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混凝土泵车新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混凝土泵车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混凝土泵车行业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主要功能是将混凝土输送到施工现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混凝土泵车行业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混凝土泵车行业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对混凝土泵车的需求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高层建筑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增多,对混凝土泵车的需求更加迫切。
2. 技术水平提升:混凝土泵车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动操作已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替代。
新型混凝土泵车具备远程控制、自动化运行和智能检测等功能,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3. 品牌竞争激烈:混凝土泵车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品牌竞争,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厂商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及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
4. 深度融合与创新:混凝土泵车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融合正在加深,例如与混凝土搅拌车、塔吊等设备的协同作业。
同时,一些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政府环保政策的要求。
5.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一些国内知名的混凝土泵车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和技术交流。
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国内混凝土泵车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实现市场的扩大和品牌的国际化。
总体来说,混凝土泵车行业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瓶颈、行业标准的缺乏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
未来,混凝土泵车企业需要注重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4年混凝土机械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混凝土机械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车、泵车、抹平机等。
混凝土机械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提高了混凝土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因此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混凝土机械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行业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混凝土机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可观的数十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混凝土机械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
根据行业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主要产品分类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混凝土机械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混凝土机械产品分类:1.混凝土搅拌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搅拌站等,用于混合各种规格的混凝土材料。
2.混凝土泵送设备:包括泵车、静力输送泵等,用于将混凝土泵送到施工现场。
3.抹平设备:包括平地机、摊铺机等,用于抹平混凝土表面,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4.装载设备:包括装载机、运输车等,用于运载和输送混凝土材料。
5.其他设备:包括混凝土切割机、混凝土打桩机等,用于混凝土施工中的特殊操作。
主要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混凝土机械在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加。
另外,混凝土机械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在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混凝土机械市场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国内外知名混凝土机械制造商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国内混凝土机械制造商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发展趋势混凝土机械行业也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
目前,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在混凝土机械领域的应用日渐普遍,提高了设备的智能程度和施工效率。
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凝土机械将朝着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投资和发展建议对于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应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积极创新市场营销策略,加大品牌宣传和销售力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新国标发布宣贯力促搅拌车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日,我国发布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新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出台将对我国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国标的发布是我国搅拌车行业发展的一次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国标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搅拌车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品质要求得到了提高。
新国标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细致规定,主要包括搅拌罐容积、搅拌罐转速、搅拌效率、搅拌时间等关键指标,确保了搅拌车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稳定地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
此外,新国标还对搅拌车的安全性能、环保性能、节能性能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为我国搅拌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国标的发布将推动我国搅拌车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搅拌车作为混凝土搅拌运输的重要工具,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国标的发布将促使搅拌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市场和用户不断提升的需求。
同时,标准的出台也将推动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新国标的发布还将提升我国搅拌车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搅拌车的需求量也在稳步增长。
新国标的出台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环保,同时性能更加优越的搅拌车产品,使用户更加信任和青睐我国的搅拌车品牌,进而提升我国搅拌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新国标的发布是我国搅拌车行业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将对我国搅拌车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国标的出台将提高搅拌车的技术水平和品质要求,推动搅拌车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提升整个行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相信在新国标的引领下,我国搅拌车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混凝土搅拌站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混凝土搅拌站是将水泥、水、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物料按照混凝土配比要求进行计量,然后经搅拌成为合格混凝土的一种机电设备。
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物料输送、计量、存储、搅拌、辅助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用于铁路、公里、桥梁、机场、隧道、水电水利工程、土业、矿山与民用建筑施工,以及商品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生产。
混凝土搅拌站布置形式众多,规格各不相同。
如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水工站、核电站、高铁站、管桩站、工程站和商混站等;根据搬迁的方便性可分为移动式站和固定式站;根据主机配置数量可分为双机站、单机站。
搅拌站发展历程1、国外发展历史1796年英国阿斯谱丁发明了“波特兰水泥”和英国人派克(J.parker)发明了“罗马水泥”之后,混凝土搅拌站随之诞生。
早期,混凝土搅拌站搅拌形式采用单机搅拌,商品混凝上得到应用后其才真正进入集中搅拌模式。
德国最早一使用商品混凝十,其世界第一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于1903年在施塔思贝尔建立。
建站初期,都是采用自卸卡车或机动翻斗一车运送混凝土,由此导致混凝土质量很难保证。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很快,商品混凝土亦得到了迅猛发展。
到1973年,日本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达3533个,美国的混凝土搅拌站达到1万个。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商品混凝土比1973年下降了21%,趋于饱和状态。
至今日本搅拌站数量保持在5000个左右。
2、国内发展历史混凝土搅拌站我国起步较晚,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开始生产立轴涡浆式搅拌机,80年代初开始生产卧轴式搅拌机,9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行星式立轴搅拌机,只是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才真正实现飞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混凝土搅拌站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时的搅拌站搅拌主机以单、双卧轴为主,称量以电子秤和机械电子秤为主,上料方式有胶带机上料、悬臂拉铲、提升斗上料等多种方式,控制系统有工控机、单片机等形式。
混凝土泵送技术混凝土泵送技术引言:混凝土泵送技术是建筑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通过使用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输送到施工现场。
这项技术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各个方面,并分享对该技术的观点和理解。
一、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基本原理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通过长臂或螺旋输送管道从搅拌站输送到施工现场。
混凝土泵车分为纵向泵送和横向泵送两种方式,前者适用于大多数高层建筑或远距离泵送,后者适用于小区域或限高工程。
二、混凝土泵送技术的优势1. 提高工程效率:相比于传统人工搬运混凝土的方式,混凝土泵送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效率,减少施工时间。
2. 灵活性高:混凝土泵车可以到达传统搬运方式无法到达的地方,如高楼、远距离或限高地区。
3. 节约人力成本:混凝土泵车的使用减少了人工搬运混凝土的需求,节约了人力成本。
4. 降低工伤风险:传统人工搬运混凝土容易导致劳动者受伤,而混凝土泵送技术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三、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应用领域1. 大型建筑: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混凝土泵送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对这些大型工程的施工。
2. 地铁隧道:混凝土泵送技术在地铁隧道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
3. 城市道路建设:混凝土泵送技术可以快速将混凝土输送到道路施工现场,提高了城市道路建设的效率。
总结回顾:混凝土泵送技术通过利用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输送到施工现场,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并降低了工伤风险。
其在大型建筑、地铁隧道和城市道路建设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混凝土泵送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混凝土泵送技术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工程效率,缩短了建筑周期,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施工质量。
同时,混凝土泵送技术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了车辆在城市中的行驶里程和尾气排放。
混凝土生产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一、简介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桥梁等领域。
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极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还影响到生产成本和效益。
因此,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混凝土生产进行管控,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还能使混凝土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二、混凝土生产智能控制的意义1.提高混凝土质量通过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对混凝土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控。
在控制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实时调整材料配比及加水量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混凝土品质。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找到混凝土生产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改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2.提高混凝土生产效率传统的混凝土生产方式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而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后,可以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预警故障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停机和维修,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效益。
3.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通过准确控制材料配比和加水量等参数,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混凝土生产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1.混凝土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混凝土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计算机、PLC、触摸屏、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自动控制。
其中,PLC作为控制中心,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数据采集,而触摸屏则可以实时显示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指标,并进行参数调整和故障排查。
2.混凝土配合比自动控制系统混凝土配合比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计量装置、控制计算机、PLC等设备。
通过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对材料配比和加水量的准确控制。
其中,PLC作为控制中心,可以控制计量装置的开闭,以达到精确计量的目的。
同时,控制计算机可以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实时调整材料配比及加水量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混凝土品质。
混凝土行业趋势与创新技术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材料,其在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趋势1.1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对混凝土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等领域,混凝土需求量持续攀升。
1.2 绿色环保成为主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混凝土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低碳混凝土、自清洁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环保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3 智能化生产助推行业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凝土行业也在向智能化生产转型。
自动化搅拌站、智能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4 多元化发展助推行业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混凝土企业开始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转变,涉足混凝土制品、混凝土研发等领域,推动行业创新。
二、混凝土行业的创新技术2.1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混凝土产品之一,其强度高、耐久性强、施工性能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表现出色。
2.2 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微生物、水凝胶等材料,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自动修复。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减少了维护成本。
2.3 智能施工设备智能施工设备是混凝土行业的一大创新。
自动搅拌车、无人机施工、智能浇筑机器人等设备的引入,提高了混凝土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工程质量。
2.4 碱活化混凝土碱活化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通过利用废弃物料进行碱活化,制备出具有高性能的混凝土。
这种技术既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减少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三、结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行业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
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泵细石混凝土泵混凝土泵车产品参数:混凝土输送排量(m3/h)15~20 低压大排量20高压小排量混凝土输送压力(MPa) 16主电机功率(kW) 30液压油箱容积(L) 150料斗容积(m3) 0.34最大骨料粒径(mm) 20理论最大输送距离(m)水平300~500米垂直120~150米外形尺寸长×宽×高(mm) 3000×1400×1450主机质量(㎏)1560国外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发展概况:(1)德国据考证,1M年德国就开始研究混凝土泵,并取得专利权,制造出第一台混凝土泵;yN7年德国的弗利庆·海尔(FnM uel])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凝土泵。
并第一次获得应用。
到1930年,德国又制造了分式单缸球阀活塞泵。
出于这种泵是靠曲柄和摇杆传动,又是立式单缸,因而I:作性能较差。
其后德国的托数理持(torkret)公司仿照生产了荷羊人库依曼(J.c.K(ooyman)在1932年发明的库依曼型混凝土泵,这种泵有一个卧式缸及两个出联杆操纵联动的旋转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混凝上泵工作的可靠性‘,至今,混凝土泵仍然保留着这种设计的基本特点,只是在功力机构和阀门方面进行了改进20世纪50年代中叶,前联邦德国的托克里特公司发明了用水作为1“作介质的液压泵,这位混凝土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59年,前联邦德国施维英(schwing)公司生产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全液压的混凝土泵,从而奠定厂现代混凝土泵的技术基础;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联邦德国有7、8家公司生产液压混凝土泵,规格型号超过50余种.产品大部分期口,混凝土泵的输送距离已达水平距离为600M、垂自距离为90—110m,泵送压力最大达20MPa,输送量为110—160m3/h s由于液压式混凝上泵在性能上显露出明显的优势,到了70年代末期全世界液压混凝土泵(车).大论公品种、数量上都占据丁优势。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产品与技术国内外现状学号:2009792504.. 班级:机械0904班姓名:。
.引言:搅拌站主要用于混凝土工程,主要用途为搅拌混合混凝土,也叫砼搅拌站.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由于搅拌楼骨料计量与搅拌站骨料计量相比,减少了四个中间环节,并且是垂直下料计量,节约了计量时间,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同型号的情况下,搅拌楼生产效率比搅拌站生产效率提高1/3。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市场、技术参数、国际形势摘要:随着混凝土搅拌站(楼)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其搅拌主机必然向大容量方向发展。
对于采用大容量搅拌主机(2000L以上)的混凝土搅拌站(楼),应考虑到大容量搅拌主机卸料时给用户带来的影响。
大容量搅拌主机卸料速度快,而搅拌输送车的进料速度慢,因此容易造成预拌混凝土外溢现象,这是采用单机的混凝土搅拌站(楼)生产率提高的一个极大障碍。
在搅拌主机下方设置成品混凝土储料斗,不仅可以节省搅拌输送车的等待时间,而且可以解决大容量搅拌主机卸料速度快与搅拌输送车进料速度慢的矛一、国内目前搅拌主机市场的整体情况目前国内搅拌机的主流产品为JS型,容量为0。
5、1.5、2.0、3。
0m3。
上海华建目前在生产的混凝土搅拌机的产品品种为JW500型、JW1000型、JW1500型、JS1000b型、JS2000b型、JS3000b型、JS4000型.JW型主要是用于干硬性的混凝土,用户对象多数为混凝土制品厂,以主机销售为主,年产30台左右。
JS型主要是用于搅拌楼站配套为主,用户对象为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商和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年产60台左右,主要容量为2。
0m3、3。
0 m3。
国内在生产搅拌主机的企业有10多家,还有两家为外商在中国的独资企业,产能可达到4000台/年。
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达到1400台/年左右,尤以珠海仕高玛主机产量为主。
混凝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和水按适当的比例配合、拌合制成的混合物,经养护一定时间后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的发展现状:混凝土材料在中国的环境条件比较苛刻,结构与盐和硫酸盐与积极接触,造成腐蚀。
在夏季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温度很高,而在冬季,温度在南北跨越很大,从零下三十度到零上二十度。
(1)关于混凝土的生产:在我国,有许多重点工程建设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奥运会设施等的修建,从而增加了对水泥和混凝土的需求及生产。
有超过60家大型的水泥生产企业和2000家混凝土生产企业(大型水泥生产企业被定义为大于一万吨的生产量)。
混凝土在中国的年生产量约为2.6亿立方码(约20亿立方米)且平均增长率较大,达到百分之十。
(2)质量保证做法: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在混凝土的材料和结构上有了质量保证能。
例如,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建立对三峡工程的控制起了重要的作用,改体系包括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标准(TGPS)、质量管理组织和责任制度、质量事故奖励处罚制度、单位工作考核制度、质量和分层检查制度等等。
(3)建设实践: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工程的是建设实践的代表之作,通过适当的规划、调度和实施,我们基本成功的进行了建设实践。
这些都成为了现代的建设世界奇观。
下面对着两个项目做简要的描述:①三峡工程:三峡水电站,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俯瞰三峡水电站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三峡工程的主要项目包括三峡大坝和电站建筑物,工程混凝土总量约36.7立方码(28万立方米)。
1999年,2000年,2001年,混凝土体积分别达到6.0,7.1,5.3立方米每天/月/年。
混凝土浇筑的最大量28万立方米坪(22万立方米),0.72亿立方米坪(0.55万立方米)和万立方米坪(5.4万立方米),所有这些都超过了世界纪录由前苏联古比雪夫水电站。
2024年混凝土泵车控制技术随着我国对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凝土泵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混凝土泵车是机一电一液的高度集成的产品,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整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非常重要。
目前生产的混凝土泵车,其控制系统已从初期的分立元件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到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方式的转换,充分利用了数字控制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实现泵送、臂架和发动机控制及故障检测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无线遥控系统由发射机和接收器组成,遥控距离100m以上,实现各节臂控制(臂架快慢速等)、正泵、反泵、泵送排量调节、发动机转速控制和紧急停止等。
具有自动转换搜频功能,避免多台车同时作业和其它无线电信号的干扰。
在无线电干扰强烈的地区施工时,可使用有线控制方式。
单侧作业系统在狭小的场地施工时,设定控制系统自动锁定回转范围,使泵车只能在单侧施工,此时只须一侧的支腿全部展开,降低了对工作场地的要求。
防倾翻保护混凝土泵车的支腿展开后能自动对地面、支腿位置及整机水平等进行一系列检测,一旦发现有问题将会报警并锁住臂架使其不能动作。
臂架在运动时,系统会时刻监控整车的稳定性,在发现四条支腿受力不均、泵车不稳定时,臂架将会自动停止向危险方向的运动,同时发出警示,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智能臂架系统目前大多数泵车的臂架只能由泵工直接控制每一节臂的展收,使臂架运动到目标位置。
而智能臂架的每一节臂和回转中心都装有检测位置的角度传感器,通过控制系统实现闭环控制。
操作时,只需要给出泵车臂架末端出料口位置,就能实现多节臂的协调动作,使臂架自动最佳移动到目标位置。
也可以通过示教学习方式预先设定臂架末端出料口的移动路线,然后臂架自动回到记忆的初始位置,按照记忆的过程运动到终点位置,实现自动连续布料。
如存在障碍物,通过输入一定的数据,限制整个上装的工作范围,自动避开障碍物。
浅谈国产混凝土泵车的新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混凝土泵车的起源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从当前国产混凝土泵车的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论述,展望国产混凝土泵车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混凝土本车、新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98x(2011)12(c)-0000-0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的腾飞,施工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更是促进了工程机械以及相关混凝土输送机械的高速发展,为混凝土泵车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1]。
混凝土泵是本世纪的产物,德国于1907 年第一次提出了混凝土泵的专利[2]。
美国于1920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混凝土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液压混凝土泵。
1959年原西德的施维英公司生产出真正的全液压的混凝土泵,奠定了现代混凝土泵的技术基础。
国产混凝土泵车的发展
我国从1982年引进日本技术开始批量生产砼泵车,经过20余年的发展,砼泵车的设计水平、制造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国内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是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州重型及福田重机为代表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中以辽宁海诺、湖北建机、安徽星马和上海鸿得利等企业为主,它们的产量占了全行业的90%以上[4]。
我国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技术起步晚、起点高、技术进步快,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5]。
2006年12月31日,三一66米臂架泵车问世,并因此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8年12月,三一72米臂架泵车再次获得臂架长度、混凝土泵送速度世界第一[6]。
虽然设计水平、制造工艺、整机使用效果还与国外有差距,但国产品牌的产品在性价比、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来,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不断收复失地,占据了混凝土泵车市场的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外资品牌仅占10%。
国产泵车的新技术应用
国内品牌在自主创新道路上不怠于追求与探索,产品和技术不断地获得突破,新技术不断在泵车上应用。
(1)砼泵管件柔性连接技术。
砼泵管件连接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使管路具有抗震动、抗收缩和膨胀的能力,与焊接和法兰连接相比,管路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更适合温度的变化,从而保护管路阀件,也减少了管道应力对结构件的破坏。
砼泵管连接操作简单,所需要的操作空间变小,方便日后的维修,能减少维修时间和费用。
(2)液压系统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液压系统是混凝土泵车的核心部分,液压系统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主机工作性能和效率。
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普遍采用开式系统及恒功率控制,特别是大流量的泵,开式系统具有油低、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等诸多优势。
同时,全液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节能、环保成为泵车发展趋势。
提高混凝土泵车的节能、环保性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风冷却逐步替代水冷却,发动机的排放标准也在提高,大多达到欧ⅱ或欧ⅲ标准。
拼装式泵车隔声罩应用,平均能有效降低设备噪声20.5分贝,能减轻夜间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实现绿色、环保。
(4)结构件更具适用性。
臂架式混凝土泵车作业时常受上部空间所限制,要求臂架展开时顶部高度最低,4节以下的臂架折叠一般采用单一的r或z形型式。
5节以上臂架一般采用rz组合折叠型式来实现臂架的展开、收拢,适用性、机动性和灵活性增强。
受场地空间所限制,当前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支腿设计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以双摆动和x形支腿居多。
(5)臂架技术有所进步。
近年来我国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有了快速的发展,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工艺方面,虽然还不如国外的产品,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且更加符合国内的实际施工情况。
六节臂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臂架利用率和灵活性;carbotech--碳纤维复合材料臂架技术[7],使泵车臂架自重减少了40%。
(6)混凝土输出排量更大。
中心泵送系统压力更高、输送量更大,将成为今后国产臂架式混凝土泵车中心泵送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臂架式混凝土泵车臂架越做越高,车型越做越大,其输送缸的缸径也越做越大,同时由于工程进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排量将成为今后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发展方向。
(7)控制系统功能更多。
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电控系统由传统的plc
控制向专用控制器和电脑智能控制发展,通过触摸屏,可以实现人机对话,可将各种运行参数进行存储和显示,实现对整车的自动监控。
便于操作手、服务人员可根据不同要求,对泵车功能参数进行修改。
整机运行故障时,除报警提示外还可以调出相关参数进行故障分析、诊断。
采用臂架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能实现臂架的等高水平变幅,进行智能浇注。
国产泵车未来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的混凝土技术的经验看,混凝土泵车不仅提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改变施工现场面貌。
足反应一个国家建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8]。
根据文献资料表明,国内的泵车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大量臂架新技术的应用。
未来臂架将向轻量化、智能化、系列化发展。
超长臂架设计制造技术、智能臂架控制技术、臂架振动控制技术、节能控制技术、远程故障自诊断技术、can总线技术、防倾翻保护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臂架设计之中。
(2)臂架材料选择也将多元化。
(3)混凝土泵车向电气化、多功能化发展。
(4)泵送高度和距离将增大。
国内泵送高度已经达到492米,与国外的601米纪录还有差距。
(5)为适应施工现场建筑密集和道路条件,混泥土泵车也将向小型化发展。
(6)由于泵送压力不断提高,输送距离已经适应大部分工程,
具有良好机动性能的臂架泵车将占主导地位。
(7)未来泵车的设计更加环保、人性化、智能化、信息化,操作更加便捷。
参考文献
[1]朱俊.新技术在混凝土泵车中的应用趋势分析.动力视
野,2008,10:71-72.
[2]普茨迈斯特.泵车m70-5新品发布. ,2008-9-28
[3]putzmeister america, inc. celebrating 50 years in business the founder, his philosophy[j]. putzmeister post. 2008, 25(2)
[4]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国产臂架式混凝土泵车发展趋势谈. ,2008-11-7
[5]本刊编辑部.市场变化催生技术变革国产臂架式混凝土泵车
发展趋势谈[j].工程机械与研究,2006,(3):54-59
[6]张莉. 三一又推出世界最长臂架泵车[j]. 筑路机械与施工
机械化,2009,26(2):8
[7]carbotech——泵车臂架的基础技术革命.
/2011-03-16/127964166.html,2011-3-11 [8]陈赓顺.现代混凝土泵车的发展趋势[j].丹东纺专学报,2005,(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