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浸浴对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89.61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浸浴联合换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杜伟力【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浸浴联合换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后有残余创面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浸浴联合换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创面用药后有效率、疼痛缓解、细菌清除率、瘢痕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5%)大于对照组有效率(72.5%)(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优良率(75.0%)大于对照组优良率(40.0%)(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82.5%)大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40.0%)(P<0.05);观察组瘢痕发生率(17.5%)明显优于对照组(52.5%)(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2.49±2.51)d明显优于对照组(23.42±3.51)d(P <0.05).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存在残余创面的患者采用中药浸浴联合换药治疗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创面疼痛,有效清除创面细菌,减少瘢痕发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8(013)007【总页数】4页(P1697-1699,1704)【关键词】中药浸浴;中药换药;西医烧伤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临床疗效【作者】杜伟力【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3;R644深度烧伤创面由于血流不畅、毛细血管收缩、血容量的减少等原因,导致创面微循环缺血[1-2]。
并且创面真皮下毛细血管壁水肿、充血以及渗出性液体致使创面及周围组织水肿、张力增加,使创面微循环出现“外压”“内堵”的恶性循环状态[3-4]。
因此,深度烧伤创面即使经过治疗也容易在创面皮片间隙留下残余创面。
烧伤中药浸浴护理指导手册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科
一、什么叫浸浴
浸浴,是将病员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浸入温热的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如加入中药,则称为中药浸浴。
二、烧伤浸浴的目的
三、浸浴的优点
1、对于溶痂的创面进行浸浴可以比较彻底地清创疏松的脓痂和坏死组织,可使痂皮或焦痂软化,促进分离便于剪痂及有得于引流痂下的脓汁。
2、对于残余创面:减少创面的细菌与毒素,促使残余创面的提前愈合。
3、需要手术时:可提高植皮的
存活率。
4、浸浴可减轻病人的疼痛。
四、烧伤浸浴前的护理
1、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使
患者了解浸浴的方法、目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浸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以便积极配合治疗。
2、不宜空腹进行浸浴,可在浴前适量饮用含糖饮料,以防
浸浴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
3、浸浴室应保持环境清洁、舒适,避免噪音与强光刺激。
4、浸浴前患者须将大小便排空。
五、烧伤浸浴时注意事项
1、患者初入浴池时,可能有轻度不适感,护士应与其沟通,以增加其安全感。
2、患者在浸浴10分钟后,护士可协助医师清理创面,清理创面时动作轻柔,防止新生皮肤破损。
3、患者浸浴时如有心慌、气急、呼吸困难、出冷汗等不适症状应告知医生。
4、温水浸泡后瘢痕已经软化,尽量在温水中适当做四肢关节活动。
5、浸浴结束后注意保暖,多补充水分。
6、首次浸浴时间一般为半小时,以后可以适当延长。
7、浸浴后应加强功能锻炼。
烧伤浸浴疗法护理摘要】目的浸浴法又称水疗,是将患者身体的全部或部分浸于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它可清洗烧伤患者感染创面,做创面植皮前的术前准备,清洁治疗后的残余创面,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在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而其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烧伤浸浴护理烧伤患者采用浸浴疗法,不仅有利于烧伤创面的清洁和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减少细菌与毒素的含量、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促使一些顽固的小创面愈合,且可减轻病人在更换敷料时引起的疼痛。
特别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晚期残余的小创面时效果更佳。
我科采用浸浴疗法,有效控制了感染,促进了创面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适应证早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心、肾、肺功能不全并发症。
烧伤植皮前及供皮区的术前准备、普通换药不能彻底清创的,如爆炸伤创面污染严重、散在深浅不一的创面及治疗后期的残余创面。
2 护理将病人放入盛有含有效碘0.1mg/L~0.2mg/L络合碘溶液的浸浴槽内,水量以浸没躯干为准,水温保持在38℃~40℃,室温在28℃~30℃为宜。
大面积烧伤初次浸浴时间应少于30min,以后可逐渐延长。
浸浴次数及间隔时间根据创面及全身反应决定,早期于伤后7d左右开始,无特殊情况的间隔1周再浸浴,晚期病人3d~5d浸浴1次。
硫酸烧伤病人应及早浸浴,以稀释创面残余硫酸,浸浴时应用清水,水量要多,应反复多次冲洗。
2.1浸浴前的护理在进行浸浴治疗前,积极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浸浴治疗的重要性,使病人了解浸浴的方法、目的、过程,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以便积极配合治疗。
有何不适及时告诉护士,告知病人注意事项以及浸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并协助病人排便。
有些病人被热液烫伤后,对浸浴时的温水非常畏惧,护士应以自己的手背试探水温,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不宜空腹进行浸浴,可在浴前适量饮用含糖饮料或糖盐水,以防浸浴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
在烧伤治疗整个过程中,创面的存在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能够选择正确的创面治疗方式是烧伤治疗过程的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还可以防止治疗过程中坏血病的发生。
现阶段,在我国临床领域,创面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湿敷疗法、半暴露疗法,但这两种方式各自存在着不足之处。
为了能够选择出一种更加合适的创面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浸浴疗法治疗烧伤患者,并加强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烧伤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6~50岁;烧伤面积10%~80%。
烧伤原因为化学烧伤8例,热液烫伤24例,火焰烧伤15例,电击伤3例。
所有患者进行浸浴时间5~20d[1]。
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浸浴液通常是清洁的水,容量0.4~0.5m3,水温30~40℃。
烧伤患者进行浸浴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体征进行测量,同时还应该检查输液通路,使其处于通畅的状态,对患者的外层敷料要进行彻底的揭除,而且还应该嘱咐患者要排空大小便。
患者进行浸浴治疗时,浸浴时间的确定主要以创面的情况以及患者的耐受情况为依据,通常情况下浸浴时间20~30min。
对后期残余创面进行浸浴治疗时,其浸浴时间可以延长至1h;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来说,进行第1次浸浴治疗时,其浸浴时间不宜过长,应该缩短至15~30min[2]。
浸浴治疗的操作方法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推车上或者翻身床上面安置网式吊床,然后将烧伤患者进行翻身操作。
按动电钮,从而让悬吊杆可以下降到比较适当的位置,然后在其上挂钩,随后按下升降按钮,从而可以使吊床徐徐提起,再通过按水平按钮使得吊床可以移动到已经装好温水的浴盆中心位置。
接下来按下升降按钮以达到让患者慢慢浸入水中的目的。
在患者完全进入温水中后,开动关于浴盆的旋涡按钮,让浴盆里面的水可以激起旋涡浪花,使旋涡花浪可以冲击患者的创面,患者进行浸浴时间达10min时,等待患者可以完全适应并且敷料也已经完全浸透后开始通过使用无菌钳、无菌镊以及无菌剪刀等工具清理患者的创面。
烧伤浸浴疗法的护理体会浸浴疗法又称水疗,指将患者全身或局部创面浸入含有一定比例消毒液的水中,加强引流清创换药的治疗方法。
大面积烧伤脱痂期间,创面伴有感染或残余创面分泌物多而顽固不愈时,常用浸浴疗法,既便于创面清创,又有利于肢体的主、被动活动,增大关节活动度。
标签:烧伤;浸浴疗法;护理治疗烧伤患者的创面处理,浸泡疗法经常使用,通常伤口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一定比例的水浸泡消毒液,达到解痂,脱痂、清创、清洗、残余创面伤口早期诊断,愈合,肉芽皮肤做术前准备,提高植皮成活率等[1]。
直接关系到烧伤患者的安全管理,用浸泡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序、高质量的护理。
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本院烧伤科67例烧伤患者创面浸泡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烧伤患者,42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13~62岁。
是一种II- III度烧伤,烧伤18%~90%体表总面积的面积,沐浴液的制备:在缸内喷射0.02%的呋喃西林溶液,水可以达到浸泡,缸侧设专用温度计,保持温度在37~38℃生命体征的患者的评估:患者准备洗澡前30 min口服水和食物量,防止洗澡的虚脱。
患者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心率等的评估。
深静脉置管固定,以防止弯曲,折扣,并治疗脱垂患者。
气管切开患者在吸痰后吸痰后用氧气雾化吸入,对患者有稳定的生命体征后洗澡。
1.2护理第一浴的时间应该是短的,一般不超过15min,根据伤口的具体时间和患者的耐受性和。
在任何时间洗澡,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倾听患者主诉,如面色苍白、气短、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坍塌,立即停止洗澡,靠着氧气。
注意观察伤口焦痂分离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少量出血,用棉球止血,出血停止洗澡。
患者仰卧,手臂和小车悬稳,悬于治疗机上,防止患者从床上掉下来。
浸浴后用浸满,头部抬高,防止鼻子淹没,引起窒息。
要陪孩子的家人。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第一次洗澡,保健和监护。
有相关研究指出,烧伤之所以出现残余创面症状,是受其前期大烧伤面积、清创不彻底、烧伤程度深及治疗不及时等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导致烧伤区域形成创面残余[1]。
临床以手术植皮或局部清洁为治疗方案,但效果并不显著,愈合后常有水疱复发,且迁延不愈[2]。
本研究用中药汤剂结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60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对照组男56例,女24例;年龄10~78岁,平均(41.08±10.13)岁;创面大小15~24cm2,平均(19.23±1.46)cm2。
观察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11~80岁,平均(40.15±9.23)岁;创面大小16~26cm2,平均(20.16±1.57)c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烧伤残余创面诊断标准,总烧伤面积小于等于30%总体表面积(TBSA),残余创面面积小于等于10%TBSA,均以热力灼伤为致伤原因,且治疗时间不低于1个月及未出现全身侵袭性感染的残余创面。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严重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对所用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两组均对创面予以常规隔日行浸浴,配合浓度0.1%氯已定溶液完成冲洗清创,将创面脱落的角质层及药痂去除干净。
对照组另用中药汤剂配合碘伏消毒换药。
中药汤剂药用金银花、茯苓各20g,连翘、栀子、苦参、车前子、当归、丹皮、柴胡、甘草各10 g,龙胆草、黄芩、土荆皮、地肤子、生地黄各15g。
每日1剂,水煎至300mL,早晚分服。
另在创面处予以碘伏进行常规消毒,直至创面愈合为止。
观察组用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
中药汤剂治疗同对照组。
另在创面处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进行均匀涂抹,药物涂抹厚度控制1~2 mm,之后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患处,再用数层无菌纱布包扎好外层,每日更换3次敷料,直至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