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浅基础 习题课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28
浅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F k=180kN/m,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2-4gef ak=170kPa。
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0=0.9m。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18kN/m3,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ηd=1.0,代入式(2-14),得〔解〕查表2-5,得=170+1.0×18×(1.2-0.5)=182.6kPa5dγ fη f ak+d-0.a=(m)按式(2-20)计算基础底面宽度:b=1.2m,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为符合砖的模数,取Fγ=181m,地基土为中砂,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基础埋深为k=1.05MN f kN/m3,。
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ak=280kPaη d=4.4。
〔解〕查表2-5,得5d γη ff-0.5)=319.6kPa) =280+4.4×18×(1-0.(mdak+a=b=1.9m。
取F k=150kN/m240mm,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
该处2-6 某承重砖墙厚γe,,17kN/m3=2.2m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fEf ak=65kPa,,s1=8.1MPa=0.91,;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ak=130kPa,1.6m E s2=2.6MPa;第三层为中密中砂。
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
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解 (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第二层淤泥质土强度低、压缩性大,不宜作持力层;第三层中密中砂强度高,但埋深过大,暂不考虑;由于荷载不大,第一层粉质粘土的承载力可以满足用做持力层的要求,但由于本层厚度不大,其下又是软弱下卧层,故宜采用“宽基浅埋”d=0.5m。
浅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2-4 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F k=180kN/m,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m。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g=18kN/m3,e0=0.9,f ak=170kPa。
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查表2-5,得ηd=1.0,代入式(2-14),得f a= f ak+ηdγm(d-0.5)=170+1.0×18×(1.2-0.5)=182.6kPa按式(2-20)计算基础底面宽度:为符合砖的模数,取b=1.2m,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F k=1.05MN,基础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γ=18kN/m3,f ak=280kPa。
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解〕查表2-5,得ηd=4.4。
f a= f ak+ηdγm(d-0.5)=280+4.4×18×(1-0.5)=319.6kPa取b=1.9m。
2-6 某承重砖墙厚240mm,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F k=150kN/m。
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2.2m,γ=17kN/m3,e=0.91,f ak=130kPa,E s1=8.1MPa;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1. 6m,f ak=65kPa, E s2=2.6MPa;第三层为中密中砂。
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
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解〕(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第二层淤泥质土强度低、压缩性大,不宜作持力层;第三层中密中砂强度高,但埋深过大,暂不考虑;由于荷载不大,第一层粉质粘土的承载力可以满足用做持力层的要求,但由于本层厚度不大,其下又是软弱下卧层,故宜采用“宽基浅埋”方案,即基础尽量浅埋,现按最小埋深规定取d=0.5m。
1、天然地基上的基础设计必须满足是么基本要求?答:强度要求、变形要求、稳定性要求及上部结构其它要求。
具体为:通过基础作用在地基上的压力不能超过地基承载力,以防止地基发生强度破坏;保证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值不超过建筑物的允许值,以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地基及基础整体稳定性应有足够保证;基础本身强度、刚度、耐久性等应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
2、简述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答:(1)仔细研究并充分掌握拟建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勘查资料,结合上部结构相关设计资料,在充分了解当地建筑经验、施工条件、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有关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2)选择地基承载力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3)确定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4)根据地基承载力,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若存在软弱下卧层,尚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5)进行必要的地基变形和稳定性验算;(6)对需要抗震验算的建筑物,应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7)进行基础结构设计并满足相关构造要求,以保证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8)绘制基础施工图,并付必要的技术说明。
3、确定基础埋深需考虑哪些因素?答:(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荷载的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4、确定基础承载力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答:(1)按载荷试验确定;(2)按规范法确定;(3)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用理论公式确定。
5、基础底面尺寸如何确定?为何要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答:(1)按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2)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3)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础底面尺寸;(4)地基变形计算;(5)地基稳定性验算。
6、为什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必须根据基础的实际宽度和埋深进行修正?答:宽度修正:实际工程中基础宽度和承压板宽度是不同的,而基础宽度越大,则地基的承载力也越大,故须对实验结果经行宽度修正。
建筑构造第三期习题答案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中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力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建筑构造的理论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建筑构造第三期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1. 答案:建筑构造中的力学是研究建筑物受力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主要研究建筑物在静力平衡状态下受力和变形的规律,而动力学则研究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动态行为。
2. 答案:建筑物的结构是由各种构件组成的,构件之间通过连接方式来形成整体结构。
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答案:建筑构造中常用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砖石等。
钢材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适合用于承受大荷载的结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适合用于承受压力的结构;砖石则常用于墙体和装饰等方面。
4. 答案:在建筑构造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悬挑结构、拱形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柱、梁、墙等构件组成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悬挑结构则是通过悬挑的方式将结构支撑在空中,常见于桥梁和大跨度建筑物;拱形结构则通过拱形构件承受荷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5. 答案:在建筑构造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地基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荷载、地基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常见的地基形式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浅基础适用于较小的建筑物,而深基础适用于较大和较重的建筑物。
6. 答案:在建筑构造中,防火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物的防火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消防设施的设置、疏散通道的设计等因素。
合理的防火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建筑构造涉及到力学、材料、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基础工程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理解程度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您详细解答一些常见的课后习题。
首先来看第一道习题:简述基础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基础工程主要研究的是建筑物、构筑物等各类工程设施下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内容涵盖了地基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基础的选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稳定的关键所在。
一个稳固的基础能够有效地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中,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果基础设计或施工不当,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倾斜、下沉、开裂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接下来是第二道习题:比较浅基础和深基础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浅基础通常是指基础埋深较浅,一般小于 5 米。
其特点包括施工相对简单、造价较低、工期较短。
常见的浅基础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
浅基础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上部荷载较小的情况。
例如,在承载能力较高的土层上建造多层民用建筑,通常可以采用浅基础。
深基础则是指基础埋深较大,一般大于 5 米。
其特点是能够承受较大的上部荷载,稳定性较好,但施工难度较大、造价较高、工期较长。
常见的深基础形式有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等。
深基础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上部荷载较大或者对基础变形要求较高的情况。
比如,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或者大型桥梁,往往需要采用深基础。
再看第三道习题:阐述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保证稳定性和变形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能力。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多种。
一种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直接在地基土上施加荷载,观察地基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从而确定其承载力。
这种方法直观可靠,但成本较高,试验条件要求严格。
另一种是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
常用的公式有太沙基公式、汉森公式等。
但这种方法需要准确获取土的各项参数,且计算结果往往偏于保守。
浅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课程名称:浅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其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分数、百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3. 简单的代数运算。
4.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5.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程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以及与学生生活中计算的相关性。
第二步:教学知识点讲解逐个讲解和演示各个计算知识点,并且提供例题让学生跟随操作。
第三步:练习和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批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步: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第五步:巩固讲解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巩固讲解,并对本课程进行总结,总结知识点和技巧。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教学知识点和例题演示。
2. 教材:提供练习题和相关教材。
3. 计算器:用于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评价方式:1. 在课堂练习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做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期末进行考试,测试学生的整体水平。
教学建议:1. 让学生尽量多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应用,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分享解题方法。
备注:本计算书为浅基础课程设计的计算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思维。
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7.1《建筑地基规范》规定,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按那些规定执行?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应按: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3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4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7.2浅基础有哪些类型和特点?浅基础的类型特点:1、独立基础:也叫“单独基础”,最常用的是柱下基础。
2、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是墙下最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当柱下独立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以使用条形基础。
故按上部结构的的形式,可以将条形基础分为:a、“墙下条形基础”;b、“柱下条形基础”;c、“十字交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若是相邻两柱相连,又称“联合基础”或“双柱联合基础”。
3、筏板基础:按其构造形式可以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
4、箱型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交错的内外隔墙组成。
具有很大的空间刚度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抗震性能好,且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间可以做地下室。
5、壳体基础:其现阶段主要用于筒形构筑物的基础。
7.3地基土的冻胀性要考虑那些因素?跟土的类别,冻胀性,环境三个因素有关7.4确定基础埋置深度要考虑哪些因素?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2.工程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4.地基冻融条件;5.场地环境条件。
浅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2-4 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F k=180kN/m,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 m。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g=18kN/m3,e0=0.9,f ak=170kPa。
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查表2-5,得ηd=1.0,代入式(2-14),得f a= f ak+ηdγm(d-0.5)=170+1.0×18×(1.2-0.5)=182.6kPa按式(2-20)计算基础底面宽度:为符合砖的模数,取b=1.2m,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F k=1.05MN,基础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γ=18 kN/m3,f ak=280kPa。
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解〕查表2-5,得ηd=4.4。
f a= f ak+ηdγ m(d-0.5) =280+4.4×18×(1-0.5)=319.6kPa取b=1.9m。
2-6 某承重砖墙厚240mm,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F k=150kN/m。
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2.2m,γ=17kN/m3,e =0.91,f ak=130kPa,E s1=8.1MPa;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1.6m,f ak=65kPa, E s2=2.6MPa;第三层为中密中砂。
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
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解 (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第二层淤泥质土强度低、压缩性大,不宜作持力层;第三层中密中砂强度高,但埋深过大,暂不考虑;由于荷载不大,第一层粉质粘土的承载力可以满足用做持力层的要求,但由于本层厚度不大,其下又是软弱下卧层,故宜采用“宽基浅埋”方案,即基础尽量浅埋,现按最小埋深规定取d=0.5m。
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2-1 浅基础与深基础有哪些区别?答:天然地基上基础,由于埋置深度不同,采用的施工方法、基础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方法也不相同,通常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
浅基础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基础的方法,故亦称为明挖基础。
浅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基础侧面土体对基础的影响,基础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也比较简单。
深基础埋入地层较深,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较浅基础复杂,在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基础侧面土体的影响。
在深水中修筑基础有时也可以采用渗水围堰清除覆盖层,按浅基础形式将基础直接放在基岩上,但施工方法较复杂。
2-2 何谓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有什么特点?答:1)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底的地基反力为p(图2-1),此时基础的悬出部分[图2-1b)],a-a断面左端,相当于承受着强度为p的均布荷载的悬臂梁,在荷载作用下,a-a断面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
当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a-a断面不会出现裂缝,这时,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图2-1b)]。
2)刚性基础的特点是稳定性好、施工简便。
能承受较大的荷载,所以只要地基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它是桥梁和涵洞等结构物首先考虑的基础形式。
它的主要缺点是自重大,并且持力层为软土时,由于扩大基础面积有一定限制,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或加固后才能使用,否则会因所受的荷载压力超过地基强度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所以,对于荷载大或上部结构对沉降差较敏感的建筑物,当持力层的土质较差又较厚时,刚性基础作为浅基础是不适宜的。
2-10 某一基础施工时,水深3m,河床以下挖基坑身10.8m。
土质条件为亚砂土γ=19.5kN/m3,φ=15º,c=6.3kPa,透水性良好。
拟采用三层支撑钢板桩围堰,钢板桩为拉森IV型,其截面模量为W=2200c m3,钢板桩容许弯应力[δ]=240MPa。
第3课时习题课第3课时习题课练基础落实1.已知酸性强弱: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取代,所得产物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2.若丙醇中氧原子为18O,它和乙酸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00 B.104C.120 D.1223.在下列叙述的方法中,能将有机化合物转变为的有()①跟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②把溶液充分加热后,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③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④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NaHCO3溶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4①银氨溶液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氯化铁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A.②与③B.③与④C.①与④D.①与②7.以下结构简式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其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B.可以水解,其水解产物只有一种C.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7 mol NaOH反应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酯化反应原理的应用8.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有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2H49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A.C6H13COOH B.C6H5COOHC.C7H15COOH D.C6H5CH2COOH9.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 ,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 g ,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 .98B .116C .158D .278 利用分子组成巧计算10.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 ,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A.1-a 7B.34a C.67(1-a ) D.1213(1-a ) 练高考真题11.(2019·四川理综,11)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 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 的结构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B .1 mol M 最多能与2 mol Br 2发生反应C .M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 9H 4O 5Na 4D .1 mol M 与足量NaHCO 3反应能生成2 mol CO 212.(2009·上海,9)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下图。
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天然地基与基础概述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掌握基础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3. 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图片、案例等。
2. 案例资料:提供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九、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章节,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2. 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学生在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十、课后作业:2. 列举基础的分类和功能。
3. 描述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六、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地基承载力计算八、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 学会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九、教学内容:1. 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浅淡物理习题课教学作者:吴许阳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第01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际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每一堂涉及重要物理规律授课结束后,几乎每位教师都要选择安排一堂习题课来巩固并从中引导学生应用此规律来判断、解决问题。
习题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巩固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上好它对每位教师而言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物理教师要想上好习题课,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解题习惯首先,物理的概念、规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解题前必须掌握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从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
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是解决各类习题的基础,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四“会”:①会表达: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②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③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④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作好准备。
二、提出问题上课前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预见性地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收集的反馈信息,或是从学生的作业和问题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是根据教学经验,有预见性地找出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哪些地方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在选择例题时要重点考虑这一因素,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