关于自然和神灵的崇
拜和神话传说;而传说则起源于古代社会,是关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
神话化叙事;民间故事则起源于民间口头传统,通常是在口头传播中
逐步演变而来的。
2. 对象不同:神话主要涉及自然、神灵和超自然力量,而传说主
要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而民间故事则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如人生、爱情、家庭、社会等。
3. 形式不同:神话通常以诗歌或传说的形式出现,具有非常特定
的语言和韵律;而传说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和场景的描述;民间故事则更加灵活,可以是口头传统,也可以是文学作品,如小说、戏曲等。
**联系:**
1. 共同的主题: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涉及到一些共同的主题,如人生、爱情、家庭、社会等,这些主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中有
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它们都是中国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 共同的形式: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形式都受到口头传统的影响,通常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和场景的描述。
这些故事在传承中不断被修改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
特点。
3. 表现的主题和文化价值: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表现的主题,这些主题和文化价值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惯。
同时,这些故事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历史、人生和社会等主题的感悟和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古代神话、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读《西游记》的朋友,对书中的神话传说都不陌生。
吴承恩提到的很多故事,都是根据神话传说改编而来。
神话传说,也是有区别的,有道教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传说、民间神话传说之分。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起源很早,从上古时期就有。
当时科技不可达,人们将难以解释的现象认定为老天发怒。
由于某些大能者解决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人们开始传颂,他们死后,人们还将他们尊为神。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体系不同于西方国家,我们的神话传说体系更加庞大,体系繁多,更具吸引力。
当然,也有些杂乱,谁都说自己的是正宗。
之所以杂乱,是因后世之人对神话体系进行了不同的改编和演绎。
现如今,很多朋友喜欢解读名著、神话等。
古代也有这样的作者,他们为了新颖,往往将前人的著作进行改编,形成了不同的神话体系。
但,万变不离其宗,再怎么改编,也有它们的相似之处。
比如《山海经》,我们看很多神话著作的时候,往往看到它的影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派的出现,古代神话传说逐渐出现了分支,道教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出现。
民间神话传说大多是继承了早期的古代神话传说以及后来人们对神仙的向往和崇拜而演绎出的新的神话。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的理论,道家思想正式成型。
后来,到了公元前145(汉景帝中元五年),陕西咸阳道士茅盈、茅固、茅衷采药炼丹,济世救民,改山名为“茅山”,开茅山道派,茅氏三兄弟成为茅山道教祖师。
茅山派,比五斗米道早近300年。
茅山派,被《西游记》里的道教看做是旁门。
原因,便是后来被更多人接受的道教。
到了东汉时期,张道陵正式创立正一道,又称五斗米道、天师道、正一盟威道。
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教。
再后来,道教有了五大派,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教、太一道、净明道。
本土宗教道教的出现,古代神话传说被吸收进道教,成为道家神话传说,道教神话传说的体系比古代神话传说清晰。
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故事的区别说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哎呀,那可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听着就让人兴奋。
先说民间传说吧,民间传说就是那些从老一辈传到小辈的故事,常常有点神秘,常常有点搞笑,像是邻居大妈跟你讲的“你知道吗,村里有个老头儿,一晚上能喝十斤酒,喝完后还把牛吓跑了”的故事。
这种故事往往扎根于生活,充满了地方特色,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像是一碗热腾腾的家常汤,让人喝了心里暖暖的。
民间传说里的人物都是普通人,生活中可能随时能碰到,老张头、王大妈,他们都可能是故事的主角,真实得让人觉得亲切。
再看看神话故事,嘿,那可就不一样了,神话故事里可是有神仙、妖怪、龙啊!它们通常是那些老祖宗们编出来的,带着一股浓厚的神秘色彩。
你想想,像《山海经》里那种奇形怪状的神兽,真是让人觉得脑洞大开。
神话故事的主角通常是神、女娲、盘古,或者一些传说中的英雄,动不动就能上天入地,拯救苍生,甚至还会跟天神打架,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神话的背后有深刻的哲理,有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探索,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与精神盛宴,听了让人忍不住想鼓掌。
民间传说更贴近生活,讲的是人们的喜怒哀乐,像是《牛郎织女》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里面有相思,有团圆,真是打动人心。
而神话故事就像一幅瑰丽的画卷,画中有风景,有神秘的力量,也有各种超自然现象,像是要把人带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两者虽然都能让人开怀大笑,但一个是平民的智慧结晶,一个是神灵的神秘故事,差得可远了。
说实话,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那么简单明了,有时还带点儿调皮。
比如说某个村子里的人都相信,晚上不能乱说话,否则会被鬼听见。
这种小道消息让人觉得有趣又好笑,简直像是村里的一种潜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神话故事可不讲这些,讲的可是更大的道理和人生哲学,像是让你思考人类的起源,探索神与人的关系。
这种故事带着一层厚厚的哲学外衣,往往让人回味无穷,听完之后脑袋里全是问号。
再说说人物形象,民间传说里的角色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偶尔还会显得笨手笨脚,让人忍俊不禁。
神话与传说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的区别神话与传说是人类文化中独特且丰富的表达方式,两者都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定义与特点神话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和神秘信仰体系中的故事,通常包含有关神明、神话生物或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元素,着重于讲述起源、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故事。
神话的故事常常被视为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有所关联。
神话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神奇的情节设计而闻名。
而传说是一种关于历史人物、事件或自然现象的故事,通常以真实的人物和地点为背景,但往往包含许多超自然或神奇的元素。
与神话不同,传说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更直接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有时甚至可以追溯到真实的历史事件。
传说鲜明的特点是它混合了历史和神秘的因素,常常包含道德、价值观和生活智慧的教训。
二、内容与来源神话通常涉及超自然力量和神灵,讲述的是超越人类普通生活的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描述神明的起源、冒险和神话生物的存在,以及人类和神明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话的故事往往与宗教信仰、神庙和仪式紧密相连,是一种神圣和宗教性质的文化表达形式。
传说则更接近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特定的地点、历史事件或社会传统有关。
传说的故事往往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念。
传说可以通过口头传承、书籍、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传播,形成了各种文化和民间的独特表达方式。
三、目的与功能神话在人类文化中具有宗教和神秘的功能。
它们通过讲述超自然力量和神秘的故事,帮助人们解释世界的起源和运行原理,提供关于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神话还可以加强社会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它们是社会意识形态和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则更注重于人类的经验、道德和社会智慧。
传说的故事往往通过塑造具体的人物形象,提供生活经验和道德教训。
传说作为一种口头传统文化遗产,通过故事的传承和演变,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还可以传递价值观念、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从广义角度来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联系和区别从钟敬文与乌丙安的话中可窥探大概:传说大都跟神话和民间故事一样,是一种虚构性的作品。
(钟敬文)民间故事中的假想内容时有一些原始观念的痕迹,但整个内容并不像神话那样全部概括着原始人类的认识和观念.民间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几乎很少有附会到具体事物上的,有的故事即使关联到某些事物上,但在内容的基本特色上与传说内容的生活特色也有区别。
(乌丙安)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是“讲述真理的谎言。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就二者的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神话与传说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相对于神话,传说的创作者是没有特定作者的民众或群体,其内容与历史上的实有之人、实有之事或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两个方面的事实相联系。
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如三皇五帝时代的禹帝,他在神话中的形象本是一条虫,而上古也有人性化了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两种故事产生的时代有先后之别,但后来同时在人们的口头传播。
神话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充满奇丽荒诞的幻想.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富于传奇性,许多传说的传奇性效果是靠超现实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如杨柳青年画传说中关于画会“鼓”的故事——画中的动物、植物会变成真的,画中的毛驴会下来给穷苦人拉磨;白蛇传中蛇能变人、会施法术等,都是神异性的情节,与原始文化中的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这些情节在传说中不像在神话中那样占主导位置。
这些讲的都是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二者也有区别: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
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这些故事源远流长,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礼,却依旧在人们的生活中传颂不衰。
1. 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区别传说和神话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们都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下来,但它们有着一些区别。
传说是一种记录历史和民间传统的非正式的,常言传说,包含一些寓意和道德教育。
它们不是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历史事实,而是反映了民间文化、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的特征。
例如,关于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都属于传说。
神话是一种宗教或神秘的故事,用来解释自然现象或人类行为,它们往往包涵着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敬畏。
例如,关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都属于神话。
2. 中国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国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就是:2.1 关于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叫做“后羿射日”的传说。
后羿是一个勇猛的弓箭手,他用橙子和甜饼成功诱骗了九个太阳,但他最终失去了仙药,被放逐到地球上。
他的妻子嫦娥寻找到了这块仙药,但最终被嫉妒的人杀害。
为了纪念她,人们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在月亮上供奉嫦娥,并赏月吃月饼。
2.2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被视为中国最最浪漫的传说,在中国文化中与七夕有关,即七月初七。
牛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牧羊人,他在一次寻找水源时,看到了织女在河边洗澡,两人从此相爱并且结为伴侣。
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上天的认可,天鹅皇后派兵将他们分开,并用一条河将他们隔开。
后来,仙女同情他们,为他们想办法,让他们一年一度地在七夕相会一次。
2.3 盘古开天辟地根据这个故事,万物之始,天地元气融合,原本一片混沌。
这时,盘古出现了,拿一把巨大的斧子打碎混沌,造就出了天和地。
他用目光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同时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一座山和一条河。
这个故事被认为是创世记,涵盖了古代中国文化和宇宙观的哲学。
2.4 女娲补天据说,在古代中国的天空,天柱断裂后,天空就开始塌陷,而且洪水泛滥,地面上的人们生活极为困难。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关系陈连山【专题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专题号】J2【复印期号】1999年08期【原文出处】《民间文化》(京)1999年01期第16〜20页学术界通常把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进一步划分为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换句话来说,学术界创造了三个概念来指代全部的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作品。
由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三个理论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事实,所以它们使得我们更加容易地掌握了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内容。
但是,正如其他一切理论概念都不可能完全与事实相一致,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三个概念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全部真实。
这种现状迫使我们反复思考如何定义这三个概念,如何确定这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定义某个具体作品的性质。
回顾民俗学研究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国际民俗学界竭力探讨的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结构主义的立场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区分是相对的法国现代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创立了结构主义神话学。
他非常清楚人类语言概念所能达到的极限。
尽管他也使用这些概念,也承认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存在差别,但是他认为人们所说的所有差别都只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本质的。
在探讨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关系时,他说:“没有任何严肃的理由把故事与神话分离开来;尽管许多社会从主观上觉察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尽管这区别用区分这两个类型的特殊术语从客观上作了表述;最后,尽管指令与禁令有时与一个而不是另一个相关联(在某些时间或只能在某个季节叙述神话,而故事因其‘世俗的’性质,则可在任何时候叙述)……”在此,列维-斯特劳斯以极其坚决的态度表明神话与故事之间的区别是非实质性的。
无论神话与故事在讲述形式、文本环境等方面存在多大差别,无论社会对此有多深的主观感受,这一切都不能把神话与故事从实际存在上“一刀两断”。
因为“这些质朴的区别…… 完全不能肯定,它们就是建立在事物的本质上的。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在人类历史上,神话和传说一直都是人们研究文化和信仰的重要领域。
尽管两者都是口头传承的故事,但神话和传说之间存在一些本质区别。
本文将探讨神话和传说的区别,并解释为什么它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一种描述神灵、超自然存在或创世之事的故事体系。
神话通常涉及到宇宙起源、神明的行为、神仙间的争斗等内容。
神话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一切事物的起源,传达信仰体系以及为人们提供道德指南。
神话中的人物通常是无法凡人所及的超自然存在,如上帝、神灵或半神半人的英雄。
因此,神话的故事常常跳脱于现实之外,具有超越性和宏大的叙事。
与神话相比,传说更多地侧重于描述人类历史中的英雄、神迹或传奇故事。
传说通常源于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就被赋予了超自然的成分,并被口头传承下来。
传说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过去的事件,传达价值观念,以及为后代提供英雄故事。
尽管传说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或与神秘力量相联系的人,但他们仍然是人类,拥有人类的特征和限制。
传说的故事往往与特定的地方、时间和人民相关。
神话和传说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它们的信仰和传承方式。
神话通常是由祭司、神职人员或具有特定神圣地位的人口口相传。
它们可以通过宗教仪式、儿童故事或民间歌曲等方式传达给后代。
神话所属的文化对于解释宇宙运行规律、生死循环、道德哲学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传说则更加依赖于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
传说可能会在社区中的咖啡馆、村庄广场或夜间篝火晚会等场合中讲述。
而传说的故事在传承中可能会经历一些改变和增添,以符合当代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总之,传说的流传方式更加地基于社交和民间文化。
然而,神话和传说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它们会相互渗透和交织在一起。
在某些文化中,某个故事既可以被视为神话,又可以是传说。
这取决于讲故事的目的、故事的特点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
总之,神话和传说在形式、内容和传承方式上存在一些区别。
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从广义角度来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联系和区别从钟敬文与乌丙安的话中可窥探大概:
传说大都跟神话和民间故事一样,是一种虚构性的作品。
(钟敬文)
民间故事中的假想内容时有一些原始观念的痕迹,但整个内容并不像神话那样全部概括着原始人类的认识和观念。
民间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几乎很少有附会到具体事物上的,有的故事即使关联到某些事物上,但在内容的基本特色上与传说内容的生活特色也有区别。
(乌丙安)
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是“讲述真理的谎言。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就二者的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神话与传说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相对于神话,传说的创作者是没有特定作者的民众或群体,其内容与历史上的实有之人、实有之事或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两个方面的事实相联系。
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如三皇五帝时代的禹帝,他在神话中的形象本是一条虫,而上古也有人性化了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两种故事产生的时代有先后之别,但后来同时在人们的口头传播。
神话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充满奇丽荒诞的幻想。
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富于传奇性,许多传说的传奇性效果是靠超现实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如杨柳青年画传说中关于画会“鼓”的故事——画中的动物、植物会变成真的,画中的毛驴会下来给穷苦人拉磨;白蛇传中蛇能变人、会施法术等,都是神异性的情节,与原始文化中的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这些情节在传说中不像在神话中那样占主导位置。
这些讲的都是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二者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
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以神格为中心。
传说的主人公是人,而且很多是历史上有真名实姓的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其超现实因素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占主导地位。
如神话中上古皇帝与蚩尤的战争,作战过程不是常人之间的厮杀,而是主人公做法,“纵大风雨”、“作大雾”,或请神助战,或命猛兽攻战,整个战争都是神灵之间的较量,现实性成分很少。
而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传说故事,双方的作战过程是常人的武力和智谋的较量,其中也有孔明做法、借东风的情节,但这种情节只是局部内容,是整个故事的点缀,传说的情节整体上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在神话存活的原始部族的生活和信仰里,具有神圣性和真实性。
即神话的超现实情节传播者信以为真,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相信。
狭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指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述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传说与民间故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二者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即故事的传说化和传说的故事化。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传说总是和纪念物联系,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
如《卧龙岗来历》《冬至吃饺子》等;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
如《八百老虎闹东京》等。
第二,传说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叙述的事件有时间、地点,如刘、关、张的传说,王蟒撵刘秀的传说等,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再经过民众的艺术加工,流传民间;而民间故事不受具体时间、空间的局限,民众可以自由幻想和虚构。
如王二、张三等,历史上没有其人,是人们的幻想和虚构的。
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