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铝的弱酸性和弱碱性
- 格式:ppt
- 大小:817.00 KB
- 文档页数:31
氢氧化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铝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l(OH)3,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
它是一种弱碱性物质,可以与酸类物质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来与氢氧化铝反应。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盐酸是一种强酸,化学式为HCl。
当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时,会产生氯化铝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Al(OH)3 + 3HCl → AlCl3 + 3H2O在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铝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盐酸中的氢离子(H+)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氯离子(Cl-)。
同时,氢氧化铝中的铝离子(Al3+)与盐酸中的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铝。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化学式为NaOH。
当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时,会产生氢氧化铝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Al(OH)3 + 3NaOH → Na3AlO3 + 3H2O在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铝中的氢氧根离子与氢氧化钠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氢氧化铝和水。
同时,氢氧化铝中的铝离子与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三钠铝酸盐。
总的来说,氢氧化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都是酸碱中和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氢氧化铝中的氢氧根离子与酸类物质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相应的阴离子。
同时,氢氧化铝中的铝离子与碱类物质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相应的盐类物质。
总之,氢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可以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这些反应都是酸碱中和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高二新教材补充内容一、铝热反应:(高二上p15)反应原理: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在加热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合物达到很高的温度,生成氧化铝和液态铁。
现象:可以看到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三氧化二铁粉沫和铝粉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纸漏斗被烧穿,有熔溶物落入沙中,待熔溶物冷却后,除去外层溶渣,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落下的是铁珠。
高温化学方程式:2Al+Fe2O3Al2O3+2Fe反应的仪器:三角漏斗和滤纸、蒸发皿。
反应试剂:氧化铁、铝粉、氯酸钾、镁条。
操作步骤:用两张圆形滤纸折成漏斗,把5克氧化铁粉末和2克铝粉混合均匀,放入纸漏斗中,在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湿润后,放在用硬纸做成的三角漏斗里,把漏斗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个盛沙的蒸发皿。
在纸漏斗中加入少量氯酸钾,在混合物中间插上一根镁带,用小木条引火点燃。
二、铝的氧化:课堂实验(高二上p15)用硝酸汞处理的现象与分析: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容易被空气氧化变成氧化铝。
通常的铝制品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于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外衣保护着。
当在铝箔的表面涂上硝酸汞溶液以后,硝酸汞穿过保护层,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液态金属——汞。
汞能与铝结合成合金,俗称“铝汞齐”在铝汞齐表面的铝没有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
当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铝箔上的铝会不断溶解进入铝汞齐,并继续在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铝。
最后使铝箔长满白毛而且越长越高。
化学方程式:2Al +3Hg(NO3)2→3Hg+2Al(NO3)34Al+3O2→2Al2O3习题1、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三、铝跟碱反应的原理:学生实验(高二上p16)操作步骤:用砂纸擦去铝条表面的物质,将铝条浸入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氢氧化铝电阻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属于无机化合物。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氢氧化铝的电阻率是其性质之一,它对于其在电子和电力领域的应用具有关键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氢氧化铝的电阻率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将深入了解氢氧化铝的性质,包括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其次,我们将探讨氢氧化铝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揭示其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氢氧化铝的电阻率特点,并详细分析影响其电阻率的因素。
通过研究氢氧化铝的电阻率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并为其在电子和电力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氢氧化铝电阻率的全面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性能参数的意义与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先概述氢氧化铝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氢氧化铝的基本性质,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氢氧化铝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包括催化剂、电解质、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氢氧化铝的电阻率特点,并分析影响其电阻率的因素。
通过对氢氧化铝的电阻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氢氧化铝的电阻率特性,为读者对该材料的了解提供了清晰的逻辑框架。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究氢氧化铝的电阻率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氢氧化铝在电阻率方面的表现。
同时,我们将探讨氢氧化铝的电阻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来揭示氢氧化铝电阻率的机制和规律。
氢氧化铝的符号1.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氢氧化铝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Al(OH)3。
在这个化学式中,Al代表铝元素,O代表氧元素,H代表氢元素。
2. 氢氧化铝的结构氢氧化铝属于典型的离子晶体,具有层状结构。
它由正电荷的铝离子(Al3+)和负电荷的羟基离子(OH-)组成。
每个铝离子被6个羟基离子包围着形成一个八面体结构,而羟基离子则以共价键与周围的铝离子相连。
3. 氢氧化铝的性质3.1 物理性质•外观:白色粉末状或结晶状固体•密度:2.42 g/cm³•熔点:300℃(分解)•溶解性: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溶解3.2 化学性质•酸碱性:氢氧化铝是一种弱碱,在水中会产生氢氧根离子(OH-),使溶液呈碱性。
•反应:在酸性溶液中,氢氧化铝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与盐酸反应可得到氯化铝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Al(OH)3 + 3HCl → AlCl3 + 3H2O4. 氢氧化铝的用途4.1 工业上的应用•制备金属铝:氢氧化铝是制备金属铝的重要原料。
首先,将氢氧化铝加热至800℃以上,分解为三氧化二铝(Al2O3),然后通过电解法将三氧化二铝还原为金属铝。
•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表面活性,氢氧化铝常被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例如,将贵金属如钯、铂等负载在其表面,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
•火焰抑制剂:由于其吸热性和阻燃性能,氢氧化铝常被用作火焰抑制剂,在塑料、纺织品等材料中起到阻燃的作用。
4.2 医药上的应用•胃药:氢氧化铝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常被用于制备胃药。
它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抗酸剂:氢氧化铝也常被用作抗酸剂,可以减少胃酸对食道黏膜的刺激,缓解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5. 氢氧化铝的安全性•吸入:长期吸入氢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如咳嗽、哮喘等。
•接触:直接接触氢氧化铝粉末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
•食入:大量食入氢氧化铝可能导致消化系统问题,如腹泻、恶心等。
氢氧化铝和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氢氧化铝和硫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
氢氧化铝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l(OH)3,常见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硫酸是一种强酸,化学式为H2SO4,具有强腐蚀性和酸性。
本文将探讨氢氧化铝和硫酸之间的反应过程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对该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反应过程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探讨氢氧化铝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性质。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条件,可以更好地理解氢氧化铝和硫酸之间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分析,探讨这一化学反应的应用和意义,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拓展对氢氧化铝和硫酸反应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正文2.1 氢氧化铝和硫酸的性质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呈白色粉末状,不溶于水。
它是一种弱碱性物质,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而硫酸(H2SO4)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
当氢氧化铝和硫酸发生反应时,会产生铝硫酸(Al2(SO4)3)和水(H2O)。
这是一种中和反应,其中氢氧化铝的碱性氢氧化铝阳离子(Al(OH)3)与硫酸的酸性氢离子(H+)结合,形成盐和水的产物。
由于氢氧化铝的性质和硫酸的性质均不同,它们之间的反应也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例如,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时可以释放大量热量,需要注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此外,反应的速率也受到溶液浓度、温度以及搅拌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氢氧化铝和硫酸的性质使得它们之间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对于理解和应用这种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2.2 化学方程式的推导在氢氧化铝和硫酸反应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氢氧化铝(Al(OH)3)和硫酸(H2SO4)的化学式和性质。
Al(OH)3 的酸碱性的实验探讨作者:吴正帅任志斌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8年第2期1 问题的提出Al(OH)。
为两性氢氧化物,Al(OH)。
白色胶状沉淀既能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也能溶于足量的HC1溶液,这是由于Al(OH)。
既有酸式电离,也有碱式电离。
Al(OH)。
的两性电离解释了它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性质。
那么,Al(OH)。
水溶液到底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一直是中学化学比较模糊的问题,梁俊峰在《探究Al(OH)。
的酸碱性》中采用酸式、碱式溶度常数计算得到饱和氢氧化铝溶液显弱酸性,pH = 5.6;何家忠在《研究性学习巧夺千峰秀色》的酸式、碱式溶度积常数结合数学的求导方法计算出Al(OH)。
溶解量最小时的c(H),进而求得pH= 5.6;林恺在《漫谈氢氧化铝的两性》一文中用溶度积求算求得pH≈6.1。
用溶度积K。
计算的前提是物质难溶且为强电解质,Al(OH)。
属于弱电解质,所以计算Al(OH)。
的酸碱性时,利用K。
计算有很大的误差,同时采用K。
计算时也要考虑水本身电离出来的OH。
因此,上面的讨论未免偏颇,给读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于此,带着疑问,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究。
2 A1(0H)。
酸碱性的实验验证实验采用分析纯(AR)的氢氧化铝.用煮沸2次的蒸馏水溶解氢氧化铝制成待测溶液。
2.1实验设计(1)制备Al(OH)3.(2)过滤Al(OH)3.(3)洗净Al(OH)3.(4)制成Al(OH)3饱和溶液.(5)测量溶液pH 值.2.2实验方法一(1)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2)将制好的Al(OH)3悬浊液进行离心分离,采用倾析法弃去溶液,加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后,再离心分离,重复此方法清洗沉淀物数次.(3)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直到无沉淀时,可认为Al(OH)3已洗涤干净.(4)将洗涤后的Al(OH)3放到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搅拌,使之充分溶解,静置或离心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点在pH 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测得溶液的pH 值为8~9.用pH 计测3次清液的pH 值,分别为8.4、8.2、8.3,取其平均值为8.3.2.3实验方法二(1)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NaAlO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2)将制好的Al(OH)3悬浊液进行离心分离,采用倾析法弃去溶液,加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后,再离心分离,重复此方法清洗沉淀物数次.(3)取洗涤液,加入Ba(OH)2溶液,直到无沉淀时,可认为Al(OH)3已洗涤干净.(4)将洗涤后的Al(OH)3放到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搅拌,使之充分溶解,静置或离心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点在pH 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测得溶液的pH 值为7~8.用pH 计测3次清液的pH 值,分别为7.8、8.0、7.9,取其平均值为7.9.2.4实验结论(1)实验方法一制得的Al(OH)3是一种白色的无定型凝胶沉淀,其组成中含水量不定,组成也不均匀,且其在水溶液中静置即会逐渐转变为结晶的偏氢氧化铝AlO(OH),温度越高,这种转变越快.(2)实验二制的Al(OH)3是真正的白色沉淀.(3)由于两种方法制得的组成的不同,其电离常数也不同,故溶液的pH 值有一定的差异.(4)由实验可知:Al(OH)3的水溶液显弱碱性.3Al(OH)3酸碱性的理论分析在纯水中若只考虑Al(OH)3第一步碱式电离,其两性电离平衡如下.4探究结论无论是实验验证,还是理论分析,都说明饱和Al(OH)3的水溶液显弱碱性.。
氢氧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化学领域,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氢氧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深入理解这一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基本性质。
氢氧化铝,化学式为Al(OH)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见于自然界中的矿物中。
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而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是一种强碱,常用于化工生产和实验室中。
当氢氧化铝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呢?根据反应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氢氧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如下:Al(OH)3 + 3NaOH → Na[Al(OH)4](aq)在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钠四羟基铝酸盐。
这个方程式清晰地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帮助我们理解了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这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化学反应机理,帮助我们理解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这个方程式也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帮助化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和生产工作。
在我个人看来,氢氧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展现了化学反应的精彩和奇妙之处。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氢氧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 + 3NaOH → Na[Al(OH)4](aq)。
通过对这个方程式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还为化工生产和实验室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共享,能让大家对这一化学反应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氢氧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基本原理1.1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l(OH)3,又称为白色蜡石。
它是一种白色粉末,难溶于水,但可溶于稀酸或稀碱溶液中。
氢氧化铝是一种弱碱性物质,具有极强的吸湿性。
1.2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稀盐酸是一种无机酸,化学式为HCl。
它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能被溶解于水,是一种强酸。
稀盐酸能和金属、氢氧化物等发生反应,产生氯化物和水。
1.3氢氧化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当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氢氧化铝中的Al(OH)3离子会与稀盐酸中的H+离子结合,生成Al3+离子和水,同时放出气体。
二、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溶液中,氢氧化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Al(OH)3 + 3H+ + 3Cl- → Al3+ + 3Cl- + 3H2O简化后:Al(OH)3 + 3H+ → Al3+ + 3H2O2.3反应的观察现象当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会观察到气泡产生和反应溶液温度上升的现象。
气泡产生是由于反应放出的氢气,溶液温升是由于反应放出的热量。
三、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1反应温度当温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频率增加,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发生。
3.2反应物浓度当氢氧化铝或稀盐酸的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增加会导致分子碰撞的频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
3.3催化剂某些催化剂的加入也会加快氢氧化铝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的进行。
四、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际应用4.1药品制备氢氧化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广泛应用于药品制备领域。
氢氧化铝在制备一些抗酸药物中起到中和盐酸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治疗胃溃疡等疾病。
资源信息表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共3课时)第2课时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设计思想]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是高中元素化学的重点知识,是元素周期型递变规律的一大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元素周期律教学的重要铺垫。
对于单质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教学,应注意从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出发,指导学生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来加深对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B)。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A)。
(3)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的技能(B)。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铝和硫酸的反应,感受外界条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氢氧化铝的弱酸性和弱碱性及其实验现象,感受微观与宏观、现象和本质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设计,感触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2.教学难点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强碱的反应三.教学用品多媒体:PPT、实物投影仪实验用品:药品(铝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铝溶液、氨水)仪器(试管、砂纸、镊子、玻璃管)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1:用铝制炊具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引出学生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2-4: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铝的大部分化学性质,这里通过铝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学生实验将铝的化学性质学习完全,并让学生进行小结。
在教学中对铝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从离子反应、电子转移的角度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对铝和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硫酸反应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体会外界条件对反应物性质的影响。
氢氧化铝的两性5-7:首先通过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的推理,和氢氧化铝在治疗胃酸过多的事实得出氢氧化铝具有两性的结论,并指导阅读【资料库】中氢氧化铝的电离情况,为以上结论增加理论依据。
本节课属于实验性比较强的课堂,同时又是知识点概念----氧化铝和氢氧化
铝的两性等的形成也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授课课程中始终围绕实验来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这一证据来进行推理,从而得到结论。
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培养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
氧化铝部分的教学思路:结合梧州本地特色播放绚丽的宝石视频氧化铝的性质分析氧化铝的性质总结。
氢氧化铝部分的教学思路:情境(图片展示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分析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确定及实验操作)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评价及性质分析)氢氧化铝的性质总结。
整个授课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整体反应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尤其是对老师手机投屏这一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课堂上也表现出一些不足,如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强,观察现象,证据推理能力不强,学生合作学习力度不够;对我自己来说在语言上,还应再精炼而富有感染力,尽量少讲,多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发表意见。
氢氧化铝为什么具有两性?凡是在水溶液中既能电离出H+,又能电离出OH-的氢氧化物,叫两性氢氧化物。
氢氧化铝就是两性氢氧化物,它在水溶液中可以按下列两种形式电离:Al3++3OH-Al(OH)3AlO+H2O(碱式电离)(酸式电离)其他如Zn(OH)2、Cr(OH)3、Pb(OH)2、Sn(OH)2等也都是两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的这种性质跟它们的结构有关。
如用E表示某一种元素,它可按下列两式进行电离:(1)即EOH E++OH-(2)即EOH EO-+H+也就是说E—O和O—H都是极性键,都有因极性溶剂的作用而断裂的可能。
对于某一元素的氢氧化物在水中究竟进行酸式电离还是碱式电离,要看E—O和O—H两个键的相对强弱。
如E—O键较弱时,就进行碱式电离;如O—H键较弱时,就进行酸式电离。
而这两个键的相对强弱,决定于某元素离子E+n和氢离子(H+)对于氧离子(O2-)的吸引力的相对强弱。
“n+”表示某元素离子的正电荷数。
如果E+n对O2-的吸引力强,O—H键断裂,即酸式电离的趋势大;如果H+对O2-的吸引力强,E—O键断裂,即碱式电离趋势大。
从静电引力考虑,E+n对O2-的吸引力的大小,跟元素的离子半径及电荷数有关。
一般地说,元素的离子半径愈小,离子的正电荷数愈大,那么E+n对O2-的吸引力愈强,就呈酸式电离。
反之,吸引力弱,呈碱式电离。
如果离子半径较小(不是很小),离子电荷较大(不是很大)时,E—O键和O—H键的相对强弱接近相等。
即E+n和H+对O2-的吸引力接近相等,这时,EOH就既可能呈酸式电离,又可能呈碱式电离,这就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水溶液里发生两种形式电离的原因。
现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如下:Na Mg Al Si P S Cl 离子正电荷数1234 5 67离子半径/nm对于Na和Mg的氢氧化物来说,因Na+和Mg2+的正电荷数少,离子半径大,所以Na—O键和Mg—O键较弱,NaOH和Mg(OH)2都呈碱式电离,它们都是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