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课件最终版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153
1. 气体中带点质点的产生,激发与游离2. 游。
离的方式有: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和表面游离。
3. 由碰撞银翼的游离称为碰撞游离。
气体在热状态下引起的游离过程称为热游离。
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来的过程称为表面游离4。
. 导致带点质点从游离区域消失或者削弱的过程称为去游离。
去游离的方式:带点质点的扩散,带点质点的复合以及电子的附着效应5。
. 汤逊放电理论认为放电起始于有效电子通过碰撞形成电子崩,通过正离子撞击阴极,不断从阴极金属表面溢出自由电子来弥补引起电子碰撞游离所需的有效电子。
适用于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6。
. 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 UF 是气体压力 P 和间隙距离S 乘积的函数 ,这一规律称为巴申定律7. 流注理论认为放电起始于有效电子通过碰撞形成电子崩,形成电子崩后,由于正负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导致正负空间电荷的复合,复合过程中所释放的光能又引起光游离,光游离结果所得到的自由电子又引起新的碰撞游离,形成新的电子崩且汇合到最初电子崩中构成流注通道。
适用于大气压下,非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 电子崩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由阴极向阳极运动时,将与气体原子(或分子)碰撞,如果电场很强、电子的能量足够大时 ,会发生碰撞电离,使原子分解为正离子和电子 ,此时空间出现两个电子。
这两个电子又分别与两个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出 4 个自由子。
如此进行下去 ,空间中的自由电子将迅速增加类似于电子雪崩,故名,电子崩9。
. 非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压较低时,只有由外界电离因素所造成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而形成气体放电电流,一旦外界电离作用停止,气体放电现象即随之中断,这种放电称为非自持放1电0. U50%就是在该冲击电压作用下,放电的概率为50%。
其可用来反应绝缘耐受冲击电压的能力11. 。
同一波形。
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间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间隙的伏秒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