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一语文咏雪笔记
以下是关于初一语文《咏雪》的笔记:
1、文学常识: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文。
2、重点字词:
儿女:古义:子侄辈今义:儿子女儿
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古义:不久,一会儿今义:俄国
差可拟:古义:差不多今义:差,不好,较差
骤:古义:急速今义:快,马快
寒门:古义:贫寒的人家今义:防盗门的一种
3、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白雪纷纷何所似”意思为: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意思为: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文章主题与结构:
文章通过记叙谢家子女即公咏雪的场景,展现了谢家和谐的家庭气氛和才女谢道韫杰出的文学才华。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交代了时间、人物活动。
第二层(第二至五句),具体描写了谢
家子女咏雪的情形。
第三层(第六句),作者评价了谢道韫的咏雪才华。
5、文章主旨与情感:
文章通过描写谢家子女咏雪的场景,表达了和睦、亲切的家庭气氛和谢道韫的聪明才智。
同时,通过对雪景的描写,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欣赏咏雪《世说新语》知识盘点一、重点字词1.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______________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______________文义:______________(3)俄而..雪骤.俄而:______________骤:________________(4)白雪纷纷何所似.似:________________(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________________拟:________________(6)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__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2.虚词(1)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2)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二、内容探究1.《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统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咏雪知识盘点一、1.(1)聚集(2)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章的义理(3)不久,一会儿;急(4)像(5)大体;相比(6)不如,不及;趁、乘2.(1)介词,和,跟,同(2)疑问代词,什么二、1.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2.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示例一: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示例二: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
“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七年级咏雪的知识点咏雪,又称作写雪,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题材。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也有一定的涉及。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七年级咏雪的知识点。
一、咏雪的起源咏雪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曲子的体裁,最早起源于唐代。
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写出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等著名的诗句,以岳阳楼为背景,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这首诗也成为了最早的雪诗之一。
二、咏雪的形式咏雪可以采用诗歌、曲子等不同的形式。
其中,古诗词是咏雪的常见形式之一。
在古诗中,咏雪往往通过形象、动态、抒情等多种手法来表达对雪的赞美之情。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咏雪中的意象咏雪作品中,常常运用到雪的多种意象。
雪可以是美的象征,也可以是神秘的、与死亡有关的象征。
除此之外,雪还可以表现出孤独、凄凉等情感。
如唐代杜甫的《北征》:“出塞北草萋萋,胡风吹我羽衣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突出了咏雪作品中寒冷、孤独的意象。
四、咏雪的写作技巧咏雪写作技巧丰富,可以借助多种手法来表达对雪的赞美之情。
比如,使用描写、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对雪的美、现象。
同时,诗人还可以运用抒情手法,以强化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而在咏雪作品中,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恰当可以使作品更加感人。
五、咏雪的意义咏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丰富,意义深远。
咏雪作品中,往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喜爱,对人生的深切思考和反思。
同时,咏雪作品还可以呈现出南国与北国、城乡与山野之间的文化差异,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以上就是关于七年级咏雪知识点的介绍。
通过对咏雪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咏雪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咏雪的文学意义1.1 雪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之一,具有美丽、纯洁、寂静等象征含义。
1.2 古代诗人通过咏雪的手法,多以雪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人生哀乐、离合悲欢等情感。
1.3 咏雪的诗歌体裁多样,不仅有五言律诗、七言绝句,还有七绝、五绝等形式。
1.4 中国古代文人咏雪的诗歌创作,展现了中国文学在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二、古代咏雪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2.1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2 唐代诗人王维,《乌栖曲》:“窥簟积雪花,梦渡寒江里。
”2.3 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4 宋代诗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5 宋代诗人陆游,《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6 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咏雪的艺术特点及创作手法3.1 咏雪诗在意境描绘上多以突出雪的美景,如“皑皑白雪”、“银妆素裹”等。
3.2 咏雪诗常以雪景来对照诗人的内心境遇和情感,通过雪来抒发作者的离愁别绪、孤寂无助等情感。
3.3 咏雪诗的意境营造常以对比手法,如“傲立门前雪压枝,霏微径上凌苍茫。
”3.4 咏雪诗在描绘雪景时,常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如“银装素裹”、“雪域”等,以突出雪的美丽和神秘。
3.5 咏雪诗的韵律音调多以婉转清丽、悠扬高远为主,以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古代咏雪诗的意境与情感4.1 咏雪诗多以“清冷、幽静、素净”为主题,在情感上表现出作者的孤寂、思念、离愁等情感。
4.2 咏雪诗的意境描绘常以“银装素裹”、“寒冷梦幻”为主题,营造出凄美的雪景。
4.3 咏雪诗的意境常以“冷艳、静美、幽雅”为主题,呈现出雪的神秘和纯洁之美。
4.4 咏雪诗在情感抒发上,多以离别、孤寂、思乡等情感为主题,突显出作者的感伤之情。
《咏雪》知识点总结《咏雪》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唐诗。
在这首诗中,柳宗元通过对雪的描写和感慨,表达了对雪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内容概要《咏雪》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阐述。
首先,诗人对雪的外貌进行了描写,描述了它的形态和特点。
其次,诗人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对雪的赞美之情。
最后,诗人利用雪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雪的形态和特点。
“纷纷轻薄无风味,不如怡和出户时。
”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雪花的轻盈和无风飘荡的特性。
同时,诗人还以对比的手法,将雪与“怡和”的出门时的心境进行比较,从而突显了雪的清新和美丽。
“隐隐犹带梨花点,跳跳快随杏花飞。
”这句话则通过和梨花和杏花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雪花的美丽和活泼。
“朵朵轻飘吹不歇,满天风雪有时飞。
”这里诗人通过雪花不停地飘落和风雪不时地飞扬,形成了一幅娇嫩轻盈的雪景。
“天山南北雨云合,江水东西浪打岔。
”这里诗人通过雪天的景象来展现出天地间的宏大气象,给人以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
其次,诗人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对雪的赞美之情。
“朵朵轻飘吹不歇,满天风雪有时飞。
”这里诗人对雪的飘逸和不停飞扬进行了赞美。
“轻轻屑翠花,温温填一露。
”柳宗元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雪花和花露的细腻精致来赞美雪花的纯净和美丽。
“动与清风融,境与白云散。
”这里诗人通过雪花与风融和与云散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雪的柔美和清新。
“雪压桑条朴树枝,激翻披柳合归时。
”这里诗人通过雪压树枝的描写,将雪的凝固和压抑的特性展现出来,同时也通过雪的覆盖给人一种幽静且清冷的感觉。
最后,诗人利用雪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百年孤篷愁不寐,一夜清风冷对花。
”这里诗人通过雪和花的对比,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进行了抒发。
“以心比忧愈怆怆,天助扶摇若罩罗。
”这里诗人将雪的轻盈和扶摇进行了对比,抒发出对生活中诸多困苦和不易的感慨。
“未必苛多福亦多,如何叶藤上冰莲。
《咏雪》知识点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学常识《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共36门,36篇,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
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新书》,简称《世说》,记录了汉末到晋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刘义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幽明录》。
《咏雪》出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傅fù俄é而雪骤zh òu 欣xīn 然柳絮xù奕yì凝níng 哉zāi三、用原文回答(1)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四、问答题。
1、层次结构:一层(第一句话)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二层(2—4句)交代咏雪。
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2、第一部分共有 2 道问答题:(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3、第二部分共有 5 道问答题:(1)“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知识点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咏雪是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下面将从古诗词和现代散文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咏雪的相关知识。
一、古诗词中的咏雪
古代诗人心灵敏锐,善于用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咏雪
也成为了古代诗人广泛使用的素材之一。
1.《白雪歌》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是最著名的咏雪之作,其中“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句更是经典。
这句诗用简洁明
了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雪景的壮美和神秘,让人感受到深深的
震撼。
2.《登高》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也有对雪的描绘:“望别古城空似海,沙虚幌练垂犀斑。
层冰积雪浮云散,暮色凝寒倚绝壁。
”这
一句中,雪被视为冰的一种形态,从而表现出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二、现代散文中的咏雪
与古诗词不同,现代散文中更着重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感悟,
咏雪也不再是单纯的描写,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对人
生的思考。
小说家巴金的《初雪记》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文章以初
雪为背景,借此展开一段中国现实的历程,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雪花飘飘,悄悄下落。
看着初雪的洁白,人的心灵也为之一净。
我想,美的东西可以感化人。
美的东西有时又起着刺激我们
面对现实的力量。
”
结语:
从古诗到现代散文,咏雪长盛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
雪被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不仅传达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意义。
相信通过大家学习,也能更好的理解雪景背后的精神内涵。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的笔记
《咏雪》课堂笔记
- 知识点框架:
- 作家作品: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 字词: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
- 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的解读。
- 人物形象:分析文中人物的特点。
- 思维:
- 体会文中对雪的不同比喻的巧妙之处,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
- 重难点和易错点:
- 重点:理解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掌握人物的语言描写。
- 用颜色笔标注易错的字词读音和写法。
- 补充点:
- 古代文人对雪的其他描写举例。
-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总结文中比喻手法的运用特点。
- 思考这种家庭聚会氛围的意义以及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
咏雪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雪的形成1. 空气中的水蒸气通过冷却凝结成为雪晶,然后在云层内不断生长。
2. 雪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六角形、星形、板状、针状等不同形态。
3. 雪花的形成受到气温、湿度和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雪花形状也不同。
4. 雪花在云层中漂浮一段时间后,随着云层内气温的变化,会在一定高度上凝结成雪层,然后飘落下来,形成覆盖在地面上的雪花。
二、雪的物理特性1. 雪的密度较大,通常为0.1-0.3克/立方厘米,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 雪的融化温度为0℃,在低于0℃的温度下,雪依然会保持固态,但会逐渐变软。
3. 雪的导热性差,所以在下雪后地面的温度不容易迅速升高,雪可以保持一段时间。
4. 雪的含水量不同,会影响雪的密度和结构,对于雪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三、雪的气候影响1. 雪对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下雪后地面温度不易下降,相对于无雪的地面温度更为稳定。
2. 雪覆盖的地面反射阳光,使得地面温度上升速度变慢,降低了土壤的温度。
3. 雪在地面上会减缓地面湿度的蒸发速度,促进了土壤水分的保持。
4. 雪在地面上覆盖时间较长,会对植物的生长和野生动物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雪的地理影响1. 雪在高山和极地地区覆盖很厚,为冰川和冰原的主要来源之一。
2. 雪与地表水系统有密切关系,降雪是地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可以通过融雪形成河流和湖泊。
3. 雪的融化会导致山洪暴发,对周边地区造成一定的危害。
4. 雪对土壤墒情和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旱地农业地区的降雪可以补充土壤水分。
五、雪的文化意义1. 雪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形容寂静、洁白、清澈等意境。
2. 雪在诗词中常与梅花、松柏等搭配,意味着坚贞不屈、纯洁高洁等美好品质。
3. 雪是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象征,如中国的春节、满月节等,也是圣诞节的象征。
4. 雪在西方文化中也有一定的意义,常用来形容圣洁、神秘等含义。
六、雪的环境保护1. 雪是地球的淡水资源之一,需要合理保护。
初一七年级上册咏雪的笔记
一、背景介绍
《咏雪》是古代诗人描写雪景的一首佳作。
通过对大雪纷飞时的景象进行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雪景画卷。
二、深入分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雪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形容雪花像银色的花朵,像柳絮一样漫天飞舞,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雪花在寒风中翩翩起舞,以及它们落在山川、河流、树木等自然景观中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三、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咏雪》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想象力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让我对自然和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四、对比和参照
与其他的诗歌相比,《咏雪》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现。
它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语言,但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
将雪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首诗也与其他的描写雪景的诗歌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更具有人文关怀。
五、总结和反思
综上所述,《咏雪》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想象力的诗歌。
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表现,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也从中得到了对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这首诗让我更加珍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价值。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二、字词积累1. 重点字词读音- 谢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差可拟(chā nǐ)柳絮(liǔxù)无奕(yì)- 这里面有些字可容易读错呢。
就像“骤”字,可不能读成“jù”哦。
“差”在“差可拟”里读“chā”,表示大体、差不多的意思。
2. 重点字词解释- 内集:家庭聚会。
想象一下,一家人聚在一起,就像我们过年的时候全家团聚一样。
- 儿女:这里指子侄辈,可不是光指儿子和女儿哦。
在古代,家族里年轻一代都可以这么叫呢。
- 俄而:不久,一会儿。
就像你刚坐下没一会儿,事情就发生了,这个“俄而”就是这么个感觉。
- 骤:急。
雪骤就是雪下得很急,像有人在天上大把大把地撒雪花似的。
- 欣然:高兴的样子。
欣然规往,就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拟就是相比的意思。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东西,觉得它和另一个东西差不多,就可以说差可拟。
- 未若:不如,比不上。
这就像你比较两个东西,觉得一个没有另一个好,就说未若那个好的。
三、课文翻译1.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你看,古代的人多有文化啊,下雪天不出去玩雪,先讲讲文章呢。
2. 原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这就像我们看到美景的时候,也会忍不住问一句“这像什么呀”。
3. 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翻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胡儿很聪明呢,他看到雪纷纷扬扬的,就想到了盐在空中撒的样子。
不过盐可没有雪那么轻盈哦。
4. 原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这个回答可太妙了!柳絮又轻又白,风一吹就飘起来,和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特别像,而且比撒盐空中更有美感呢。
七年级文言文咏雪的重点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鲜明的特点是古雅、简练、精炼,而且感情充沛,富有韵味,常常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关于文言文咏雪的重点知识点,在这里为大家进行详细汇总。
一、文言文咏雪的常见句式1.句式“雪花飞舞,xxx”这个句式是文言文咏雪中最为常见的,代表了作家用雪花飞舞来形容下雪的技巧。
例子:“雪花飞舞,银妆素裹,大地一片皎洁。
”2.句式“xxx,宛如雪花般美丽”这个句式是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美丽的文言文句式,常出现在雪景描写中。
例子:“她的微笑宛如雪花般美丽,散发着淡淡的温馨。
”3.句式“冻结万物,xxx随之而至”这个句式是用来形容寒冷的法,强调冰雪带来的冰冷气息。
例子:“冻结万物,寒气逼人,冰雪深深挖掘着大地的内涵。
”4.句式“xxx,似乎回到了寒冬”这个句式是常用于表达夏季暑热逝去,冷冬到来的句式,与咏雪主题相关度较高。
例子:“秋去冬来,寒气袭来,让这里似乎回到了寒冬。
”二、文言文咏雪的常见成语1.雪中送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的善举。
例子:“在寒冬中送温暖,雪中送炭,传承爱心始终不变。
”2.雪里送炭这个成语跟“雪中送炭”非常相似,它强调的是在最恶劣的环境,或者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体现出爱心、慷慨和真诚。
例子:“在雪花飘舞的漫天白茫中,连续几日雪里送炭,让滞留的人们倍感温暖。
”三、文言文咏雪的常见词汇1.雪花雪花是雪地中最常见的景物,也是文言文咏雪中最常用的词汇之一,图案多样,美丽动人。
例如:“雪花像蝴蝶一样飞舞,让人陶醉在秀美的雪景中。
”2.雪仙雪仙向来被人们视为咏雪中的代表性人物,通常被描绘为华丽的穿着,散发着淡淡的雪花香气的神仙形象。
例如:“雪仙来了,大地变成了一个寒冷的王国。
”3.飘雪飘雪是形容雪花在空中飘荡的词汇,喜欢留笔触雪飘的人特别喜欢使用这个词汇,例如:“大片的飘雪,暴风劲吹,世界被雪覆盖。
”四、文言文咏雪的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文言文咏雪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常用形容词、名词进行比喻。
咏雪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 作者2. 作品二、重点字词1. 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子侄辈,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 俄而:不久,一会儿。
5. 骤:急。
6. 欣然:高兴的样子。
7. 何所似:像什么。
8.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9. 未若:不如,比不上。
10. 因风:乘风。
因,趁、乘。
三、古今异义1. 儿女- 古义:子侄辈。
例如“与儿女讲论文义”。
- 今义:儿子和女儿。
2. 去(虽文中未出现,但可补充,方便对比理解)- 今义:到某个地方。
四、一词多义1. 而- 俄而雪骤(与“俄”连用,不久,一会儿,表时间的副词后缀) - 相委而去(表顺承,然后)2. 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一个字)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表判断)六、翻译要点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七、文章主旨与赏析1. 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谢太傅一家雪天咏雪的家庭聚会场景,展示了魏晋时期士族家庭的文化生活和家庭氛围,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2. 赏析- 语言简洁生动:文章短短数十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雪天的场景、人物的活动和对话。
如“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用简洁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雪的形态。
《咏雪》一、文学常识【作者介绍】编撰人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彭城(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
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
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
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
原有文集八卷,已亡佚。
二字音《咏雪》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nǐ)。
”兄女曰:"未若柳絮(xù)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断句《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原文一句一译字字落实【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4.讲论:讲解。
5.文义:文章的义理【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句解:"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咏雪的背景。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
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二、课下注释和翻译参考课本三、文言知识归纳(一)重点虚词1.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介词,跟,同,和。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3.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什么。
4.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如。
“因”:介词,趁,乘。
5.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啊、呀。
(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①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②今义:指子女。
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 ①古义:诗文。
②今义:文章的意思3.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①古义:趁,乘,凭借。
②今义:因为。
(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2.倒装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五、内容理解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内集”“欣然”“大笑”可看出。
2.“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3分)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作者虽没表态,却在后面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就暗示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七年级上册咏雪知识点咏雪,即作品中描述雪景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中,常以咏雪的方式表达对雪的赞美、景色的描绘或是情感的表达。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咏雪也是一个重要的篇目。
下面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七年级上册咏雪的知识点吧。
一、咏雪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咏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作品借助雪的景象来衬托人物情感,比如《再别康桥》中的“雪落下来,我抬头望天,那满天的白,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纯洁,那么的庄严,仿佛神圣的感觉,使我顿时感到清高和宁静”,将雪的美感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有的则是通过雪的颜色、质地等方面进行描写,比如《赋得古原雪》中的“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让人们感受到雪的纯洁与洁白;还有一些作品则是通过雪的落地与洒地等动作来进行表现,如《写给妻子的信》中的“雪在空中飞舞,像几万只洁白的蝴蝶,在寒风中展翅高飞,到了地上,又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洒下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雪的美妙与神韵。
二、咏雪的表现手法咏雪的表现手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比拟、拟人、夸张等。
比如在《四时田园杂兴》中,诗人将雪与金粉相比,形象地表现了雪的光彩夺目:“如雪花如胶似漆,千金难洗万古留”。
在《秋雨》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雪看作画笔:“雪片一片如鹅毛,天气暖和各自逃,洒向山川如画工”,生动地表现了雪的毛茸茸的感觉和清冷。
三、咏雪的情感表达咏雪不仅是对雪景的描绘,更是对诗人的内心情感的表现。
在咏雪作品中,常常表达着诗人对季节、自然、人生等的深切感悟和抒发。
比如在《赋得古原雪》中,王之涣描绘出冬天难得一见的洁白美景,表现出对雪的美好赞美之情;而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则借助雪景来表现自己的离情别恋,“楼外楼,夜雨剪春韭,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换句话说,雪成了他与恋人之间不变的存在。
四、咏雪的与其他自然元素的呼应在咏雪作品中,雪与其他自然元素也常常形成呼应或对比。
七年级语文咏雪的知识点在七年级语文中,经常出现关于“咏雪”的诗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理解诗歌中的“咏雪”知识点则是学校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为你深入介绍“咏雪”的知识点。
一、咏雪的意义在汉语诗歌中,“咏雪”是非常常见的主题,因为雪对于诗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性和审美意义。
从感性角度来说,雪可以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从审美角度来说,雪的清逸、静谧、洁白都是古代诗人所深爱的。
二、咏雪的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咏雪的具体表现手法有很多,包括对雪的着墨、对雪的比喻、对雪的联想等。
这些手法在语文学习中都属于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和记忆。
1.对雪的着墨这个手法主要是指,诗人通过对雪的形态、表现状态、轨迹、落点、堆积等方面进行描述,来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唐代薛涛笔下的《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银河迢递三秋月,飞天歌舞凤皇关。
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寒。
”2.对雪的比喻通过将雪与某些具体的事物、形象相比,来表达雪的神秘、美好的一面。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对雪的联想这个手法主要是指,诗人看到雪之后所想到的事物或者情感,从而引发诗歌中的联想和表现。
比如宋代的苏轼在《西江月·夜行黄州》中写道:“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同作胡,断雁何时到。
”三、咏雪的分类咏雪在诗歌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
根据雪的不同特点,分为幻雪、积雪、飘雪等。
也有人按照雪对古代诗人的不同情感表现,将咏雪分类为“咏雪为喜”、“咏雪为哀”、“咏雪为怨”等。
四、名家代表作品在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名家的代表作品都是以“咏雪”为主题的,其中有不少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传唱,并成为文人必修的经典。
例如唐代杜甫的《北征》、唐代李白的《将进酒》、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以上,就是关于七年级语文中“咏雪”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咏雪》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即谢安(32020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
未若鹅毛风中舞。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