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38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经典的田园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转向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如释重负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向往。
一、作品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之鸟怀念以前生活的树林,池塘之鱼思念旧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依着拙朴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围绕着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
远处邻村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鸣。
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久困于官场生活,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耕园田。
2、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ī)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遮蔽。
罗:罗列。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篇一: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者: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渊明田园诗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之一。
陶渊明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被誉为“田园诗之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真实、自然的风貌为其独特之处,诗中常以自嘲的姿态表现自己,如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斗鸡不斗,息鸡不息;封豕长蛇,人终不臧我。
” 此句以寓意明示自己的无奈,让读者对其强调自然之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诗歌中,陶渊明还表达了对官僚统治的不满,对人民生活苦难的关心,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鲜明的传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远离的渴望。
他以自然为题材,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绘,以及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了对自然和真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他的诗歌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更是对中国古代农民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对社会进步和个人追求的思考和反思。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农民劳动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锐意追求和对真实生活的憧憬。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他以“人间世”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痛苦的关切。
他用田园诗歌抒发了对官僚统治的反抗,对人民生活的悲惨和艰辛的揭示。
陶渊明的田园诗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忙、喧嚣和压力重的世界,但我们仍然应该珍惜大自然和真实生活。
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真实和纯粹生活的追求,它提醒着我们始终保持一个平和、自然的心态,不贪图虚荣和功利,追求真理和美丽。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通过田园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僚统治的反抗,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个人追求的思考。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简洁的语言描绘田园风光,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不凡境界。
他的田园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寄托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他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客观描绘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趣,营造出一种自然淳美的境界,使人倍感亲切。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韵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的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情韵天成的田园乡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感,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田园与归隐、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从中体现出了生逢乱世的知识分子复杂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篇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
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
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
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首先来看一下本诗的大意。
我这个人从小就不喜欢而且没有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我向往那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和宁静纯朴的田园生活。
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幸地“误落”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这一去就是三十年啊,我的心中有着太多的懊悔与感慨。
我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重获自由。
如今,我回到田野之间,在南野过着农耕生活,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刚直不阿。
住宅周围有土地,有茅屋,有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安宁静谧,娴静优美,清新喜人,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由与美好,谁又能体味我那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呢!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我的门庭里没有尘世间的琐事,娴静的屋子里,我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静谧的时光。
这次我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心中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 【导语】陶渊明 是中国文学 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 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 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 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陶渊明诗歌有哪些 引导语:总所周知,陶渊明著名的诗歌是⽥园诗,下⾯是⼩编收集他的⼀些经典的诗歌,我们⼀起学习吧。
1、《饮酒》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归园⽥居》其⼀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 ⽅宅⼗馀亩,草屋⼋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3、《归园⽥居》其三 种⾖南⼭下,草盛⾖苗稀.晨兴理荒秽,带⽉荷锄归. 道狭草⽊长,⼣露沾我⾐.⾐沾不⾜惜,但使愿⽆违. 4、《归园⽥居》其四 久去⼭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居.井灶有遗处,桑⽵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皆焉如?薪者向我⾔∶“死殁⽆复馀”. “⼀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似幻化,终当归空⽆. 5、《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园将芜胡不归?既⾃以⼼为形役,奚惆怅⽽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昨⾮.⾈遥遥以轻飏,风飘飘⽽吹⾐.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涉以成趣,门虽设⽽常关.策扶⽼以流憩,时矫⾸⽽遐观.云⽆⼼以出岫,鸟倦飞⽽知还.景翳翳以将⼊,抚孤松⽽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车,或棹孤⾈.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经丘.⽊欣欣以向荣,泉涓涓⽽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之⾏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时,曷不委⼼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以孤往,或植杖⽽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还旧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屋或时⾮.履历周故居,邻⽼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相推. 常恐⼤化尽,⽓⼒不及衰.拨置且莫念,⼀觞聊可挥. 7、《答庞参军》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俗调,所说圣⼈篇.或有数⽃酒,闲饮⾃欢然. 我实幽居⼠,⽆复东西缘.物新⼈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外,形迹滞江⼭.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8、饮酒诗⼆⼗⾸(其七) 秋菊有佳⾊.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觞虽独进.杯尽壶⾃倾. ⽇⼊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 9、移居诗⼆⾸(其⼆) 春秋多佳⽇.登⾼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笑⽆厌时. 此理将不胜.⽆为忽去兹. ⾐⾷当须纪.⼒耕不吾欺. 10、酬丁柴桑诗 有客有客.爰来宦⽌. 秉直司聪.惠于百⾥. 飧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也谐.屡有良游. 载⾔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遇.既醉还休. 实欣⼼期.⽅从我游. 陶渊明简介资料: 陶渊明⽣平 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曾做过⼤司马,祖⽗、⽗亲也做过太守县令⼀类的官。
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的隐士情怀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的隐士情怀陶渊明,中国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田园诗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代表作品《归园田居》描绘了隐居农田的理想生活,表达了隐士情怀。
本文将通过分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展现他对归园田居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然景色和农田生活为主题,与都市繁忙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他描绘了清晨的田园景象:“铭鸟求友声渐起,松末问前山可度。
”这是陶渊明刻画自然美景的典型写照。
在他的诗中,有时也会插入自己的隐居理想:“欲卧乡书应闭箪,归隐林泉即饱暖。
”这表明他追求归隐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流露出一种追求自然与宁静的隐士情怀。
他热爱大自然,讴歌自然之美,同时又感叹现实生活的繁琐和不完美。
他写道:“坐愁红颜老,春日无丙科”,展现了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
他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淡泊,认为只有回归田园和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在田园诗《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厌弃。
他认为官场政治的尔虞我诈与庸碌无能远离了他内心的净土。
他写道:“广文扫地无人伴,不见当时夺鸡儿。
”这表明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渴望远离尘嚣,回归田园的宁静和纯粹。
陶渊明的田园诗饱含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他觉得只有隐居在乡村,才能远离尘嚣,得到内心的宁静。
他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表达了他厌倦现实生活的种种烦恼和无奈之情。
他希望能避开功名利禄的纷扰,过上简单自由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陶渊明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子对农耕文明的向往。
他的田园诗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彰显了他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理想的强烈向往。
他以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素材,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厌倦,同时表达了对内心自由和宁静的追求。
他的诗歌不仅赋予读者美感,更让我们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慕荣利”的高尚人格,在他生活的时代就为人所知,因此受到时人的推重与赞许。
他在诗文上的贡献和成就,则自唐宋以降,逐渐为人重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乃至于今日有《中国文学史》编纂者声称“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①。
尤其是他的田园诗,风格冲淡,语言质朴凝练,情感真切,意境优美,最为后人所尊崇。
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洗当时所盛行的玄言诗的枯燥乏味,更与同时代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章琢句及其后齐梁永明体诗歌的讲求语言华丽截然不同,凸显出其清新真切的风格,更为打动人心。
学生不揆梼昧,草此小文,对陶渊明的田园诗试作简单的分析,浅尝辄止,恳请方家指正。
一、陶渊明人生经历对田园诗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文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他崇尚自然、躬耕田园的思想萌芽于他深受儒道濡染的青少年教育时期,形成于他时仕时隐的壮年时期,最终在归隐田园的晚年得以践行。
陶渊明整个青少年时代,是在乡村田园度过的。
因此,萦绕陶渊明一生的田园情结,大概和他早期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那时的陶家,尽管不是豪门大族,但毕竟与普通百姓不同,尚有一定家产可资生活②,所以青年时代的陶渊明虽然生活在乡村,却并未真正从事农业生产。
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有所透露。
他三十九岁时所作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里说:“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③可见年轻时确实未曾躬耕南亩。
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农耕之勤苦,整日徜徉在诗书中的陶渊明,对乡村田园自然有着美好的感观。
不为衣食所羁、从事纯粹精神活动的人,对自然景观总是特别敏感。
江南秀丽的山水、优美的田园,给了年轻的陶渊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建立在人生早期的印象,根深蒂固,伴其一生。
当他不堪污浊的官场时,乡村田园就成了他的精神依托,成了他精神上的最终家园。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一直是在诵读诗书中度过的。
他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中说:“闲居三十载④,遂与尘事冥。
陶渊明田园诗歌1、《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归园田居·其五》魏晋·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5、《归园田居·其二》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6、《归园田居·其四》魏晋·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7、《责子》魏晋·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8、《移居二首》魏晋·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合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陶渊明,这位东晋的大文人,写的田园诗,那叫一个绝!一读他的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他的五首田园诗,说说这些诗里头的意境和味道。
先说说《归园田居》吧。
这首诗一读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觉得陶渊明天生就不是个愿意凑热闹的人,他骨子里就喜欢大自然。
你看他写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被生活逼得没办法,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
但是陶渊明厉害就厉害在,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回归田园,那叫一个自在。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话说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好像咱们也跟着他一起,从那个压抑的世界里逃了出来,重新获得了自由。
再说说《饮酒》吧。
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你想想,这得多高的境界啊!就算住在人堆里,也能心无旁骛,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打扰。
他写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就好像是在问咱们,你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心要静,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他最后还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美啊!咱们有时候也需要放慢脚步,去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美好。
还有《归去来兮辞》,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辞官归隐的决心,那叫一个坚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别再犹豫了,该回家的时候就得回家。
他写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感觉就像是咱们有时候放下一身的重担,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起来。
还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就像是在告诉咱们,万物都有它的归宿,咱们也得找到自己的那个归宿。
还有《移居二首》,这里头陶渊明写他搬家后的生活,那叫一个惬意。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他搬家可不是为了风水啥的,他就是喜欢那个地方的氛围。
他写的“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这就像是咱们有时候跟邻居聊聊天,说说过去的那些事儿,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
根据古代学者陶渊明的诗句,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田园诗:
“田园里水洼洼,开阔的空气清新;那里有晴天的明朗,也有昏暗的沉默。
沿着小路走进田野,看到树木盎然,桑椹掩映着蓝色的天空;在薄雾中,野花插满了田埂,青草把腰缠绕,让人有一种穿越曲折山路的感觉。
夜里,星光伴着寂寞,深沉的晚色被淡淡的月光所折射;河流上传来潺潺的水声,微风吹拂着丛林,发出说不出的声音。
虽然没有城市的喧嚣,但无声中有着宁静的美,让人心平气和。
一抹清新的晨曦笼罩着梦中的田园,只见百花绽放,蜜蜂蜇在每一片花瓣上;清澈的池塘里有着满腹的鱼,柳树摇曳,绿油油的稻田在早晨的光芒下熠熠生辉,空气中袅袅升起了芳香。
田园里满是生机和活力,也有无尽的浪漫和温情,让人心怀感恩之情,炎炎夏日,一路走来,百花繁芳,清风徐来,睡莲开在一角,蝴蝶飞舞,和谐而又欢乐。
走进陶渊明的田园诗,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幸福,仿佛身临其境;在静谧的夜晚,看到野花盛开,在早晨穿过小路,看到百草齐香,仿佛有着一种醉人的快乐在体内酝酿,这就是陶渊明所描述的田园诗,那种华美而又浪漫的情感,让人心满意足。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描述了美丽而宁静的田园风光,他的句子中充满了无比的诗意。
让我们仰望星空,感受喜鹊在吟诵的歌谣,走进这片田园,沐浴在芳香的温暖中,这就是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
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1. 呀,那简直就是一幅悠然的田园画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好像我们自己在那南山脚下努力种着豆子,却无奈草比豆苗还茂盛呢!
2. 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惬意啊!难道不是让我们也心生向往,想要去东篱采菊,看看那悠然的南山?
3. 可不是一般的神奇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不就是我们梦想中的那个宁静美好的地方吗?
4. 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哇,这是多么勤劳又诗意的生活呀,谁不想体验体验呢?
5. ,“梅子金黄杏子肥”,那梅子和杏子好像就在眼前,肥肥的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呢!
6.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的好时光里,登高作诗,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呀!
7.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好像在呼唤我们赶紧回到那快要荒芜的田园呢,你能不心动吗?
8. 其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和朋友一起带着酒壶来到田园,这是多么欢乐的场景呀!
9.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夏天草木疯长,那屋子周围的树
木多繁茂呀,感觉好有生机!
10.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那堂前的树林在夏天储存着清凉的树荫,是不是特别吸引人呢?
我觉得陶渊明的这些田园诗真的太棒啦!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也让我们对那种自在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也谈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者:花妮娜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8期内容摘要: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其田园诗回归自然的真淳、平淡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从诗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回归自然的内心世界对后世有着永恒、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回归自然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个性的大诗人。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诗,其艺术魅力在于其中寄托着诗人远大的人生理想。
退居田园,自耕自食,但却拥有独立的精神人格,面对大自然的真实、静穆,诗人无不表现出陶然自乐的生活情趣,更加尽情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追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歌咏理想。
一.回归自然的真淳——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意义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选取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的自我形象。
其一:在这类诗中,诗人描绘了恬静的乡村风光,歌唱了自然淳朴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
如《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春天写的,这时隐居的决心已定,新的生活安顿下来了,诗人对比往事,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①。
诗中开头几句,追述往来,不胜懊悔。
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把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回到“旧林”和“故渊”。
“开荒南野际”以下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在诗人的眼里,故园里的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新鲜。
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的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一幅素描图画,极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幽美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