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说晴雯
- 格式:doc
- 大小:4.85 KB
- 文档页数:2
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摘要:一、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背景介绍1.红楼梦作者及作品简介2.晴雯角色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二、晴雯判词的具体内容1.“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描述2.“风流灵巧招人怨”的评价3.“寿夭多因诽谤生”的感慨4.“多情公子空牵念”的惋惜三、晴雯判词的寓意及启示1.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批判2.对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反思3.对真实人性的揭示正文: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罪恶。
其中,许多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部作品中,晴雯这一角色以其美丽、聪明、善良的品质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晴雯的判词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四句话概括了晴雯的一生,揭示了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
首先,“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句话描述了晴雯的抱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晴雯出身低微,却有着高傲的心灵,她不甘心受人摆布,力求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束缚下,她的抱负终究无法实现,这无疑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批判。
其次,“风流灵巧招人怨”,这是对晴雯聪明才智的评价。
她机智聪颖,口才了得,因此得到了贾宝玉的宠爱。
然而,这种才华也招来了他人的嫉妒和怨恨,最终导致了她的悲惨命运。
再次,“寿夭多因诽谤生”,这句话表达了晴雯命运的悲剧性。
她因他人的诽谤而受到贾府的惩罚,最终含冤而死。
这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欺凌,也反映了真实人性的复杂与丑陋。
最后,“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对贾宝玉对晴雯的怀念之情。
贾宝玉虽然多情,但他无法改变晴雯的命运,只能空自惋惜。
这也暗示了封建社会中,即使有再多的人性光辉,也难以照亮整个黑暗的世界。
综上所述,晴雯的判词不仅揭示了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还具有深刻的寓意。
[键入文字]
《红楼梦》中晴雯是谁的丫鬟晴雯人物分析
晴雯是出自于《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她在这个作品中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在十二钗的副册之中她居于首位,在作品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丫鬟,可是却是所有人之中最懂得反抗的一个人,长相妩媚灵巧,同时性子也活泼伶俐,那么晴雯是谁的丫鬟呢?
关于晴雯是谁的丫鬟这个问题作品中有着详细的记述,她是贾宝玉身边四个贴身丫鬟之一,从十岁开始在贾宝玉身边伺候,但是因为她的样子比其他丫鬟要漂亮,而且一张巧嘴十分的厉害,常常和宝玉一起打闹,始终让王夫人无法喜欢。
晴雯这个丫鬟最后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而贾宝玉则是贾府中最为重要的人之一,所有人都会宠着他,也有许多人是围绕他而生活的,因为他就是整个贾府的下一代领导人,是最新的希望。
身为贾宝玉的丫鬟晴雯其实是十分尽责的,而这主仆二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微妙的,曾经有一次晴雯不小心弄坏了一把扇子,和宝玉因此而起了冲突,但是当晚宝玉就向她道了歉,并且还笑着说既然喜欢撕扇子就随便撕,只要她开心就足够了。
之后在晴雯生病的时候因为宝玉的金裘破了个洞,晴雯不顾自己生着病用了一夜的时间将金裘修补好,可以说他们二人心中都是为彼此着想的,虽然当时是封建社会,但是宝玉的做法却可以让人看出尽管他们是主仆的关系,可是二人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
红楼梦晴雯人物分析是怎么样的
晴雯,《红楼梦》中的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她是宝玉的大丫鬟,长得十分貌美,跟林黛玉的容颜有几分相似。
她位列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第一位,死去的时候仅仅十六岁。
那么红楼梦晴雯人物分析出来是什么样的呢?
晴雯在贾府中是最具性格特色的丫鬟。
袭人一心认定自己以后会成为贾宝玉的侍妾
1。
红楼梦描述晴雯的诗句
红楼梦描述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
对于晴雯的性格特点,她是“火爆性子”,容易被激怒,不太懂得吵架的技巧。
晴雯是属于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人,所以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毫无掩饰地表达反感。
对于李嬷嬷的态度就很明显,甚至当面讽刺袭人是向主子摇尾讨好的哈巴儿狗。
清高的性格使她很在意名节和尊严,甚至到了嫉恶如仇的地步,比如对于偷窃的坠儿,是因为痛恨这种行为给怡红院抹了黑,所以她没有采取平儿等人的“悄悄打发出去”的办法,而是恨不得当面惩罚坠儿。
并且,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当着抄家人的面把箱子掀了个底朝天。
这些都是晴雯一以自己的方式在维护自己的尊严。
应该说,晴雯的性格有些我行我素、清高、不太合群,打扮的也比较出挑,但这并不是她什么过分的缺点,反而是一种单纯的真实,没有被势力世俗所影响的反映。
和她潜意识里平等主义、不巴结依附权势的思想是一致的。
而这些正是整个贾府荣府里的奴仆都无可比拟、难能可贵的精神。
当然,红楼梦里对人物性格的描述都比较真实,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人物本质的判断。
红楼梦五十二回晴雯的评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著称于世。
其中,第五十二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回合,其中的人物晴雯更是备受争议,她的性格特点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对晴雯的形象进行评析。
晴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角色,她有着较为独特的性格特点。
首先,她是一个泼辣的人物。
她对自己的境遇并不畏惧,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不会因为身份低贱而屈服。
在和贾府的其他人相处时,她经常会发表一些激烈的言辞,对事不讳言。
这种直率的性格使得她在贾府中显得与众不同。
其次,晴雯是一个热情而感性的人。
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掩饰自己的快乐和悲伤。
她对贾府的人和事都充满了感情,特别是对宝玉,她对他是真心的。
她对自己的感情非常坦诚,从不掩饰。
她的情感表达使得她显得更加真实和亲近。
然而,晴雯的性格也带有一些缺点。
她常常情绪化,容易冲动,缺乏冷静的思考能力。
她对自己的命运抱有一种叛逆的态度,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智慧和策略。
她对自己的苦难产生了过度的悲伤和愤怒,使得她在贾府中经常产生冲突和摩擦。
晴雯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个性特点使得她不同于其他人物,她的存在不仅为故事增添了一份鲜活和活力,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角色的反思。
她是贾府中一个自由坚强的灵魂,在一个封建社会中,她的存在如此突出,使得人们对整个贾府的虚伪和束缚产生了思考。
在故事的发展中,晴雯的形象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她的存在使得主人公宝玉产生了动摇,对自己的感情和命运产生了怀疑。
晴雯的离去也为故事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暗示了贾府中脆弱的平衡。
晴雯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侍女,她是记载了贾府沉浮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通过对晴雯形象的评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意义。
她是一个热情而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她的性格特点也引发了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论《红楼梦》中晴雯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悲剧性《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就是晴雯。
晴雯是一个充满活力、非常有才华、但最终被命运抛弃的角色。
她的悲剧,部分是由于她不顾后果的性格特点所致。
晴雯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非常有才华和生气。
她精通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诗歌和音乐。
与此同时,她也非常自信和独立。
然而,她也有坏脾气和不愿合群的一面。
尤其是在她担任贾母家里的作家时,她不顾礼节地对待其他人,因此许多人觉得她的个性很难相处。
晴雯的悲剧在于她被这个世界所遗弃,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家。
她从小就是一个孤儿,一直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
她最初被娘家人拐卖,后来被迫成为一个妓女。
她最终进入贾府,但在那里她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因为她被视为佣人和偏房女子。
她最后遭受的最大的打击是她与宝玉的分手。
晴雯是一个深情的女孩,对宝玉的感情是完全真诚的。
她终究没有能够得到宝玉的爱和认可,这是对她悲剧命运的最后一击。
在晴雯的生命中,悲剧是纠结在她性格特点中的。
她非常忠诚、精明,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她不会妥协,即使这意味着失去了支持者。
然而,这种坚定的态度与她在一个封闭而脆弱的家庭中的处境相矛盾。
她在贾府的地位很低,被其他人所轻视。
她的自尊心和骄傲带给她痛苦,因为她始终被打压和欺凌。
晴雯也很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因为她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
这使得她对待其他人时经常过于冲动,她的暴躁脾气也经常让人望而却步。
总之,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值得注意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的悲剧命运与她的性格特点相结合,使她成为一个深情、勤奋有才华,但悲剧的女子。
她是《红楼梦》中表现人性的一个缩影。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晴雯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
晴雯性格特点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率真,这就使得她在生活细节中会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最为本真的个性特征。
她与宝玉纯洁真挚的友谊使得晴雯这个人物形象显得如此丰满,如此的耐人寻味。
晴雯也是一个悲剧,悲剧局面的出现,除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外,个人的性格、意志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主观原因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
晴雯"心"与"身"之间无法弥合的差距,构成了她性格与命运的对立和冲突,而这种"身"与"心"的不平衡状态使她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美丽、聪明、能干,特别不同于一般丫头的是,在她身上很少奴性,她不甘受侮辱、受损害的地位,处处要显示出她作为人的自尊、自贵。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钗册时,打开的第一本便是晴雯的,那判词上写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这"心"指的正是她对自身价值、独立人格的追求及她的高洁的品格:而这"身"则是指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中她作为奴婢的卑贱身份。
这"心"与"身"的无法弥合的差距,便构成了她性格与命运的悲剧性矛盾冲突。
《红楼梦》中的晴雯不但容颜美丽,而且聪明伶俐,有着高洁自尊的品性,朴素的平等观念和坚贞不屈的反抗性格,还有着对宝玉纯洁的心和真挚的爱。
这份纯洁无瑕的爱让晴雯的形象更加美丽感人。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奴隶与奴才同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但他们在性格上却有着明显的分野。
晴雯也以自己纯洁真挚的情感来回报宝玉的友谊。
在"夜补孔雀裘"中,贾母送给宝玉一件产自俄罗斯国用孔雀毛捻成线后织成的孔雀毛披衣。
这件被衣金翠辉煌、碧彩闪烁,堪称稀世珍宝。
不料宝玉刚披上就被手炉中进出的炭火烧了指顶大的一个洞。
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赏析
《红楼梦》中的晴雯判词是一篇令人动容的文学篇章。
在这篇判词中,晴雯被描绘成一个惋惜自己不幸命运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无私的爱国者。
晴雯判词中的第一部分,是她感慨人生命运的描述。
晴雯说她的前半生过得如梦似幻,只有到了后半生才明白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
她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因为她在年轻时就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后来又遭遇了失恋的痛苦。
在这个描述里,晴雯显露了她的忧郁和无奈感。
在第二部分,晴雯转而谈到她的爱国情怀。
她希望有一天能为国效力,为使祖国强盛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晴雯说,即使她只是一片菜叶,也要在祖国的土壤里生长茁壮,为国家作出贡献。
这段话表达了晴雯的高尚情操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晴雯判词的结尾,是一段令人感动的描写,她说:“我虽然自觉良莠不齐,然说遗闻,为何囗又不出?”这句话表达了晴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感叹,同时也表明了她对自己的深刻自我认识。
她告诉人们只要自己活在世上,就不能不顾忌他人的想法,但她又想出路,提出了“艺无过”的理论,即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对于自己的不足,应该予以宽容和谅解。
综上所述,晴雯判词是一篇充满哲学意味、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
不仅传递了晴雯深刻的自我认识和高尚的爱国情怀,也是《红楼梦》中一段不可多得的描写视角,是这部巨著值得珍藏的部分之一。
红楼梦五十二回晴雯的评析摘要:一、引言二、晴雯的形象特点1.美丽2.聪慧3.反抗精神三、晴雯的性格特点1.叛逆2.刚烈3.直率4.忠诚四、晴雯在小说中的意义五、结语正文:一、引言《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文学作品。
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塑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其中,晴雯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本文将对晴雯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以探究她在小说中的意义。
二、晴雯的形象特点1.美丽晴雯是《红楼梦》中描写得最美丽的女奴。
她长相甜美,肌肤胜雪,眉目如画,拥有一副美丽的容貌。
这也为她后来成为贾宝玉的宠爱之臣提供了条件。
2.聪慧晴雯不仅貌美,还十分聪慧。
她善于言辞,机智灵敏,经常用言语逗得贾宝玉和其他人捧腹大笑。
她的聪慧为她在贾府中立足提供了重要支撑。
3.反抗精神晴雯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奴。
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勇于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在贾府中,她敢于和主子们争辩,甚至敢于顶撞贾宝玉。
这种反抗精神使她成为了叛逆的女奴的典型。
三、晴雯的性格特点1.叛逆晴雯是一个叛逆者,她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和奴仆制度。
在贾府中,她不顾自己的奴仆身份,追求自由和平等,这种叛逆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2.刚烈晴雯性格刚烈,不畏强权。
她敢于面对贾府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遭受贾母误解和责难的时候,她坚定地表示:“便是老太太欺负了我,我也不受这口气!”3.直率晴雯性格直率,心直口快。
她对待朋友真诚待人,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
在和贾宝玉、黛玉等人相处时,她总是直言不讳,表现出一副直率的性格。
4.忠诚晴雯对朋友忠诚,有情有义。
她虽然是一个女奴,但却有一颗忠诚的心。
在贾宝玉遭遇困难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助他。
她的忠诚使得贾宝玉对她倍加信任。
四、晴雯在小说中的意义晴雯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代表了当时社会中受压迫和剥削的底层民众,体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和奴仆制度的反抗精神。
《红楼梦》人物赏析——晴雯1.晴雯的艺术形象内涵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收入的上等丫鬟的名字中.晴雯的出身最为下贱.但曹雪芹却偏把她列为第一。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看到的第一首曲子即歌颂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多情公子空牵念。
将她的性格和命运.一曲道出晴雯.原是贾家老仆赖尚家买的小丫头.赖嬷嬷到贾府给贾母请安时.带着晴雯这个小丫头,贾母见晴雯长得“十分伶俐标致”,赖嬷嬷就把她当做礼物孝敬给了贾母.和香菱一样可怜.连家乡父母都不记得.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贾母十分喜爱晴雯,就把她派去服侍宝玉,觉得其他丫头摸样爽利.而针线都不及她,将来只她可以给宝玉使唤。
她美丽纯洁,心灵手巧作者在《红楼梦》中没有正面描写晴雯的美丽.但是读者都知道晴雯的美丽出众.是因为作者用铺垫渲染的手法.从反感晴雯人的嘴中说出,这就使得晴雯的美丽更加突兀。
晴雯早在第五回就轻描淡写地出场了.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睡觉,有四位丫鬟服侍他,其中就有晴雯。
然而第一次描写晴雯的长相,就到了七十四回.是出自最恨的王善保家的El中.她向王夫人进谗言道:“??宝玉房里的晴雯.仗着她生的模样比别人标致些??”.至于如何标致,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话之后就想起来了.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的”.这个“水蛇腰削肩膀”就是那个时代女子极美的身材.而她的眉眼又是黛玉式的。
由此,晴雯相貌身材之美就不言而喻了在大观园里,晴雯的美是公认的,同为绝色的凤姐就曾经说过“若这些丫头们共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同时.晴雯又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有着超众的才能和伶俐的个性.这在红楼丫头中是无人能及的。
2 虽烈的反抗意识这是晴雯性格中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也是晴雯遭受残酷迫害的根本(内在)原因。
判词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实质上就是指此而言。
如果把《红楼梦》中的人物分为主子和奴仆两大类.那么在主子中具有反抗精神的无疑是宝玉和黛玉.而在奴仆中便不得不推鸳鸯、晴雯和司棋了,其中又以晴雯为最。
《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丰富的人物形象,其中晴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晴雯的出现,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她的悲剧命运也引起了读者的深深同情。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以及她的悲剧命运进行分析。
一、晴雯的人物形象晴雯是贾府的瑞宝,是黛玉的丫鬟,她的名字象征着清净、晴朗的天空。
晴雯从小孤苦无依,性格坚强,机智过人,懂得察言观色,善于察颜观色。
她聪明伶俐,口才出众,尤其是在与贾府里的人打交道时,能够运用巧妙的言辞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她对待工作也非常认真,勤奋努力,得到了黛玉的赏识和信任。
晴雯的美貌也是她的骄傲所在,她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张白皙红润的小脸,让人无法抗拒地被她的风采所吸引。
在贾府中,她的美貌也引起了其他男性人物的注意,比如宝玉和探春的表弟可卿等人。
二、晴雯的悲剧命运晴雯的命运可谓是悲剧的。
她作为黛玉的丫鬟,一直以来都对黛玉忠心耿耿,默默地为她付出。
然而,她的命运却在一个意外之中发生了改变,当黛玉因为一场意外病倒之后,晴雯遭到了贾府里其他人的冷落和排挤。
晴雯的悲剧从此开始,她失去了黛玉的关爱和呵护,也失去了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
她变得孤独、无助,甚至受到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虐待。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帮助她,她只能独自面对困境。
最后,晴雯的悲剧命运达到了顶点。
在黛玉病逝后,她心灰意冷,绝望地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的死让整个贾府陷入了沉重的悲伤之中,也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她悲剧命运的无奈和绝望。
三、晴雯形象的意义和启示晴雯这一悲剧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首先,晴雯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她作为一个丫鬟,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自主权力,受到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折磨。
她的悲剧命运也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不公。
其次,晴雯的悲剧让人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冷漠和无情。
《红楼梦》中晴雯的性格特点范文
晴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角色,她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
以下是晴雯的性格特点分析:
一、激情豪放
晴雯是一个非常激情豪放的女孩,她口才极好,性格热烈,喜欢诙谐,也坦率直言。
在情感上,她以爱情为中心,对自己的感情非常认真。
二、善良温情
尽管晴雯有些叛逆,却是一个很温馨的女孩。
她有着敏感细腻的天性,会关注周围的人的需求和心态。
即使面对含怒的人,她也会说几句温暖的话来缓和情绪。
三、自尊心强
晴雯是一个注重尊严的人,她很害怕被人看低。
正义、尊严等是代表她的价值观。
在她眼中,凡是做出折磨弱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绝对是鄙视的对象。
四、倔强固执
晴雯的倔强不屈令人印象深刻。
在她眼中,顺从不是她的选择。
即使对方是王朝威武、皇族贵族,只要让她感到难堪,她就会挺身而出。
五、独立自主
晴雯是一个追求独立自主的人。
她拥有自己立场意识,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被束缚和掌控。
因此,在她与贾母、贾宝玉、贾琏等人发生冲突时,常常保持她的立场,告别这些“权力中心”,选择离家出走。
以上是晴雯的性格特点分析,她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坚强的内心世界。
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晴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风云人物-《红楼梦》晴雯简介晴雯是个怎样的人?晴雯是中国古典名著,位于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中的人物。
她与袭人、麝月、秋纹三人为贾宝玉房里的四大丫头,她是丫头里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丫鬟,因此很得贾宝玉看重和喜爱,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
晴雯唯一的亲人是姑舅表哥多浑虫和与贾琏有染的多姑娘。
她原不是贾府的奴婢,而是在小的时候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
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着她,因为贾母见她伶俐标致,“贾母见了喜欢”。
赖大母亲很会讨巧。
为了讨好贾母,就将晴雯当作是一件小玩意儿送给了贾母,后来贾母又将她放在了宝玉的房里。
红学家研究这个人,普遍认为晴雯有林黛玉之风。
她不仅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更加上心气极高,更有黛玉的影子。
可惜的是她虽心比天高,但到底命比纸薄,一介奴仆之身,任你如何高傲,只要主家不喜,轻易的就能被夺了性命。
相比其他四大丫鬟,晴雯长得要稍好些,再加上她口齿伶俐,俊俏风流,王夫人误以为晴雯带坏宝玉,便在善宝家的煽动下,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撵出了府。
后来宝玉偷偷的去瞧了她,晴雯很是感动,却仍是在宝玉走后的当晚,凄惨死去。
贾宝玉听闻她去世的消息,伤心不已,作了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
根据小丫头的说法,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
晴雯是个漂亮的女人,她容貌身姿既然有林黛玉的影子,那么长的就绝不会不好看。
在《红楼梦》中,也许是因为她本身就是黛玉影子的原因,曹雪芹并没有没有正面描写晴雯的美丽。
但读一本《红楼梦》,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看到晴雯的确是个美人。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中,平日里恨透了晴雯那一张刁钻的罪的王善保,向王夫人进献谗言,就提到了晴雯的模样。
王善保家的说晴雯,“宝玉屋里的晴雯,杖着她生的模样比人标致些……”。
王夫人经此一提醒,才想到晴雯长的“水蛇腰,削肩膀”水蛇腰,削肩膀是当时的标准审美,加之晴雯平日里爱同宝玉说说笑笑,本就疑心是她带坏了宝玉,在王善宝家的挑拨下,便将晴雯撵出了府。
红楼梦晴雯人物赏析红楼梦晴雯人物赏析晴雯是《红楼梦》大观园中最有个性的典型人物之一。
在封建家庭贾府里,她把短暂的一生演绎得如此美丽而真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楼梦晴雯人物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晴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也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丫鬟,红学中普遍评价她有林黛玉之风。
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曾为宝玉病补雀金裘。
深得贾母的喜爱。
可正因为她模样长得稍好一些,经常和贾宝玉说说笑笑,就被王夫人误以为带坏宝玉。
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进谗,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
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
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
小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
宝玉深感哀伤,作了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
晴雯个性要强,心气高,刀子嘴豆腐心之人,可惜命比纸薄啊! 晴雯被称做林黛玉的影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她刀子嘴,豆腐心;从赶丫环坠儿一事可以看出,拿簪子扎坠儿,是惩罚她,希望她能记住这次教训,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情;赶紧赶走她,是因为她了解这府里的情况,知道凤姐是怎样的人,知道如果凤姐查到坠儿,事情就不只是赶走这样简单,是为了坠儿着想才会如此。
争强好胜;宝玉骂了她以后,她独自生闷气,对于主子的使唤不闻不问,直到撕扇换千金一笑,事情才罢了。
对于不公平看不惯的事情敢于提出异议;袭人不知不觉间就享受了收房丫头的事情遭到了晴雯的冷嘲热讽。
是一个敢于追求的人,被宝玉看作红颜知己。
晴雯,从一个家世无可考的女孩子到卖给赖大家,再卖给贾府,以至最后的“抱屈夭风流”她受尽了残暴的摧残和迫害。
晴雯以不幸的遭遇感染读者,她既以一个天真无邪、孤苦伶仃的孩子走进贾府,又以一个逐步形成了反抗性格的婢女而被赶出贾府。
晴雯的身世和命运是这样的凄苦、不幸。
不知其籍贯和姓氏,犹如无根无蒂的浮萍,任凭风吹雨打,独自面对人世间的所有的苦难。
红楼梦晴雯四个故事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其中晴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在红楼梦中,晴雯经历了许多悲剧性的故事,她的遭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晴雯的四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她的命运。
故事一:晴雯的出生与儿时晴雯原本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家境贫寒。
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却因家境贫困而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然而,她天资聪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逐渐获得众人的关注和赏识。
1.晴雯的家境–家境贫困–缺乏教育资源2.晴雯的才智–聪明伶俐–自己努力故事二:晴雯与宝刀嫂在红楼梦中,晴雯与宝刀嫂的关系备受关注。
宝刀嫂是一个妒婆,对晴雯心生嫉妒之情。
她常常欺负晴雯,使得晴雯备受折磨。
然而,晴雯并没有被宝刀嫂打败,她坚强地面对每一次挑战,展现出自己的坚韧和勇气。
1.宝刀嫂的嫉妒–妒忌晴雯–经常欺负晴雯2.晴雯的坚韧–不被打败–面对挑战故事三:晴雯与宝玉的情感纠葛晴雯与宝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情感纠葛。
宝玉对晴雯心存感激,同时也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然而,晴雯对宝玉的感情却充满了矛盾与痛苦。
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敢对宝玉产生太多的幻想。
1.宝玉的感激与爱慕–对晴雯心存感激–产生爱慕之情2.晴雯的痛苦与矛盾–深知身份与地位–不敢产生幻想故事四:晴雯的离世与众人的反应晴雯的命运并不幸福,她因病逝世,引起了众人的反思和感叹。
她的离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也是社会制度和人性的映照。
晴雯的离世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不平,同时也对人性的脆弱感到深深地惋惜。
1.晴雯的逝世–因病而去世–引起众人的反思2.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不公与不平–对社会制度的反思3.对人性的惋惜–人性的脆弱–对晴雯的深切怀念结论晴雯的四个故事展示了她坚韧、聪明而又脆弱的一面。
她饱受欺辱与痛苦,然而她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晴雯的命运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也反映出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不平,以及人性的脆弱和渺小。
红楼梦晴雯四个故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巨著,其笔墨、情节和人物塑造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中,“晴雯”是一个备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她的四个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晴雯是红楼中一个苦命的角色,她在书中遭受了许多不幸的遭遇,但她始终坚强勇敢,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晴雯的四个故事,以展现晴雯的坚韧不拔和聪明才智。
故事一:晴雯观灯晴雯的第一个故事是她观灯的情节。
晴雯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在月下赏灯时,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灵性,用自己温暖细腻的文字来写出这个美好的夜晚,引导着读者一起分享她内心的感受。
故事二:晴雯得病晴雯的第二个故事是她得病的情节。
晴雯患上了天花,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人生的认识,渐渐地从痛苦中走出来。
她教会了读者生命的可贵,一定要珍惜时间,要活在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自己爱的人。
故事三:晴雯骂贾母晴雯的第三个故事是她骂贾母的情节。
晴雯在贾母的压迫下,感到无助和绝望,这时她选择了反抗。
用自己的口才和理智向贾母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让许多读者看到了她内心的强大和坚持真理的决心。
故事四:晴雯借给宝玉银子晴雯的第四个故事是她借给宝玉银子的情节。
晴雯突然间发现她自己对宝玉出现了情感,但她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要求回报。
她借给宝玉银子,是出于自己的善良和真诚,而在宝玉需要时,她也毫不犹豫地为他撑起了一片天。
总体来看,晴雯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女子的坚强、聪慧和美丽。
她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展示了自己的巨大勇气和独立精神。
她的故事,也启发我们要努力大胆生活,用自己的生命来传递爱和美好,让自己更加光彩照人。
晴雯死了,作者代贾宝玉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所有诗文词赋中最长的一篇。
全篇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全面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
作品所代表诗文创作成就,置诸中国最优秀的悼祭文学之列也毫不逊色。
不论对于作者曹老先生还是主人公贾宝玉来说这是大观园里所有女孩都没有的待遇也是整个《红楼梦》里所有人物都没有的待遇。
与之相称的只有全书第十三回秦可卿的一场荒诞葬礼;但基于文学作品来说,一场奢华的葬礼和一篇独一份的祭文孰轻孰重想必大家自有分晓。
这还不算,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第一个人的判词就是晴雯,不管作者赋予宝玉什么样的心态要从“又副册”到“副册”再到“正册”,从正常的思维方式来看在这样的小说情节环境里这第一个必定是作者有意为之,由此可以断定这个人物重要性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那么晴雯这个在贾宝玉房里四大丫鬟排行老二的女孩在小说里作者到底赋予她什么样的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文学使命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了解这个人物开始。
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小说里对晴雯的判词另外还附了一幅画--只见这首页上画的,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通过这我们对其有了大致的印象:晴雯是大观园中公认的美人,先生虽没有正面描述过她的样貌,但从旁人的言语中,我们有初步的印象,她长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的美丽,使她自恃过高,得意忘形地忘了自己的身份,她只不过是大观园中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虚妄地追求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平等。
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荣国府,她的这种反叛精神,必将遭到统治阶级残酷的镇压。
晴雯的灵巧也是众所周知的,多少能工巧匠都无法织补的雀金裘,她在病中就从容的补好了。
连贾母都说“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甚至于百般厌恶她的王夫人都不得不承认“他色色比人强”。
然而,心灵手巧的她却不屑于以自己的“风流灵巧”去博取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许。
她懒,并不是因为她不想做,而是因为她不愿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去做。
她只是希望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以一个人的身份,为着自己的心而做,所以,就有了病补雀金裘。
但是,她这种单纯的愿望,在封建势力奴役下的大观园里,无法得到共鸣,孤立无援的她,必然只能走向死亡。
这些是晴雯死亡的正面因素也是从正面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印象。
还有反面的说她尖酸刻薄比如“撕扇子”对其他丫鬟态度恶略衣着也过于张扬不像其他丫鬟朴素做人直率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得罪过很多人。
历来很多文人对晴雯都有过评论:林语堂:晴雯坏处,在其野嘴烂舌,好处在其烂漫天真。
李勇勇饰晴雯(1989北影版剧照)晴雯撕扇,晴雯补裘,何以可爱?爱其天真。
因其天真,故不得不死。
任性孤行,归真返朴,黛玉得之,晴雯也得之。
但是人生在世,一味任性天真,无所顾忌,也是不行的。
此黛玉及晴雯之所以不得不死,得多少读者挥同情之泪。
俞平伯:作者喜欢像晴雯这样的人,又同情她,这些倾向都是显明的;他却并不曾隐瞒她有什么缺点,且似乎也很不小。
如她狂傲、尖酸、目空一切,对小丫头们十分利害。
周思源:晴雯确实在某些地方有林黛玉的作风。
最重要的是,她们两个人的性格都非常率真,很真诚,非常纯洁。
如果说,袭人像一块半透明的毛玻璃,那么晴雯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你可以一眼把她看得非常清楚。
晴雯在说话方面,也像黛玉那样直来直去,无所顾忌,有时候说话就会比较尖刻,就容易得罪人。
所以这个地方都能够看出,晴雯她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她真诚、直率,宁折不弯。
晴雯的性格当中最可宝贵的一面,和黛玉非常相像,就是她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
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因为很多人是自觉地在做奴才,而晴雯不。
总结一下就知道晴雯这个人物了。
美丽,这不消多说曹老先生费这么大的劲安排这个人物必然是绝代佳人这毋庸置疑。
聪明,记住是聪明不是机智,这是有区别的,在这不得不提一下袭人,同样是宝玉房里的丫鬟袭人给人的印象是笨笨的连她自己也这么讲,但袭人真的笨吗?恐怕不是!其实她才是“机智”有句话叫“装傻充愣”正因为机智袭人在大观园里深
得人心就连王夫人都经常夸她。
至于具体事例小说里大家可以看到就不一一列举了,除了机智袭人还很有心机,譬如查抄大观园是向王夫人告状即达到了目的又保存甚至完善了自己,什么目的?不言而喻是把晴雯撵出大观园。
袭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说来话长:有学者认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是有道理的。
宝钗与黛玉争夺正房的位置。
影子们争夺房里人的集团。
所以,袭人与晴雯必须有一个出去。
晴雯以她娇好的面容高挑的身材赢得了贾母的青眯。
自小就放在宝玉的房里,只未显形。
是以,睛雯便以为终久会在一起。
终身有定,未免骄傲大意些。
然袭人则不同,贾母放她在宝玉房里,只是因为宝玉无竭力尽忠之人,让她过来服侍宝玉的。
手里只有一副小碎牌的她,若想取晴雯而代之,便函只能小心翼翼的集零为整等待时第六回当中,一当宝玉说至警幻所授支雨之事,便只羞得掩面伏身而笑。
宝玉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念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
这强字当作强烈要求之解。
而宝玉所说云雨,若换成晴雯一等人,定当啐面而去。
而袭人则不同,连逗带引与宝玉偷试一番。
以身相许,取得了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的满意结果,袭人并未满足。
黛玉与宝钗两人之中。
袭人毅然选择了宝钗。
宝钗进有王夫人,退有薛姨妈。
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已足以立于不败之地!自此凡有宝钗出场的地方,袭人便刻意引起宝钗的注意,又不动声色。
更在背后拉拢宝钗,充当卧底和眼线,继而向王夫人多次告密,让王夫人另眼相待。
打下了一片天地。
平时一言一行更时时注意,取得了贤慧的良名儿。
而就在袭人集零为整的时候,睛雯不但丝毫无觉,一任袭人做作,平时更与宝玉耍小性弄脾气。
锋芒毕露,招得一些人牙根痒痒。
晴雯直率天真可爱,这些都是好的品质,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大观园的小环境里这些都是导致其悲惨命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