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
- 格式:pptx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43
中风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中风后遗症(编码为:A07.01.01.05 )西医病名:脑梗塞后遗症(编码为:I69.300)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 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经典【文献摘要】《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认识脑卒中就是我们日常说到的中风,分为脑梗死与脑出血,那什么是脑梗死与脑出血呢?将人体的血管比作水渠,脑梗死就像水渠堵塞以后,土地会干旱,周围的脑组织就会坏死;脑出血则像水渠决堤,并淹没了大地。
中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即使经过治疗后幸存下来,仍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中重级残疾占据40%,可见中风的危害!那么患有中风病该如何治疗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吧!1、中风一定会有后遗症吗?其实并不然,一方面要看中风的部位在何处,比如中风部位处于大脑的非功能区或者面积相对较小,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一般可以痊愈,不会出现后遗症。
另一方面要看发病后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比如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在3~4小时内就到院治疗,经过静脉溶栓或介入取栓后,患者的各项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会遗留后遗症,甚至可能会死亡。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有何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西医能够有效诊断脑梗死,联合中医理论知识,更能够提高诊断效果,明确诊断辨证要点,实现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诊断的全面结合。
对于药物治疗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实现协同治疗,有效减缓患者的不良反应,使得作用靶点增加,作用时间延长,有效强化治疗效果。
西医治疗联合中成药也可起到良好效果,许多医生在临床治疗时,会选择携带便捷、安全有效的中成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治疗的时效。
3、中医治疗中风的方法有哪些?(1)醒神开窍法针灸疗法如果患者中风后,出现健忘、焦虑等后遗症时,可选择百会、四神聪、安眠、风府、神庭、印堂、头维等督脉、膀胱经、胆经的腧穴,具有醒神益智、协调阴阳的良好疗效,如果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在治疗时可选择体针治疗,选择手足阳明经、足太阳、少阳经的腧穴,比如肩髃、手三里、阳陵泉、外关、足三里、昆仑等,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良好作用。
患者言语不利,可选择通络解喑的针法,穴位以通里、廉泉等为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5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15-01【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方法: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例共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脑活素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脑复康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b1、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中药配合针灸综合治疗。
结果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好转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8.8%;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9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能促进患者肢体和言语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观察中风泛指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遗留下来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弛斜等症状的总称,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近年来,我校附属医院采用中西医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例共85例,其中右侧瘫痪39例,左侧瘫痪46例;伴言语不利、口眼歪斜13例。
肌力0级25例,ⅰ级29例,ⅱ级21例,ⅲ级1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
治疗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39岁~72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脑梗塞21例,脑出血13例,脑血栓8例。
对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脑梗塞19例,脑出血15例,脑血栓9例,病程在3个月~1年,平均病程在6个月左右。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评价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评价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往往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造成脑细胞损伤。
虽然脑卒中发病率高,但由于脑细胞的不可再生性,患者常常面临着严重的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为了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评价。
1. 中医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中医注重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通过调整人体内的“气”、“血”、“津液”等要素的平衡状态来治疗疾病。
针对脑卒中后遗症,中医常常采取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中药疗法则通过中药的复合制剂,调整人体内各种机能,促进康复。
推拿疗法则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特定部位,刺激神经末梢,促进气血循环。
这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被广泛应用。
2. 西医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作用西医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常常采用康复理论和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和活动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语言治疗则通过各种言语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认知训练则着重训练患者的思维、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
西医康复治疗注重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而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能力。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疗法优势。
中医能够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西医康复治疗则着重于训练和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疗法,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质量等指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疗法在本研究中的效果。
总结其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的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的11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对象。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59例的对照组(西医疗法)和观察组(中西结合医疗法)。
对比组间疗效。
结果:对比NHISS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中实施中西结合医疗法有利于改善神经缺失,该疗法对患者预后起到证明影响。
【关键词】中西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神经缺失脑中风会引起神经缺失,诱发一系列后遗症,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
西医治疗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较为常见,但效果并不显著,为此本研究观察中西医疗法的效果,总结其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的11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为对象。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5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34例,女2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8.71±7.72岁。
观察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5.27±8.29岁。
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实施血压、血糖管理,患者存在脑水肿症状需静脉滴注甘露醇,滴注时间30-60min。
患者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需服用硝苯地平,20mg/次,2次/d。
若患者存在颅内出血肌肉注射1KU立止血,1d/次,连续注射4天。
若患者存在脑缺血则需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治疗第1d至第3d用药剂量3mg,3天后用药剂量2.5mg。
静脉滴注250ml吡拉西坦,1次/d。
1.2.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
自拟补气活血方,基本方为当归10 g、川穹10 g、赤芍10 g、红花10 g、桃仁10 g、地龙10 g、黄芪50 g。
中风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进展中风,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往往给患者留下各种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一、中风后遗症的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中风后遗症则是指中风发病后遗留下来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恢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心理障碍等。
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二、中医康复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目的。
例如,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天麻钩藤饮则适用于肝阳上亢型患者,有助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曲池、风池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电针、艾灸等方法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针灸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患者的肢体和穴位,以疏通经络、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
4、中医功法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功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促进气血运行,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西医康复治疗方法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西医康复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分析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计算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应用西药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应用中西医辩证分型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辩证分型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中风后遗症;疗效大部分中风患者均伴有较为严重后遗症,表现为偏瘫、语言障碍、运动失调等,对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
由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单一的疗法往往很难获得理想的疗效,如果临床可以正确辩证论治,则患者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感觉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获得了更明显的改善,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一步探析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计算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
观察组46例患者中,26例男性患者,20女性患者。
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35±6.31)岁。
其中,风痰阻络型者12例,肝阳上亢型者11例,气虚血瘀型者15例,肝肾阴虚型者8例。
对照组46例患者中,25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
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2.81±5.29)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可比性尤为显著。
1.2方法1.2.1对照组46例患者应用脑蛋白水解物进行西医治疗。
脑蛋白水解物(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剂量为60 mg,溶于25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1个疗程的时间为10 d。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个人观点:脑中风后遗症多见于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等,其中,脑出血和大面积的脑梗死或多或少均可留下一些后遗症,这里有必要在提提脑出血病症:大于30-----50毫升的出血一般在急性期我不主张手术,注意是进行icu治疗方案。
临床评估风险,及病情发展情况。
稳定后,在采用保守治疗方案。
否则采用钻髅碎吸术或开髅术。
30毫升以下我们主张内科保守治疗。
对脑梗塞的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发病状况,体质,禁忌症,家属的经济情况和治疗要求,以及时间治疗窗,院方设备技术决定治疗方案。
1:pcpR血管内旋抽吸溶栓支架固定术。
设备技术经济要求较高。
2:尿激酶,链激酶,蚓激酶。
巴曲酶或重组纤维ra-t等治疗方法。
3:奥扎格雷。
阿司匹林等,4:扩管药的应用戊己可可碱。
尼莫地平等药物。
还有中药的针剂,例如:丹红,脉络宁。
清开灵,血塞通,灯盏花素等,疗效是肯定的。
中风分三期第一期,急性期。
急性期指的是发病以后的两周以内,发病两周以内就是急性期。
中脏腑这个昏迷的病人急性期最多一个月,就中经络的在两周以内,中脏腑的在一个月以内,这个病程期间叫急性期。
急性期的关键就是救命,你不抢救,不救命那病人死亡率很高的,这急性期的特点要救命当然怎么发挥中医的作用,我下面都要讲,中医能发挥作用在这个急性期。
第二期,恢复期第二个,恢复期。
恢复期就两周一个月以上到在半年以内,这个恢复期。
这个恢复期的主要的目的是降低他的致残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都是这个残废呀!所以恢复期的治疗的重点是降低他的致残率,这个致残率,这个阶段西医是没办法的全靠中医发挥优势,尤其这个作用针灸和锻炼,加上中药,这是很大的关键。
而且这个恢复呢一个月以内,一个月到三个月,叫他恢复一天一天可以恢复,所以治疗对路他的半身不遂,今天手指不能动也许明天就能动了,很快后遗症期就几乎就致残了。
他的后遗症有三个:一个是语言蹇涩,尤其出血或者梗阻在左半侧,左半侧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边,那就往往语言不利,最难恢复的就语言。
中风后遗症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的优化及临床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患者在恢复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主流治疗方式之一。
由于中西医结合理论不同,治疗方式和原则也不同,因此需要对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进行优化,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的优化及临床研究,并通过临床实验,评价优化后的康复方案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取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优化后的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优化后的治疗包括中医按摩、中药汤剂、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和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西医治疗方法。
传统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理疗、康复运动、言语治疗等。
采用神经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估和活动日志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复发率等各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因素。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的优化,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并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中西医结合康
复治疗方式的应用。
此外,研究结果对于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风后遗症康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