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阅读指导
- 格式:pptx
- 大小:444.68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导读:初一语文上册选入的课文《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
一、知识结构(一)文学常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中。
(二)文章主题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三)结构第一部分(1)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3)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4)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议论文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形式: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五)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
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六)重点问题:1、“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明确:不行。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1、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第四单元各课阅读理解主要知识点梳理归纳12.纪念白求恩一、基本结构内容1.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请找到每段中心句,归纳要点,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第一段要点:赞扬、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要点:赞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要点:赞扬、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2.概述本文整体结构与内容。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叙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接下来专门论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最后一段,先叙述与白求恩的交往,表达痛惜之情,最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
二、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白求恩同志党内不少人和一些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摸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精益求精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对比手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三、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并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第四单元学法指导单元梳理单元重点1.理解并积累每课的生字、生词,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每篇课文都是精彩华章,要反复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
3.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作者细致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4.积累、领悟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和文段;熟练背诵《虽有嘉肴》。
5.学会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目聚焦《紫藤萝瀑布》内容: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思路:赏花、忆花、悟花。
写法:托物言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故事:“我”陷入险境而后脱险的小故事。
情节: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
写法:心理描写、伏笔、照应。
《短文两篇》《蝉》内容:蝉埋在泥土中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是为了生命的延续。
语言:清新浅白、不落俗套。
《贝壳》内容:贝壳精心打造自己的躯壳,珍惜自己的生命。
语言:清醇雅正、淡素自然。
《在山的那边》主旨:告诉人们通往理想之路是漫长的、崎岖的,要不怕长途跋涉,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写法:象征。
语言:朴素易懂又不失凝练。
《虽有嘉肴》内容:阐述“教学相长”的道理。
写法:运用类比手法。
文学常识1.诗歌诗歌是和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音律。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2)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3)语言凝练、生动、形象;(4)和谐的韵律和明快的节奏。
诗歌的分类比较复杂。
从表现内容看,可以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表现形式看,可以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体等;从诗歌形式产生的时代分,可以分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
因此,同一首诗,往往划分的角度可不一样。
2.散文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重要知识总结本文旨在总结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重要知识要点,提供给学生作为复资料。
1. 课文内容概述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传统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如《正气歌》。
- 文学作品:研究了解和分析《黄河颂》这首古文诗。
- 修辞手法:研究了解和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 阅读技巧:学会使用标点符号和上下文推断等阅读技巧。
2. 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总结:2.1 《正气歌》的价值观念- 了解和分析《正气歌》中的正直、友善、诚实等价值观念,并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2 《黄河颂》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学会理解《黄河颂》的主旨是赞美黄河,同时探讨其表达方式,如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3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并能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 通过阅读相关例句,加深对不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4 阅读技巧的运用- 学会使用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辅助理解文章的意思。
- 掌握上下文推断的方法,通过前后文和相关线索,推断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3. 研究方法建议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研究方法:-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文本中的内容和思想。
- 多做课文中的题和阅读理解题,巩固相关知识点。
- 制作知识点总结卡片,方便日后回顾和复。
- 参加讨论和问答活动,与同学互相交流和分享研究心得。
希望这份总结能帮助到同学们复习和巩固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加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重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重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的内容。
一、课文内容概述
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字故事阅读:介绍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文字的重要性及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字和文化。
2. 中外巧合:通过对比中外名字巧合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
意识与审美能力。
3. 诗词鉴赏:研究和欣赏经典的唐诗宋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和诗词欣赏能力。
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字故事阅读:
- 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
- 文字的重要性及传播方式。
2. 中外巧合:
- 中外名字巧合的现象;
- 文化背景对名字巧合的影响。
3. 诗词鉴赏:
- 经典唐诗宋词的欣赏;
- 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
三、研究建议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我提供以下研究建议:
1. 细读课文内容,理解文字故事的发展历程和古代文字的重要性。
2. 多进行中外名字的对比研究,增强对文化背景的认识和文化
差异的理解。
3. 多阅读经典的唐诗宋词,培养诗词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整理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在语文研究中取得进步!。
第四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选文情况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选编的课文中,《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思路清晰,逻辑谨严。
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值得当代人学习的优秀品质。
《植树的牧羊人》是绘本书中的名作,法国作家让·乔诺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种树、以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的故事,这位牧羊人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记叙文。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只关注眼前的一小步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此类困境的人生经验。
《诫子书》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同时也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的家书。
这封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中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加之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读背之中就能体味人生经验。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既有对美好人生的礼赞,也有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
选择这些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二、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四篇课文,包含四种体裁。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绘本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记叙文,《诫子书》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
相关文体的知识,将在八九年级集中学习,本单元可不做要求。
本单元教学的核心是: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思考。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人物形象(白求恩、牧羊人)、知人论世(诸葛亮),理解作者从人物身上或者生活中获得的人生思考,从而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获得熏陶和感染,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自由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认识;不能采取贴标签的方式,将人生启示概括成抽象的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