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欧洲失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2
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失业率雅思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这是一个很难的话题,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可能有点太难了。
不过,我会尽力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描述这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失业是指一个人虽然有工作能力,但是找不到工作。
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人数很多,就说这个国家的失业率高。
失业率高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很多麻烦。
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是欧洲的三个重要国家。
近年来,它们的失业率都很高,这让很多人感到非常头疼和担心。
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失业率这么高呢?原因有很多,比如:金融危机。
十多年前,全世界经济都受到了影响,很多公司和工厂都倒闭了,导致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生产成本高。
这些国家的工人工资都比较高,而且各种税费也比较重,所以制造业的成本就比较高,一些工厂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国家。
3.人口老龄化严重。
这些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都比较厉害,这意味着退休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年轻人却不够多。
移民问题。
外来移民找工作也增加了就业压力。
高失业率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政府要支付高昂的失业救济金。
失业人员收入低,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社会问题会增多,篇2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是欧洲的三个国家。
可是,在最近几年里,这三个国家的失业率都很高。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失业会给很多家庭带来困难。
西班牙的情况最糟糕。
那里的失业率高达26%,这意味着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失业了!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班上有25个同学,就有6个人的父母没有工作,那该有多难过啊。
西班牙人常说"no hay trabajo"(没有工作),他们很难过。
意大利的情况也不太好。
那里的失业率是12%,虽然比西班牙低一些,但还是很高的。
我有一个意大利朋友,他告诉我很多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只能继续上学或者搬到其他国家去。
太可怕了!不过,德国的情况比较好一些。
德国的失业率只有5.3%,比西班牙和意大利都低很多。
不过,这对德国人来说还是太高了。
第6章失业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在美国,针对非法劳工加强执法可以使实际工资上涨。
()【答案】T【解析】劳动力供给曲线将会向左上方移动,在更高的实际工资处达到新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顺周期的涨价假设。
2.健康的提升增加了老龄化人数,并趋于增加失业率。
()【答案】F【解析】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增加劳动力和寻找工作的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将减少就业参与率但并不意味着失业率的增加。
3.因为工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存在摩擦性失业。
()【答案】T4.某人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业,这属于周期性失业。
()【答案】F【解析】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一般由经济结构变化所引起。
因此题中所述属于结构性失业。
5.在一个经济中政府通过制定50元/小时的最低工资,那么所有以前其工资低于50元/小时的工人都将看到他们的工资上涨。
()【答案】F【解析】最低工资减少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失业率,使得部分缺乏经验的工人失去工作,并不是所有的工人的工资都会上涨。
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摩擦性失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性失业是在经济正常运行时会存在的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失业现象B.企业间劳动供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C.政府的失业保障政策有助于降低摩擦性失业,从而降低自然失业率D.摩擦性失业在长期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所以应努力降低摩擦性失业,以降低自然失业率【答案】B【解析】A 项,在经济正常运行时也会存在的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失业现象属于结构性失业,这是由工资刚性和工作限额引起的失业;C 项,失业保障通过减缓失业者的经济困难而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并提高了自然失业率;D 项,摩擦性失业是短期的,因此它的心理成本和直接经济损失非常小,寻找工作的过程最终使工人和工作更为匹配,所以摩擦性失业在长期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西欧失业回滞现象的探究及启示传统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具有自回归能力,因此一个短暂的外部冲击只会给经济带来短暂效应,而等冲击消失后,经济系统又总会回复到初始的均衡状态。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回滞现象都会产生,即一次短暂的冲击带来永久的效应,而失业回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本文在回顾失业回滞理论渊源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欧国家失业回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相关启示。
标签:失业回滞内部人——外部人模型菲利普斯曲线一、失业回滞的理论渊源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变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再加上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因而具有回归能力,一个短暂的外部冲击只能给经济带来短暂效应,而等冲击消失后,经济系统总是又能回复到初始的均衡状态。
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当价格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上升时,消费者的相对可购买能力变弱,需求便会下降;而当价格下降时,则需求上升。
然而日常经济活动中,我们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简单对应的,这些变量的大小既取决于其他变量的影响,又取决于这些变量本身的运动方向和初始状态。
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替代关系,即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与较低的失业率相联系,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与较高的失业率相联系,在短期内是符合这个变化关系的,但在长期内就可能不是一一对应的。
当一国政府在经济过热时期试图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去降低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会按照菲利普曲线的方向上升,而当失业率一旦上去了,就不会再沿着菲利普斯曲线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使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了,失业率也不会下降。
这有悖于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出的运动规律,也就是说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只在单方向上成立。
而这种经济变量之间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回滞现象。
回滞现象的特征是因变量由于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当自变量的冲击消失后,因变量却不会返回初始状态。
也就是说自变量的一个短暂的冲击会对因变量产生永久性的影响。
失业问题一、失业问题概述二、失业的理论解释与相关理论三、美国失业状况四、我国失业状况五、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结构性失业现状及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分析六、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失业问题概述失业是现代工业社会以来一直备受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以至于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把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甚至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
(一)失业的定义:1.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失业就是想工作而没有工作。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中对失业者的定义是,那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工作岗位的人。
2.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的界定是:一定年龄以上参考时间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由此我们认为失业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劳动能力;(2)愿意就业;(3)现在没有工作。
3.国内对失业的解释,主要是依据1994年国家统计局对失业的界定。
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它包括:(1)16岁以上各类学校毕业或肄业的学生中,初步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者;(2)企业宣布破产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3)被企业终止、解除合同或辞退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4)辞去原单位工作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5)符合事业定义的其他人员。
4.失业定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一段时间内曾经以各种方式努力寻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二)失业指标体系就业和事业人口的总和构成劳动人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失业和就业人口的界定不同。
总体来说就业和失业的指标体系应该由三个层次的指标构成。
第一层次指标是对一个国家总人口中适合劳动的人口进行界定。
我国规定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对于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科学技术和文化技术工作的人员,退休年龄另有规定。
因而,对于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科学技术和文化技术工作的人员,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为退休者也应该计入劳动年龄人口第二层的指标是将劳动年龄人口进一步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不在劳动力人口第三层次指标是指从劳动力人口划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作为失业统计指标三个层次可以表述为: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不在劳动力年龄人口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失业率=失业人口(三)失业的种类1.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2.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3.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4.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规模的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而导致的失业;5.周期性失业: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萎缩而导致的失业。
铁幕之后,东欧国家是否面临了经济上的困难和失业问题?一、东欧国家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1.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在铁幕时代,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主要采用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决策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然而,这种体制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如决策缺乏灵活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上,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2. 资源依赖和技术滞后铁幕时代的东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高度依赖资源输出,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同时,由于技术的滞后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东欧国家无法与西方国家保持竞争力,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
3. 政治体制和转型困难铁幕的倒塌引发了东欧国家的政治体制转型,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政治上的混乱和不稳定给原本已经脆弱的经济体系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由于政府权力的分散和公共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国有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和管理困难,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形势。
二、东欧国家面临的失业问题1. 国有企业的倒闭和裁员铁幕之后,东欧国家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一些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不得不关闭,导致大量员工失去工作。
这一情况在一些重工业城市和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
2. 就业机会的减少铁幕下的东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上主要依靠国有企业,随着这些企业的衰落,就业机会也相应减少。
同时,西方国家的进入和竞争,使得本地劳动力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由于技术歧视和语言障碍等原因,许多失业者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
3. 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的困难东欧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重大的调整问题。
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导致劳动力供需结构的不匹配。
一方面,一些行业和领域出现了劳工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在没有相应技能和知识的情况下难以重新就业。
三、东欧国家应对经济困难和失业问题的措施1. 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东欧国家需要加速经济结构的转型,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和服务业。
失业原因政治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论文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下面是WTT精心推荐的一些失业原因政治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失业原因政治论文篇一浅析欧洲高失业率的原因【摘要】欧洲国家近年来始终深陷高失业率的问题中难以脱离,分析其中的原因,许多学者认为这与欧洲的福利经济制度有密切的联系。
基于此,笔者针对欧洲福利制度中的失业补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浅析欧洲国家失业率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验证了欧洲高失业率与失业补贴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而验证了两者确实有所关联。
此外,笔者还对其他可能引起欧洲高失业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多角度解析欧洲为何多年来受困于高失业率的泥潭。
一、引言近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高失业率成为了欧洲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也给欧洲社会带来了一些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受到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也使许多学者投入对欧洲高失业率原因的分析,其中许多学者认为欧洲的失业率与其较高的失业补贴率和福利经济有关。
基于此,笔者将利用实证数据,分析欧洲各国失业率与其补贴政策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其他可能导致欧洲高失业率的原因。
二、欧洲失业率及失业补贴的关系1.欧洲失业率情况近年来,欧洲各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总体失业率达到两位数,堪称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失业。
笔者从欧洲统计局网站(ec.europa.eu/Eurostat)得到了其统计的2000年到20XX年欧洲各个国家的失业率情况。
20XX年,欧盟平均失业率达到10.2,失业率最高的是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竟达到26.5%,西班牙的失业率也逼近四分之一,失业率最低的为挪威,仅3.5%,而法国、意大利等国失业率均达到两位数。
2000到20XX年以来,欧盟整体的失业率形成一定的波动,在2001年到20xx年之间逐步上升,20xx年到2021年则逐步下降到7%。
2021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失业率也“应声而上”,在2021年蹿升至9%,并在过去多年中逐年上升,在20XX 年到达10.9%的最高点。