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专业知识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1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教师经典复习资料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都是数的范畴。
(2)掌握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意义,区分整数、小数、分数,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之一。
2、数的运算(1)掌握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简便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转化方法,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3、数的性质(1)理解数的整除性、倍数与约数等概念,掌握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性质。
(2)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等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二、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1)掌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图形的特点与性质。
(2)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基本图形变换方法。
2、图形的测量(1)掌握周长、面积、体积等基本测量方法,能够计算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2)掌握角的度量单位,能够计算角的度数。
三、统计与概率1、统计的基础知识(1)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掌握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基本统计图,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2、概率的基础知识(1)理解随机事件、可能性等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2)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概率问题。
四、实践与应用1、数的应用(1)能够利用数的加减乘除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购物计算、测量计算等。
(2)能够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2、图形的应用(1)能够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或创作美术作品。
(2)能够利用图形变换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建筑方案等。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小学英语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小学英语一、考试概述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旨在选拔优秀的教育人才,为浙江省的小学教育注入活力。
小学英语作为重要的考试科目,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理念。
二、考试内容小学英语教师招聘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专业知识:包括英语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着重考察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
必做100题
一、教育思想理论
1.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施道德教育?
2. 请简要介绍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3. 请解释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它们与教育学的关系。
4. 请解释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它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二、教育学科与教育技术
1. 请列举并解释教育学的主要学科内容。
2. 请解释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3. 请简要介绍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社会学
1. 请解释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并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2. 请解释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3. 请简要介绍家庭教育的概念和功能。
四、教育心理学
1. 请解释发展心理学对教育的意义。
2. 请解释研究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认知与元认知。
3. 请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课程与教材
1. 请解释课程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解释教材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3. 请简要介绍情感教育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以上是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必做100题的题目列表。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招聘教育科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教师招聘考试所需的教育科学基础知识,内容详实且全面。
以下是该领域的一些重要主题:
1. 教育心理学
- 认知发展理论
- 研究理论
- 教学设计和策略
- 评估和测量
2. 教育管理学
- 学校管理理论
- 学校领导力
- 教育政策和改革
- 教育法律法规
3. 教育评估与测试
- 测量理论与方法
- 教育评估工具和技术
- 统计分析与解读
4. 教育技术学
- 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 在线教育和远程研究
- 教育软件和工具应用
5. 教育研究方法学
- 研究设计和方法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研究伦理和报告
以上仅为教育科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内容,考生还需深入研究和理解。
教师招聘考试要求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通过勤奋研究和实践,你能够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书目:
- 教育学原理(刘秋红等著)
- 教育心理学(吴其重编)
- 教育管理学(韦永明著)
- 教育评估学(李连生等著)
- 教育技术学(孙大川等著)
- 教育研究方法学(陈家彬编著)祝你成功通过教师招聘考试!。
数学教师招聘编制考试专业知识要点复习提纲首先明确几点:1、目标要少而明确,并为此坚持到底,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夯实数学学科知识,尤其是高考数学考试内容必须掌握。
3、复习期间应静心准备、合理安排,切不可临时抱佛脚。
4、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不要在结果上忧虑过多时间,即总想着考不上怎么办等问题。
一、数学专业知识分类1、数学教学知识: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案设计2、数学专业知识:高中数学必修与选修知识、数学史知识。
二、针对数学教学知识1、基本熟悉内容1)熟悉数学教学理论,了解数学教学总体目标及基本内容2)熟知数学教案设计2、初步掌握内容1)数学教学论(了解数学教学的理论、目标、内容、原则、方法、评价等)2)数学心理学(怎样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及认知水平有效进行教学)3、重点掌握内容1)数学教案设计:教案的设计(目标、内容、重难点等)2)运用数学教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三、针对数学专业知识1、基本熟悉内容1)集合2) 立体几何(三视图、直视图、求角、求距离、位置关系的判定等)3) 直线与圆(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关系、圆的方程、圆方程的求法、点直线圆的关系等)4) 平面向量5)概率6)算法初步(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7)数学史的了解与掌握2、初步掌握内容统计与统计案例(抽样方法、总体特征数的估计等)3、重点掌握内容1)函数(定义域与值域、单调性、周期性、基本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技巧、单杠、双杠等)3)解析几何(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相关内容)四、重点要看的教材1)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与选修全一册)2)数学教学论3)数学教学教案设计4)多练习各省近年的高考题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二次函数1.代数推理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简捷明了,易于变形(一般式、顶点式、零点式等),所以,在解决二次函数的问题时,常常借助其解析式,通过纯代数推理,进而导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教师招聘试题题库第一部分:教育与心理学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对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环境中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研究学生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教学策略、解决学习问题的工具和指导。
2. 简要介绍一下以下几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理论。
-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对外部刺激的响应和反应,重视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
-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注重学生对信息的处理、组织和记忆。
重视个体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对学习的影响。
-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交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
学习发生在社会情境中,强调个体通过参与共同活动,通过合作和交流来构建知识。
3. 请简要描述以下几种教学策略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直接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
- 直接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和信息的直接传递。
适用于知识点明确、讲授效率要求较高的场景。
-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通过提问、观察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场景。
-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知识共同构建。
适用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场景。
第二部分:教育法律与政策1. 请简述《教育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有权公开发表学术见解和意见。
- 教师有权参加教育行政决策,对学校教育质量和环境提出建议和意见。
- 教师有权公平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和职业培训的机会。
- 教师有义务依法进行教育教学,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和健康成长。
- 教师有义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教师招聘面试教育知识题库一、教育心理学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以及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习、教学、教育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学习理论有哪些?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馈对行为的影响,重视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习者的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和知觉对学习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3. 什么是情绪教育?情绪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表达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的过程。
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有效应对情绪问题,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
4. 性格与学习有何关系?性格与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性格特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例如,外向的学生更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而内向的学生更适合独立学习。
性格特征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相关。
二、教育法律法规1. 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一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
它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对公民实施的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
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提供义务教育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公民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促进社会公平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3. 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什么?教育行政部门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教育主管机关负责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部门。
其主要职责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机构的管理、教育改革的推进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3. 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二、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1. 古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关系2.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3. 杜威的教育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三、学习与教学1. 学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学习阶段与学习方法3. 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四、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1. 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功能2.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3.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五、教育管理与领导1. 教育管理的概念和职责2. 学校组织与管理模式3. 教育领导力与教育管理的关系六、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1. 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2. 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规范3. 学生权益保护与校园安全七、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1.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分类2. 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八、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1.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2.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3.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3.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十、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路径2. 教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关系结语: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寓教于乐,不断学习与进步,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公招考试中重要的考察内容,考生需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以下是针对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内容。
2.教育学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学派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等。
4.教育方法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2.教育行政法规:包括教育行政法规体系和教师资格的法律依据等。
3.教育公文处理:包括学校行政文书的撰写、奖励与处分决定的执行等。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1.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财政、教育经费的组成和分配原则等。
2.教育管理学: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评估等。
3.教育统计学:包括教育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等。
四、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史1.教育社会学:主要包括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梦想等。
2.中国教育史:包括古代教育制度、近代教育变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等。
五、教育科技与信息化1.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与教学等。
2.信息技术与教育:主要包括教学软件的运用、网络教学和信息管理等。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1.教育伦理学:包括师德师风、学生权利保护和教育公平等。
2.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的法律责任等。
这些知识点是教师公招考试中教育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考生需认真准备。
除了上述知识点,考生还需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等技能的训练。
综上所述,考生在备考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时,应该系统、全面地掌握各知识点,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相信考生一定能够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成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复习版)(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复习版)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复习一、复习要求(由于招考题目仅为高考知识,所以本内容以均为高考知识点)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学习指导1、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3)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②描述法.2、两类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集合运算(1)交,并,补,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 U A={x|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2)运算律,如A∩(B∪C)=(A∩B)∪(A∩C),C U(A∩B)=(C U A)∪(C U B),C U(A∪B)=(C U A)∩(C U B)等。
4、命题:(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
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
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学说(一)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
该理论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三)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学家。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考察和认识,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孔子(1)教育对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
(2)教育目的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君子,这是德育方面的要求。
《论语•子张》中说“学而优则仕”,则表现了孔子教育目的的另一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政治家。
(3)教育作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4)教学原则和方法①乐学与立志;②学、思、行并重;③启发诱导;④因材施教。
2.孟子(1)教育作用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是研究孟子教育作用论的基本出发点。
2022年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试题加知识点1.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含三个并行的过程,下列选项不属于此过程的是( )。
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运用D.评价2.按照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小学生所面对的心理任务是( )。
A.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B.亲密对孤独的冲突C.生育对停滞的冲突D.勤奋对自卑的冲突3.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4.有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将单词的构成进行人为分解,根据分解的各个部分,充分发挥想象,编成小故事或者情景。
这种学习是( )。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5.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的学习,学会了用圆规画图。
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
A.动作技能B.概念学习C.言语信息D.辨别学习6.学生将白菜、菠菜、茄子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7.动物通过盲目尝试获得某种经验,是属于以下( )。
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机械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8.( )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是各种复杂学习的基础。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9.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
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推理学习10.如果学生先学习“鱼”这个概念,再学习“鲨鱼”、“鲤鱼”的概念,学生就更能清楚的理解“鲨鱼”、“鲤鱼”的含义。
这属于( )。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学生在获得半径、直径、倍的概念之前,不宜学习“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一知识,这体现的奥苏贝尔是哪一种学习方式( )。
A.表征学习B.命题学习C.规则学习D.图式学习12.学习“鸟”时先掌握“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这两个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教学知识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括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个体差异和群体心理特点等。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重点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咨询与辅导等。
2.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知识,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能力。
重点知识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法规等。
3. 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特点,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具备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
重点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知识。
4.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技能,能够运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知识包括:教学设计与评价、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技术与教学、教育信息化等。
5.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人文素养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教育人文素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人文素质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秉持教书育人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人格,具备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重点知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人文素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 课程理论课程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课程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设计原则和实施要求等。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对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2.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变革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
考生需要对教学理论有一定的认识。
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一、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对考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教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中,考生要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目的、任务和特点等内容,了解教育学的分类和相关理论。
此外,考生还应掌握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二、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心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点中,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等,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此外,对于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个体差异和心理异常等内容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考生的法律素养和学校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中,考生需要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学校的组织管理制度。
四、课程与教学知识课程与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于教师招聘考试来说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
在课程与教学知识点中,考生需要了解课程的概念和种类,掌握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此外,对于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热门话题,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教育评价知识点中,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见的教育评价工具和指标体系。
同时,对于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六、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中,考生需要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掌握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和技巧。
此外,对于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学术规范也需要有所了解。
总结起来,教师招聘常考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基本原理、教育法律法规、课程与教学知识、教育评价和教育研究方法等。
教师招聘必备知识点导语: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他们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作为教师,要通过招聘选拔,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教师招聘的必备知识点,帮助教师们在招聘过程中取得优势。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发展历程、教学设计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和教学活动。
二、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科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最新研究成果等;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在招聘过程中,教师需要展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三、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伦理道德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伦理道德,对教育事业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招聘过程中,面试官通常会针对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进行考察,教师应提前学习和了解相关内容,保持正直、廉洁的职业操守。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教师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分析。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利用研究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教师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五、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包括电子教案设计、多媒体教学等。
此外,大数据教育也是教师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升教学效果。
六、教师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规划教师职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个人发展规划是指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目标制定的发展计划。
在招聘过程中,教师需要展示自己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认识和个人发展规划的能力。
结语:教师招聘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考察,还包括对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2011小学语文老师招聘测试中外文学复习概要一、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的艺术特点是比兴手法、重章叠句。
2、《左传》的叙事特点是擅写战事,结构缜密,叙写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决定胜负的内外因素。
3、《论语》的记言简练,《孟子》气势充沛,善设机巧。
4、《庄子》哲学思想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其诗意表现为“意出尘外”,多用寓言,语言“汪洋恣肆”。
5、《离骚》的艺术成就:爱国忧愤,高洁人格,浪漫主义,夸张和比兴的手法。
6、楚辞的特点:想象瑰丽,“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7、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实录精神。
8、汉乐府的特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扩大字数,增加容量。
9、古诗十九首的内容:游子思妇,人生无常,及时行乐,低回婉转10、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慷慨悲凉11、曹植的诗歌创作成就:功业雄心和壮志难酬,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12、南朝民歌清新自然,北朝民歌刚健雄浑。
13、刘勰《文心雕龙》:批评巨著,体大思精,规模空前。
14、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自然颂歌,理想色彩,平淡自然,韵味深厚。
15、陈子昂的《修竹篇序》反对齐梁糜艳文风,提倡“兴寄”。
16、孟浩然的山水诗:自然闲适,王维的山水诗:诗韵画趣,禅味幽深。
17、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前者浪漫主义,主观精神,夸张手法,奔放飘逸,后者现实精神,锤炼谨严,深郁顿挫。
18白居易诗歌的写实手法: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明白晓畅。
19、高适边塞诗雄浑悲壮、岑参边塞诗乐观奔放、王昌龄边塞诗深沉含蓄。
20、韩愈诗奇崛险怪、李贺诗迷离凄清。
21、刘禹锡诗开朗流畅,柳宗元诗清峻高洁。
22、杜牧诗的历史感:咏史诗,对历史的概叹。
23、李商隐无题诗的多义性:可理解为爱情诗,但又朦胧多义,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沈宋体:初唐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所创作的、以唱和应制、侍从游宴为主要内容,形式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韩孟诗派:中唐韩愈、孟郊、贾岛等人形成的诗派,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诗风奇雄而失之险怪。
花间词派:温庭筠为代表,婉约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24、柳永词的婉约风格:市井题材,白描手法,语意刻露,不事雕琢。
25、欧阳修散文委婉含蓄,诗歌自然清新。
26、王安石咏史诗的主要特点:抱负远大,批判精神。
27、苏轼的豪放词:及散文风格的多样性:纵横恣肆,夹叙夹议。
28、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格是翻空出奇、脱胎换骨、讲求技巧,文字推敲处理。
29、李清照词有前后期之分,兼具婉约和豪放的特征。
30、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风格激昂悲壮。
31、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豪迈奔放的风格,雄奇阔大的意境,比兴寄托的手法。
32、文天祥诗的特点: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西昆体:宋初诗坛的流派,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讲求辞藻的雕润华丽和音调的铿锵,思想内容比较贫乏。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南宋骚雅词派:南宋中晚期的一个重要词派。
崇尚雅丽、讲究音律,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
33、关汉卿杂剧的成就:现实主义精神,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4、《西厢记》的社会影响:对追求幸福爱情的热烈歌颂,反礼教束缚的意味。
35、《汉宫秋》的爱国主义思想。
36元代散曲的成就:小令和套曲。
37、《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尊刘抑曹”。
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8、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精神,浪漫主义手法。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39、《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突出成就:紧扣历史环境,对比手法,情节生动、曲折,个性化的语言。
40、《西游记》的寓意:反抗压迫和等级秩序,追求自由。
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
茶陵派:李东阳为代表,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
前后七子:由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为领袖,标榜所谓的"复古",并且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情性。
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为代表,主张性灵说,反对诗文拟古潮流。
41、《金瓶梅》的艺术创新:文人独创小说,家庭题材。
42、《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4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真实基础上的夸张,不合理事件的并置。
44、《红楼梦》的伟大成就:典型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诗意氛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桐城派: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内容以宣传儒家思想为主,艺术上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浙西词派:朱彝尊,尚醇雅、主清空。
常州词派:以张惠言和周济为代表,其词内容范围比较狭窄,在词学理论上有创造。
二、现当代文学部分1、《狂人日记》的主题:揭露旧社会旧制度仁义道德虚伪面目背后“吃人”的本质。
2、《阿Q正传》的精神胜利法,对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讽抒情,形喜实悲。
3、郭沫若《女神》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追求美好理想,狂飙突进、激情澎湃、想象瑰丽。
4、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对抒发对农民阶层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5、徐志摩诗歌的形式美的特色:抒写性灵,真挚轻柔,细腻飘逸,瞬间意象。
6、闻一多《死水》的寓言性:爱国情怀,诗歌三美。
7、朱自清、冰心散文对现代白话的贡献在于:冰心真情倾诉、风姿清丽、温柔而略带忧愁,朱文则结构缜密、婉转曲折、温柔敦厚。
8、郁达夫《春风沉郁的晚上》的创作特色:自叙传色彩,率真坦诚,感伤意味。
9、巴金《家》的人物塑造:觉新形象,多余人,封建礼教毒害下的分裂人格。
10、曹禺《雷雨》的艺术成就:关注现实同时又超越现实,追索着隐藏于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和存在之奥秘。
回溯式结构。
11、老舍的京味:取材平民生活,北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性格,幽默语言。
12、戴望舒《雨巷》:朦胧的意象,古典的意境,反复的吟咏。
13、茅盾小说的成就:《子夜》,吴荪甫,小说主题的时代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14、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边城》,翠翠,湘西记忆,人性的纯朴真诚,风物的如诗如画。
15、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小二黑结婚》,评书体、语言富于生命力(大量运用方言和歇后语)。
“五四”文学革命:以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代表,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以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等为代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语丝社:孙伏园、周作人等,倡导“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实际上继承了《新青年》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和鞭挞社会丑恶和黑暗的精神传统。
新月诗派:闻一多、徐志摩等,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
象征诗派:王独清、穆木天,李金发等,表现内心的真实,崇尚朦胧晦涩的诗风。
七月派:艾青、田间等,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和时代的密切结合和和人民的融为一体,追求诗歌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
新感觉派:刘呐鸥:光怪陆离的景象和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穆时英:都市生活的混乱无序的生活节奏、施蛰存:性心理的文学实验。
九叶派:辛笛、陈敬容等,用诗歌表现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抒写个人心绪的自由,注重主体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探索。
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粗犷宏大的风格,浓郁的地方色彩。
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京派:废名、沈从文等,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梁斌《红旗谱》(朱老忠),农民革命的史诗,古典小说的结构布局;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成长历程,抒情性;柳青《创业史》(梁生宝),社会主义创业者。
16、谌容《人到中年》的形象和意义:陆文婷,真实性,知识分子处境,哀怨中的奋发。
17、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的“改革文学”和工业题材,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的乡土题材和中国农民的灵魂,反映农民的历史命运,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陆文夫《美食家》的现实主义精神。
18、刘恒、池莉的新写实小说的特点:零度介入,生活本原、无性格。
陈忠实《白鹿原》:新历史主义小说,以个人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关注历史中边缘的人和事,风格更趋民间化、大众化。
茹志鹃《百合花》的诗化特色: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抒情韵味;19、王蒙的意识流:《春之声》,岳之峰,情节退隐,意识结构文本。
20、莫言的《红高梁》寻根小说,民族文化心理的原生态展示,调侃和反讽,现实精神和现代技法、韩少功的《爸爸爸》的艺术探索:象征隐喻、怪诞神秘。
21、余华、苏童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冷漠叙述,颠覆主题、历史和文类,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也是。
22、张贤亮创作的特色:理想主义色彩,哲理性强,诗性境界。
23、贾平凹小说的成就:浓郁的文化乡土风情和文化冲突,《高老庄》(高平路)。
24、王安忆的《长恨歌》: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方式富于文化的把握,《小鲍庄》(捞渣)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识,或在生活的直感般的艺术世界中执着追求那沉眠于文化土壤中似乎凝固着的民族伦理、道德及心态,或重在揭露国民性中病态心理、封建陋习。
25、舒婷是朦胧诗人的代表人物,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感受外在世界。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浓郁乡土风情;超脱的人生境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先锋小说、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寻根文学、朦胧诗派。
三、外国文学部分1、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说。
2、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结构艺术。
3、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形象高贵静穆,情节简单),索福克勒斯(结构精巧,人和命运的抗争),欧里庇得斯(关注女性的弱势,心理刻画)。
阿里斯托芬4、但丁新旧思想的矛盾:旧:中世纪神学思想;新:新时代人文主义思想意识的萌芽。
5、《堂吉诃德》人物形象:一方面是执迷不悟的幻想狂,一方面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6、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7、《哈姆莱特》的思想和艺术:孤独迷惘的王子,人文主义者;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