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一轮复习东亚和日本(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55
课时提升作业七东亚一日本中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6 •湛江高二检测)下图示意亚洲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和7月份气温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A.年降水量口南向北递减B.水汽主要來自北冰洋C.最大水系流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D.常年受西风带控制2.①地的7月均温可能为()A. 18°CB. 16°CC. 14°CD. 10°C【解析】1选B, 2选D。
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国为蒙古国,深居内陆,西风影响不到,D 错;依据该国水系分布和7月份均温分布可知,北部气温较低,海拔较高,加上水系多,可反映出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降低,A错;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B对;从图中看出最大水系流域面积没有占到国土而积一半,C错。
第2题,①地外围等温线可推知为12°C,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可推知①地7月份均温应低于12°C,只有D符合。
(2016 •江西联考)读朝鲜半岛及附近海域图,回答3、4题。
3. 中国与朝鲜关系可用“一衣带水”形容,其中“水”是指()A.鸭绿江B.黑龙江C.黄海D.东海4. 影响半岛中部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B.地形C.季风D.太阳辐射【解析】3选A, 4选B 。
第3题,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
第4题,中部等温线向南凸, 主要是因为屮部地热高,气温低。
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读图,回答5、6题。
5. 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A. 气温年较差B.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C. 夏季风的风向D. 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6. 日本1月0°C 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C 等温线与北纬33° 纬线基本吻合,说明()40°36°A.口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B.tl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C.tl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D.FI本1月晴朗天气多,屮国1月日照时间短【解析】5选化6选C。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2.7 东亚-日本中亚(对点演练+强技提能)考点一东亚的自然环境及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征(xx·福州模拟)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气温年较差B.降水量的年际变化C.夏季风的风向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2.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
说明(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东部1月日照时间短【解析】1选A,2选C。
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三地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盛行风向相同,但因自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明显,因而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第2题,我国东部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而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大,故1月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
某考察团到日本考察,顺便游览日本的名胜。
据此完成3~5题。
3.考察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成员们提出了希望游览象征日本的旅游胜地。
这个旅游胜地是( )A.东京迪斯尼B.富士山C.北海道D.古都奈良4.考察团在考察日本工业时,深深感受到其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发现其工业发展的弱点,就是( )A.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地域狭小、资源贫乏C.岛国海岸线曲折D.火山、地震的威胁大5.到日本旅游,不能进行的项目是( )A.泡温泉B.滑雪C.赏樱花D.雨林探险【解析】3选B,4选B,5选D。
第3题,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故选B。
第4题,日本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利于经济发展;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需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制成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交通便利,渔业发达。
一、东亚地区概况1.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东部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多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
4.经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世界重要水稻、茶叶、蚕丝产区。
二、日本1.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农业单产高:水稻产量自给甚至出口①自然原因: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
②社会原因: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渔业发达:捕鱼量排世界第一①自然原因: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于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
②社会经济原因: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需求大。
2.“三湾一海”工业带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且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节省了陆上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且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东亚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均位于低海拔地区,下表示意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
(2)分析甲国西北部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3)简述甲国工业的突出特征及工业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二节东亚—日本、中亚一、选择题(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
读下图,完成~题。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为雨热同期.均有本国最大的港口读日本月气温、降水分布图,回答~题。
.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 ).①<②<③.①>②>③.不能确定.①<②>③.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首都东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①②.②③.①④.③④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的等高线分布图(等高距为米)。
读图回答~题。
.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冬季西海岸多雪.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图示范围南北跨纬度约°.图示地区所在国家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渔业发达,捕鱼量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工农业为主的国家,原料型产品大量销往国际市场.海洋运输和内河航运发达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题。
.关于②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形以平原为主.水力资源贫乏.多火山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下图表示输往②所在国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甲——小麦输往路线.乙——石油输往路线.丙——林产品输往路线.丁——铁矿输往路线下图中城为所在国的首都,年月日,以主题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赢得了年世博会举办权,读图完成~题。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水域面积广大,气候温暖湿润.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势东高西低,平原面积广大.水源丰富,水稻种植业为主.下列不是图中城赢得年世博会举办权的主要优势是( ).亚欧大陆腹心,位置优越.太阳能、风能等丰富,新能源开发条件优越.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科技发达,对外服务水平比较高下图中,甲地年均降水量为,丙河年径流总量为亿(黄河年径流总量为亿)。
第7讲东亚-日本中亚【课标点击】 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
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
3.中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 1.结合气候因素,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
2.结合区域图分析东亚、中亚地理环境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相关图示,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一、东亚1.位置与范围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A蒙古、中国、B朝鲜、C韩国、D日本。
2.沿海和内陆的差异1.范围:由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数千个小岛周围的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A 岛和B 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B 岛南部、C 岛和D 岛提示 日本四面环海,再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其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相比,降水量多、气温年较差小。
4.人文地理特征 (1)经济类型地域狭小资源贫乏→进口原料、燃料科学技术水平、生产率高→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2)工业区①主要分布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②五大工业区⎩⎪⎨⎪⎧a 京滨工业区b 名古屋工业区c 阪神工业区d 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3)农业: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科技水平高,渔业发达。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
三、中亚1.地理位置:大体位于35°N~55°N,属于北温带;地处亚欧大陆中部。
2.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3.河流与湖泊:内流河主要有A阿姆河、B锡尔河,外流河主要有C额尔齐斯河;湖泊主要有D里海、E咸海、F巴尔喀什湖,都为内流湖。
4.主要国家:除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外,还有①土库曼斯坦、②乌兹别克斯坦、③塔吉克斯坦、④吉尔吉斯斯坦。
5.农作物分布: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平原,如小麦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北部,棉花主要分布在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这里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区,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