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526.00 KB
- 文档页数:26
下面我们来学习本章的最后一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前面我们用第一节到第五节分别学习了精、气、血、津液、神,其中,精气血津液它们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由饮食水谷所化生,源于五脏的生理功能,并且通过五脏分布于全身。
而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总的概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精气血津液和神之间又是一个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气和血的关系、气和津液的关系、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
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与血之间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和血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学用气血这个术语,作为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代称,常常就这个意义来使用气血这两个字。
那么气为阳、血为阴,又常常从“阴阳匀平,命曰平人”这个角度来强调,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言,强调气血之间的关系,来体现论证人体的阴阳之间的关系。
那么气与血的关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记住两个原理就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气为血之帅。
(一)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是气对血作用的概称。
那么气对血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具体又包括了哪些内涵呢?第一个是气能生血。
1. 气能生血怎样来理解气能生血?首先,气作为物质含义而言,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的来源之一是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可以化生血液。
就这个意义讲,气能生血。
其次,中医学所说的这个气,指的是人体之气,它是精微物质,同时它又体现了人体的生理功能。
我们讲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肝藏血,血液在体内的运行、在体内的化生都要依赖于五脏系统生理功能的正常,才能够源源不断的为血液的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
气能生血的第二层意思,是从气作为五脏系统生理功能正常的一个标准来理解的,脏腑之气的正常运动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即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就这两个意义来说,气能生血。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精华版医生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精气、气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哲学上的精、精气、气范畴是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精气、气则是医学科学中的具体物质概念。
但中医学属于自然哲学,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在阐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时.也必然会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
在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属于生命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但是.我们理解其内涵时。
必须按中国传统的有体有用,体用如——的思维模式来认识,把精、气、血、津液理解为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辩证统一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贡:精,乏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贡;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
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戎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津液。
是人体内的正常水液的总称::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精:气:血、津液的生戎和代谢,有赖于驻腑经络受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功,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
气与精、血、、津液分阴阳.则气为阳。
阳气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宣运行不息而;宜郁滞;精、血、津液为阴,阴主静,具有滋养、濡润作用,宜宁谧、秘藏而不宜妄泄。
生命物质虽有精、气、血、津液之分,怛皆本源于气:故曰:“人有精、气、津、液,立、脉.余意以为—气耳”,《灵枢·决气》: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气与精,血液.津液相对而言.则气无形。
精、神、气、血、津液第一节精、神[含义](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之精,叫做“生殖之精”。
维持生命之精,叫做“水谷之精”。
生殖之精来源于父母,是指繁衍人类、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也是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
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当男女两性之精相结合后,在母体内孕育构成身形,所以又叫先天之精。
水谷之精是指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脾胃化生而成,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原料,所以又称后天之精。
两精均贮藏于肾。
(二)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
它包括了整个人体的形象、神态、意识、思维、面色、眼神、语言、气息、姿态和动作等。
中医学认为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它与人的脏腑气血盛衰有关:凡神气充旺,一般反映脏精充足、机能协调;若脏精将竭、气机衰败,则神气涣散。
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作用](一)精的作用有三:①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灵柩·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指出入的胚胎由父母的生殖之精所生成,其后脑、髓、骨、脉、筋、肉、皮毛等脏腑身形都在胚胎基础上孕育形成。
②精是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出生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维持有赖于母体精血的供养。
胎儿出生后从出生至终身,全赖饮食的水谷精微和呼吸的自然清气,即所谓后天之精的不断供给和补充,才能够进行生长、发育和维持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③人体发育到青春期,生殖之精成熟,并产生一种具有生殖功能叫“天癸”的精微物质(现代医学的性激素)。
至此,男子出现遗精,女子出现月经。
生殖之精为繁衍生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神的作用有二:①形与神俱,中医学认为神是父母阴阳两精媾合形成胚胎之际,即已开始产生并不断发育的。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要点精、气、血、津液均是人体内的精微物质,是产生一切生理机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皆归属为“形”。
而人体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包括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概称之为“神”。
形与神二者之间相互依附而不可分割: 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无以活;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
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
1.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气能参与、促进血液的化生。
血液的化生以营气、津液和肾精作为物质基础,在这些物质本身的生成以及转化为血液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这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②气能行血:气能推动与调控血液在脉中稳定运行。
血液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和调控,以及肝气的疏泄调畅。
③气能摄血:气能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脉外。
气的摄血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作用之中。
(2)血为气之母①血能养气:指血液对气的濡养作用,血足则气旺。
②血能载气: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大失血的病人,气亦随之发生大量丧失,导致气的涣散不收,漂浮无根的气脱病变,称为“气随血脱”。
2.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在津液生成的一系列气化过程中,诸多脏腑之气,尤其是脾胃之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气能行津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的协调和升降出入运动的有序。
津液由脾胃化生之后,经过脾、肺、肾及三焦之气的有序的升降出入运动,输布到全身各处,以发挥其生理作用。
(3)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地大量流失,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制的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例如,卫气司汗孔开阖,固摄肌媵,不使津液过多外泄;肾气固摄下窍,使膀胱正常贮尿,不使津液过多排泄等等,都是气对于津液发挥固摄作用的体现。
(4)津能生气津液在输布过程中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以化生为气,以敷布于脏腑、组织、形体、官窍,促进正常的生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