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1919-1949)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最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得极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反官资的统治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a.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无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多选)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探索,虽对社进有小响,但终究没有帮助中国摆脱失败的命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以毛为主表的中党人,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单选)无产阶级的优点:a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c富有组织纪律性d 中国工人阶级受“三义”剥削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少见的,他们的斗争最坚决、最彻底。
e中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
d 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来自于破产的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同盟,共同团结战斗。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始萌芽中共二大1922: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关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中共四大1925: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
2、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形成标志: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初步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达到成熟。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完整体系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科学概括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4、解放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继续发展(1)主要内容:科学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2)代表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948年4月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的完整认识经过了一个历史过程:在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就已经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领导者和农民、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态度等做过探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并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有了进一步认识。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不了解近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时代特征,便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也就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1、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有别于资本主义社,蕴含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尽管有了某些发展,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加之受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尽管被推翻了,但并未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整个社会呈现出典型的半封建性。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中国实际上处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一,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加上幅员辽阔、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弄清这条道路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学习了解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弄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1.中国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2.三大法宝及其同盟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3、如何加强的自身建设教学方式:讲授、多媒体、讨论与分析结合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1、新民主主革命的总路线?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1、党的工作中心放在城市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①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客观依据)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 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义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其次是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新民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4.新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既然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也是要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民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主要形式是A. 争取民主 B. 农民运动C. 武装斗争D. 工人运动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 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D.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3.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B.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D. 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最根本的经验就是A. 正确处理好与小资产阶级的关系B. 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C. 正确处理好和农民阶级的关系D. 正确处理好和地主阶级的关系5.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6. 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不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逐步占主导地位B. 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和操纵D. 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显著优势7.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A. 殖民地国家B. 资本主义国家C. 社会主义国家D.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8. 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A.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B. 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C.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D.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9.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 .军队建设 B. 土地革命C. 政权建设D. 党的领导10.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 《井冈山的斗争》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 《反对本本主义》1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C. 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 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12. 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A. 党指挥枪B. 官兵一致C. 军民一致D. 民主建军13. 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B.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C.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D.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14.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A. 和平与发展B. 战争与革命C. 反对法西斯D. 民族解放运动15.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A.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 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 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6.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新民主主义论》C.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 《论人民民主专政》17.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 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 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18. 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 革命领导权不同C. 革命前途不同D. 革命对象不同19.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上加以考察的根据是A.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B. 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存在D.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退,日军占地甚广20.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时,就敌我力量对比而言A.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与装备上已接近国民党军队B. 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与装备上仍占明显优势C.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超过国民党军队D. 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与装备上处于明显劣势21. 毛泽东在中共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 兵民是胜利之本B. 将革命进行到底C.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22.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始于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广州起义D. 百色起23.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 工人问题B. 农民问题C. 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D. 民族资产阶级问题2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 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C.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 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2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正确的政策。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P58--59 共三点)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P59)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P59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以五四运动为起点,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以五四运动划线,中国革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P60,四个不同,故是开端:
(1)时代不同;(2)指导思想不同;(3)领导阶级不同(最大的不同);
(4)革命前途不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有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1、中共一大,还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是结合的重要标志,是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良好开端
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几篇文章,形成了中国革命独特道路理论,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
三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几篇文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1)《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2)《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
3)〈实践论》《矛盾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问题
4)《〈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总结了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是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基本问题:敌人、朋友、领导者(司令官)
基本纲领是回答我们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要等到一个什么目标?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敌人是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
1)帝国主义: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反帝,反什么: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求中国的
完全独立
2)封建主义: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
反封建怎么反?政治上,消灭军阀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经济上,摧毁封建
地主土地制度。
意义:不仅是解放农民,更是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创造条件。
3)官僚资产主义:什么是官僚资产主义?……。
反官僚资产阶级具有双重革命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既革命的朋友)
1)工人阶级: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力量,革命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3)城市小资产阶级:什么叫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4)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也受三大敌人的压迫剥削,也中国革命的朋友。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无产阶级对它的政策:又联合又斗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司令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且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
第一,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但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承担不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备世界无产阶级一般优点(不占有生产资料、同大生产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外,还具备自身的特殊优点:
1)受压迫深;2)集中;3)与农民有天然联系。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1)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①领导阶级不同了
②时代不同了
③指导思想不同了
④革命前途不同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两步走:第一步,反帝反封建,求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00,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新中国
第二步,把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引向社会主义,最终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
新中国,用社会主义来发展中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提出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政治纲领: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以后毛泽东更精确地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
2、经济纲领:三大经济纲领:……
3、文化纲领:建立以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三者合起来,就是我们未来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独特道路
基本经验:就是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经历几个阶段
1、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制定了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的正确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3、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部队拉上井冈山,中国革命从城市道路向农村的转移。
1)“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井冈山上毛泽东初步形成的“道路”理论
1928年10-11月毛泽东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
争》,回答了红色政权在敌人包围中能够存在的原因,初步形成道路理论。
(1)5个原因,P66。
其中,1是根本原因,2、3是客观原因;4、5是主观原因
(2)毛泽东还创造了“工农武装割剧”思想(三位一体的思想)
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依托,
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二)道路理论的正式确立
1、道路理论形成的过程和代表做
1)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
2)1930年《调查工作》(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中国革命的斗争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来解决,从思想路线高度为道路理论创立指明了方面。
3)1936.12—1939.12月《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
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标志道路理论的形成。
2、道路理论:必要性:三点,P67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外部没有独立……
2)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敌我力量对比是敌强我弱,敌强在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理论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两点,P69
①两头小、中间大;②敌强我弱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四点。
P69
3)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保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
4)统一战线两个联盟的原则:第一个劳动者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二是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必不可少的。
团结了两个联盟,将团结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
5)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共四点,P70
2、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三点,P70)
2)人民军队建设。
毛泽东建军思想基本内容:
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②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
P71
3、党的建设
毛泽东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内容
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为什么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P71,共三点
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P72,共三点。
2、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P71。
共三点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3、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党的组织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与斗争的原则:
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公式: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5、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1)P72,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敲响了“警惕糖衣炮弹”的钟声
(2)P72,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P73,共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